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人口2015(中国肥胖人口有多少)
2015年,我国成年肥胖人数为3.34亿,多年过去,肥胖人数令人吃惊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那时候的大街上,胖子可是“稀罕物件”,那时候大家都在为温饱发愁,哪有精力去长膘啊。
但现在走在大街上,会发现胖子几乎随处可见,每几个人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肥胖问题,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的时候我国肥胖人口就超过了3.34亿人。
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肥胖人数有多少?
说到胖人的数量,就不得不说说这个“发胖”的速度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但我国这个肥胖发展的速度简直太快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基本上就看不到胖人,那时候国家也穷,没什么钱,吃的也不怎么好,但到2005年的时候肥胖人口已经接近2000万了。
很多人觉得这个数字没什么,我国有14亿人呢,有胖的很正常,但大家要知道,整个北京常住人口才2000万,胖子几乎能把整个北京塞满了。
而且这个数字并没有在2005年停止,仅仅过了四年,整整翻了五倍,肥胖人数突破了1亿大关,相当于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肥胖的。
如果让这1亿人手拉手排成一列,真就跟香飘飘的奶茶一样,能围着地球绕圈了,这么快的增长速度,现在来看简直是难以置信。
而增长这么快的原因其实也很复杂。除了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外,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体重。
现在大家的口袋都鼓了,吃穿都不愁了,日常生活里更是想吃啥就吃啥,那些红烧肉、炸鸡、小蛋糕这些食物成了餐桌的常客。
再加上炸鸡、汉堡、薯条,这些西方快餐的入侵,高油高糖的食物带来了肥胖问题,只贪图味道,忽视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除了饮食,成年人也同样面临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很多人下班后只想瘫在沙发上休息,哪还有心思去运动?久而久之,身体就开始发福了。
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地区更是普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与之相伴的,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
很多农村家庭,一顿饭下来,满桌都是高油高盐的菜肴,而农闲时,大家都爱围在一起打牌、喝酒,很少有人会主动去锻炼身体。
这些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从1980年到2015年,中国肥胖人口增长到了3.34亿,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健康危机。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问题在小孩子身上更严重。
肥胖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都集中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吃。
这么一宠,孩子能不胖吗?再加上现在的小孩运动少,整天抱着手机、电脑不放,肥胖也就成了必然。
更何况,学校里健康饮食、积极运动的教育还不够。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胖一点没什么,殊不知这埋下了多少健康隐患。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虽然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但我们天天在外面疯跑,玩得不亦乐乎。现在的孩子们,真应该多出去运动运动,别整天宅在家里。
而且据统计,我国北方的肥胖发生率普遍高于南方,尤其是内蒙古、山东、河北这些北方省份的肥胖发生率最高,而广东、海南、江西这些南方省份则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北方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平时吃的脂肪和热量比较高,再加上冬天室外活动少,肥胖也就不可避免了。
反观南方,饮食清淡,一年四季都适合户外运动,肥胖率自然就低了,但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肥胖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典型的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行,但就是改不了那些不良习惯。
每次我劝他少吃点、多运动运动,他总是说:"哎,明天再开始吧。"就这样,一拖再拖,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看到这些数据,再看看身边的例子,我真的感到很震惊,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能忽视的健康问题。
而且最近肥胖的人数更是再创新高。
前面说到2015年的时候我国已经有3亿多人了,但更吓人的还在后面呢。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25岁及以上的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了4.02亿,这差不多就相当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总人口了,目前更是在4.2亿人左右。
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30年,中国成人和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这意味着到那时,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7个是超重或肥胖,每10个孩子里面就有3个是小胖墩。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高热量零食和外卖。你看看那些零食包装上的热量标签,动辄几百卡路里,吃几包就够一顿饭的量了。
还有那些外卖,油盐超标那是家常便饭。再加上现在外卖平台的优惠活动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养成了天天点外卖的习惯,就这样的饮食结构,能不胖吗?
而且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还存在着"能吃是福"的观念。他们觉得,孩子胖一点说明家里条件好,是值得炫耀的事情,殊不知,肥胖不仅影响外表,更是一颗健康的定时炸弹啊。
我有一个农村的亲戚,家里条件不错,整天就知道给孩子买零食、点外卖,孩子才上小学,已经120斤了。
每次我劝他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他总是不以为然,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胖点没什么,唉,这种观念,真的需要转变。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再听到身边这些令人堪忧的故事,我真的感到很无奈。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健康危机。
如果再不行动起来,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未来,真的会毁在肥胖的魔爪之下,但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
前面我们讨论了肥胖问题的严重性,但你知道肥胖对我们的健康有多大的威胁吗?
