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与骨质疏松(肥胖与骨质疏松的区别)

封面新闻 0
文章目录:

肥胖与骨质疏松竟有这些联系|健康冷知识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肥胖,已经严重影响广大民众健康,造成心血管、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在探讨肥胖与骨质疏松这两个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将它们视为两个独立且截然不同的健康议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罗琳医生介绍,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它不仅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还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因为肥胖会增加身体的负重,导致骨骼承受更大的压力。在长期的重压下,骨骼可能会变得更加粗壮和坚硬,但这并不意味着骨骼变得更加健康。相反,这种变化可能会破坏骨骼内部的微观结构,使其变得脆弱易碎,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而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传统上,人们往往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和女性的专利。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肥胖人群也面临着骨质疏松的威胁。这是因为肥胖人群往往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缺乏运动、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等。这些因素会干扰骨骼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骨量减少和骨骼质量的下降。

那么,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罗琳表示,一方面,肥胖会增加骨骼的负重压力,从而促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和坚硬。然而,这种变化是以牺牲骨骼内部微观结构为代价的。另一方面,肥胖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又会进一步破坏骨骼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骨量减少和骨骼质量的下降。因此,肥胖人群在面临骨折风险时往往更加脆弱。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保持健康的体重和生活习惯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的增长,减少身体对骨骼的负重压力。同时,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也有助于维护骨骼的健康。其次,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骨骼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最后,还需要加强对肥胖与骨质疏松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罗琳提醒,肥胖与骨质疏松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健康挑战但实际上却紧密相连,只有通过全面的健康管理和科学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两个问题带来的挑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胖人更容易骨质疏松?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丰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行政副主任楼慧玲教授

还以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你OUT了,小孩也可能中招!

腿脚抽筋是不是严重缺钙?——有可能是哦,快来找医生确诊病因。

胖子是不是更易骨质疏松?——答案是,脂肪占比高的胖子要小心!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骨骼健康的慢性疾病,尤其是中老年女性要提高警惕。专家指出,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患者,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公众的骨密度检测率明显不足。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检测比率仅为3.7%。专家呼吁,预防骨质疏松,早诊早治是关键,40岁以上的女性以及50岁以上的男性一定要及时检测骨密度。

它是一个“沉默的杀手”

2018年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首次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患者。

由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众对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认知率低,通常未能及时引起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一点磕碰便造成骨折等情况,致残和致死率极高,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这不仅使患者深受病痛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极大地影响了骨质疏松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早诊早治是关键

骨密度检查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而我国公众的骨密度检测率明显不足。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检测比率仅为3.7%。

此外,面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绝大多数人在认知上存在误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丰教授指出:“大多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可以单纯靠补钙就能解决,对维生素D在促进骨形成、骨矿化和强壮骨骼等方面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因此提高骨质疏松症早诊早治以及规范诊疗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身高缩水小心骨质疏松

记者: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预防骨质疏松?

刘丰:骨质疏松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不仅仅是中老年人要预防骨质疏松,临床上甚至发现很多小孩都是骨松患者,因此从小就要开始预防。

记者: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个子缩小是正常现象,您怎么看呢?

刘丰:这种看法肯定不对,年轻的时候如果是1.65米,如果到年老变为1.62米,这个时候一定要测骨密度,很可能是骨质疏松。

女性40岁要检测骨密度

记者: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楼慧玲(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行政副主任):建议女性从40岁开始就要定期筛查骨密度,男性则是从50岁开始。

记者:需要每年筛查吗?

楼慧玲:不一定。女性40岁做一次,如果没什么问题,可三年做一次筛查,但如果女性到了绝经期或者有子宫肌瘤,有吃甲亢、抗抑郁药、安眠药等这些情况,则要密切追踪。

记者:筛查需要做什么检查?

楼慧玲:先可以自己做初筛。2017年中国的指南推荐了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我们可以根据量表先自测,如果发现有问题,则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确诊则是双能X线(DXA),这是骨密度检测的金标准,主要检测脊柱和髋骨两个重要位置。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CT,现在有小型的CT就是做前臂三分之一的测试,CT的好处是可以三维成像看骨密度里面的变化,这个是动态地观察,是最准确的,不但可以看骨量,还可以看具体的骨小量损伤的情况。

脂肪多的胖人易骨松

记者:腿脚抽筋是不是代表缺钙很严重?

刘丰:腿脚抽筋的原因有很多,有痉挛的因素,也有缺钙的因素,有可能是肌少症,还有可能是骨质疏松,所以建议患者腿脚抽筋一定要就医,请医生来判断原因,对症治疗。

记者:补钙补多了是不是容易结石呢?

楼慧玲:关键还是要正确补钙。一般来说只要钙量不超标,每天不要大于2000毫克就行。另外,一定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只有维生素D的水平值够才能够吸收促进钙的吸收。

记者:很多人怕晒黑,平常都严格做防晒措施,他们是不是特别容易骨质疏松?

楼慧玲:对的。他们通过日照吸收的维生素D的水平不够,就一定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一般推荐每日补充800-1200单位。

记者:胖人是不是更加容易骨质疏松?

楼慧玲:胖人要看肌肉量,结实的胖子肌肉占比高,骨质疏松的风险相对小一些。如果脂肪占比高特别是内脏脂肪高,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高很多。

已有骨松选活性维D

记者:活性维生素D和维生素D有什么区别呢?

