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肥胖肚子大(儿童肥胖肚子大 不爱运动怎么办)

儿科医生鲍秀兰 0
文章目录:

宝宝肚子又大又鼓,可能是这三个原因!最后一种要注意

妈妈们提问:

“我的宝宝胳膊和腿都挺细的,不是个胖宝宝,但就是肚子格外的大,看着就像倒扣的锅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家宝宝出生10天了,吃奶和便便都很正常,就是肚子大大鼓鼓的,像个小西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宝的肚子看起圆鼓鼓的,这到底是正常的发育现象?还是宝宝哪里不舒服呢?”

宝宝肚子圆滚滚、鼓鼓的正常吗?

有很多妈妈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和上面的妈妈们说一样,肚子总是圆鼓鼓的,像充了气一样,其实,宝宝肚子鼓鼓的是这3个原因。

1.还没发育成熟的腹肌让宝宝的肚子看起来鼓鼓的

宝宝的小肚子,看起来圆鼓鼓的,是因为小宝宝的腹壁肌肉还没发育成熟,却要装和大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腹肌力量不够,所以宝宝的小肚子会显得比较突出。

2.肚子大大的是因为宝宝是腹式呼吸

小宝宝主要用腹式呼吸,会让人感觉肚子动的幅度大,显得鼓鼓的,这属于是正常现象。

3. 有些宝宝肚子圆鼓鼓的,可能是胀气了

如果宝宝进食不当,吸吮太急促;或是宝宝在吃奶的时候过度哭闹;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的奶嘴孔不合适等,造成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然后引起宝宝胀气。

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体内的糖分没有充分分解生成气体,极容易引起腹胀。

‍如何判断宝宝是胀气了?‍

通常,大多数宝宝肚子大鼓鼓的都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宝宝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妈妈就不用太担心了。但是,如果宝宝腹胀并伴有呕吐,生长缓慢等的现象,建议妈妈最好咨询专业医生。

宝宝胀气了不舒服怎么办?

宝宝已经胀气了,这个时候妈妈要帮助宝宝把肠胃里面的空气排出来,可以通过拍嗝、飞机抱或者排气操等方式帮助宝宝排气。

1、拍嗝

宝宝在吃完奶后,妈妈需要通过拍嗝帮助宝宝排出多余的气体,妈妈用一只手的手臂托住宝宝的屁股,让宝宝自然的趴在你的肩膀上,另一只手呈空心状,从宝宝的背部中段,自上而下地拍,注意动作轻柔,帮助宝宝把气体排出。

2、飞机抱

妈妈把宝宝的身体搭在小臂上的一侧,让宝宝头靠近您的肘关节,妈妈如果感觉到宝宝的肚子已经放松下来了,这就表示妈妈抱对了,这也是最快能让肠绞痛宝宝安静下来的方法。

3、给宝宝做排气操

做排气操时,把宝宝放在妈妈的大腿上,脚对着你。手指放平,在宝宝肚子上画圈圈。开始先在宝宝的左腹部自上而下画一个字母“I”,这能使肠道里的空气往下走,通过结肠排出体外。接着做一个颠倒的“L“型按摩,使气体沿着横向的肠道往下走,排出体外。在宝宝的肚子上画一个颠倒的字母“U”,字母下方是宝宝发紧的肠道,按摩可以帮助宝宝排气。动作可以重复多次,按照宝宝的接受程度做排气操。

预防宝宝胀气,做好这几点!

1、奶后拍嗝要记得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妈妈们一定记住,在宝宝喂奶间隙和喂完后,竖抱宝宝拍拍嗝,这样能很好的预防宝宝胀气。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胀气自然会慢慢减少的,不用太担心。

2、喂奶时间要恰当

宝宝在很饿的时候会吃得很急,这样就容易吸入太多空气,所以,妈妈不要等宝宝很饿的时候才喂奶。

3、正确冲泡奶粉

冲泡奶粉时,尽量不要大力摇晃,可以等奶粉慢慢溶解。如果摇晃了,奶中很多气泡,可将奶瓶先静置一会,等气泡消失再喂宝宝。

4、注意奶嘴大小

如果是瓶喂,需要注意奶嘴的孔不要太大,也可以选择带有特殊功效的奶瓶,比如带排气孔的奶瓶、弯角奶瓶等。

肥胖的孩子也是脾虚?听听医生怎么说

小雄的体重明显超标,被诊断为“肥胖”。医生在指导饮食、建议锻炼的同时,开具了一张中药处方。妈妈看着处方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提出了心中的困惑,这些都是健脾胃的药啊,孩子已经很胖了,为什么还需要健脾胃呢?健脾后不是更能吃了吗?医生解释道,肥胖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脾虚惹的祸!

