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身高与肥胖(身高与肥胖级别对照表)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易致儿童早发育 盯着身高不如管好体重

测算了孩子成年后身高只有172厘米,能打生长激素针让他长到180厘米吗?女儿八九岁就开始发育了,算早熟吗?能不能给开药抑制一下?8月22日上午,广东省首个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技术培训基地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正式揭牌。同期,连续举办了6届的“科学育儿嘉年华”再次开锣,记者随机采访现场家长,发现大家多少都有孩子生长发育方面的困惑和不同程度的焦虑。

面对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和家长的认识误区,儿童生长发育专业方面的医疗资源却相对匮乏。针对这一矛盾,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技术培训基地将为省内儿童生长发育专业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化、同质化和标准化的监测评估诊疗培训,提高生长发育领域从业人员的整体能力,进而助力提高整个儿童群体的健康水准。

早熟多跟肥胖有关控制体重比药物更管用

珠江医院小儿门急诊主任、儿童保健专科负责人谢海瑞教授介绍,身高诚然是反映儿童健康与疾病状况的重要指标,“现在家长普遍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身高达不到预期,一个是青春期发育太早。其实首先,身高不是你想要孩子长多高就能长多高,很多时候孩子没问题,是家长自己焦虑;而担心早熟,也不如先关注一下肥胖的问题。很多早熟都跟肥胖有关,控制体重比药物更管用。实际上现在孩子普遍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家长也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拿自己小时候的生长情况来比照孩子。”谢海瑞说。

“即便诊断是矮小症或者早熟,也并不一定需要药物干预,对于生长发育来说,监测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谢海瑞提醒家长,如果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任何疑问,要仔细听取儿童生长发育专家的意见,接受专业检查和评估,不要使用道听途说的偏方、保健品。如果医生评估正常,不需要医疗手段的干预,平时最应该做的是保障充分的睡眠和运动,这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关键的两件事。

监测生长很重要

青春期应半年看一次儿保

谢海瑞说,在过度关注身高、发育的同时,不少家长对于科学育儿也存在其他误区。比如认为孩子上小学之后就不需要定期做儿保。其实定期监测、评估生长发育情况真的很重要。

“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儿园后就不太去看儿保医生了,其实儿保应该贯穿整个儿童周期,3岁以上至青春期的孩子建议一年看一次,进入青春期后可半年看一次。而广泛流传的‘生长曲线表’仅能提供一定参考,不可过分依赖。”谢海瑞表示,“门诊中会有不少家长提出要给孩子‘打生长素’,甚至在一些基层医院家长也会得到类似的建议。实际上生长素也是药,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生长素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引起甲状腺激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激发肿瘤等。所以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使用的。”(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韩羽柔)

来源: 广州日报

肥胖竟是万病之源?长胖原因不一定是高油脂,记得少吃3物

身材一直都是年轻人非常注重的,是影响颜值的关键因素,但是年纪增长之后,身体的代谢水平下降,而且对颜值也没以前重视了,所以就会任由身材发福,越长越胖。

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跻身肥胖行列,可以参考BMI,体重÷身高^2,单位是公斤和米。

举个例子,一个人身高170cm,体重75kg,那么他的BMI就等于75÷(1.7*1.7)≈25.95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超过24.9,就属于超重了,所以这个是有必要减肥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标准,不需要计算,就是直接看腰围大小。

如果女性腰围大于85cm,男性大于90cm,就代表腹型肥胖了,腹部赘肉较多,是典型的肥胖类型。

肥胖竟是万病之源?

