孕前体重肥胖(孕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范围是)
孕前丰满孕后更甚,如何破解——超重肥胖孕妇的孕期体重管理
00:00
这天,徐女士来到产科门诊,她焦急地问:“医生,我的糖耐量结果三项都超标了,怎么办呀,会不会影响我的宝贝?”
徐女士今年27岁,第一次怀上宝宝,产科医生询问了解到徐女士孕前体质指数为28.0,属于肥胖人群;并且目前26周,已经增重12Kg,属于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又显示糖耐量异常,因而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
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都是属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风险因素,产科门诊时有“中招者”,“胖妈妈”对妈妈和宝宝有哪些影响?孕期如何管理体重呢?
一、超重或肥胖对育龄女性的影响
1.影响生育力: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超重女性生育能力下降8%,肥胖者下降达18%。肥胖不仅影响自然受孕,同样影响辅助生殖的成功,增加自然流产及孕期并发症的风险。
2.孕期、分娩期并发症增加
大量研究显示,母体孕前及孕期的肥胖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子痫、早产、死胎、巨大儿、过期产、剖宫产等风险。相对于BMI正常的孕妇,肥胖孕妇的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发病率更高。
3.远期影响:孕前超重和肥胖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宫内不良环境,引起子代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增加子代肥胖、糖尿病的风险,并且患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子一代成年后,可能进一步对子二代的发育造成影响。
二、孕期体重管理为您支招
1.孕前判断
体质指数(BMI)是用于判断一个人的体重是属于正常、还是肥胖,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网络上有现成的计算器,只要输入身高和体重,就会得到你的BMI。目前我国成人BMI<18.5:属于体重偏轻;BMI18.5-23.9:属于体重正常;BMI 24–27.9:属于超重;BMI ≥28属于肥胖。
要提醒各位孕妈妈,这里的体重是指孕前您的体重,也就是说,刚才提到的徐女士在孕前就是丰满型了,尤其应该管理体重。
对孕前超重和肥胖女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应尽早开始,建议所有计划怀孕的超重和肥胖女性,孕前完善自身的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相关肥胖代谢指标的检查,将自身健康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妊娠。
2.明确孕期增重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中国人的BMI标准将孕期增重目标调整如下图。
只有合理、有效的控制孕期体重增加,才能保障孕妇及婴儿的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超重和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不足,也会引起小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因此,孕妈在积极控制孕期体重增加的同时,应避免体重增加不足或体重减轻。
3.孕期保持体重合理增加
孕期科学合理的营养和适量运动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体重管理方法——管住嘴、迈开腿。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及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同时辅以合理的运动。最简单,最安全的运动方式是走路,开始是慢走,然后逐步过渡到中速走。可以从每天5-10分钟开始,然后隔一周增加5-10分钟,逐步过渡到每天至少能够运动30分钟以上。
4.产后注意保持。
分娩以后也要注意体重管理,除了要坚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外,最好能坚持母乳喂养,因为与不喂奶的妈妈相比,母乳喂养的妈妈额外消耗能量可以更快地降低体重。
此外,“胖妈妈”孕前应特别重视补充叶酸,因为“胖妈妈”的胎宝宝更容易发生神经管缺陷。
研究发现:孕妇肥胖容易生下巨大儿
《美国医学会杂志·小儿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母亲肥胖有可能生出巨大儿。
体重超过4公斤的新生儿一般被称为“巨大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800多名孕妇的孕期超声扫描图像等信息,包括443名没有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肥胖女性(孕前身高体重指数大于30)和2300多名非肥胖女性(孕前身高体重指数在19至29.9之间)。
结果显示,从怀孕21周开始,肥胖女性的胎儿股骨和肱骨就长于非肥胖女性的胎儿。此外,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母亲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要重近100克。
研究人员表示,巨大儿不仅出生时骨折和实施剖宫产手术可能性增大,也增加母亲产后出血的风险。早前研究还显示,巨大儿长大后更容易肥胖和罹患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强调了女性在怀孕前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尚不清楚为什么肥胖女性的胎儿相对更大更重。目前推测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肥胖女性更容易有胰岛素抵抗问题,难以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因而血糖水平较高,导致胎儿过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妈妈孕前就肥胖,更易生出胖孩子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系统的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表明,怀孕前肥胖的母亲生的小孩肥胖的几率明显增加。
这项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有必要制定在怀孕前就开始进行干预措施,以支持育龄妇女进行体重管理,以对抗代际肥胖。(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