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腹型肥胖如何减肥(腹型肥胖的标准是多少)

热点观察室 0
文章目录:

腹型肥胖,减肥屡试屡败!根源在脾虚!用对了方法,减肥也不难

春日,宛如大自然这位画师精心绘制的清新画卷,万物萌动,阳气如同被唤醒的精灵,在天地间欢快跃动。《黄帝内经》中讲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也似被这蓬勃朝气感染,气血开始欢快奔腾,新陈代谢活力满满,正是拥抱轻盈的绝佳契机。但对于深陷腹型肥胖困扰的人而言,减肥之路却布满荆棘。

有位 40 多岁的老友,原本身材还算匀称,可一迈进中年门槛,身体就像被施了魔法,体重 “蹭蹭” 往上蹿。尤其是那肚子,活像吹了气的气球,圆滚滚的,十分扎眼。他深知肥胖对健康的威胁,也知晓减肥的 “金科玉律”——“管住嘴、迈开腿”,便雄心勃勃地踏上跑步减肥之路。起初,他满怀斗志,每天清晨都在小区道路上挥汗如雨。但好景不长,没跑几次,他的膝关节就开始 “抗议”,每迈出一步,都像有根针在扎,疼得他呲牙咧嘴。这可把他愁坏了,减肥决心坚如磐石,却一次次被现实泼冷水,屡战屡败,内心满是挫败。无奈之下,他找到我,眼中带着期待,希望从中医这儿寻得减肥的妙方。

我看着老友焦急的模样,跟他细细解释:在中医理论里,脾就像人体的 “后勤部长”,掌管着大腹,肩负运化水谷精微的重任。一旦脾虚,这 “后勤部长” 就没了精气神,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运化无力,身体里的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就像调皮的捣蛋鬼,趁机滋生,脂肪也如同找不到归处的流浪汉,肆意堆积。这也就是为啥好多人常抱怨,喝口水都能长肉,而且减肥像拉锯战,减下去又反弹,反反复复,令人崩溃。老友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随后的两个月,老友按照我的建议,一门心思调养脾胃。他开始规律饮食,摒弃之前狼吞虎咽的习惯,每餐只吃七八分饱,还特意增加了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像山药、芡实、小米等,顿顿都安排上。一段时间过去,老友整个人像换了个模样,原本略显苍白的脸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精神头也足了。他兴奋地跑去称体重,惊喜地发现掉了好几斤秤。我看着他开心的样子,也为他高兴,同时提醒他,想要进一步减重,光靠养脾胃还不够,还得动起来,让身体代谢再加速。

可老友的体重基数实在太大,之前跑步伤了膝盖,让他对运动心生畏惧。于是,他四处打听,寻得一种叫秀域古方减肥的法子,便跑来问我靠不靠谱。经了解,这秀域古方减肥打从 2005 年就有了,还曾在央视镜头下完整展示过减肥全程呢。它主要借助中医拔罐的神奇力量,就像给身体安了个加速引擎,促进新陈代谢一路 “狂飙”,更好地疏通经络,让脂肪代谢率大幅提升,不仅能减去皮肤下那层厚厚的脂肪,就连藏在身体深处的内脏脂肪也能 “一网打尽”。中医拔罐本就是调理脾胃的一把好手,对身体健康益处多多。《医宗金鉴》里就记载着 “拔罐之法,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我瞧老友减肥心切,又觉得这方法从中医原理上说得通,便点头同意他去试试。