年轻人认为长胖就是影响颜值,其实不然,长胖对身体的危害其实很全面,包括以下这六个方面。

1)心力衰竭:肥胖人群,血液粘稠,心脏的泵血压力会增加。长期“锤炼”之下,左心室肥厚扩张,加上白色脂肪包裹在心脏周围,这些都会影响心脏供血,最后诱发心力衰竭。

2)心梗、脑梗:血管内的脂类物质容易沉积,尤其是在冠状动脉脑血管内,一旦形成斑块,就会影响正常的血液流通,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增加心梗、脑梗的几率。

3)糖尿病:肥胖和糖尿病也息息相关,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也就削弱了自身血糖控制能力,从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也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4)关节炎:肥胖的人,体重增加,下身骨骼承受的压力也更大,这会诱导骨刺增生,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病变,膝盖软骨磨损

5)肝病:摄入的脂肪过多,会积蓄在肝脏周围,成为内脏脂肪,如果脂肪变性,还会诱发脂肪肝,增加肝硬化肝癌风险。

6)妇科问题:女性肥胖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对卵巢健康不利。可能会诱发多囊卵巢,影响正常排卵,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孕

很多人已经切身感受过肥胖带来的危害,也想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减肥,但是却往往会不见成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长胖长肉肯定是脂肪摄入过多导致的,但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别的因素,也需要重视。

长胖原因不一定是高油脂,记得少吃3物

高糖食物

甜品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觉快乐,但是甜品里面的糖分也属于高热量,在人体内会化为能量储存,长期摄入高糖食物是引起脂肪肝、糖尿病的常见因素。

所以,大家平时要少吃高糖食物,包括甘蔗、果汁、碳酸饮料、甜品等。

高碳水食物

这里重点提名的就是我们经常吃的各种主食,米饭面条馒头之类的精制主食,碳水含量很高,也是高热量食物,吃多了不仅容易升血糖,也容易长胖。

不是说我们不能吃,而是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要适量吃。

建议偶尔用粗粮(玉米、燕麦等)代替主食,或者粗细搭配(糙米配大米),以此来控制碳水摄入,当然,平时不要一口气吃三大碗,拳头大小的米饭就够了,剩下多吃果蔬。

别以为酒是饮料就不会引起肥胖,喝酒会影响内分泌,也会刺激脂肪肝的产生,甚至会加速肝脏情况的恶化,所以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远离酒精。

提醒:冬季减肥正当时

很多人一看现在入冬了,都懒得动弹,越长越胖,但其实冬天才是减肥的好时候。

这是因为,冬季棕色脂肪活跃,这和白色脂肪相对的,能促进热量的消耗,人体的基础代谢率提高,所以减肥更容易成功。

所以大家不妨找一个温暖的时间,出门跑跑步锻炼一下,远离肥胖,守住健康。

总的来说,肥胖确实可以称作是“万病之源”,大家不妨算一算自己的BMI,如果超标了,就请尽快把减肥提上日程,现在冬天,管住嘴迈开腿,减肥效果更好。

参考资料

[1] 《世界防治肥胖日来了,专家盘点肥胖八大危害》.人民网.2021-05-11

[2] 《一到冬天就容易发胖?分享1个坏消息和1个好消息》.生命时报.2021-12-06

同样是1米7,为什么女生看起来比男生高?男性体重多少刚刚好?

一米七真是个尴尬的数字,放在女性身上太高了,放在男性身上又太矮了,双方对此都表示不满意。突然想到一个关于身高的笑话:

在相亲群认识的小林和小张今天第一次见面,之前他们看过对方的个人信息,了解到对方都是一米七,结果见面两人傻了眼。

小林(女):“你有一米七?”

小王(男):“你才一米七?”

两人说的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包涵的情感已经体现,一个真实身高173,担心自己太高找不到对象,所以少报了三厘米,以为跟对方差不多高,结果对方担心自己身高太矮被女方嫌弃,所以多报了三厘米。相差6厘米的人站在一起,气氛一下子就尴尬起来。

生活中很容易见到这样的情景,明明两个人个头差不多,甚至女生实际身高还矮一点,但就是比男生看起来高一点,这到底是为啥?

同样是1米7,为什么女生更显高?

女性的腰身、脚踝较细,臀部较宽,从上到下看起来更有立体感和曲线感,空间视觉上显瘦,而男性的身材较为偏平,且上宽下窄,视觉上显矮。大家可以尝试在纸上画两条高度一样的线,一条是曲线,一条是直线,是不是感觉曲线更长一点呢?

