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肥胖吃什么(儿童肥胖吃什么益生菌)

新重庆-重庆日报 0
文章目录:

儿童肥胖怎么办?妇幼专家支招减重“小窍门”→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周芳

近日,“国家喊你减肥”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对肥胖儿童来说,如何进行体重管理呢?3月27日,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近日开展了一系列体重管理主题活动,旨在普及健康知识、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若不得到有效遏制,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这一数据折射出我国肥胖问题的严峻性。”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王念蓉说。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蛋糕、小饼干等零食,但这些零食的热量却相当高,可能一小把饼干就等于一碗米饭的热量。”在健康讲座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鲜若凌以“儿童健康零食的选择”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科学选择零食、避免高糖高脂食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吸引了众多家长参与。

在义诊环节,专业团队还为不少家庭开出了运动处方服务,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受到广泛好评。

基层儿童保健从业人员体重管理培训则是针对来自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广大儿童保健从业人员,由来自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市妇幼保健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专家进行授课。“这次培训真是干货满满,让我学到了很多儿童体重管理的专业知识。”来自乡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说。

据王念蓉介绍,为帮助孩子进行体重管理和身高管理,该科室特别设立了体重管理和身高管理门诊,并将联合其他学科,建立MDT门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受访者供图)

新闻多一点>>>

儿童减重饮食小窍门

1. 准备儿童小餐具,养成7分饱习惯。

2.米、薯、面、粉皆碳水,过多碳水变脂肪。

3.蒸、煮、炖、烩为最佳,不喝骨汤和肉汤。

4. 蒸土豆来代主食,100克生土豆的热量≈25克生米。

5. 警惕高热量水果,榴莲、牛油果、波罗蜜、鲜枣、椰子肉、山楂>100kcal/100g。

6.细嚼慢咽,就餐20-30分钟,更能体会饱腹感。

7.超加工零食,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小饼干,体重增加多而快。

8.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饱腹感早到来。

9.吃饭不看视频,注意力分散后大脑难感受饱。

10.嘴馋时候多喝水和茶。

“小胖墩”可以这样吃

1.吃饭“7分饱”。

2.用蒸土豆等薯类作为主食,代替米饭、面粉等精致碳水。

3.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烩为最佳,但不要喝骨汤和肉汤。

4.三个方法增强饱腹感: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吃饭时不看视频。

5.警惕高热量水果,如榴莲、牛油果、菠萝蜜、鲜枣、椰子肉、山楂等。

6.避免超加工零食,如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饼干等。

“小胖墩”可以这样动

1.适宜的运动项目有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球类运动等。

2.保持适中强度。

3.每日运动时间30至60分钟,每周运动时间尽量达到300分钟;每周需要有一两天休息日。

4.减少屏幕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为佳。

儿童肥胖怎么办?家长必看的干预指南。

儿童减肥家长要好好配合,同时要加强学习。儿童肥胖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一吃就停不下来。事实上胰岛素抵抗吃的热量,胰岛素不能很好的送入细胞内,吃了很多细胞还是饥饿的,所以儿童没有饱腹感,一吃就停不下来。

而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苛责儿童太能吃了,吃的太多了,太馋了,但儿童很痛苦也很委屈,久而久之甚至形成身心的问题。做好五大点能够实现健康的儿童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第一,选择低GI升糖指数,低GI血糖复合的食物,这样有利于稳定血糖,稳定胰岛素。要加强营养,选择高一样密度的食物。

·第二,避免零食。因为零食往往是高热量的高糖、高油,也是伤害代谢的。多喝水,喝够水是有利于提升代谢,有利于分解脂肪的。

·第三,要好好睡觉,早睡觉。因为睡的晚产生的皮质醇也是伤害代谢,导致食欲不稳的。

·第四,要加强运动,同时引导儿童运动产生的内啡肽那种心快愉悦,那种轻松的感觉。这样小孩尝到运动的甜头,就慢慢形成一种主动的运动,这是非常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

·第五,食物当中可以选择彩虹蔬菜、海产品、坚果等,这些是有利于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姜黄素、辅酶Q10酶剂。同时多晒晒太阳,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补充维生素D。

上述说的五大生物活性营养物质都是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所以做好上述五点是能够实现儿童的健康减重,吃瘦不饿瘦,营养要吃够。

