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有多少(胖的人有多少斤)
国家出手管理体重,中国肥胖人群高达4亿,这三省最多
文|王佳 《CC情报局》特约撰稿员
编辑|白金娜 王宇
核心提要:
1. 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继续推进体重管理计划。据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告,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的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4.02亿。国家卫健委的数据表明,若人群超重趋势得不到遏制,2030年中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
2. 据《糖尿病、肥胖和代谢》杂志分析,中国北方的肥胖发生率普遍高于南方。内蒙古(37.1%)、山东(37.1%)、河北(36.6%)的超重与肥胖发生率最高,广东、海南、江西3省最低。肥胖症已成为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位列全国第6大死亡和残疾危险因素。
3. 中国采用比国际更严格的肥胖判定标准。根据《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规定,BMI正常范围为18.5-24kg/m²,24-28kg/m²为超重,≥28kg/m²为肥胖,较世卫组织的超重(≥25kg/m²)和肥胖(≥30kg/m²)标准更严。此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为腹型肥胖,近3成中国成年人为腹型肥胖。
4. 中国目前尚未将肥胖认定为疾病,但已纳入慢病管理。药物治疗适用于BMI≥28或BMI≥24伴有相关疾病者,但复胖率较高;手术治疗适用于BMI≥37.5或BMI≥32.5伴严重疾病者,效果显著但有风险。医学专家建议,减肥需要做个性化的评估,结合饮食控制、运动和专业指导,避免盲目减重导致健康问题。
国家为何出手管理全民体重?中国25岁以上超重和肥胖患者达4.2亿,全球第一
3月9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从去年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开始,将连续三年推进体重管理。3月10日,政协委员、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点名记者减肥:“你太胖了,要弄得瘦一点,我们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体重减下来,慢性病控制!像你这样的大肚子,是我们主要的目标!”
犀利直言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国家卫健委2024年12月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也被更多人关注到。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已超重和肥胖,高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37%,而且这一比例预计还会继续上升。
这份预警中国肥胖危机的指南发布不到三个月,今年3月4日(国际肥胖日),《柳叶刀》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给出了中国胖子的准确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4.02亿,数量全球第一。
1980年时,中国几乎见不到肥胖的人,但到2005年,肥胖人口估计已达1800万,而2009年则上升到1亿;仅16年间,中国肥胖人口就达到4亿左右。加上儿童肥胖人口,几乎超过了一半中国人患有肥胖问题。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表明,若人群超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将超过美国人口中70%的肥胖人口比例。
全球的肥胖人群地图,中国是第一。但中国的肥胖人口地图上,中国肥胖人群最多的省份是谁?
2023年8月,《糖尿病、肥胖和代谢》(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杂志发表了关于《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采纳了国内519家某大健康体检中心的数据,涉及中国31个省份243个城市,受试者共计1580万成年人(≥18岁),列出了各省肥胖人口地图。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北方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普遍高于中国南方。
内蒙古(37.1%)、山东(37.1%)、河北(36.6%)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最高,位列这份榜单前三。河南、宁夏、山西的肥胖率紧随其后。但中国的瘦子则普遍集中在南方,广东、海南、江西三省是我国肥胖率最低的省份。
按中国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划分,人均GDP较低的地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反映了发达国家中收入和肥胖之间已知的反比关系。
肥胖症已成为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位列全国第六大死亡和残疾危险因素。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家卫健委和其他15个政府部门,于去年6月启动了对抗肥胖的公共宣传活动。该活动将持续三年。
中国的肥胖BMI标准高于美国,近三成中国成年人为腹型肥胖(啤酒肚)
在我国,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但中国的衡量标准比国际标准更为严格。
世卫组织认为,体重指数(BMI)——体重与身高之比——超过25 kg/m2为超重,超过30kg/m2为肥胖。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规定,在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kg/m2至24kg/m2之间,BMI在24kg/m2至28kg/m2之间被定义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2就是肥胖。
但这个标准显然非常严格,超过了欧美的等于或高于30kg/m2的成年人的肥胖标准。
在此基础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对肥胖症的程度进一步分级:将BMI达到28kg/m2且低于32.5kg/m2为轻度肥胖症、达到32.5kg/m2且低于37.5kg/m2为中度肥胖症、达到37.5kg/m2且低于50kg/m2为重度肥胖症、达到或超过50kg/m2为极重度肥胖症。
▎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了24kg/m2和28kg/m2的BMI新方案,同时以男性腰围≥85cm和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肥胖的标准;取代了欧美的25kg/m2和30kg/m2的BMI肥胖标准
