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影响雄激素(肥胖会使雄性激素减少分泌吗)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动不动就发脾气?您可能缺雄激素了

男人上了年纪,脾气暴躁、易怒、情绪难以控制?您可能是缺乏雄性激素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主任医师姜辉介绍,人体活动受大脑控制,而大脑受雄激素的影响。雄性激素缺乏时,大脑对大脑皮层的控制降低,情绪中枢受此影响,导致原本可控的情绪不可控,出现暴躁、易怒、爱猜忌、不可理喻等现象。

您缺乏雄性激素吗?跟着专家一起测一测吧。

测试一 量腰围

肥胖分为三种类型:一、匀称型的胖,全身上下都胖;二、躯体型肥胖,脸比较大、背比较宽,整体偏胖;三、腹型肥胖,腹部突出肥胖,腰围超过标准90厘米。

腰围、肥胖度和雄激素的减少有着直接关系,一组源于欧洲的数据显示,正常雄激素标准为11.5,腰围低于95厘米的人雄激素最高,平均约为13.7;而腰围大于102厘米时,雄激素大约是10.9,低于正常值。

测试二 测体力

雄激素与体力、肌肉量、精神状态都有关系,体力的好坏是反映雄激素情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一分钟能做多少个仰卧起坐可以简单自测体力情况。

不同的年龄阶段体力标准不同:

35岁左右,一分钟标准为40~45个;40岁左右,一分钟标准为35~40个;50岁左右,一分钟标准为25~30个;60岁左右,一分钟标准为15~20个;超过70岁,一分钟做10个就可达标。

测试三 测注意力、记忆力

雄激素下降还会影响到注意力和记忆力。在30秒内读完图片中所示的信息,然后复述信息,根据复述的信息的完整和正确性,可判断被测试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另外,您的兴趣爱好是否变化?专家表示,整体兴奋性下降也是雄激素缺乏的典型症状。雄激素下降后,大脑就会对事物漠不关心,不再喜欢热闹的地方。

缺乏雄激素该如何补充?

我国男性雄激素正常值标准为不低于11.5。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激素分泌下降是正常现象,如果下降情况不明显,可以通过食补,例如多吃海鲜、动物蛋白增加雄激素的产量。

如果雄激素下降较为严重,则需要到医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12岁少年患重度脂肪肝?原来肥胖会影响发育哦

近年来,“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就接诊了一位患有青少年肥胖的患者。专家提醒,青少年肥胖的危害不容忽视,尤其会影响身高发育,导致骨龄提前,还会引起维生素D缺乏症、骨关节过度负重等问题。

暑假到来,为帮助解决青少年肥胖难题,该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特开展“2021年青少年减重夏令营”活动,招募12-18岁有肥胖困扰的青少年朋友,免费送出若干专家号、体脂检测等健康福利。

图/视觉中国

12岁肥胖少年,被诊断出脂肪肝、肝纤维化

小陈今年12岁,是一名小学生,当同学们轻松跑跳的时候,他却因为身材苦恼不已。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小陈已有176厘米,但体重也足足有79.8公斤!

因为胖嘟嘟的身体常常有时同学嘲笑,正在青春期的小陈自卑、难过、孤独,加上不断变难的学业,小陈平时更是喜欢吃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喝甜饮料。随着肥胖加重,小陈同学日渐出现食欲不振、感觉乏力、容易疲劳、疼痛等症状。

家人带他来到广医三院就诊,体检发现,年仅12岁的小陈同学竟有“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空腹胰岛素高,肌酐和尿酸异常”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源自“肥胖”。

小陈和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便在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进行专业减重,在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三个月,小陈同学瘦了21斤,脂肪肝消失了,空腹胰岛素和尿酸都降下来了,人也更加精神、自信、开朗起来,身高还长高了1厘米。

家长需注意!青少年肥胖影响身高发育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博士刘佳介绍,儿童肥胖问题不容小觑,青少年肥胖不仅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对身高、生长发育影响巨大。肥胖对身高的影响表现为:

1、激素紊乱

肥胖的孩子,体内脂肪含量相应较多,脂肪细胞中含有一种名叫芳香化酶的物质,这种酶可以将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并引起性腺发育的紊乱。男孩女孩体内都具有雄激素,肥胖的男孩女孩都容易发育提前,发育提早一年,往往会损失5-7厘米左右的身高,成年后达不到遗传的身高。

2、骨龄提前

许多肥胖的孩子在幼儿时期都长得比同龄孩子高。殊不知,其实孩子的骨龄已经提前了。骨龄提前的孩子,身材较高只是一种假象、是虚高。实际情况却是孩子身高早长了,生长潜能降低了,可能会提前进入青春期,身高过早封顶。

3、缺乏维生素D

肥胖儿童体内过多的脂肪,会消耗维生素D。很多实验和研究结果证实:肥胖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远远高于非肥胖儿童。维生素D缺乏,将影响钙沉积在干骺端,阻碍身高的生长。

