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反跳性肥胖(反跳综合征名词解释)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盘点11个瘦不下来的原因,让你和肥肉说拜拜!

减肥这事儿,好像从来都不容易。沙拉代餐健身卡,绝食暴汗减肥茶,平时没少折腾,但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你思考过为什么瘦不下来?为什么会反弹吗?

这很可能是减肥误区在作祟!今天小二给大家盘点了11个瘦不下来的原因,让你和肥肉说拜拜!

01

常见饮食误区

1

不良用餐习惯

边玩手机边吃饭,一心两用,味觉变迟钝,进食量增加;胃和大脑之间存在感觉时差,吃得太快,可能导致胃有饱感,但大脑还没有反应过来,导致进食过量;

此外,不吃早餐,肥胖机率比常人高出4.5倍。晚饭吃太迟或吃太多,都会加大BMI值。

2

过度控制饮食

素食不等于低热量,长期只吃素食不吃荤菜及过度节食,一则可能引起营养不良,二则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引发骨质酥松,三则基础代谢降低,容易成为“易胖体质”,更有可能反弹。

3

饼干代替主食

饼干属于高油、高热量、高钠、高糖食品。尽管有些饼干吃起来不油腻,但平均脂肪含量却高达20%。尤其是曲奇饼干、粗粮饼干、苏打饼干、巧克力夹心饼干的热量特别高。

一般情况下,3块饼干约等于一勺油,5块饼干约等于大半碗米饭,以饼干代替主食反而容易发胖。

4

膳食结构不合理

暴饮暴食、三餐不规律、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习惯,可能引发菌群失调,推动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发展。

02

运动减肥有误区

1

运动后盲目进食

运动结束后,人体往往会产生饥饿感,盲目进食会使减肥功亏一篑。运动后进食要确保食物营养,热量建议不超过150卡。更建议在运动前30分钟,先补充食物与水分。

2

忽视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可以避免运动时出现肌肉拉伤等问题。热身充分,拉伸动作到位,加快身体进入减肥状态。

3

重复同一运动

反复做相同的运动,人体会慢慢适应,代谢系统会减少与热量的反应,达不到理想的减肥效果。可适当调整计划,做些力量训练,不仅可以燃烧更多热量,还能防止肌肉流失。

4

过度运动

运动,可以辅助维持人体健康,但过量的运动会加重身体压力。身体对于激素的需求,也控制着减脂能力。压力过大,人体长期释放皮质醇,维持胰岛素水平,身体会储存脂肪,降低代谢,流失肌肉。

5

反跳性肥胖

减肥第1个月,可能会增加食欲,体重稍有上升,但第2个月体重明显下降。若停止减肥运动,应逐日递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以免引起“反跳性肥胖”。

03

不良生活习惯让你肥胖

1

睡眠时间

节食者,睡眠少于5小时,腹部脂肪增加2.5倍。有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及压力过大时,人体内的生物碱含量偏高,可能诱发暴饮暴食;血糖浓度持续上升,可以导致糖尿病和肥胖;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囤积。

但睡眠时间多于8小时,也会增加腹部脂肪。对于正在减肥的人群,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是比较适宜的长度。

2

久坐不动

80%的肥胖群体为水肿型肥胖,尤其是久坐或久站人群,血液流通不畅,可能造成静脉曲张。而且肠胃蠕动缓慢,体内代谢物易沉积,从而导致浮肿肥胖。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代谢水平降低,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中年人群相对更容易发胖。而且肥胖和代谢紊乱有遗传倾向,有肥胖家族史等,也是造成容易肥胖的原因之一。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高血压不仅“反跳”,还降不下来,怎么办?这有7种中医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无论是运用中药治疗还是服用西药,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停药就反复,甚至血压增高的现象。依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高血压“反跳”

高血压“反跳”一般是指高血压病在使用中医清肝泻火、平肝息风、滋阴潜阳等常法常方,或使用西药降压之品治疗后,初用效果明显,渐用微效或无效,甚至出现血压增高、流动较大、持续不降的临床现象。辨治要点:从中医辨证论治着眼,不拘泥于常法常方,针对高血压“反跳”的不同病因病机总结出7种治疗方法。

1、疏肝理气,将顺肝木之性

本法适用于肝郁气滞、化火上冲所致的高血压病或其“反跳”者,症见头痛头胀,胸胁满闷,时欲太息,烦躁易怒,失眠寐浅,乳房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数。

此证虽有肝火上冲,初用清肝泻火之法即效,但因肝火乃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所致,屡用清肝泻火之法,苦寒清降,有悖肝的疏泄条达之性,从而使肝气愈郁愈逆,血压波动较大,不时出现“反跳”。这种情况,尤其是在情志不遂,忧思恼怒,或值经前期、更年期、精神过度紧张时更为明显。对此,以疏肝理气为主,将顺肝木之性,常用逍遥散或四逆散加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等治之。