首先,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慢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等等。这些病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其次,肥胖还会给我们的下一代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肥胖儿童不仅健康受到威胁,还可能面临同龄人的嘲笑和歧视,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面对如此严峻的肥胖危机,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了,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两会上已经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
但光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毕竟身体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摒弃"吃胖就是福"的错误思想,其次,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
说到运动,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平时工作太忙了,哪有时间运动啊,但其实,运动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或者跑马拉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运动的机会。
比如,上下班多走几步路,午休时做几个伸展动作,周末和家人一起去公园散散步,这些都是很好的选择。
当然,对于已经出现肥胖问题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减重门诊,通过个性化的饮食指导、运动处方等,帮助肥胖患者健康减重。
这些专业的指导,比盲目节食、乱用减肥药要安全和有效得多,只有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扭转肥胖的趋势,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大家的身边有特别肥胖的人吗?不妨劝他趁早一起加入减肥的行列哦!
信息来源
国家出手管理体重,中国肥胖人群高达4亿,这三省最多 凤凰新闻
《世界肥胖地图2025》正式发布 大众日报
国际肥胖日,《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
“体重管理”成两会热词,国家出手喊你“减肥”,肥胖为何再次引起关注新浪财经
全球肥胖趋势加剧:一场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光明网
世界防治肥胖日丨漫漫减肥路 别让肥胖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谐音是“我要腰”。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
相信减肥的誓言已经说了不少,那么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肥胖人口为世界最多!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而在我国,体重超重人群达2亿, 肥胖人群已超过9000万!中国平均肥胖率达到12%,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美国位居首位。
去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疾病患病率和癌症患病率和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正确认识肥胖非常重要
什么是肥胖?
通常来说,身体质量指数,也就是BMI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标准。
计算公式为: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单位是千克,而身高的单位是米。
BMI正常值一般在20至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通过BMI值,我们还可以对肥胖的程度进行划分,国际标准为,BMI值在30到35的为轻度肥胖,35到40为中度肥胖,而40以上就是重度肥胖了。
一般情况下,我国适用的BMI标准如下: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不健康饮食:现今社会,食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美食常在引诱你,“大吃一顿”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娱乐。再加上很多人膳食结构不够均衡健康,这就成为了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情绪因素:为了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也是用“吃”来作发泄。睡眠不足,情绪不稳定,也是引起饮食过量而导致肥胖的原因。
运动不足:有专家指出,现在肥胖的主要原因还是现代人吃得多动得少,而全球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人数在过去40年中增加了10倍,且儿童肥胖具有成长伴随性。
遗传因素:当然也有研究显示,人的胖瘦,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比例为40%到70%,而剩下的60%到30%是要靠后天的身材管理。
除了这些常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导致肥胖的特殊原因,比如病理性的肥胖和药物性的肥胖等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来判断了。
肥胖的危害有多严重?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十余年来的研究发现肥胖会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睡眠呼吸问题、肝癌、肾癌、乳腺癌等癌症……
1.肥胖伴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肥胖可导致糖代谢异常并发生胰岛素抵抗。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2.肥胖伴高脂血症。肥胖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等,并成为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肥胖者的脂肪分布,尤其内脏型肥胖与上述合并症明显相关。
3.肥胖伴高血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子,高血压可致肥胖。
4.肥胖伴心脏肥大及缺血性心脏病。肥胖常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以及糖耐量异常等疾病同时并存,而这些疾病又与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5.肥胖伴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者发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肥胖者。
健康减肥 多种方法齐上阵
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倡导低脂、低热量、低糖低盐,高纤维、高饱腹感的轻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轻食中蔬菜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因此,轻食消费也被年轻人戏称为“吃草”。而社交网站上各种健身健康博主的大量涌现和崛起,也表达着现代人对美好身材和健康体重的向往。
“管住嘴,迈开腿。”这句格言已经被当做flag插遍全网,然而各种减肥方法层出不穷,到底如何选择,就需要擦亮眼睛仔细挑选。
拒绝“不靠谱”
减肥药:有一些减肥药号称不节食不运动,一天轻松瘦一斤,这多半都是添加了西布曲明等违禁成分,为了身体健康,或者说为了保命,咱们可千万不能碰。
催吐:催吐本身对我们的人体就是一个有损伤的方法,我们呕吐机制是胃痉挛,痉挛了之后从食道把食物排出来。正常来说呕吐是一种疾病,那么一种疾病状态对身体肯定是有损伤的。用筷子、软管等物体催吐,如果插入太深容易戳伤食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引起窒息。
至于节食、生酮饮食法、三日苹果减肥法等限制某一类食品摄入的减肥方式,专家表示,都不是安全无风险的减肥方法。
科学最“靠谱”
科学运动、健康饮食、充足睡眠等等,都是科学健康的减肥方法。道理说了一万遍,执行起来,确不是那么简单。相信以下这些疑问你也一定有。
美与健康 要兼得!
