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高血压减肥后(肥胖高血压减肥有很大作用吗?)
减肥40斤后,治好了我多年的高血压
减肥可以降高血压吗?答案是肯定的,就比如我!我以前每年体检时的血压都在140/90左右,虽然不是特别高,但真的不低!
去年减肥成功的我,再接再厉
这体检结果把我妈吓得不行,每次都苦口婆心劝我减肥,但是吃饱和吃撑对我来说太有诱惑力了,我下了很多年的决心,都没成功。
直到2018年夏天,我体重快到200斤,走路脚跟疼,我才发现我已经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超级大胖子,这期间我从来不照镜子,因为没有勇气,眼不见心不烦,但是肥胖真的一点点的影响到了我的正常生活!
遥想当年,我也是108斤的妙龄少女,可是很有回头率的,唉!我暗暗发誓我要减肥,找回丢失的漂亮自己!
体重(体脂)减轻变化真大
话说现在肥胖的我,走路脚疼,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居然胖的走不了路,拍片子后医生指着胶片说胖的,减肥去吧,都有增生了!
还有就是走路磨裤子,那种滋味只有经历过的才知道,很多胖人为了能走路,就得拼命的叉开腿走,这姿势和企鹅差不多,在企鹅身上是憨态可掬,在人身上就是遭人鄙视!
想想那会才30出头,这样过一辈子自己不难受吗?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减肥,为了找回以前漂亮的自己,也为了在接孩子时有面子!
看到这样的巨变你不心动吗
回到正题:
减肥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的,一个人的血压往往与他的体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患者的体重基数越大,就更加容易出现高血压。
这也正是为什么建议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减肥运动。如果减肥基数很大,很有可能将血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得更加平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通过减肥都可以治愈或者改善高血压。
我的血压回归正常是因为我年轻时血压是正常的,我属于后天肥胖造成的,这类人群减肥后高血压的情况基本消失,但如果是先天的肥胖人群,合理的减肥再加上降压药的控制,也会对血压有所缓解!
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高血压的胖子,都应该减肥,让身体回归正常或者有所缓解,这对自己对家人都是认真负责的表现!
努力减肥的我
我是雨晴凝凝,通过我的实际经历,奉劝超重和肥胖的友友们减肥吧,减肥后你会发现这才是你想看到的自己!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一起努力!
肥胖引发的高血压减肥治疗有效吗?
目前公认的,超重和肥胖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更易患高血压。BMI≥24 kg/m2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特别是腹型肥胖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那由于肥胖引发的高血压,通过减肥会恢复正常么?
首先分析一下肥胖者高血压的原因。肥胖患者往往合并高血脂,肥胖患者患上高血压是血管壁脂肪斑块的沉淀,血液里面流动的脂肪酸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不畅,血流对血管壁压强增大导致的。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肥胖者的心脏输出量增多,就容易发生高血压。另外,肥胖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的代谢,也会增加血管脆性,升高血压。可见肥胖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因此,肥胖导致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减肥来治疗血压水平。研究表明,体重每减少5kg,收缩压可降低4mmhg。不过减肥应该循序渐进,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计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可以采用低热量平衡膳食控制能量摄入的办法进行减肥,在保证身体必需热量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有氧运动促进体内脂肪燃烧分解,争取每周减0.5-1kg,在6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的5%-10%。快速减肥不利于血压稳定,不利于身体健康。
此外,需要提醒肥胖患者,如果被确诊二级以上高血压,合理控制体重的同时,还需要长期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更好的控制血压。
减肥之后,高血压竟然自己好了?美国专家终于说出大实话!
众所周知,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有一部分高血压直接是肥胖引起的,或者说是继发于肥胖的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叫“肥胖相关性高血压”(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 ,减重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肥胖相关性高血压血压的诊断切点为≥ 140/90mmHg,与普通高血压诊断标准相同。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美国高血压学会(ASH) 与美国肥胖协会(TOS)都推出过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6年发布《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在这些权威意见都强调减肥的重要性,建议体重要在6个月内减轻5%,体重下降5%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3和2 mmHg。体重下降越多,则血压改善越明显;严重肥胖者(BMI>35 )减重应更严格,应使BMI减至28以下。
减重方式既可以是低能量平衡饮食,也可以是其他减重饮食(如低碳饮食、5 2轻断食、减肥代餐等——此句不是指南原文,是我自己补充的),还可以用药物减肥(如奥利司他、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或减重手术(如袖状胃切除术、Roux-en-Y胃旁路术)
除减重之外,低盐高钾饮食,戒烟,限酒,心理调节和压力管理也很重要。运动干预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