病案举例

原某,女,50岁,1993年3月9日初诊。

6个月前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烘热,出汗,胸闷胁胀,时欲太息,经查血压(160/120mmHg),诊为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初用更年康、谷维素、心痛定,血压降至(110/70mmHg),停药后血压升高,复用上药时则须加大剂量方能维持。后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初用血压正常,10 余剂后上症未除,又增胃脘不适,食后顶胀,大便清薄,血压忽高忽低,波动在(110-160/70-120mmHg)。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略数。

辨证:肝郁化火,苦寒伤脾

治以疏肝解郁,健脾泄热。方用逍遥散加味。

处方: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6g,炒白术9g,茯苓9g,白蒺藜9g,钩藤12g,夏枯草12g,菊花9g,荷叶9g,炙甘草6g。

3剂后上症明显减轻,停服心痛定等,血压(120/80mmHg)。继用上方稍事化裁10余剂,血压稳定在(110-120/70-80mmHg),两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2、行气活血,调理气血郁滞

本法适用于气血郁滞、肝阳偏亢所致的高血压病,或中风瘀血阻络、肝阳上亢,血压波动不稳定者。症见头晕头痛,胸胁刺痛,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唇色紫暗,舌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弦细涩。

此证由于气血郁滞导致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使肝阳上亢加重。若单纯平肝潜阳,气血逆乱得不到恢复,往往出现血压波动较大,甚或反跳。对此,以行气活血为主,调理气血郁滞,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天麻、钩藤、珍珠母等平肝潜阳之品,使血压恢复正常。

病案举例

崔某,女,39岁,1992年5月20日初诊。

患者有家族性高血压病史,1988 年发现血压较高,血压波动在(160-170/110-120mmHg),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近1年来虽未中断降压药,但血压不稳定。症见头晕头痛,部位固定,伴胸闷刺痛,上肢时作麻木,舌质淡青、苔白润,脉弦细涩,血压(140/100mmHg)。

辨证:气血郁滞,肝阳偏亢。

治宜行气活血,平肝潜阳。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生地15g,当归15g,赤芍药9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怀牛膝15g,柴胡9g,炒枳壳9g,桔梗9g,天麻9g,钩藤15g,丹参15g,甘草6g。

上方服用8剂,血压稳定在(120/90mmHg)。后用上方酌加珍珠母30g,竹茹15g等,前后服用20剂,血压正常,未见复发。

3、降胃安冲,以利肝阳下潜

本法适用于胃气不降、冲气上逆所致高血压“反跳”。

见头痛眩晕,胸闷不舒,嗳气频作,食后胃脘痞满顶胀,甚或时觉有气从小腹或胃脘上冲胸咽或头部而症状加剧、血压波动,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

因胃气以下降为顺,冲气以敛藏为常,故肝阳上亢易引动胃气,冲气上逆,从而助长肝阳上亢,故长期服用平肝潜阳之剂,未顾及胃气不降与冲气上逆,往往会出现高血压“反跳”现象。对此,以降胃安冲为主则有利于肝阳的下潜,常用《金匮要略》之奔豚汤加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平肝潜阳之品,使血压恢复正常。

病案举例

韩某,女,49岁,1992年4月28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两年,血压(150-160/95-100mHg)。经常头晕,烘热时作,胸闷脘痞。因服降压药不适,改用中药平肝潜阳之剂,血压恢复正常,停药后多次反复,用前方效果不佳,两月前又觉有热气从两大腿内侧沿腹部上冲胃脘,作时头晕加重,胸闷,气短,有窒息恐惧感,发作后胃脘痞塞,时时嗳气,舌质红,脉沉弦。

辨证:冲气上逆,肝阳偏亢,胃失和降。

治宜降胃安冲,平肝潜阳。方用奔豚汤加味。

处方:清半夏12g、黄芩6g、炒白芍12g、当归9g、川芎6g、粉葛根15g、桑白皮15g、生代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24g、旋覆花9g、甘草6g。6剂。水煎服。药后冲气上逆未作,血压(140/90mmHg),继用上方稍事加减10剂,血压正常,未再出现波动。

4、温肝散寒,以利浊阴下降

本法适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高血压“反跳”。症见巅顶头痛,眩晕时作,干呕或多吐涎沫,或口中黏滞多唾,胸膈满闷,胃脘痞塞,吞酸嘈杂,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滑。

形成本证,一是长期服用平肝潜阳、清热镇逆等重坠寒凉之剂,损伤脾胃,内生寒湿痰浊,随肝气上逆;二是素体虚弱,肝气不畅,中焦升降失司,痰浊内生,而随厥阴经上逆;三是久病不愈,年高阳衰,体质从阴化寒,以致阴寒痰浊之邪上逆,阻塞清窍。对此,治从温肝散寒,使浊阴之邪下降,常用《伤寒论》之吴茱萸汤或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病案举例

