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肥胖吃什么中成药(气虚肥胖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吃得少,瘦不下来,多是气虚肥胖,教你一方,健脾补气,提高代谢
吃得不多,但就是一直瘦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有的人吃的不多,但体型比较肥胖,而且四肢纤细,肥胖的地方多在肚子上,甚至“喝凉水都长胖”,这种肥胖,可能就是气虚型肥胖了,今天沈医生就教你一个方子,健脾补气,提高你的新陈代谢,不再让你“喝水长胖”。
想一想,你是不是除了吃的少,瘦的慢,是不是还经常觉得很懒,不想动,感觉嗓子里总有痰,吐不完,也咽不下去,而且大便也总是溏稀不成形,很容易粘在马桶上。
这些情况,一般都是因为脾气虚弱了,脾气不能正常的运化水液,身上的水湿排不出去,囤积在我们身上,就变成了顽固不化的脂肪,在中医上,我们就把多余的脂肪,称为痰湿。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还是从身体的根本来调理,增强我们脾胃的运化功能,提高身体水液代谢的能力,脾气强健了,运化水液的能力提升了,痰湿自然也就减少了。
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推荐一个方子,可以健脾补气,燥湿化痰,把你的顽固脂肪赶出去,这个方子就是六君子汤,现在也被做成了中成药,叫做六君子丸。
六君子汤用到的药物分别是人参,甘草,白术,茯苓,陈皮和制半夏。
这六味药里,除了制半夏的作用,主要是燥湿化痰,攻坚散结,其他的五味药物都有健脾补脾的作用。
人参可以大补一身元气,健脾补气,白术,陈皮和茯苓可以健脾化湿,增强我们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同时辅助制半夏化湿燥湿,除了这些,陈皮还可以行气理气,让我们全身的气机更加通顺,调畅。
最后再加一味甘草,健脾补气,还可以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防止药物的偏性伤害我们的身体。
以上就是六君子汤这个方子,如果你通过沈医生的分享,可以确定自己是脾胃气虚,水湿过多的体质,就可以参考六君子汤这个方子,但如果你拿不准,或者同时还有其他的症状,沈医生就不建议你随意使用药物了,可以在正规医生的辨证指导下,正确用药,你学会了吗?
4个中成药,给这四类胖子减减肉,斩断“生肉之源”
之前写了《4个中成药,从根源调理消瘦体质,让瘦子“脱衣有肉”》的文章,许多网友问我能不能说说减肥,我说,减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我答应会找机分析中医对肥胖的一些认识。
所以,今天我就从中医的角度分享我的一些认识,并介绍几个小方子,看看能不能帮到一些人。
废话不多说,结合中医理论,我查阅了一些文献,个人认为,肥胖的最大元凶是水湿。可能你们会说,那我去湿就好了,可是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没效果,为什么?
我归纳总结发现,肥胖大致分为这四类人群,共性都是体内水湿停滞,区别却很大,往下看,我来告诉你。
什么情况下会形成水湿,或者水湿出不来呢?
脾胃气虚气是人体的总动力。气虚动力不足,这类胖子别看他高大,实际没多大力气,胆小怕事,有气无力。如果一个人体内气运动充分,吸收代谢平衡,该排的排,还化的化,就不容易导致脂肪和水湿的堆积,自然就不容易长胖。而且脾主运化,脾胃气虚,直接影响代谢,代谢出现异常会走两个极端,一个太瘦,一个太胖。所以无论胖瘦,首先要排除是否脾胃气虚。由气虚导致肥胖,古人称为“脂人”。
这类型胖子,补脾胃之气是关键,可参考四君子丸。
脾肾之阳对体内水湿的代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脾肾之阳能够化气行水。举个例子,锅里装满冷水,你不加热很难蒸发,但是,你加火烧开,你会发现水蒸气很多,水慢慢就少了。脾肾阳虚的人,火不够,体内的水雷打不动,不能被输布全身。所以你会发现,这类胖子怕冷,小便清长,晚上起夜次数估计少不了。
这类型的胖子,补阳很重要。可参考肾气丸。
这类肥胖十分常见,男性居多,但女性也有。怎么判断一个胖子是不是痰湿体质呢?很简单,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人肚子跟戴了游泳圈一样,腹部赘肉下垂,身体其他地方又不是很胖,这人多半是痰湿体质。现在日子过得好,许多小年轻都挺着“啤酒肚”,多半也是痰湿。
痰湿就不是动力不足,而是水湿太丰富了,吃得“太好了”,啤酒,烤肉应有尽有。
这类型胖子可参考二陈丸,少喝酒,少喝冰。
这类型的胖子,肉是结实的,和虚胖不同。这种胖子有力气,脾气还不小,千万不要招惹,否则有变为“肉泥”的可能性。他们皮肤油腻,满面油光,爱长痘,舌苔黄腻。
这类型的胖子可参考四妙丸,平时多吃苦瓜,绿豆,冬瓜这些清热去湿的食物。
这就是我要分享的4类肥胖,送胖子们一句话:减肥路漫漫,可节食兮,运动兮,药物调理兮,不可急于求成兮!愿天下没有胖子!
