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型肾病(肥胖型肾病和iga是一样的吗)
肥胖与肾脏病的关系
肥胖,如今已是全民公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的发生率更是逐年增高,尤其是青少年肥胖更为盛行。肥胖除了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还与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新发慢性肾脏病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肥胖的伙伴,那么,请别忘了告诉他以下有关肥胖与肾脏病的知识哟!
一起来学习吧
怎么评估自己是否肥胖? 肥胖又如何能伤肾呢?
目前普遍用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是否肥胖的诊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BMI 18.5-23.9 kg/m2,超重:BMI 24.0-27.9 kg/m2,肥胖:BMI> 28kg/m2 。人群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人,发生肾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的3倍和7倍。一方面,肥胖直接增加肾脏负担,可以使得肾脏结构发生改变,肾小球变大、硬化,直接伤肾;另一方面,肥胖可导致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可间接伤肾。
肥胖性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肥胖,肥胖,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胖。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有的不明显,有的严重。肥胖性肾病出现的血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都不明显,肾功能异常也出现得晚。身体胖,身体内的各个器官也会出现胖。肾穿刺活检可表现为单纯肾小球胖,另外一类不仅肾小球胖,还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如果很胖,怎么检查知道肥胖有没有伤到肾脏?
肥胖相关肾病症状比较隐匿,这特点导致肥胖引起的肾病,容易被忽视。如果完全不检查,很难发现。肥胖患者如果从来没有关注过,也没有体检过肾脏相关的检查,可以进行下列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生化、肾脏B超,如果有异常,要找一个靠谱的肾内科医生看一看。
如果肥胖已经伤到肾,会得尿毒症吗?
肥胖性肾病如果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在肥胖引起早期肾病的迹象时就加以控制,肥胖相关肾病不会发展为尿毒症。
如何预防肥胖性肾病?
预防肥胖性肾病的第一要务就是:减肥!在这个全民减肥的时代,我们要“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根据肥胖程度的不同,每日进食的热量要减少500—1000kcal。减少热量要循循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半斤八两”(250~400克/天);提倡餐餐有蔬菜(300~500克/天,深色蔬菜应占一半)、天天吃水果(200~350克/天)。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总量120~200克/天)。避免进食肉汤,动物内脏,豆制品等含嘌呤高的食物,少吃零食、甜食和含糖饮料。多数零食尤其是坚果,如花生、核桃、开心果、瓜子等,含极高的能量和脂肪,不利于减肥。除此以外,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也十分重要,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减少一餐或晚餐进食过多,都不利于减肥。
“迈开腿”:尽量减少久坐时间,至少每小时起身活动,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活动6000步;此外,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不宜过度剧烈运动,注意循序渐进,对于体质较弱者从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各方面都要逐步递增,过度剧烈运动易诱发横纹肌溶解,肌肉溶解的肌红蛋白尿可直接对肾产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如何治疗肥胖相关肾病?
已经出现肥胖相关肾病,除了减肥、改变生活方式,有时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在使用保守减肥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亦可考虑接受外科减重手术治疗。
肥胖相关肾病所使用的药物相对温和,主要是普利和沙坦类,可以改善肥胖引起的肾脏病变。早期一般也无需使用“激素”,因此,药物副作用相对更少。
最后,必须要强调肥胖防治应从娃娃抓起。大量观察性研究证实,许多成人肥胖始于童年。学龄前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的危险度较非肥胖同龄人上升20倍以上。儿童认知和行为可塑性强,若从小强化其健康意识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必将受用一生。
爱护肾脏,从减肥做起吧!
肥胖性相关肾病减肥后能好吗?
