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肥胖的关系(运动与肥胖的关系有哪些)
【透视社·全民健康】越运动越胖是怎么回事?
换下汗水湿透的运动衫,赵越满怀期待地拿起桌上的体检报告,却不由得“满脸问号”。报告显示,去年起一直坚持跑步的他,身体反倒日渐“油腻”,从“两高”正式步入“三高”人群行列。
如今,面对超重和肥胖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运动的方式来减肥。然而很多人在运动的路上,体重不降反升,让很多朋友感到困惑:运动这方良药失效了吗?好不容易减下一斤,结果一顿饭胖回三斤?为什么越动越胖?
冒雪跑步的人群。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宁颖
怎样才算肥胖?
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才算肥胖?判断是否肥胖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BMI,体脂率,腰围,臀围等指标。
日常经常使用的是BMI指数,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我国对于肥胖程度的界定采用的标准如下:
避开了有效运动的所有要素
北京体育大学从事运动健身教学的鲍克老师听到了赵越的介绍,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原来,赵越每天坚持五公里路跑,虽然一直坚持,但实质“比快步走快不了多少”。
这还不算完,大兄弟还兴奋地表示,运动完食欲特别好,有次跑完点了一份外卖:炸灌肠加上麻豆腐,还特意备注:用羊油炒。
“他那不叫运动,充其量叫活动,几乎成功地避开了一次有效运动的所有要素。”鲍克老师表示,“借着运动的理由放纵地吃,即使运动能给他带来一些变化,但不合理的饮食也会造成现在的结果,更别说他运动的量太小了,根本达不到对身体指标产生影响的要求。”
烤五花肉。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贾琼
为什么运动了体重反而增加?
1.动少吃多
赵越就是很典型的动少吃多导致体重增加的案例,健康的体重一定是吃动平衡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形式的运动,都要达到一定量和强度才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往往因为身体饥饿疲劳的原因或者是心理上要犒劳自己的原因,都要给自己大吃一顿找个理由,往往觉得“跑了这么久,练了这么多,吃点东西应该没问题”。而实际情况是,我们运动消耗的热量根本无法抵消自己饮食摄入的热量,辛苦锻炼1小时,不及奶茶、烧烤、泡面带来的能量增加。
那应该怎么办呢?一方面要计算能量,计算运动可以消耗多少能量,吃东西能增加多少能量。另一方面,面对嘴馋的问题,可以把原来吃的总量保持不变,分开吃,少吃多餐,这样能让自己在运动后有所补充,促进身心的恢复,而没有额外能量的增加。
实际上“动”也不用局限于专门的时间,可以摊在平时小事上。比如尽量少开车或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增加步行的机会;在商场或者写字楼中,可以走楼梯而不是乘坐电梯;在办公室,可以经常起来活动一下,去饮水间喝喝水,做做工间操。
2.生理原因
在减肥初期或者是平时缺乏运动锻炼的减肥者身上,由于身体活动突然增加,而肌肉的供能物质糖原储存较少,身体会比以往更多地储存糖原物质,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每储存1g的糖原,就会同时储存3g的水分。因此,运动后的体重增加,主要是糖原和水分的增加。
但是不要担心,身体合成的糖原增加了,在原有饮食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用于合成脂肪的能量就会相应地减少,一方面运动消耗了一些脂肪,另一方面脂肪的合成减少,我们的身体成分会变得相对健康。因此大家不需要太多关注这样的体重上涨,这些是身体对运动减重的适应和调整。
3.压力与过劳
肥胖人群也要面对生活工作的压力。即使要运动减肥,工作任务少不了,家庭琐事少不了,因此每天睡眠时间几乎寥寥无几,长此以往,会越练越差,越减越肥,造成这种问题的元凶就是皮质醇。
皮质醇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是人体重要的机能调节荷尔蒙。皮质醇虽然能燃烧脂肪供能,但也可以加速脂肪的储存以备身体所需,应对外界压力和运动需要。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带来的熬夜与焦虑。另外,可以丰富锻炼内容,除了有氧运动外,增加力量训练,使睾酮分泌增加,抵消皮质醇的害处。还有就是丰富生活,让自己开心起来,听音乐,养宠物,去社交,积极为自己减压。
在咖啡店办公的人。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贾琼
4.补偿机制
补偿机制主要是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机体就会从其它方面降低能量消耗,或补充能量,这样的补偿机制存在个体差异,这也是一个小众、新颖的观点。
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重?