#为健康加酚,为新青年加油##心健康信科普##养老有道#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常用方剂
#健康科普排位赛#
大家好,在刚才回家的路上,身后突然传来这样的对话。
“老公,我饿了,吃点什么?”
“不许吃,减肥。”
“凭什么呀?我饿呀。”
我回头一瞅,一对略显富态的年轻夫妇缓缓走来。其实,他俩真的并不胖。
这时,我不由想起你们这些肥胖的朋友,是不是也有过或是正承受着这样痛苦的经历呢?备受因减肥,而忍受着饥饿的折磨?
其实,这种“饥饿式减肥”是非常不正确的。
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又怎么能获得成功的减肥呢?
这样忍饥挨饿,不但我们的减肥无法实现,亦或是即使暂时成功,也无法长久,而且身心健康还会受到伤害。为了能正确减肥。现在,我先与大家一起简单地了解一下,传统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1.《内经》肥胖三分法
《黄帝内经》肥胖三分法,首见于《灵枢・卫气失常》。原文曰:“人有脂,有膏,有肉。黄帝曰:别此奈何?伯高曰:肉坚,皮满者,脂。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即把肥胖病者分为“脂人”、“膏人”、“肉人”等3种类型,这是中医对肥胖的最早分型,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膏人
膏人,依《内经》所言,其特点是:“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丹波元简《灵枢识・九针十二原》“腴者,脐下腹也”。可见,膏人肥胖的主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纵腹垂腴,且皮肤纵缓,肉不坚,质地绵软。膏人肥胖当属脂肪之肥,其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为主,故有“大腹垂腴”。其局部呈皮肤纵缓,肌肤质地绵软之状。
丹波元简《灵枢识・卫气失常》谓:“膏者纵腹垂腴,脂者其身收小,是膏肥于脂也”。
可见,“膏人”的身小腹大,脂膏集中于腹部,其腹部外形,远远大于“脂人”。膏人肥胖与近代医学的腹型肥胖类型相同。
膏人常见于“堆金积玉,腹若悬箕”的尊荣富逸之士。此类人群大多运动量不足,这也是脂肪在腹部积蓄的主要原因之一。
脂人
脂人,依《内经》所言“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肉坚,皮满”。可见,其人虽肥胖,但形体匀称,体形协调,没有某一部位的比例特别过大。其主要表现是:形体肥胖,虽肥而腹不大,各称其身,肉坚满,皮肤饱满,质地中等。这是现代医学中较为健康类型的肥胖者。
肉人
《灵枢・卫气失常》谓:“肉者,身体容大,……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肉人者,上下容大”。
可见,肉人肥胖是肥胖之正格而已,其人精神内旺,肉人肥胖并不是脂肪之肥,而是以肌肉之肥为主。主要表现:形体肥胖,肥而壮盛,上下均肥,皮肉结实,精神内旺。这类人群多见于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进行体育煅炼的健康人士,健美运动员是典型的代表。
对照发现,脂人肥胖者,是介于膏型与肉型之间的人群。脂人之身形,其人虽肥,但腹不能大,更不能垂,肌肤质地中等。可见,脂人中,脂膏成分均匀地分布全身,而并非象膏人一样以脂膏集中腹部为主。
总体来说,脂人总体肥胖度较膏人为大,但体质较好。“脂人”肥胖与近代医学的“均一性肥胖病”类型相同。再看肉人,肉人之形,皮肉相副,充形一体,故有别于膏人之“纵腹垂腴”,又非脂人之“虽肥(腹)不能大”,而是“皮肉不相离”,均匀相称,属于壮实体格。正如丹波元简《灵枢识・卫气失常》:肉人“其皮肉脂骨气血,各有品格,故不相加,亦不能相多,而形体大小,皆相称而已”。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为之追求的体型。
