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如何测肥胖(如何测肥胖指数最准确)

南方+客户端 0
文章目录:

你是否肥胖?一招教你自测

(视频为AI数字人播报)

你是否肥胖?

简单一招教你自测!

“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来了

国家提醒你要减肥哦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关注自己是否超重,可以从最简单的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开始。BMI怎么算?

体重÷身高的平方就可以得出BMI数值,如果这个数值处于18.5—24,那就在正常范围内,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较低;如果大于24,就要注意,这是超重了。如果大于等于28,就可以诊断肥胖了。

随着BMI的升高,个体患上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某些类型的癌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

你的BMI是多少? 偏瘦:小于18.5 正常:18.5—24 超重:24—27.9 肥胖:大于等于28 提交

为什么个人的体重,国家也要“管”呢?事实上,人的体重水平跟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动动小手,计算BMI,对自己体重心里有“数”,管住嘴、迈开腿,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情,跟“超重”说byebye!

AI视频/文案:南方 记者 杨立轩 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杨立轩;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你真的胖吗?3个简单方法在家就能测

总有人说“你该减肥了”,但体重秤上的数字真的能定义胖瘦吗?今天教你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方法,不花钱、不买仪器,科学判断自己是不是“真胖”。

裤纽扣勉强扣上、勒出腹部赘肉

一、解开衣服找答案

1. 裤腰报警法:找到三年前常穿的裤子,如果现在勉强能扣上但勒出“游泳圈”,说明内脏脂肪可能超标。

2. 内衣带检测:女性穿上日常文胸,若后背扣带处挤出明显的“肉条”,即使体重不过百,也属于局部肥胖。

3. 手腕对照法:用右手拇指中指环扣左手手腕,若两指无法触碰,提示上肢脂肪堆积较多。

二、家里就能做的3个小测试

1. 楼梯挑战:连续爬5层楼(约80级台阶),如果中途需要停下大喘气,可能意味着脂肪过多影响心肺功能。

爬楼梯气喘吁吁

2. 仰卧摸膝:平躺时双腿伸直,尝试用手触碰膝盖,若腹部脂肪阻碍动作完成,说明核心脂肪超标。

3. 背手实验:右手从背后绕过去摸左肩胛骨下角(内衣扣位置),能轻松摸到说明体态正常,若差5厘米以上,可能是背部脂肪过厚。

三、肉眼可见的4个危险信号

·脖子变短:自拍时发现下巴和脖子连成一线,可能预示代谢问题

·手指发胀:婚戒突然摘戴困难,可能是水肿型肥胖前兆

·睡觉打鼾:平躺睡觉打呼噜,可能与颈部脂肪压迫呼吸道有关

·饭后犯困:吃完午饭必须睡觉,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四、体重之外的4把健康标尺

1. 腰围尺:男性≥90cm(约2尺7)、女性≥80cm(约2尺4)就该警惕

卷尺测量腰围

2. 卷尺公式:腰围÷身高>0.5,属于中心性肥胖(如身高160cm,腰围>80cm)

3. 体重规律:成年后体重波动超过10公斤,可能造成代谢记忆损伤

4. 喝水都胖:连续三天记录饮食,若每日摄入<1500大卡却仍在增重,建议检查甲状腺功能

特别提醒:

·肌肉比脂肪重,长期健身的人别被体重数字吓到

·女性生理期前体重上涨2-3斤属于正常水肿

·早晨比晚上轻1-2斤是人体昼夜代谢差异

不同体型的女性,我们都是最美的

其实判断“真胖”最直观的方法,是观察身体发出的信号:走快点就喘、睡觉打呼噜、体检报告出现血脂异常……这些都比体重数字更诚实。记住,健康的美不是瘦成纸片人,而是让身体保持轻盈的活力状态。不妨现在就放下体重焦虑,用文中方法给自己做个全面体检吧!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科普|你需要减重吗?看看这5个科学自测方法

在全民健康意识提升的今天,国家将“健康体重”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减肥似乎成了很多人的 “日常功课”。但你真的需要减肥吗?盲目跟风减肥,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今天,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就从医学角度教大家5个科学的自测方法,帮你理性判断是否需要减重。

一、体质指数(BMI)——最基础的筛查工具

BMI可以说是判断体重是否健康最常用的方法,计算起来方法: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行,公式:BMI = 体重(kg)÷ 身高(m)²。算出结果后,对照下面的标准来看:

18.5≤BMI<24 ,这属于健康范围,说明体重比较正常;

24≤BMI<28 ,意味着超重了,虽然还没到肥胖的程度,但也得提高警惕;

BMI≥28 ,已经属于肥胖范畴,需要采取措施干预体重了。

不过要注意,BMI不是万能的。孕妇、运动员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不适合用 BMI 来评估体重。另外,肌肉量高的人,比如健身爱好者,因为肌肉密度大,体重较重,用 BMI 计算可能会出现 “假性超重”的情况。

二、腰围测量——揪出“内脏脂肪”这个隐形体重

内脏脂肪过多,会增加很多疾病的风险,但它藏在身体里,不容易被发现。这时候,测量腰围就很重要了。测量方法很简单:自然站立,呼气的时候,用软尺在肚脐上方 1 厘米的位置水平绕一圈,测出来的就是腰围。下面是男女腰围的危险红线:

男性≥90cm(差不多是 2 尺 7 寸);

女性≥85cm(大约 2 尺 5 寸半)。

如果腰围超过了这个标准,哪怕 BMI正常,患糖尿病、脂肪肝的风险也会增加3倍。

三、体脂率检测——揭开“瘦胖子”真相

有些人体重看起来正常,身材也不显得胖,但体检时却发现身体脂肪含量超标,这就是所谓的“瘦胖子”。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这类人,就得看看体脂率。正常的体脂率范围是:

男性 15-20%;

女性 20-25% 。

家用体脂秤就能检测体脂率,不过它的测量结果会有±3%的误差。还有个小窍门: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上臂后侧的脂肪,如果厚度超过2.5cm,那可得小心体脂率过高的问题。

四、生活状态自评——捕捉亚健康信号

除了上面这些数据指标,日常生活状态也能反映出体重是否健康。

1、爬 3 层楼就气喘吁吁,或者膝盖疼;

2、睡觉时打鼾,还伴有呼吸暂停;

3、吃完饭容易犯困,肚子饿的时候心慌难受;

4、体检报告里出现脂肪肝、尿酸高、血脂异常等问题。

这些症状可能都和体重超标有关,需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去医院检查。

五、医学指征评估——这些人群必须减重

1、确诊代谢综合征的人,只要血压、血糖、血脂中任意两项出现异常,就属于这种情况;

2、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还超重的女性;

3、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体重过大可能会加重关节负担;

4、准备做试管婴儿的肥胖女性,减重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特别提醒:这三类人群千万别盲目减肥

1、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这两个时期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保证自身和宝宝的健康,盲目减肥可能影响母婴健康;

2、BMI<18.5 的消瘦者,本身就需要补充营养,增加体重,而不是减肥;

3、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比如甲亢、结核患者,身体处于消耗状态,更不适合盲目减肥。

国家提倡科学减重,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有健康的体魄。建议大家每年做一次体检,把腰围也纳入家庭健康监测指标。如果对体重管理有什么困惑,可及时咨询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塑造健康体重,拥抱充满活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