无论怎样,保持健康体重还是我们努力去实现的重要目标。
一、不是动一动就可以的,起码要达到一定运动量才会有效,但这个量因人而异,用身体感觉可以描述为:运动第二天身体会有酸痛感,并且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食不过量,合理膳食,保持能量平衡。油盐糖脂都需要控制,管不住嘴还想减肥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成吨的训练,要么接受成吨的打击。
三、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
四、长期锻炼以后,身体会产生适应性。也就是说原有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已经不能起到效果,就要考虑换一种运动或者增加量和强度。
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心。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减肥。
(透视社综合扬子晚报、上观新闻报道)
编辑:刘淞菱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运动了 胖也胖得更健康
【来源:株洲日报数字版_株洲日报】
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结构和代谢功能异常是许多肥胖相关健康并发症的基础。耐力运动可以改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心脏代谢健康,但耐力训练对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影响尚不清楚。科学家将经常锻炼的超重或肥胖的男性和女性纳入试验对象,了解他们锻炼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变化情况。
2年后,科学家将这些超重或肥胖的经常锻炼者和其他非运动者进行比较。他们发现,与非运动者相比,运动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具有更高的毛细血管密度、更低的胶原蛋白丰度和更少的巨噬细胞。实验表明,与非运动者相比,从运动者收集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培养的样本具有更大的血管生成能力和更高的脂质储存能力。定期运动可能在重塑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结构和蛋白质组学方面发挥作用,从而有助于人们保持心脏代谢健康。
科学家认为,日常保持合理的运动量可以给身体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帮助对抗焦虑,延缓大脑衰老,并全面改善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但对于运动减肥这件事,科学界仍然具有争议,大多数研究发现单靠运动其实对减肥的作用非常小,这是因为身体在察觉到运动消耗过多能量后,会驱动个体主动摄入更多食物,又或者减少其他生理过程所消耗的能量,因此运动减肥效率不如想象的高。
但如果你肚子上脂肪多,却因为运动不怎么减肥而放弃锻炼,那就错失了一大好处。据《自然·代谢》一项新研究,密西根大学研究者发现,与不运动的人群相比,有运动习惯的人,他们身上的脂肪组织要更加健康,尤其是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存储能力更强。这种特点可以降低脂肪堆积在器官周围的几率,减少脂肪对器官的损伤。
在超重或肥胖人群中,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堆积是最明显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隆起的肚皮。而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形态与代谢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具有关联。具体来说,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有细胞外基质纤维化、毛细血管稀疏或者促炎巨噬细胞增加等现象时,会降低脂肪存储能力,让脂肪酸游离到循环系统中,引发其他器官脂肪堆积和全身性炎症。
所以,对超重或肥胖群体来说,运动或许不能改变外观,但却从内在帮助降低了脂肪的有害影响。
(来源:“学术经纬”微信公众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每天坚持运动,却越练越胖,原因竟然是这个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健身行列。然而,有些人在每天坚持运动的情况下,体重却不降反升,这让人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
首先,运动并不是减肥的唯一因素,饮食在减脂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许多人在开始运动后,可能会因为运动量增加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认为可以多吃一些。这种心理被称为“补偿效应”。例如,某人每天跑步一小时,消耗了约500卡路里,但随意吃了一块高热量的蛋糕,可能就会轻易地将消耗的热量补回来,甚至更多。
其次,力量训练会导致肌肉量增加。肌肉比脂肪更重,因此即使体脂率下降,体重却可能不会明显减少,甚至有所增加。这种情况下,体重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变胖,而是身体成分的变化。肌肉的增加会提高基础代谢率,从长远来看,对减脂是有利的。
此外,运动后身体可能会因为肌肉修复和水分滞留而出现短期的体重增加。尤其是在高强度训练后,身体需要更多水分来帮助恢复,这可能导致暂时的浮肿现象。
最后,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运动可以提升心情,但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运动后的愉悦感而选择更放纵的饮食,认为“我今天运动了,可以多吃一点”。这种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导致热量摄入的增加。
综上所述,每天坚持运动却越练越胖的原因包括饮食失衡、肌肉增加、水分变化和心理因素。为了有效减脂,建议在运动的同时合理控制饮食,增加力量训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实现健康的减脂目标,真正享受到运动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