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体质如何减肥(肥胖体质如何减脂肪)
真的有“易胖体质”吗?合理控制体重应该怎么做?
每个人的身边可能都存在这两种人:一种是“怎么吃都不会胖”,另外一种是“喝水都会长肉”。请珍惜那个说胖就胖的人,因为他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易胖体质」。
01
易胖体质的真相
肥胖与否,“能量摄入”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摄入多、消耗少肯定会胖,反之就会瘦,所以并没有吃不胖的人,但确实有“易胖体质”,这种体质跟基因有关。
2
6类人难逃“长胖怪圈”
肥胖是个支点,能撬动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病。医学界把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称为“死亡五重奏”。
此外,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也会因为肥胖而逐渐升高,包括子宫内膜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肾癌、卵巢癌、甲状腺癌等。
除了携带易胖基因之外,以下几种人也容易长胖↓↓↓
久坐不动的人
压力大的人
吃饭太快的人
长期睡不够的人
饮食不规律的人
经常弓腰驼背的人
3
6种运动对“易胖体质”很友好
研究结果显示:有规律的慢跑、爬山、步行、快步走、跳舞(达到“国际标准”,如国标舞)和长时间的瑜伽练习可以有效降低易胖体质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其中,经常慢跑是控制肥胖的最佳锻炼方式。
4
减控体重,你可以这样做
肥胖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体重管理。
需要提醒的是,减肥需要循序渐进,世卫组织的建议是:每周减肥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这种“匀速”减肥的方法,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以下5个建议,送给想要减控体重的人:
No.1提早干预
专家表示,从体重进入“超重”范围就必须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不能等达到“肥胖”程度才重视。
“提早干预”并不难,首先就是在家里放个体重秤,每天测量,关注体重变化,一旦发现超重就开始干预。
No.2控制饮食
想要减控体重,管住嘴很重要。
少吃猪牛羊等脂肪含量较高的红肉,可用鸡肉、鱼肉等白肉代替。还应改掉暴饮暴食、爱吃零食等习惯。
炒菜用油时,要少摄入饱和脂肪,如猪油、黄油、牛油等。多吃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从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食物中获得。
把一部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低的淀粉食物,替换成营养质量高的淀粉食物。
用豆类和薯类来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在主食里加点杂豆,能做到减热量而不减饱腹感。
No.3经常运动
规律运动是有效控制体重的重要手段,每周坚持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有助保持合理体重,建议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科学渐进的体重管理。
体重较重的人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膝关节。以前很少运动的人可从每天走3000~5000步开始,循序渐进培养运动习惯。
No.4保证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控制体重。此外,还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防止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
No.5学会坚持
健康饮食和经常运动是控制体重的关键。减重过程中,建议找几个朋友、邻居一起健身,相互监督,更有利于坚持。还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精神放松,不要对减重有过大的压力。
来源:综合自健康中国行动官网、健康时报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来Get减肥的正确方式📝
最近,“减肥爆改的杀伤力”上了网络热搜,看到网友晒出减肥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照片,你是不是在默默流泪:为什么别人减重那么容易,我喝凉水都胖呢?我一定是“易胖体质”!这话听着像自我安慰,“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
01
“易胖体质”确实存在
肥胖是全球第二大可预防性死因,它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肥胖人群,肥胖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了不当的生活方式会引起肥胖,“易胖基因”作祟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确定与肥胖相关的750余个基因,如肥胖相关基因(FTO)、黑皮质素4受体(MC4R)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
其实不只人有“易胖体质”,一些动物也有。例如,拉布拉多犬大多食量大、肥胖率高,这其实是因为它们可能携带有一种变异的POMC基因,导致其大脑无法接收足够的“吃饱”信号,这使得它们的食欲非常旺盛。
02
基因差异不是“摆烂”的借口
尽管“易胖体质”确实存在,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摆烂”、偷懒的借口。
特定基因差异可能会诱导不健康的个人饮食偏好,但并不代表肥胖基因变异者一定会变胖。研究显示,肥胖的遗传易感性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减弱,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可使常见肥胖的遗传易感性降低40%。此外,饮食习惯与基因相互作用也可以调节肥胖的易感性。所以,记住六字秘诀:管住嘴,迈开腿。
03
管住嘴,迈开腿
应该这样做
- 少吃油炸食物:多吃油炸食物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
- 不喝含糖饮料:饮料中的糖极易被人体吸收,造成营养过剩。
-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缓。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应为200~300克,并要注意粗细搭配。
- 不要只吃单一食材:饮食单一会导致营养素缺乏,也会影响减重效果。
- 不要断食成瘾:轻断食可加快瘦身速度,也有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 减少盐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储存过量的水分。
- 饭前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帮助抑制食欲,但肠胃功能不佳者不建议饭前喝水。
- 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对健康危害大,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 晚餐宜清淡:晚餐要选择营养丰富且能量较低的食物,不要吃得太晚。
- 少吃加工食品:减重期间建议多吃不含淀粉的蔬菜、未加工的全谷物、瘦肉蛋白和健康脂肪。
- 不要选择单一运动项目:减重期间的运动项目要定期调整,否则减重效果会“打折扣”,建议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力量训练能刺激肌肉生长,提高燃脂塑形效率。
- 不要相信快速减重:快速减重通常减去的是身体里的水分,减重速度以每月2~4千克为宜。
- 不要久坐:每伏案1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可进行伸展运动或做健身操。
- 运动时长要充足:运动持续时间越长,身体消耗脂肪供能的比例越高。
-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并刺激食欲。
(来源:健康北京)
责任编辑:李金娟
“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快来Get减肥的正确方式→
最近,“减肥爆改的杀伤力”上了网络热搜,为什么别人减重那么容易,我喝凉水都胖呢?我一定是“易胖体质”!这话听着像自我安慰,“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
01
“易胖体质”确实存在
肥胖是全球第二大可预防性死因,它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肥胖人群,肥胖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了不当的生活方式会引起肥胖,“易胖基因”作祟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确定与肥胖相关的750余个基因,如肥胖相关基因(FTO)、黑皮质素4受体(MC4R)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
02
管住嘴,迈开腿 应该这样做
-
少吃油炸食物
-
不喝含糖饮料
-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
-
不要只吃单一食材
-
不要断食成瘾
-
减少盐摄入
-
饭前喝水
-
每天吃早餐
-
晚餐宜清淡
-
少吃加工食品
责任编辑:喻偌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