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脾胃失调(肥胖脾胃虚弱怎么办)
脾胃失调导致肥胖?中医帮你辨清证型,做好调理
肥胖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肥胖问题,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脾胃失调是主因
《黄帝内经》将肥胖者分为脂人、膏人和肉人三型。膏人“纵腹垂腴”,脂肪聚积于腹部,导致腹部肥大下垂,类似现代常见的腹型肥胖。脂人全身脂肪分布均匀,骨骼偏小,形体肥胖但腹部不大。肉人以肌肉健壮为主,体形宽大,脂肪不多。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水湿内停,酿生痰湿,可导致肥胖。长时间久坐、久卧,缺乏运动,脾胃气机呆滞,运化功能失调,膏脂痰浊积聚,从而形成肥胖。七情太过,肝郁犯脾或思虑过度伤脾,脾失运化,痰湿内生,肥胖也会随之而来。此外,肾阳衰微,寒水失于温化,水湿痰浊内生,也可导致肥胖。
辨清证型防治肥胖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我们在临床上常将肥胖分为以下四个证型。
脾虚湿阻证此证型最为常见,患者多见肥胖且伴有浮肿,头胀沉重,肢体困乏,懒言少动,腹满闷胀,口淡无味,食欲不佳,尿少,舌淡红,苔白腻,脉缓。治疗以健脾益气、渗利水湿为原则,可用参苓白术散。
胃肠实热证患者多见头胀眩晕,食欲亢进,消谷善饥,口臭口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泄胃热、通腑泄浊为原则,可用佩连麻黄汤。
肝郁气滞证患者多见胸胁胀满苦闷,胃脘痞塞不舒,女性多有月经不调或闭经,还伴有失眠多梦,舌暗红,苔白或薄腻,脉弦。治疗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为原则,可用逍遥散。
脾肾阳虚证患者多见畏寒怕冷,疲乏无力,腰酸腿软,腹胀痞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以补益脾肾、温阳利水为原则,可用真武汤加减。
日常调理有助“减负”
减 肥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按摩穴位、中医食疗、中药泡脚等方法来减脂保健。
按摩穴位
01 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处。按摩此穴可理气燥湿、促进排便。位于脐旁2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处。按摩此穴可理气燥湿、促进排便。
02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按摩此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按摩此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03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04 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按摩此穴可健脾益气。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按摩此穴可健脾益气。
05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化痰、和胃降逆。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06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处。按摩此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位于内踝尖上3寸处。按摩此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大家可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指揉穴位,力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中医食疗
山楂荷叶粥
取生山楂15克,新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15克),粳米100克。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成粥,每日食用。此粥适合伤食积滞的肥胖者食用。
莲子瘦身汤
取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苡仁50克、龙眼肉9克、猪肉300克、蜜枣2枚。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10分钟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此汤可健脾益气、补血润肤,适合体虚的肥胖者食用。
昆藻利水茶
取海藻6克,昆布6克,茯苓3克,薏苡仁8克,乌龙茶2克。先将薏苡仁放入锅中,加水煮15分钟,再放入其他食材继续煮15分钟,去渣后代茶饮用。此茶可消痰利水,适合水肿的肥胖者服用。
三花纤腰茶
取玫瑰花9克,茉莉花9克,玳玳花9克,川芎9克,荷叶9克,用开水冲泡即可。此茶可行气解郁、活血利水,适合体内有瘀滞的肥胖者饮用。
橘枣祛痰饮
取新鲜橘皮1片、红枣5颗、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饮用。此茶可利气化痰,适合痰湿壅滞的肥胖者饮用。
降压减脂茶
取决明子9克,山楂15克,海藻12克,夏枯草9克,桑寄生3克,杭菊3克,枸杞子3克。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去渣后代茶饮用。此茶可消脂、通便、降压,适合肥胖且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饮用。
中药泡脚
在忙碌一天后,用中药泡脚,既有助于消除疲劳,还可帮助减脂。取荷叶15克,砂仁15克,大腹皮15克,槟榔15克,干姜20克,桂枝10克,山楂20克,生大黄5克(关火前10分钟再下)。先将上述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药汁,然后滤去药渣,将药汁与冷水混合,用来泡脚。
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用此方泡脚。
作者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熊暑霖
编辑 | 梁婧 陈秀超
审核 | 余运西
欢迎扫码订阅《大众健康》杂志
脾胃失调导致肥胖?中医帮你辨清证型,做好调理
肥胖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肥胖问题,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脾胃失调是主因
《黄帝内经》将肥胖者分为脂人、膏人和肉人三型。膏人“纵腹垂腴”,脂肪聚积于腹部,导致腹部肥大下垂,类似现代常见的腹型肥胖。脂人全身脂肪分布均匀,骨骼偏小,形体肥胖但腹部不大。肉人以肌肉健壮为主,体形宽大,脂肪不多。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水湿内停,酿生痰湿,可导致肥胖。长时间久坐、久卧,缺乏运动,脾胃气机呆滞,运化功能失调,膏脂痰浊积聚,从而形成肥胖。七情太过,肝郁犯脾或思虑过度伤脾,脾失运化,痰湿内生,肥胖也会随之而来。此外,肾阳衰微,寒水失于温化,水湿痰浊内生,也可导致肥胖。
辨清证型防治肥胖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我们在临床上常将肥胖分为以下四个证型:
脾虚湿阻证 此证型最为常见,患者多见肥胖且伴有浮肿,头胀沉重,肢体困乏,懒言少动,腹满闷胀,口淡无味,食欲不佳,尿少,舌淡红,苔白腻,脉缓。治疗以健脾益气、渗利水湿为原则,可用参苓白术散。
胃肠实热证 患者多见头胀眩晕,食欲亢进,消谷善饥,口臭口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泄胃热、通腑泄浊为原则,可用佩连麻黄汤。
肝郁气滞证 患者多见胸胁胀满苦闷,胃脘痞塞不舒,女性多有月经不调或闭经,还伴有失眠多梦,舌暗红,苔白或薄腻,脉弦。治疗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为原则,可用逍遥散。