4、骨关节过度负重

肥胖的儿童由于体重较高,膝关节负重过度。膝关节是股骨和胫腓骨骨骺的所在位置,也是身高生长的重要部位,膝关节过度负重对于身高生长是不利的。

图/视觉中国

如何判断孩子肥胖?看这个指标

刘佳建议,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孩子是否肥胖。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为超重,超过20%以上者可诊断为肥胖症,20%-29%者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此外,可以通过计算“体质指数”,即体重(kg)/身长的平方(M2),对照以下表格判断孩子是超重还是肥胖。

如果您家孩子被肥胖、脂肪肝等问题困扰,但因为平时在校上课不便就医,这个暑假,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发起“青少年减重夏令营”活动,招募12-18岁、有肥胖问题的青少年,免费送出若干专家号和人体成分分析检测。让孩子在这个暑假学会自我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白恬

了解更多

年过半百,男性雄激素旺盛是好事吗?坦白说,或会带来3个问题

对人体来说,激素的分泌能够调动体内的机能运转,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男女之间,之所以会出现体能等方面的差异,也和人体内的激素有很大的关系。男性体内分泌的雌激素能让身体更加有活力,更有男人味。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雄激素分泌对男性也有很多特别的意义,不妨了解下。

体内分泌的雄激素对男性有何意义?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器官的生长发育。对青少年时期的男性来说,雄激素分泌旺盛能够促进器官的发育,让男性看上去更加健壮,有男子气概。从体型上来看,雄激素分泌旺盛的男性,往往会比雄激素分泌水平低的男性看上去块头更大、个头更高。

其次是在体能方面,雄激素能够维持男性的体能。喜欢高强度、刺激的运动,也大多是受到雄激素水平比较高的影响。

还有,在精神状态上,男性体内的激素分泌充沛,往往也会有更好的精气神。就算偶尔熬夜一天,也不会让人觉得浑身没劲。如果你一熬夜就浑身乏力,感到非常疲惫,也可能说明雄激素不太足了。

雄激素分泌旺盛对男性有很多的好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也可能因为衰老而出现雄激素分泌减少的情况。当男性体内的雄激素分泌减少,也可能带来精气神变差、肌肉力量变弱、容易觉得累等变化。

雄激素分泌是不是越旺盛越好?

对年轻人来说,体内的激素分泌充足是对身体有好处的,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但是对50岁左右的人来说,身体的衰老可能导致雄激素分泌减少,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能够维持雄激素分泌仍然旺盛,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雄激素分泌过多的情况下,也可能给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提前了解雄激素分泌旺盛的一些负面影响,也能尽早规避风险。

50岁后,雄激素分泌偏高,或有3个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一:诱发雄激素性脱发

在医学上有一种“激素悖论”。主要描述的是,人体的毛囊在受到雄激素的刺激下,能够促进毛发的生长,比如腿毛、腋毛等。但是对男性头部的毛囊来说,就存在雄激素悖论,雄激素分泌越多,越容易出现毛囊萎缩,导致掉头发。这种受到雄激素分泌旺盛引发的掉头发,也被称为雄激素性脱发。

负面影响二:身材发福明显

正常的雄激素水平能够帮助人体消化和代谢食物。但分泌过于旺盛的雄激素反而可能影响油脂的代谢。当多余的脂肪不能被及时的代谢分解排出体外,也可能诱发肥胖等问题。不少中老年男性会发现自己在50岁之后身材不受控制的发胖,也和体内的雄激素分泌过于旺盛有关。

反面影响三:前列腺肥大、增生

雄激素能够促进前列腺的发育,也可能在50岁之后给男性带来异常的增生,前列腺肥大等问题。主要是受到雄激素分泌过多的影响,可能导致前列腺细胞过度增殖,就可能诱发一些前列腺疾病。男性可能因此出现排尿不畅、尿频尿急等症状,对健康也是一大威胁。

雄激素是男性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但不管是分泌量过少,还是过于旺盛,都可能给健康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50岁之后的男性来说,雄激素分泌过于旺盛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避免雄激素水平过高,2件事不要做

不少男性在做的2件事,无形中也在影响体内的雄激素分泌,也容易伤身。

第一件事是经常吃高蛋白,有助于补肾的食物。比如牡蛎、韭菜等。这些食物虽然能够因为其中丰富的蛋白质、锌元素等改善人体内的激素分泌,但对50岁以上的男性来说,补的太多也可能增加消化等负担,反而导致雄激素过于旺盛。

第二件不要做的事情就是乱吃保健品。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有精气神,不少男性自己买了保健品回来吃,但这也可能无形中带来伤身的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因为药物中的外源性的雄激素而影响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对健康反而不利。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雄激素是对男性健康有利的一种物质。在50岁左右,男性还能保持较为旺盛的雄激素确实也能让人看上去更有精气神一点。但也可能因为雄激素分泌过于旺盛而带来3个负面影响,对健康反而不利。总的来说,雄激素也并非有利无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