95%~97%肥胖患儿均属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出生体重过大或小于胎龄等。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有关,痰湿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古人云“肥人形盛气衰”,“肥人气虚有痰”,均提示肥胖症的体质特点在于“虚”,是由于脾肾脏腑虚弱,津液失常,痰湿、膏脂内停,停于皮下则出现肥胖。由于脾虚导致肥胖的患儿常常表现为形体臃肿肥胖,自觉肢体困重,嗜睡多汗,乏力少动,腹满,挑食、偏食,尿少,便溏,或者大便黏腻粘马桶,舌淡胖。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饭量不大,但体重却居高不下,喝口凉水都长肉的体质。所以,脾虚除了传统意义上可导致形体消瘦、生长发育落后外,还能导致水湿停聚,体态肥胖的“虚胖”。这类患儿导致脾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家长片面强调高营养,给孩子进食过多肥甘厚腻之品,超过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古人所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虚所导致的肥胖除饮食调整、运动疗法、行为矫正外,中、重度肥胖儿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中焦脾胃,化湿祛痰为原则,达到减食而不厌食,减肥而不腹泻,减体重而不减力的目的。相比较药物治疗,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等。肥胖治疗的关键重在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坚持体育锻炼,控制高热卡食物摄入量,持之以恒。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陈自佳 主任医师吴力群)

来源: 光明网

宝宝的肚子又大又鼓怎么办?原因是什么?很有可能是胀气!

妈妈们提问:

“我的宝宝胳膊和腿都挺细的,不是个胖宝宝,但就是肚子格外的大,看着就像倒扣的锅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家宝宝出生10天了,吃奶和便便都很正常,就是肚子大大鼓鼓的,像个小西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宝的肚子看起圆鼓鼓的,这到底是正常的发育现象?还是宝宝哪里不舒服呢?”

宝宝肚子圆滚滚、鼓鼓的正常吗?

有很多妈妈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和上面的妈妈们说一样,肚子总是圆鼓鼓的,像充了气一样,其实,宝宝肚子鼓鼓的是这3个原因。

1.还没发育成熟的腹肌让宝宝的肚子看起来鼓鼓的

宝宝的小肚子,看起来圆鼓鼓的,是因为小宝宝的腹壁肌肉还没发育成熟,却要装和大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腹肌力量不够,所以宝宝的小肚子会显得比较突出。

2.肚子大大的是因为宝宝是腹式呼吸

小宝宝主要用腹式呼吸,会让人感觉肚子动的幅度大,显得鼓鼓的,这属于是正常现象。

3. 有些宝宝肚子圆鼓鼓的,可能是胀气了

如果宝宝进食不当,吸吮太急促;或是宝宝在吃奶的时候过度哭闹;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的奶嘴孔不合适等,造成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然后引起宝宝胀气。

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体内的糖分没有充分分解生成气体,极容易引起腹胀。

如何判断宝宝是胀气了?

通常,大多数宝宝肚子大鼓鼓的都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宝宝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妈妈就不用太担心了。但是,如果宝宝腹胀并伴有呕吐,生长缓慢等的现象,建议妈妈最好咨询专业医生。

宝宝胀气了不舒服怎么办?

宝宝已经胀气了,这个时候妈妈要帮助宝宝把肠胃里面的空气排出来,可以通过拍嗝、飞机抱或者排气操等方式帮助宝宝排气。

1、拍嗝

宝宝在吃完奶后,妈妈需要通过拍嗝帮助宝宝排出多余的气体,妈妈用一只手的手臂托住宝宝的屁股,让宝宝自然的趴在你的肩膀上,另一只手呈空心状,从宝宝的背部中段,自上而下地拍,注意动作轻柔,帮助宝宝把气体排出。

2、飞机抱

妈妈把宝宝的身体搭在小臂上的一侧,让宝宝头靠近您的肘关节,妈妈如果感觉到宝宝的肚子已经放松下来了,这就表示妈妈抱对了,这也是最快能让肠绞痛宝宝安静下来的方法。

3、给宝宝做排气操

做排气操时,把宝宝放在妈妈的大腿上,脚对着你。手指放平,在宝宝肚子上画圈圈。开始先在宝宝的左腹部自上而下画一个字母“I”,这能使肠道里的空气往下走,通过结肠排出体外。接着做一个颠倒的“L“型按摩,使气体沿着横向的肠道往下走,排出体外。在宝宝的肚子上画一个颠倒的字母“U”,字母下方是宝宝发紧的肠道,按摩可以帮助宝宝排气。动作可以重复多次,按照宝宝的接受程度做排气操。

预防宝宝胀气,做好这几点!

1、奶后拍嗝要记得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妈妈们一定记住,在宝宝喂奶间隙和喂完后,竖抱宝宝拍拍嗝,这样能很好的预防宝宝胀气。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胀气自然会慢慢减少的,不用太担心。

2、喂奶时间要恰当

宝宝在很饿的时候会吃的很急,这样就容易吸入太多空气,所以,妈妈不要等宝宝很饿的时候才喂奶。

3、正确冲泡奶粉

冲泡奶粉时,尽量不要大力摇晃,可以等奶粉慢慢溶解。如果摇晃了,奶中很多气泡,可将奶瓶先静置一会,等气泡消失再喂宝宝。

4、注意奶嘴大小

如果是瓶喂,需要注意奶嘴的孔不要太大,也可以选择带有特殊功效的奶瓶,比如带排气孔的奶瓶、弯角奶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