老友迫不及待地开启了秀域古方减肥之旅。他跟我分享,每次去,往那儿一躺,先享受五分钟胃部穴位调理,专业的技师手法娴熟,精准按压穴位,感觉肚子里像有股暖流在涌动。紧接着,就是 30 分钟的负压罐拔罐环节。一个个罐子稳稳地吸附在腹部,像是在和脂肪 “拔河”,把那些顽固的脂肪一点点 “揪” 出来。为了配合减肥,老友还配上了美妥代餐奶昔。这奶昔可大有来头,里头满满当当装着 50 多种营养元素,既能保证身体日常所需,热量又低得让人安心。口味也十分丰富,草莓味酸甜可口,像咬了一口春天的草莓;抹茶味清新淡雅,带着淡淡的茶香;可可味浓郁醇厚,每一口都让人陶醉。老友喝得不亦乐乎,身体营养跟上了,还没负担。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友风雨无阻地坚持去秀域体验古方减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甩掉了 20 多斤赘肉,尤其是那困扰他许久的大肚腩,明显小了一圈。再次见面时,我眼前一亮,老友身姿轻盈了许多,面色红润,眼神里透着自信,整个人精气神十足,健康状态大幅改善。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既为老友减肥成功而欣喜,更为中医在减肥领域展现出的神奇效果而自豪。

在这里分享老友的故事,就是想给在春天立志减肥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参考。大家要知道,减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调理脾胃是关键一环。而调理脾胃,内调与外养得双管齐下。

内调讲究 “饮食有节”。春天,大自然馈赠了许多时令瓜果蔬菜,菠菜嫩绿鲜嫩的,像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春笋破土而出,带着泥土的清香;草莓红扑扑的,像一个个小灯笼。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就像给肠胃安了个小马达,能助力肠胃欢快蠕动,减少脂肪在身体里 “安家落户”。吃饭的时候,别再饥一顿饱一顿,也别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给脾胃减轻负担。

外养注重 “运动有度”。春天的阳光格外温柔,闲暇时可以多出门晒晒太阳,让身体感受阳光的温暖。体重基数大的朋友,运动时可得悠着点,选择像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舒缓的运动再合适不过。打太极拳时,一招一式行云流水,身体随着动作缓缓舒展;练八段锦,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促进气血在身体里顺畅运行,稳稳守护脾胃健康。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肚子大、小腹赘肉多?一个简单教程,让你高效燃脂,消除小肚腩

我国成年肥胖人数高达4亿人,而北方的肥胖发生率往往大于南方,如果肥胖率不加以遏制,人数将会逐年上升,这将成为影响中国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肥胖会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增加全因死亡风险。

人一旦肥胖,腰围就会率先上升,而腰围过大,可能意味着内脏脂肪超标了,五脏六腑被厚厚的脂肪包裹着,不仅影响身材形态,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

怎么才能有效瘦身,降低内脏脂肪,消除腰腹赘肉呢?一套教程帮你高效瘦身,简单易上手,消除大肚子,缩小腰围。

步骤一、调整你的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1、很多人平时喜欢吃各种炸鸡、汉堡、奶茶、饼干、薯片、蛋糕、辣条等,都是一些高糖分、高脂肪、容易发胖的加工食品,也不利于健康。

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营养价值高、热量低的健康食物,比如多各种高纤维蔬菜、低糖分水果,低脂肪的鸡胸肉、鱼肉、瘦肉、蛋类,主食选择低GI值的碳水,代替高GI值碳水主食,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2、三餐定时定量,带饭上班,少吃外卖、少聚餐,饮食执行211搭配法则,1/2为数,1/4为高蛋白食物,1/4为主食,保持低油盐烹饪,饭吃七八分饱即可,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卡路里摄入。

3、进行16 8轻断食,每天进食时间压缩到8小时内(如10:00-18:00),其余时间不进食,只喝水/黑咖啡。

步骤二、加强运动锻炼,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坐着不动会加速身体机能退化、肌肉流失速度,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会随之下降。想要加速脂肪的分解,我们需要加强运动锻炼,从快走、广场舞、打球、爬山等运动入睡,提升活动代谢,可以促进体脂率下降,腰围也会慢慢减小。