另外,女性会利用服装搭配、高跟鞋、紧身裤等技巧让自己看起来更瘦更高一点,男性则更喜欢穿宽松的T恤、短裤,除了增高鞋和帽子,可以利用的物品比较少。而且女性大多是长发,可以扎高马尾,让颅顶变蓬松,从视觉上又让自己高了几公分。

再者,男性的骨架比女性大,所以除了个别情况,大多数男性的头围都比女性粗,在头大、裤子肥的视觉冲击下,更会显得人矮。

还有一个对男性非常不利的一点,那就是人们普遍觉得女性个子高比较少见,所以看到一米七的女性会觉得她个子很高。反之,人们觉得男性个子高是理所当然的,一米八都很正常,如果你只有一米七,就会让人觉得有点矮。

所以,一米七的女性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看起来更高。

身高没有办法,但是体重可以,而且体重还和人的健康、寿命有关,更要重视。

身高一米七的男性,体重多少刚刚好?

先了解几个关于身材的指标:

BMI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体脂率:脂肪÷总体重

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

体型:苹果型、梨型

1米7的小王,体重在108-140斤之间是正常的,在116-128斤之间会更匀称。体脂率应保持在10%-20%之间,属于不胖不瘦的身材,腹部不宜有太多脂肪,苹果型身材更容易出现代谢疾病。

其他地方赘肉不多,就是胖在腰上,有什么危害?

身体什么部位脂肪多,存在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腹部容易堆积脂肪的人最危险,体型匀称的人最安全

肥胖会带来多种疾病风险,脂肪会成为癌细胞的养料,腹腔器官较多,如果不能积极管理体重,患癌风险将会升高2-4倍,容易减寿。

不同体型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减掉脂肪

苹果型(危险型)的人要管好嘴巴,适当减少饭量,防止摄入的热量过多,给腹腔器官带来负担。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类、高糖类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比例,挑选优秀的脂肪摄入,例如橄榄油、鱼油、核桃等。

运动方面可选择锻炼全身肌肉的运动,例如快跑、游泳、攀岩、打网球等。

梨型身材在腰、臀两个部位脂肪比较多,重在运动减脂,锻炼局部肌肉,适合卷腹、深蹲、跳绳、高抬腿、俯卧撑等运动。局部锻炼要和全身锻炼结合在一起,否则容易损伤肌肉,还容易进入瓶颈。

最好将一天的运动量分成两个部位,在卷腹或深蹲后,进行慢跑、骑车等运动,总共运动时长1小时。

可能很多男性对自己的身材不是很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怎么长高,如果你现在还没到25岁,那么还有希望再窜一窜。

蹿个儿的3个“黄金时期”要抓好

第一个是4-6岁,孩子的个头要往上窜了,要增加高钙类食物,满足身体所需,这个时期每天应摄入800毫克钙,牛奶、鸡蛋、鱼肉、荠菜、虾皮等都能补充钙质。

第二个是10-16岁,这个阶段要快中求稳,营养要跟上,补充动物血、内脏、果蔬,经常进行户外锻炼,同时还要关注睡眠问题,若长期因为学业晚睡、失眠,也会影响分泌激素。

第三个是17-23岁,青春期最后蓄力,能长多少是多少,定型后很难改变。可以关注骨骺线,没有完全闭合就有希望。平时要多运动、多晒太阳,避免熬夜。

事在人为,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剩下来的就是看时间。另外,基因也会影响一部分。

总的来说,在身高方面的确是会打扮、身材苗条的女性有优势,但不能光关注身高,还要结合自己的体重来,看看是不是达标。不管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不要自卑,有时候吸引异性的是你的谈吐和学识,不具备外在条件,那就充实内在!

参考资料:

[1]科学家“解剖”腹部肥肉发现:脂肪分布和性别有关·生命时报.2019-07-02

[2]你是梨型还是苹果型身材?竟然还有人不知道…这种其实很危险·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21-12-28

[3]中国人长高了多少?这些年,咱们的营养改善了吗?·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