王某,男,46岁,1991年7月4日初诊。

头痛眩晕,恶心干呕1年余,时轻时重,经查血压(180/120mmHg),住院治疗10天,血压降至(120/80mmHg)。因服心痛定、降压药等不适,停药后血压较前更高。诊时症见巅顶头痛为甚,干呕,吐涎沫,头晕欲睡,胸闷气短,口干但欲热饮,每用凉饮则上症明显加重。

辨证: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方用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9g,党参15g,鲜生姜15g,大枣8枚。

3剂后头痛、眩晕明显减轻,余症亦有好转。继用上方合半夏白术天麻汤20剂,血压稳定在(120/80mmHg),未复发或“反跳”。

5、温化痰饮,斡旋中焦气机

本法适用于脾胃阳虚,痰饮中阻、气机升降失常所致高血压“反跳”。症见头晕嗜睡,头重如裹,心悸短气,胸胁胀满,倦怠乏力,舌淡体胖、苔浊腻或滑润,脉沉弦滑。

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脾胃阳虚,痰饮内停,阻滞中焦,使升降失常,清浊相混而上干清窍则致上症。若临床忽视辨证论治,被血压高低印定眼目,不仅血压难降,还会出现“反跳”现象。对此,辨证求因,治从温化痰饮,斡旋中焦气机,常用《金匮要略》之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味治之。

病案举例

张某,男,39岁,1993年8月27日初诊。患高血压病1年,血压(150/100mmHg),初服小量降压药血压即能降至正常,后用则需逐渐加量,经常出现“反跳”现象。症见头晕时作,头重嗜睡,心悸易惊,短气乏力,舌质淡青,体胖,苔白润,脉弦滑。

辨证为脾胃阳虚,痰饮内阻,上蒙清窍。

方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味。

处方:茯苓30g,桂枝6g,白术24g,泽泻12g,天麻6g,珍珠母30g,丹参15g,炙甘草6g。8剂。

药后上症基本消失,已停服降压药,血压(150/95mmHg)。继用上方稍事化裁15剂,血压降至(140/90mmHg),停服中药3月后随访,血压正常,亦未出现“反跳”。

6、温阳利水,以助膀胱气化

本法适用于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水气上凌或浊邪上逆所致高血压“反跳”。症见头晕头痛,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较多,下肢或全身浮肿,舌淡白,苔白润或小滑,脉沉弱或沉弦迟。高血压病属于肾阳不足、水气上凌之证临床虽较少见,但如果未切中病情,不仅徒劳无功,还往往出现“反跳”现象。对此,使用温阳利水之法,以助膀胱气化,常用《伤寒论》之真武汤加味。

病案举例

郑某,男,59岁,1993年3月22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10年,血压持续在(160-190/100-130mmHg)之间。屡用复方降压片、降压灵、心痛定、尼群地平等药,始终未能降至正常,还经常出现“反跳”现象。近两年来,头晕较甚,巅顶闷痛,精神萎靡,全身畏寒,手足不温,饮食减少,下肢浮肿,小便量少,夜尿较频。舌质淡白,苔水滑,脉沉迟。

辨证为肾阳不足,浊阴上逆。

方用真武汤加味。

处方:熟附子9g,茯苓30g,炒白术30g,白芍药9g,吴茱萸6g,天麻6g,鲜生姜1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3月26日二诊:头晕、头痛减轻,食欲增加,小便量多,浮肿亦轻,精神明显好转。

上方去吴茱萸,加泽泻9g。6剂后上症基本消失,再用上方稍事化裁10余剂停药,血压稳定在(150/95mmHg),亦未服降压药。3个月后随访,血压未再“反跳”。

7、解表散寒,疏通太阳经输

本法适用于高血压病兼风寒外感、营卫失和、太阳经输不利而致高血压“反跳“。除高血压病常见症外,又恶寒发热,肢体酸楚疼痛,后头部胀痛较甚,且有紧束感,或颈项僵直疼痛等。

高血压病患者兼夹外感,临床较为多见,若属外感风热,疏散风热之桑叶、菊花、蝉衣、僵蚕之类每兼有清热平肝之功,可与高血压病辨证用药相得益彰。若属外感风寒,皮毛闭塞,太阳经输不利,往往会使血压增高,出现“反跳”。对此,只要有风寒表证,即可使用解表散寒之法,表实宜用《伤寒论》之葛根汤,表虚宜用桂枝加葛根汤治之。