儿童肥胖危害多 专家为“小胖墩”减重支招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题:儿童肥胖危害多 专家为“小胖墩”减重支招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龚雯、黄筱

近日,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正式开诊。开诊现场,大量家长慕名而来,为家中“小胖墩”寻求专业减重建议。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肥胖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健康危害?如何掌握儿童减重“科学密码”?记者走访多地儿童医院。

肥胖导致的慢性病向儿童青少年蔓延危害大

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黄鸿眉为近期接诊的14岁患儿小明感到着急:“他身高170cm,体重89kg,因高血压在心脏内科住院治疗,还伴有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和糖耐量受损。”

黄鸿眉介绍,由于小明血压偏高,家长担心运动风险,并不鼓励其参加运动。门诊中类似情况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体重超标,反而觉得孩子胖些可爱,直到出现肥胖并发症才开始重视。

在北京儿童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医生为前来就诊的儿童做人体成分分析。(北京儿童医院供图)

“儿童肥胖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这些慢性病向少年儿童蔓延会带来极大健康危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傅君芬表示,肥胖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裴舟指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和成人有差别。成人主要依靠体重指数(BMI)来判断,但儿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诊断标准不一致。

调查研究发现,儿童期肥胖的产生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而成人期主要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6至7岁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率约为50%,10至19岁肥胖青少年中,超70%会发展为成年肥胖,并增加相关疾病风险。

“必须将肥胖扼杀在萌芽阶段。”裴舟呼吁。

掌握这些“科学密码”,帮助儿童科学减重

国家疾控局发布《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四部门联合制定《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这些国家级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文件中,不约而同提及“营养”“科学减重”等关键词。

专家指出,“吃、动、减”是儿童减重的“科学密码”。

“我为家长们推荐一个‘黄金餐盘法则’,即1/2非淀粉类蔬菜、1/4优质蛋白(鱼/豆/瘦肉)、1/4全谷物。”黄鸿眉强调,智慧饮食不是让儿童青少年节食,而是重塑饮食结构。建议每日精制糖摄入少于25克,减少加工食品及反式脂肪摄入,每口咀嚼20次、单餐用时超20分钟。

在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运动5天,每天60分钟,强度组合推荐“30分钟有氧 20分钟抗阻 10分钟柔韧”。运动方式上,可选择孩子感兴趣且能坚持的运动,如舞蹈、球类、障碍跑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傅君芬在该院内分泌科为儿童看诊。(受访者供图)

黄鸿眉说,减重需遵循渐进原则,家长应建立“营养—运动—监测”管理闭环,避免采取极端节食等损害健康的减重方式,用科学方法帮助孩子构建受益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何种情况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裴舟表示,家长们要正视肥胖问题,避免拖延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来院就诊。需就诊的情况包括孩子BMI达到肥胖或超重标准;出现颈部、腋下等部位黑棘皮,腹部皮肤紫纹;出现多饮多尿、睡眠打鼾等症状。

专家指出,不能将体重管理门诊当做“减肥速成班”,体重控制是漫长过程,需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是减重核心,需要严格自律,其他医疗手段都是辅助。

突破这些“瓶颈”“堵点”,有效防控“小胖墩”

“在临床上常遇到,部分家长误将‘多吃’等同于‘营养好’,忽视高糖零食、久坐行为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傅君芬表示,提升家庭健康素养、推广科学喂养理念成当务之急。

也有家长在网上表达,部分减重措施落实起来“有心无力”。比如课业压力导致家中学龄儿童日均运动量不足1小时,睡眠不达标;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超2小时,久坐与过量碳酸饮料摄入等。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团队建议,构建家庭、校园、医疗三方防护网,打破“致胖闭环”。家庭端推行“健康加油站”,开展亲子烹饪实践;校园端实施“五色营养餐盘”,创新课间运动模式;医疗端建立多学科联合门诊,开展人体成分分析、代谢指标监测。

裴舟表示,与部分欧美国家已批准多款儿童减肥药相比,我国尚未有药物获批。临床治疗依赖基础性干预,对中重度肥胖患儿缺乏有效医疗支持,本土化药物研发及治疗指南更新亟待加速。

专家呼吁,儿童肥胖防控需从“治病”转向“治未病”,构建家校医协同治理体系是打破儿童“胖循环”的核心路径。让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重塑健康轨迹,为下一代筑牢健康体重的防线。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