肉人肥胖是一种正常体重超常之人。其体重的超标是体内肌肉发达所致,而体内脂膏含量并不超过正常体脂含量。因此,并不属于近代医学所说的“肥胖病”范畴,常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等。严格来说,本型体重超标,一般不需要治疗。
但从临床实际来看,不少体重增多而体脂比例正常者,也要求减轻体重。
2.《内经》分型原则
《内经》虽成书于数千年以前,但其肥胖的分型原则,对探讨“脂肪分布与疗效、预后的关系”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内经》三分法,是对肥胖病的一种最为简明分型方法,它是以肥胖病理特点为主,并结合辨证预后的一种分型。
常人(众人)标准
诊治肥人,必须明确常人(众人)的标准。《灵枢・卫气失常》提出了“众人”的概念,“黄帝曰:众人奈何?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
可见,其标准强调:皮肉(筋骨)与脂膏,各自称其身,比例协调(不相加也),体重正常(不能相多也)。这里,《内经》所说的“脂膏”,后代医家对常人“脂膏”作了明确阐述。丹波元简《灵枢识・九针十二原》中谓:“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发泄于腠理,淖泽注于骨,补益脑髓,是津液注于三百六十五节,而渗灌于皮肤肌腠者也,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盲丰满,……膏者,神之油也,……膏即言其油,乃属于脾。凡化为水谷,皆是膏油发力以薰吸之,所谓脾主利水化食者如此,……脂即膏也”。
可见,正常脂膏,为人身生理所需要;脂膏过多,则可引起疾病。
三分法原则
肥人是指体内脂膏过多。《内经》三分法始终以脂膏作为诊断的主要线索,以病人的形体大小及上下称身作为分型标准。《灵枢・卫气失常》所谓:“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可见,《内经》三分法以脂膏分布为主,结合脂膏称身为原则,对肥人的脂膏的分布以及脂膏与胖瘦体重比例作出了进一步分析和分型。
脂膏分布
皮肉(瘦体重)与脂膏不能相加,是常人的标准。而脂膏的过多,是肥人的病理特点。脂膏的分布是肥人分型的主要原则。膏人,“纵腹垂腴”,以脂膏集中分布于腹部为主;脂人,“虽脂而(腹)不能大”,表示脂膏虽多,但脂膏均一地分布全身,故其人虽肥而腹不大(身收小);而肉人,“上下容大”,说明脂膏也是均一性分布全身,而事实上,肉人脂膏比例并不增高,仅是总量增多而已。
脂膏称身
皮肉(筋骨)是人体的瘦体重,而脂膏是脂肪组织为主的成份。《内经》三分法,首先以“皮肉脂膏不能相多”作为常人标准,再以此区别肥人的分型原则:膏人、脂人者,皮肉(筋骨)与脂膏比例失调,且脂膏偏多,不能相称其身。故膏人其“肉不坚”、“皮缓”,脂人其“肉虽坚而不实”;而肉人,脂膏虽多,但皮肉(筋骨)与脂膏比例正常,唯身体容大(体重增多)而已,所谓“各自称其身”。显然,《内经》三分法是以“脂膏是否称身”,也就是以人体脂肪与瘦体重比例,作为区别膏人、脂人与肉人的鉴别要点。
3.《内经》三分法临床意义
指导辨证施治
关于肥胖治疗,《灵枢・卫气失常》提出了辨证施治原则:“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明确提出了先分型后辨证,具体来说,先确定病者属于膏脂肉3型中何种类型肥人然后辨别气血之多少,血气之清浊,再循证施治,使之病体恢复正常。
膏人
《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可见,膏人有肌肤强弱之辨,寒热之分。肌肤弱虚、偏寒者,肌肤疏而粗理,必畏风,身常寒;肌肤致密、偏热者,肌肤细密,阳气偏盛,不畏风寒,身乃常热。
现代医者常以《内经》原意为依据,以《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为主,治疗偏寒膏人肥胖者;以防风通圣散为主,治疗膏人肥胖偏热者。脂人
脂人以皮肉脂膏中,脂膏相对多于皮肉,且身体大小,各称其身,虽肥而腹不大。《内经》认为,其“血清,气滑少”,古代有学者认为:“血清者,营精阴汁不足,气滑者,阳精浮泛而不实,是故其人虽肥而腹不能大,更不能垂”。
治疗方面,多抓住“血清气滑少”,以益气养血为主要。近代有人以防己黄芪汤和二陈汤加减辨证治疗。