脾肾阳虚证 患者多见畏寒怕冷,疲乏无力,腰酸腿软,腹胀痞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以补益脾肾、温阳利水为原则,可用真武汤加减。
日常调理有助“减负”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按摩穴位、中医食疗、中药泡脚等方法来减脂保健。
按摩穴位
01
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处。按摩此穴可理气燥湿、促进排便。
02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按摩此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03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04
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按摩此穴可健脾益气。
05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06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处。按摩此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大家可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指揉穴位,力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中医食疗
山楂荷叶粥
取生山楂15克,新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15克),粳米100克。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成粥,每日食用。此粥适合伤食积滞的肥胖者食用。
莲子瘦身汤
取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苡仁50克、龙眼肉9克、猪肉300克、蜜枣2枚。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10分钟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此汤可健脾益气、补血润肤,适合体虚的肥胖者食用。
昆藻利水茶
取海藻6克,昆布6克,茯苓3克,薏苡仁8克,乌龙茶2克。先将薏苡仁放入锅中,加水煮15分钟,再放入其他食材继续煮15分钟,去渣后代茶饮用。此茶可消痰利水,适合水肿的肥胖者服用。
三花纤腰茶
取玫瑰花9克,茉莉花9克,玳玳花9克,川芎9克,荷叶9克,用开水冲泡即可。此茶可行气解郁、活血利水,适合体内有瘀滞的肥胖者饮用。
橘枣祛痰饮
取新鲜橘皮1片、红枣5颗、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饮用。此茶可利气化痰,适合痰湿壅滞的肥胖者饮用。
降压减脂茶
取决明子9克,山楂15克,海藻12克,夏枯草9克,桑寄生3克,杭菊3克,枸杞子3克。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去渣后代茶饮用。此茶可消脂、通便、降压,适合肥胖且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饮用。
中药泡脚
在忙碌一天后,用中药泡脚,既有助于消除疲劳,还可帮助减脂。取荷叶15克,砂仁15克,大腹皮15克,槟榔15克,干姜20克,桂枝10克,山楂20克,生大黄5克(关火前10分钟再下)。先将上述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药汁,然后滤去药渣,将药汁与冷水混合,用来泡脚。
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用此方泡脚。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熊暑霖
策划:余运西
原标题:《脾胃失调导致肥胖?中医帮你辨清证型,做好调理》
阅读原文
来源:健康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肥胖,其实是脾胃失调了,补中益气汤加上1个中成药,双倍出击
很多人说,补中益气汤是调理脾胃的“第一神方”,但也有人说吃了没用。
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大家把肥胖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单靠补中益气汤,是不足以解决肥胖的。
因为补中益气汤重点在于补气升阳、调理脾胃,它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帮助身体代谢多余的水湿和痰浊。但如果身体内部的“痰湿”和“气滞”没解决的话,肥胖还是会卷土重来的。
临床中,我更倾向于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和其它名方巧做搭配,双管齐下,解决内忧外患,彻底斩断肥胖反复的病根。
外因: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是肥胖的诱因。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脾胃负担过重,水湿内停,形成痰湿,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内因:在于脾胃虚弱和肝郁气滞。脾胃主运化,脾胃虚弱会导致水湿代谢失常,痰湿内生;而肝郁气滞则会影响气血运行,进一步加重痰湿的堆积。
因此我常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丸】。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升阳益气,二陈丸化痰祛湿、理气和中,双管齐下。
现在,就带大家看看我在临床上的具体使用思路:
我的患者李女士,32岁,这几年一直被体重超标所困扰,就诊时,体重有146斤,尝试过节食和运动,效果不大。其实她被肥胖的表象迷惑了。
自述还经常感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情绪不佳,大便黏腻,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
这是典型的脾虚痰湿体质,根源在于脾胃虚弱和痰湿内盛。补脾能改善代谢,化痰才能除掉肥胖的病根。
于是,我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丸】加减开了一个方子: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茯苓、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一人一方,辨证使用)
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补中益气汤,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组成的二陈丸,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二者合用,能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痰湿得以化解,气血运行通畅,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缓解肥胖问题。
李女士按这个方子调理一段时间后,不仅体重下降了32斤,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大便成形,舌苔变薄,整个人感觉轻松了许多。看似是减肥成功,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改善了身体的痰湿体质。
借这个医案提醒大家,补中益气汤只有用对了,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调理肥胖需耐心,改善体质是关键,不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