但BMI并非唯一标准,其中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则为腹型肥胖,这类肥胖所带来的健康隐患往往更大。
从肥胖的“性别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中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肥胖定义为慢性代谢性疾病。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出版的医学学术期刊《内科医学年鉴》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工作压力、长时间工作和长期吃外卖等不良饮食习惯与不加强锻炼等,正成为中国城市居民肥胖的高危因素。过去十年间,中国肥胖患病率增长了三倍,腹部肥胖患病率增长了50%以上。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俗称肚腩赘肉,常常表现为“救生圈”、“啤酒肚”,泛指囤积在腰腹部的脂肪组织。在中国,腹型肥胖人群的比例比全身肥胖的要高。
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蔺宏伟告诉《CC情报局》,认为“由于中国和欧美人种的差异,中国人的肥胖特点主要以腹型肥胖为主,也被称为苹果型身材,中国人群体脂分布更趋向于腹腔内积聚,近三成中国成年人为腹型肥胖,这可能是人种差异或其他生理原因导致的。而欧美人主要以下肢和臀部肥胖为主,称为梨形身材。
腹型肥胖或者说将军肚,内脏脂肪堆积,直接和我们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腹围越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因为有更多的内脏脂肪沉淀在腹腔里,也沉淀在我们的肝脏里,更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腹型肥胖者患肥胖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卒中等)的风险比全身肥胖者更高。
当然,肥胖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引起支气管哮喘,肥胖低通气综合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导致腹腔压力增大,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多囊卵巢综合症甚至不孕不育等疾病。这也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最多的肥胖的类型。”
肥胖的流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0年,超重和肥胖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为907.68亿元,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和癌症5种主要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的42.9%,占2010年卫生总费用的4.5%。2023年,《BMC公共卫生》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体重相关的治疗成本在医疗卫生预算中的占比估计,将从2022年的8%上升到2030年的22%。
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死亡人数为54.95万。
而《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到1.164亿,居世界第一。
而“肥胖影响的胰岛素抵抗是中国糖尿病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推荐的减肥食谱
我国尚未认定肥胖为疾病,如何治疗与减重?
体重从“私人的事”变成“国家的事”,除了全面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同时持续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文天林教授认为:“1997年,世卫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2013年,美国医学协会承认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但肥胖在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被认定为疾病,也未纳入医保。
但在临床中,已开始把其纳入慢病管理治疗。目前服用减肥药和减重手术是常用的两种方法,减肥药适用于BMI≥28或BMI≥24伴有相关疾病且饮食运动无效者,优点是非侵入性和方便,但效果有限且有副作用。目前在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马斯克等人都曾公开宣称服用司美格鲁肽减肥,但这些减肥药,大多复胖率较高。
减重手术适用于BMI≥37.5或BMI≥32.5伴有严重相关疾病且保守治疗无效者,优点是效果显著且能改善代谢疾病,但有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在谈及近年来流行的减重手术时,蔺宏伟医生告诉《CC情报局》,“代谢外科手术的患者群体,主要以中年已婚已孕的女性为主,尤其是生完两个或者是三个孩子的女性居多。大多是在在怀孕期间,喜欢进食高热卡,高碳水,高脂肪的食物,这些患者大多在生完孩子之后体重会迅速的增加,甚至超过200多斤,这样的患者较为常见。
当然近年来还有一个新现象,就是进行减重手术的儿童和青少年日益增多。我国代谢外科手术的指南规定手术适应症里年龄是在16岁到65岁,但是实际中,有些孩子在十四五岁,由于肥胖导致的严重二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不得不提前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来挽救健康。”。蔺宏伟医生同时提醒“做手术减重应慎重,并不是所有肥胖患者都适合做减重手术。代谢外科手术并非是万能的,做了手术不代表就能够瘦下来,手术后还需要在专业的外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
文天林教授还建议想减肥的朋友,“减肥前需要个性化评估、设定合理目标、饮食控制、增加体力活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减肥不当,容易越减越重,而且对于超重人群来说,盲目运动反而容易加重关节负担,带来其他健康问题。
切记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减肥效果,并确保健康和安全。”
每10个国人中就有1人肥胖!医生教你“三步走”为体重管理加速
近日,“体重管理”这一热词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新话题。从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来看,相当于在我国1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个肥胖患者。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的重要原因,也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甚至肿瘤等密切相关。