肥胖不仅是“美”的事,更是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只有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才能收获健康。
世界防治肥胖日
你立下flag吗?
为了更健康的自己
我们一起努力
来源: 央视新闻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减肥那些事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胖瘦似乎只关乎美不美,但其实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胖瘦更关乎健康。迫于不了解减肥的门道,很多人的减肥之路非常的辛苦,有人靠痛苦节食、疯狂运动,还有买减肥药,做手术减肥的人也不计其数。无数的人在减肥的路上,减了又胖,胖了又减,反反复复,很是辛苦。
目前,中国已经跃升至世界上肥胖绝对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肥胖人口的比例不及美国等国家高,但近些年我国肥胖人口迅猛增加的态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能不引起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养生大讲堂》特别推出系列节目《减肥那些事》,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以及最新的营养理念,并在实操层面带给大家一些切实的减肥方法借鉴。
第一集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专家档案
张召锋
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
北京市营养学会秘书长
国家首批注册营养师
长期从事营养与慢性病,肠道与健康,精准营养等专业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荣获省部级科技奖级七项,成功指导一千多人减肥,主编《食品健康家庭自助图解一本通》、《糖尿病人的营养保健与药膳调养》,并担任《终结糖尿病十二周饮食方案——远离与逆转糖尿病》一书的主译。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生活中,随处可见减肥焦虑的人,比如有人一边喊饿,一边节食;有人吃饱喝足之后,经常会念叨上一句:今天又吃多了。有数据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成人中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肥胖这件事,以前人们会认为是营养好、富态,但是现代医学却认为肥胖是种病,它是人体的慢性炎症,是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世界有四百万人的死因与肥胖指数BMI直接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每年有四百万人死于因肥胖导致的各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肥胖是一种病,它是身体的炎性反应。
问
炎性反应怎么理解?肥胖是哪儿发炎了?
张召锋:其实是这样的,肥胖是一种病,是一种炎性疾病。一般老百姓所认为的发炎,例如常说的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体温增高,或是皮肤上长个疖子或者一个痈,这是一般大众所认为的急性的发炎。正如上面所提及的,肥胖是一种炎性反应,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慢性的发炎。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种炎症是慢性的炎症,不像细菌或者是病毒引起的急性的炎症,不需要有细菌或病毒的叫做非细菌性炎症,这种炎症更多是由饮食不合理、睡眠减少、压力过大等等原因引起的。例如很多人早晨起来容易嘴巴泛苦,这也是一种慢性炎症的表现,主要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增加所引起。再例如中医所说的发物,它也能增加身体的炎症,加剧慢性疾病,大众所说的上火也可理解成是一种慢性炎症,肥胖跟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
问
为什么说肥胖也是一种病?
张召锋:肥胖是种病,越来越得到医学界或营养学界的公认。肥胖是一个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或不良的生活方式积累起来的一个结果。肥胖的人不仅是体型胖,同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容易便秘等肠道问题,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等疾病。肥胖也被称之为慢性疾病的温床,是很多疾病的前期,或者它跟疾病是并列的,是身体各个系统功能下降的一个结果,所以有人就把肥胖叫做一种疾病,健康的肥胖是不存在的。
问
中国是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这个数字是多少?