病案举例

展某。男,49岁,1991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持续在(160-170/90-100mmHg)之间。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降压灵等药,血压降至正常后停药。7天前因夜间受冻后即恶寒发热,后头部胀痛较甚,颈部僵直疼痛似落枕状,全身拘紧疼痛,血压上升至(180-105mmHg)。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注射安痛定,发热虽轻,但余症未减:又用复方降压片,血压不降。

辨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太阳经输不利。

方用葛根汤加味。

处方:粉葛根18g,麻黄9g,桂枝6g,白芍药6g,甘草6g,天麻6g,鲜生姜9g,大枣8枚,1剂,水煎服。

服药后汗出热退,恶寒已解,头痛、身痛、颈部僵痛减轻,血压降至(140/90mmHg)。

10月14日二诊:方用桂枝加葛根汤2剂,外感痊愈,血压正常,未见“反跳”。

总结:治疗高血压“反跳”的经验是在运用清肝、平肝、潜阳、息风等常法治疗效果不佳时,根据审证求因而使用变法。常法与变法实为辨证的统一,都是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而采取的具体治法,可谓高血压病的“同病异治”。治疗高血压“反跳”要注重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不被血压的高低与清、平、潜、镇等治法印定眼目。

体育运动科普 | 跑步的正确打开方式

跑步是最简单易懂的运动方式之一,在健康和身体塑造方面都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跑步可能会导致伤害或效果不佳,那么如何更科学地跑步呢?

一、控制好跑步时长

由于跑步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对人体刺激较大。建议每次跑步时间为30~60分钟,或者每次5公里,每周3-5次。若停止跑步,应逐日递减运动量和时间,避免发生“反跳性肥胖”。

一般来说,下午3-6点是最佳运动时间,这个时间段人体内激素的活性处于良好阶段,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神经的敏感性也最好。

部分上班族会选择早晨跑步,但需要注意避免空腹跑步,容易导致头昏眼花、四肢无力,甚至晕厥等。

二、跑前热身

跑前热身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热身可以让身体提前进入运动状态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这个环节大家主要就是通过慢跑(正式跑步一半的速度)来找到运动状态以及通过活动关节来预防运动损伤。

三、跑步姿势

01 头和肩

保持头与肩的稳定。两眼注视前方,不要来回扫视或低头看地面;要让头部和脖子、背保持一条线,不要向前伸下颚。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也不要随着每一步跑步而上下晃动。

02 手臂姿势

保持手的半握拳状,手指轻轻触及到手掌即可,可以想象手中捏着一个土豆,但不能捏碎它。手臂应当尽量前后摆动,如果感觉到拳头收紧或者小臂紧张,那就垂下来摇晃几秒钟以释放压力。

03 躯干与髋

从颈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这样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躯干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

04 腰部

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

05 大腿与膝

大腿和膝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侧向动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因此大腿的前摆要正。

06 腿/步伐

如果步幅过大,小腿前伸过远,会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对骨和关节损伤很大。应采用小步距、高步频的方式,落地时让体重的冲击力迅速分散到着地脚。

07 脚跟与脚趾

跑步会对膝盖产生较大冲击力,需要采取一个比较合适的姿势来减缓跑步对膝盖的损害。强度低的慢跑建议采用后脚掌跑法,对小腿更友好且没有那么累;而对于间歇跑、重复跑等高强度的跑步,则建议采用前脚掌着地的跑法,受外力更缓和,有利于冲刺。

四、跑后拉伸

跑后拉伸往往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一点。跑后拉伸的作用是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以及避免运动后肌肉僵硬从而影响美观。这一点对很多女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拉伸方式有助于塑造大腿线条。跑后拉伸主要是大腿前群、大腿后群和小腿后群肌肉拉伸。

五、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1、选择合适的跑鞋

正常足弓选缓冲型跑鞋、平足弓选控制型跑鞋、低足弓选支撑/稳定型跑鞋、高足弓选缓冲型跑鞋、脚外翻者选缓冲/避震型跑鞋、脚内翻者选控制/稳定型跑鞋。

2、选择合适的跑步地面

按对膝盖压迫由小到大:草地>塑胶跑道>跑步机>柏油路>水泥路。

3、过胖及过瘦的人如何开始跑步

体重过重的人初期应以快走为主。若要跑步,为保护膝盖,应配一双好的跑鞋,并尽量在塑胶道上跑步。体重过瘦的人在运动后应及时补充能量。

4、避免运动后马上洗澡

大量运动后马上洗澡可能导致大脑或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的症状,通常运动后40分钟再洗澡更合适。

六、跑步前后如何饮食?

对于非专业者来说,跑前1-3小时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蛋白质,跑步应该与进餐有一定是时间间隔,至少为一个小时;如果是长跑的话,跑前10-20分钟可以吃一根香蕉。运动后正常饮食即可,少吃油炸类食品。跑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