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肥胖不仅危害身体健康,更加剧了社会经济负担。管理体重,已经成为管理健康的高性价比选择之一。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如何通过“三步走”,让体重管理实现“加速度”。
第一步:健康饮食,为体重管理夯实基础
健康饮食是体重管理的基础。健康饮食并不意味着极端的节食、断食。当下,某些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液断”“明星减肥法”,大众要注意甄别。
健康饮食的基本逻辑是:日常饮食应保证能量摄入的均衡,在此基础上,推荐使用杂米饭、杂粮面代替精白米面作为主食;确保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以及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奶茶等高能量的食物,调整饮食结构,健康每一口。
第二步:积极运动,为体重管理建立健康防线
身体活动不足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3至5天,每次持续≥30分钟;抗阻运动每周2至3天,每次10至20分钟。消耗能量需根据体重、运动强度个性化设定。
要提醒大家的是,要防止运动损伤。若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缺乏集中的运动时间,可尝试在5至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里进行一些缓和的运动,比如瑜伽、慢走、超慢跑等,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建议大家每天为自己多安排10分钟运动时间,可以先从简单的拉伸或慢走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延长运动时长,以期待自己在体重以及健康上的新变化。
第三步:中医治疗,为体重管理加速
从中医角度看,肥胖的发生与劳逸失衡、过食肥甘、先天不足等有关,涉及脾、胃、肾、肝等多个脏腑,膏油肥脂类物质过盛,易引起脾胃不和、脾虚湿盛,导致痰湿停滞,日久则可痰瘀互结、气机失调,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衡。
中医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干预肥胖,进行高效的体重管理。其中,针灸、中药、穴位敷贴、耳针、穴位埋线、传统功法等在体重控制方面有相当不错的临床疗效。
针刺治疗:针刺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是使用针具作用于腧穴,从而使经络气血通畅,调和阴阳,平衡腑脏,起到补益脾肾、祛除痰湿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有效控制体重的目的。临床常选用天枢、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脾经、胃经及任脉等腧穴。
同时,针刺治疗可通过辨证论治,临床施行加减配穴,可实现对机体整体调节的作用,对于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等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病症有综合的治疗作用。
耳穴压丸:中医学认为耳与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通过对耳穴进行刺激,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耳穴压丸绿色无创、副作用小,易于接受,在体重管理这一场长跑中起到可持续的作用。
艾灸:艾灸疗法可通过温补脾胃、温通经络、散邪外出等方式,达到改善肥胖的目的。而且,艾灸具有操作简单、舒适度佳、接受度高的特点,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使用时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注意避免烫伤等。
中药治疗:中药复方通过多种中药材的相互作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情,辨证施治,选方用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并且,这对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也具有明显优势。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依据中医经络原理,通过贴敷药物的药效及刺激相应穴位,结合中药性味与穴位特性,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
传统功法:中医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是一类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中国传统健身方式。传统功法不受场地、器械的限制,包括课间休息、午休等10至2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都可进行。坚持传统功法锻炼,配合饮食等干预,可进一步塑形减重。
肥胖并不可怕,在体重管理的道路上,我们缺少的也许只是一点点坚持与信心。叫上朋友家人,一起加入体重管理计划,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好好吃、好好运动,积极干预,遇见更健康的自己。
相关链接:三大指标看看你到底“胖不胖”
什么是肥胖?这并非个人主观感受,医学上已有一系列客观指标。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症定义为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异常或者过度脂肪蓄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以及腰臀比等。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该指数应用身高对体重进行校正,以减少身高因素对肥胖症评估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在我国成年人群中,18.5 ≤BMI<24.0为正常范围,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腰围:是评估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男性腰围<85cm和女性腰围<80cm。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腰臀比:是评估中心性肥胖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当男性腰臀比≥0.90和女性腰臀比≥0.85时,也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医生)
国家出手管理体重,中国25岁及以上肥胖人群高达4亿,全球第一…
国家出手管理体重,中国25岁及以上肥胖人群高达4亿,全球第一…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