张召锋:在2016年英国最顶尖的一个杂志《柳叶刀》的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们男性的肥胖人数有四千三百多万,女性肥胖人数有四千六百多万,总共达到了九千多万,小一个亿了,这个数字非常高,这仅仅是肥胖,但还有很多人仅仅只是体重的超重,还没有达到肥胖的诊断标准,超重人群可能比肥胖人群更多。在2015年中国肥胖人群的绝对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同时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也是排第一位。
肥胖VS健康
人的体重跟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又和营养、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到底相关到什么程度,前面提到的肥胖焦虑,吃多了也自责,为了好身材要节食,例如有人在朋友圈就会说:你想穿衣服好看吗?要瘦,要瘦,要瘦!难道真的瘦了就健康吗?
问
肥胖和健康是一种什么关系?
张召锋:首先来看一下肥胖跟健康的关系,再来看脂肪跟肥胖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如果是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会是比较协调一致。体质指数过高,得慢性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甚至是由肥胖所导致的全因死亡率也会越来越高。对于体重过瘦其实也是跟死亡率成正比的,因为体重越轻,到了老年之后,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是增加的,例如老年肌肉衰减综合症,肌肉越来越少,体重越来越轻,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所以体重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个范围可以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中国人的BMI在18.5-23.9为正常。小于18.5称为体重过轻,24-27.9之间称为超重,28以上称为肥胖。随着BMI指数越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风险都会增加。
问
BMI能多大程度反映肥胖状况?依据在哪儿?
张召锋: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不同国家的人的身高体重得出来的一个广泛适用于全球各个国家的值,但是每个国家正常值范围有些差异,中国是在18.5-23.9之间,它反映的是肥胖度,而不能反映体型,这个值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随着身高在一定的情况下,体重其实是比较固定的。蛋白质、脂肪、水分是身体最主要的三种成分,蛋白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量是比较固定的,但是脂肪和水的量是可以无限增加的,所以身体变化最大的就是水分和脂肪,因为蛋白质是不太会变化的。BMI可以反映身体脂肪的含量,但对于有些运动员来说,经常健身或健美的人,由于他们的肌肉会更多,BMI18.5-23.9这个正常值范围就不太适合他们,所以不能用BMI来简单的判断运动员。
问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体中发挥什么作用?
张召锋: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比较胖,所以在减肥的时候会认为饮食中不能有脂肪,脂肪此时对他来说是一个负担。其实不能这样认为,脂肪也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体重如果是六十公斤,脂肪含量可以达到十公斤,是六分之一左右,这是对一个男性来说的,对于脂肪的含量,我们称之为体脂比,男性的理想体脂比是在15-20之间,女性的体脂比在20-25之间,当这个值男性超过20时,就属于肥胖,女性超过30,属于肥胖,所以体脂含量也说明肥胖的程度。脂肪是身体重要的功能物质,在以前,人类最开始是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逐渐进化来的,以前是吃完这顿没有下顿,吃完今天没有明天,为了应对这样的生活,所以脂肪一定要储存起来才能应对,否则生命就会面临威胁,所以脂肪是身体最重要也是最佳的能量储存的方式。
第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腹腔里面有胃、肝脏、胰腺等,如果没有脂肪,这些脏器就会在腹腔里面晃荡,所以脂肪是可以用来保护这些脏器。但过量不行,如果腹腔里面的脂肪太多,则会挤压重要的脏器,导致重要脏器的功能下降,甚至引起慢性疾病。
第三,脂肪也是身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寒冷的冬天,脂肪含量较多的人是不太怕冷的。脂肪也跟内分泌有关,如果脂肪少了,则又会影响怀孕,抗压能力也会下降等等。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体脂率在20-25%之间,最佳体脂率是22%,这个数值是最有利于女性怀孕,所以脂肪是身体很重要的一个物质。
肥胖VS疾病
虽然胖不好,但一味的减脂肪也不行,全世界有四百多万的人死于由肥胖导致的各种疾病。
问
肥胖具体和哪些疾病相关呢?
张召锋:肥胖是疾病的温床,肥胖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尿酸增高等代谢综合征。很多女性在短时间内肥胖起来会导致不孕不育,男性也会导致不孕不育,因为肥胖也会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导致雄激素下降,雌激素增加,肥胖还会导致癌症、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导致痴呆等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出现,所以肥胖可以从头到脚都引起问题。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对健康的危害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健身房、美容院等也在催生着对减肥的焦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
下期节目将为您解答
审稿:阮虹
编辑、主持人:庄丽
配音:姚科
新媒体编辑:徐啸
录音制作:张宝生、石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