肉人
肉人虽皮肉与脂膏不相加,但体重(气血)相加较多。《灵枢・逆顺肥瘦》中谓:“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可见,肉人“血黑以浊,气涩以迟”,以实证为主。
肉人的治疗,应以泄浊血,行涩气,清泻攻下为主。《灵枢・逆顺肥瘦》谓“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述其针法以深刺为主。
预测疗效预后
肥胖之人,多有暴忧之疾(即心脑血管之急重之证)。肥胖是某些急发疾病的早期信号。《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疾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
而以腹部脂膏积蓄为主的膏人,更易暴发危及性命的疾病。民谣有“腰带越长,寿命越短”之说。近代更是有人以腰臀比值代替血压、血脂,作为预测心脏猝死的指标。
肥人肉不坚或肉弱者,善病风、厥证、痹证、积聚等症。膏人其“肉不坚”、脂人“肉坚”、肉人其肉坚实,是《内经》三分法的主要区别点之一。《灵枢・五变》:“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理粗而肉不坚者,善病痹;……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积聚乃作,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畜积留止,大聚乃作”。《灵枢・论勇》也有同样记载:“薄皮弱肉者,不胜虚风;……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内外皆然,乃病”。
可见,膏人肉弱,易并发他证;肉人肉坚,必犯重邪,才能为害(常见脑中风、胸痹之急重证)。《内经》三分法的意义,不但在于辨证施治,而且在于审察预后。
防己黄芪汤
汉朝张仲景《金匮要略》方。
【组成】 防己、黄芪、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 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特点】 可用于各型肥胖,尤其适用于皮肤恍白,肌肉松软,多汗、容易疲劳,身体沉重或下肢浮肿等气虚脾弱湿盛证的肥胖人或伴有关节疼痛的患者。防风通圣丸(散)
元朝刘河间《宣明论方》卷三方。
【组成】 防风、荆芥、薄荷、连翘、桔梗、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滑石、甘草。加工制丸或散。
【功效】 解表通里, 疏风清热。
【服法与剂量】 口服,一次6克(包),一日2次。
【特点】 用于腹部皮下脂肪充盛,即以脐部为中心的膨满型(腹型)肥胖患者。此类人群常火气较大,常有上火、口舌生疮、长痘、出疹、过敏、便秘等现象。此方对于经常便秘并且有高血压倾向的患者尤为适宜。
二陈汤(丸)
方出《惠民和剂局方》
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功效】 痰湿内停所致之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眩晕,失眠,心悸,苔白腻,脉缓濡等证。
【服法与剂量】 口服 日一剂,水煎服。或每次1丸,日二次。
【特点】 用于各种型体肥胖,其特点此类人群常多痰,脘腹胀满,呕恶,体表脂肪瘤,头晕昏蒙等症伴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等。以上三个方剂可供参考,临床治疗决非仅限于此,还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一定才可获得良好的帮助!
除此之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合理的饮食更应遵守,乐观的情绪亦不能缺少,充足的睡眠更好保障。
只有这样,在健康四大基石的指导下,在医生的帮助,科学合理地进行减肥,才能获得满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