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对老年人的危害(肥胖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C视频丨华西一级专家:肥胖让人“未老先衰”,这些后果你想不到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文/视频

3月15日,一场聚焦西部健康促进与肥胖管理的学术交流会暨2025年体重管理肥胖诊疗指南基层巡讲启动会在成都举行,聚焦近期体重管理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专科门诊一级专家田浩明。

肥胖年轻化,正加速 “衰老进程”

“欢迎你,年轻的‘老人’。”田浩明教授常常半开玩笑地对前来就诊的肥胖年轻人说。

在田浩明眼中,肥胖是一种“衰老”现象。“人还没老,糖尿病、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生殖障碍、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这些典型的‘老年病’就来了。”

田浩明回想起1979年实习时,肥胖、糖尿病以及康复相关病症极为罕见。上世纪90年代起,肥胖和超重患者数量一路飙升。尽管医疗工作者在各类场合呼吁大众做好体重管理,但面对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美食广告,这些“声量”是远远不够的。

田浩明表示,多数人总是等到被肥胖症缠上,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临床上见到太多了,就像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很多人一开始对身体的小问题视而不见,病入膏肓才追悔莫及。”

在田浩明看来,减肥,就是一场与衰老的较量。通过强化饮食、积极投身运动、合理运用药物,甚至借助手术等手段,看似是在减轻体重,实则都是在间接对抗衰老。

田浩明教授。(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有人容易胖、有人难增重

或与 “肥胖基因”“家族饮食习惯”有关

田浩明表示,这背后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共同作用。从遗传角度来看,部分家族携带 “肥胖基因”,一家人普遍体型偏胖。这很可能与他们的代谢基因相关,这类基因赋予了身体更强的将糖分转化为脂肪的能力。

家族饮食习惯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些家庭做饭总是满满一大锅,一家人从小就习惯了大量进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自然更容易发胖。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在这些家族中也常常呈现聚集性。”

个人饮食习惯对胖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田浩明看来,喜欢吃肥肉、喝油汤,钟情于面包、甜食和零食的人,其肠道菌群会逐渐适应这种饮食习惯,朝着利于肥胖的方向发展,使得食物消化后能更迅速地被吸收转化为脂肪。

他分析,那些不容易肥胖的人,一方面可能基因赋予了他们良好的代谢能力,不容易将食物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他们的饮食习惯也较为健康,吃东西细嚼慢咽,吃一点就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摄入的总热量较低。并且,他们的肠道菌群在分解碳水化合物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不太容易将食物转化为脂肪。国际上甚至有通过分离不肥胖者的肠道菌群进行移植的尝试,可见肠道菌群对体重的影响至关重要。

辟谷、生酮饮食短期减重有效

长期得靠低热卡平衡饮食

当下,各种新奇的减肥方法层出不穷。田浩明列举,像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将每日热量摄入严格控制在800卡以下;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以脂肪供能为主、碳水化合物比例极低的生酮饮食;还有辟谷、轻断食、过午不食等。这些方法都试图通过不同途径抵消胰岛素抵抗,达到减肥目的。

“从实验数据来看,这些方法在三个月内效果显著,半年内也还能维持一定效果。但一旦实验周期延长至半年以后,尤其是一年以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田浩明还表示,这些极端疗法时间一长,问题就接踵而至,有人会出现心理障碍,因为长期单一饮食让人心情压抑;胆结石、肾代谢问题也可能找上门来,毕竟人是杂食性动物,突然变成类似肉食性动物的饮食方式,身体难免会出状况,甚至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

而且,从循证医学角度看,这些极端的医学营养方法缺乏长期的对照研究资料。田浩明引用2018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涉及15000多名受试者、为期25年的研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低于40%的人,死亡率比碳水供能50%—55%的人高20%。这进一步印证了,维持健康的低热卡平衡饮食才是健康与体重管理的 “王道”。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C视频丨华西一级专家:肥胖让人“未老先衰”,这些后果你想不到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文/视频

3月15日,一场聚焦西部健康促进与肥胖管理的学术交流会暨2025年体重管理肥胖诊疗指南基层巡讲启动会在成都举行,聚焦近期体重管理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专科门诊一级专家田浩明。

肥胖年轻化,正加速 “衰老进程”

“欢迎你,年轻的‘老人’。”田浩明教授常常半开玩笑地对前来就诊的肥胖年轻人说。

在田浩明眼中,肥胖是一种“衰老”现象。“人还没老,糖尿病、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生殖障碍、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这些典型的‘老年病’就来了。”

田浩明回想起1979年实习时,肥胖、糖尿病以及康复相关病症极为罕见。上世纪90年代起,肥胖和超重患者数量一路飙升。尽管医疗工作者在各类场合呼吁大众做好体重管理,但面对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美食广告,这些“声量”是远远不够的。

田浩明表示,多数人总是等到被肥胖症缠上,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临床上见到太多了,就像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很多人一开始对身体的小问题视而不见,病入膏肓才追悔莫及。”