建议,每天步行数不低于6K步,晚上或者早起后可以安排一组自重健身动作来燃烧脂肪,强化身体肌群,提升基础代谢,塑造紧实的腰腹肌群。

在家可以从这几个自重动作入手,每次20分钟就能提升心率,让身体进入燃脂状态,降低腰围尺寸。

动作1、开合跳

✅ 标准动作

  • 站立,双脚并拢,跳跃时双脚向外打开(比肩略宽),双手从两侧举过头顶击掌;
  • 回落时双脚并拢,双手回到身体两侧。
  • 动作坚持30秒,进行4组。

动作2、高抬腿

✅ 标准动作

  • 原地快速交替抬腿,大腿抬至与地面平行(髋关节90°);
  • 前脚掌着地,核心收紧避免后仰,保持平衡;
  • 动作坚持30秒,进行4组。

动作3、仰卧抬腿

✅ 标准动作

  • 仰卧,双手垫在臀部下方(保护腰椎),双腿伸直;
  • 用下腹力量缓慢抬起双腿至90°,再控制下落(不碰地)。
  • 动作坚持30秒,进行4组。

动作4、俯卧登山

✅ 标准动作

  • 平板支撑姿势,双手撑地,核心绷紧;
  • 交替将膝盖快速向胸口方向提拉(像登山);
  • 动作坚持30秒,进行4组。

注意,局部训练是无法减掉小肚子的,脂肪的燃烧是全身性的,我们要想方设法提升热量输出,降低热量摄入,并且坚持足够的时间,才能促进体脂率下降,让腰围慢慢变小,收获理想的身材。

腹型肥胖突出,减肥药非“躺瘦”秘籍

文汇报记者 李晨琰

今天是世界肥胖日。肥胖正影响着全球超10亿人口。在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已达50.7%,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70.5%。

肥胖的成因有哪些?中国人的肥胖特点与西方人有何不同?靠“减肥神药”是否真能“躺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管理体重?沪上医学专家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应大众关切。

“肥胖的本质是体内脂肪的积累增加。如果摄入热量大于消耗热量,脂肪就会在体内逐渐积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教授李小英介绍,肥胖的成因不仅与遗传相关,还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能量消耗减少、生活节奏紊乱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要注意的是,中国人的肥胖特点与西方人存在差异。李小英表示,按照BMI(身体质量指数)来看,当国人BMI≥28则可视为肥胖,而西方人的衡量标准则是BMI≥30,“这种差异是根据肥胖导致的危害和相关合并症来判断的。”

如果用腰围来判断,当中国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即可判断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群体脂分布更趋向于腹腔内积聚,近三成中国成年人为腹型肥胖。目前,医学界已将肥胖定义为一种进展性、易复发、可治疗的慢性疾病,已知肥胖与200余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而腹型肥胖是一种危害更大的肥胖类型,腰围过大往往反映了内脏脂肪过多,更易引发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如何有效减肥?在李小英看来,日常活动是能量消耗的重要部分,大约可消耗总能量的30%。进食本身也会消耗一部分能量,约占10%。而能量消耗的最大部分来自基础代谢,约占60%。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体重主要由基础代谢决定。

那么,运动能否增加能量消耗?李小英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但运动可消耗的能量非常有限。即使进行剧烈运动,也只能在日常消耗的基础上增加10%到20%。简言之,单纯靠运动减重是非常困难的。

减肥并非简单的“少吃多动”。近年来一些创新药物的出现,尤其是创新双靶点GIP/GLP-1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为肥胖治疗带来了显著改变。“这类药物可以使肥胖患者的体重下降15%到20%,甚至更多。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肥胖治疗的现状,使药物成为体重管理的有效工具。”李小英提醒,有了减重药物并不意味着可以“躺瘦”,生活方式的管理依然是重要基础,否则减重效果有限。

医生提醒,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BMI、体脂率和腰围等数据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对于长期体重管理,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关键。在饮食方面,不推荐极端低碳水化合物或生酮饮食。如果做到每天进食七分饱,对体重管理会有很好的长期效果。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