楼慧玲:普通的维生素D就是一个补充剂,是营养的基本元素。活性维生素D是治疗药物。普通的维生素D吃进去以后要经过肝和肾脏的转化变成活性维生素D才能发挥作用。而活性维生素D是可以直接指挥肠道吸收的。

活性维生素D不仅仅是在钙的吸收方面有优势,它还在增肌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骨骼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方面也有一个调控作用。

记者:我们补钙时应该如何选择钙片呢?

楼慧玲:钙分有机钙和无机钙,有机钙就是直接从食物里面摄取的钙,像海产品里面含有的钙就是有机钙。它的优点是人体容易吸收,不会产生便秘,但缺点是含量低,重金属含量高。所以,如果不能从食物中获取到足够的钙的话,特别是已经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补充无机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冯)

骨质疏松不是老人专属,胖人也要注意

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很多老人一摔倒就骨折,骨质疏松就是其罪魁祸首。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以往认为,更年期后性激素水平大幅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原因,殊不知,其实肥胖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肥胖如何“侵蚀”骨头

肥胖与骨细胞

临床发现,身体里的脂肪含量与骨量呈反比,脂肪比例越大的人,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几率越大。原因可能是脂肪细胞和骨细胞都是由同一种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多了,骨细胞便相对减少。另外一些研究发现,高钙质的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从反面支持了这一发现。

男性到中年后雄激素分泌渐少变胖,也会令骨骼生长减慢;一些人因病须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头身肥胖、四肢瘦小的“向心性肥胖”,而这些激素的其中一个副作用是会引起骨质疏松。

膳食脂肪

很多人以为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骨头汤里的钙质远远少于同等体积的牛奶,而且溶解了大量脂肪,反而不利于补钙。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时,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皂钙,由粪便排出,从而使钙丢失。有些肥胖者好食含油多的食物,无形中减少了钙的吸收。

碳酸饮料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经常饮用如可乐等含咖啡因和磷酸的碳酸饮料会降低骨密度,从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同时,碳酸饮料与肥胖,特别是青少年肥胖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研究未能确定碳酸饮料导致骨密度降低的原因,但医学专家仍呼吁少喝为妙。

宅无天日

很多肥胖者喜欢宅在家里,过着缺乏运动、暗无天日的生活。

人骨中有成骨和破骨两种细胞,成骨细胞从血钙中提取钙质构建骨骼,破骨细胞则溶解骨骼以维持血钙水平,两者共同维持骨骼与血钙的动态平衡。运动时,在重力和肌肉牵拉的作用下,成骨细胞更活跃,令骨骼生长加速、密度增加以对抗外力;如果缺乏运动,这种效应便会减弱。

具有帮助吸收食物中钙质的活性维生素D,需依赖紫外线照射皮肤来合成。足不出户的宅人们光照往往不足,一些女性出门喜欢涂厚厚的防晒霜或用遮阳伞,也会影响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使骨质疏松几率加大。

减肥不当

不少肥胖者热衷减肥,不外乎运动和节食。运动一向是最不受欢迎的减肥方式,节食则大行其道。更准确地说,很多人只是胡乱节食或挑食——选择性地少吃甜食、肉类、谷类或自己不喜爱的食物。

这样不均衡的饮食可能会导致身体无法吸收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长期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那么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一部分年轻减肥者甚至患上厌食症,就诊时多被测出有骨质疏松。此外,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例如锰、镁、锌等,也会对骨骼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实,节食减肥是可以的,但要保证足够营养,并且一定要配以运动才能保护骨头。

肥胖者的保骨法

减肥保骨的食物

服用维生素D片、钙片是预防骨质疏松的简便方法。但其实只要膳食合理,是没有必要服用的。那么有没有热量既少、又能保护骨头的健康食物呢?

卷心菜:它不但含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还含有维生素K,研究表明,足量的维生素K能令骨折发生的几率下降30%。深绿色的叶类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豆腐:豆类含有结构类似于雌激素的异黄酮,可降低胆固醇、减轻更年期潮热症状,并可强壮骨骼,特别是脊椎骨;其他大豆类制品也有这样的效果。含有大量石膏成分的豆腐堪称最经济实惠的补钙食品。

脱脂奶类:牛奶、乳酪和酸奶都能提供大量钙质和维生素D。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自2005年就开始建议家庭每日都食用低脂或脱脂乳制品,以终生保持骨健康并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简单的运动

跳绳半小时能消耗400卡热量,持续跳绳10分钟,热量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需氧运动,对减肥和预防骨质疏松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建议以5分钟为一节,每天跳5到6节,每周跳6天,逐步加量,长期坚持。

使用橡胶带或健身器进行阻力锻炼,瑜珈、跑步和散步等,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也可以收到减肥、壮骨的效果。

实在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多做以下两个动作:

下蹲:两脚微开与肩同宽,上身挺直,弯曲髋部和膝部,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三秒再起来,重复12遍以上。若两手各拿一个哑铃负重训练效果更佳。

侧压:双脚并拢站立,手放两边或胸前。向右迈出一大步,并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腿的膝盖保持笔直,三秒后右腿蹬地回到原来的站立姿势,然后左腿做同样动作,交替做12遍以上。

其他建议

过于静态的生活习惯常是肥胖形成的原因,这往往是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延续下来的。正如发育时期对锻炼的反应最敏感,成年以后,骨骼对锻炼的敏感性也比较差。成年前的锻炼对骨骼健康更为重要,奔跑和跳跃等不仅仅是儿童游戏,还能使骨骼健康终身受益。因此,父母应多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和爱好。

充足的光照对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的吸收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肥胖者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吸烟、酗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所有人均应尽量戒烟,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2020世界骨质疏松日特别策划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