在田浩明看来,减肥,就是一场与衰老的较量。通过强化饮食、积极投身运动、合理运用药物,甚至借助手术等手段,看似是在减轻体重,实则都是在间接对抗衰老。

田浩明教授。(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有人容易胖、有人难增重

或与 “肥胖基因”“家族饮食习惯有关

田浩明表示,这背后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共同作用。从遗传角度来看,部分家族携带 “肥胖基因”,一家人普遍体型偏胖。这很可能与他们的代谢基因相关,这类基因赋予了身体更强的将糖分转化为脂肪的能力。

家族饮食习惯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些家庭做饭总是满满一大锅,一家人从小就习惯了大量进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自然更容易发胖。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在这些家族中也常常呈现聚集性。”

个人饮食习惯对胖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田浩明看来,喜欢吃肥肉、喝油汤,钟情于面包、甜食和零食的人,其肠道菌群会逐渐适应这种饮食习惯,朝着利于肥胖的方向发展,使得食物消化后能更迅速地被吸收转化为脂肪。

他分析,那些不容易肥胖的人,一方面可能基因赋予了他们良好的代谢能力,不容易将食物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他们的饮食习惯也较为健康,吃东西细嚼慢咽,吃一点就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摄入的总热量较低。并且,他们的肠道菌群在分解碳水化合物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不太容易将食物转化为脂肪。国际上甚至有通过分离不肥胖者的肠道菌群进行移植的尝试,可见肠道菌群对体重的影响至关重要。

辟谷、生酮饮食短期减重有效

长期得靠低热卡平衡饮食

当下,各种新奇的减肥方法层出不穷。田浩明列举,像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将每日热量摄入严格控制在800卡以下;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以脂肪供能为主、碳水化合物比例极低的生酮饮食;还有辟谷、轻断食、过午不食等。这些方法都试图通过不同途径抵消胰岛素抵抗,达到减肥目的。

“从实验数据来看,这些方法在三个月内效果显著,半年内也还能维持一定效果。但一旦实验周期延长至半年以后,尤其是一年以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田浩明还表示,这些极端疗法时间一长,问题就接踵而至,有人会出现心理障碍,因为长期单一饮食让人心情压抑;胆结石、肾代谢问题也可能找上门来,毕竟人是杂食性动物,突然变成类似肉食性动物的饮食方式,身体难免会出状况,甚至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

而且,从循证医学角度看,这些极端的医学营养方法缺乏长期的对照研究资料。田浩明引用2018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涉及15000多名受试者、为期25年的研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低于40%的人,死亡率比碳水供能50%—55%的人高20%。这进一步印证了,维持健康的低热卡平衡饮食才是健康与体重管理的 “王道”。

身体发胖的老年人,通常有4个“共性”占了一个,也尽量改正

老年人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新陈代谢逐渐减缓,使得能量消耗速度变慢

即便饮食量未明显增加,多余的能量也易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进而导致体重上升。与此同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肌肉量减少,脂肪相对增加,这进一步加大了发胖的可能性。

在饮食方面,老年人存在一些问题。不少老年人对食物的选择和饮食习惯不够科学。

他们中有些人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对饮食的要求不再严格。早餐可能被忽视,午餐草草应付,晚餐则不规律,有时还会吃得很晚。


在食物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重口味的食物,如饺子、包子、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往往热量和脂肪含量较高。此外,老年人还可能有吃零食、喝饮料、加餐的习惯,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导致他们摄入的热量过多,而身体却无法及时消耗,最终使得体重不断上升。老年人活动量少也是导致发胖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逐渐下降,许多老年人变得不愿意活动

他们觉得坐着比走动更舒服,长时间的久坐使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退肌肉逐渐松弛,腰背也开始变形


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低于150分钟的比例较高,且这一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缺乏运动不仅会引发肥胖,还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血压等健康问题睡眠问题同样对老年人的体重产生影响进入老年后,许多人的睡眠质量和睡眠规律都发生了变化

白天可能会频繁小憩,导致晚上难以入睡。睡眠过多或过少,再加上新陈代谢减缓,都促使体重增加的速度加快。


一些老年人为了改善睡眠,会在晚上习惯性地吃一些甜点和小零食,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热量的摄入,还加重了胃部的消化负担。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影响体内荷尔蒙的平衡,致使脂肪逐渐堆积。老年人的心态与肥胖问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退休后,生活节奏的改变使得他们的心态有所变化

一些老年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任务已经完成,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这种心态的变化往往会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


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变得较为消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形象不再那么关注,从而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放松了要求例如,他们可能会因心情不佳而过度进食,尤其会选择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寻求安慰

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缺乏运动,极易导致体重增加。

为了解决老年人肥胖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在饮食上,要调整老年人的饮食结构。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在运动方面,鼓励老年人适当增加运动量。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消耗热量,还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此外,要关注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我们还应该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家人和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找到生活的乐趣和目标。

肥胖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可能会引发多种常见疾病。肥胖会增加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此外,肥胖还容易诱发糖尿病。


体内脂肪过多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同时,肥胖与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等也密切相关

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额外的压力,导致关节磨损和疼痛。而且,肥胖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老年人在活动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总之,老年人肥胖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他们有效控制体重,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