肥胖性相关肾病,它的临床表现为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性病变或肾小球的体积增大。如果是早期的肥胖性相关肾病,它可以通过减肥得到改善或者是痊愈,但如果出现明显的大量尿蛋白,或者经过病理穿刺确认出现明显的局灶节段硬化。
在经过治疗以后,减肥以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程度的缓解,但是要想全部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之内,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肥胖性相关肾病也已经对肾脏造成了损害,然而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局灶节段硬化,肾小球出现了部分的纤维化,对于纤维化只能说是延缓不能说恢复。
因此,减肥性相关肾病,减肥只可以让部分好转但不可能完全治愈。
预防肾脏病从早期发现开始
【专家简介】
孔薇:南京市中医院肾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市名中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从医35年,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多种急、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尤其精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复杂性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以及慢性虚弱性疾病的中医药调理。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二、四上午;专家门诊地点:南京市大明路157号南京市中医院门诊二楼专家一诊室。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上升。2012年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但知晓人数仅占全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1/8。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病,如何防治?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访了南京市中医院肾科主任孔薇。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慢性肾脏病
孔主任介绍,由于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经常没有什么特异性,患者在患病的初期可能无任何不适的感觉,即使有一些不适也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比如劳累后双下肢轻度浮肿、晨起眼睑浮肿、贫血、食欲下降、腰痛、腿软等。相当多的患者在肾病专科以外的科室就诊或自行服药治疗多年,有些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肾病,甚至不认为自己有病,也从未看过病。其实,在肾脏疾病发展到尿毒症之前,常有一些信号,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肾脏疾病发病的常见信号表现如下:
1.水肿:肾脏疾病水肿的特点是晨起眼睑或颜面部水肿,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2.高血压: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与其他高血压一样,也会出现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一旦发现血压高,务必要检测尿蛋白,因为有许多高血压是肾脏病引起的,也就是肾性高血压。
3.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的尿量为1000-2000毫升/日,夜间多尿往往是肾脏浓缩功能减退的信号。
4.乏力:运动或一般劳动感到特别疲乏无力,休息之后体力有所恢复,但不如以前,提示应该做进一步检查。
5.腰痛:肾脏有病变时可能会出现腰痛,甚至肾绞痛。
6.血尿:有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应该做进一步检查。
7.贫血: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一定要做肾功能检查。
8.恶心呕吐:尤其伴口中有氨水味很有可能是肾衰,应进一步确诊,以免延误。
9.皮肤瘙痒:尿毒症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千万不能大意。
及时防治,可以避免滑入尿毒症
孔主任提醒,如果慢性肾病拖延,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众多患者进入尿毒症阶段,需要透析以维持生命,我国每年新发肾功能衰竭约20万。而且,由于其可并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不得到有效及时治疗,便会危及生命。导致患者医疗费用极大地增加,给个人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沉重的社会压力。那么,如何防治肾病进入尿毒症阶段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积极治疗慢性肾脏病,特别要注重早期治疗,以杜绝尿毒症的根源。
2.慢性肾病患者要适当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3.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好血压。
4.控制糖尿病,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5.避免应用有肾脏毒性损害作用的药物。
6.慢性肾病患者要防治各种感染。
孔主任介绍,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的一定阶段具有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在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合理选择。特别是中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治疗对减少蛋白尿、血尿,减轻水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具有很好的疗效。当然,早期发现、早期采用中医药治疗也非常关键,如果到慢性肾脏病晚期,肾脏完全没有功能的时候,任何治疗效果都不好,就不得不选择透析治疗。
肾病患者需科学合理饮食
对慢性肾病患者来说,是否要限盐?尿蛋白漏出过多能否多食蛋白质?肾脏病是否要控制脂肪?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才合理?这是慢性肾病患者及家属日常关心的重要话题。对此,孔主任提醒,肾脏病患者科学饮食要遵循以下原则:
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或各类肾脏病的恢复期,不需过于限制饮食,只需适量减少蛋白质或盐的摄入即可。
出现水肿者,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特别是出现心衰、严重高血压应当严格限制,等心衰纠正、血压平稳后再恢复原来的饮食。
保证充足的热量,尤其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而对肥胖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注意控制热量摄取。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如鸡蛋白、瘦肉、鸭、河鱼、牛奶等。忌食或不宜食用:①嘌呤含量高的食物:肝、肾、胰、脑等动物内脏,沙丁鱼、羊肉、火腿、肉汁、汤汁等。②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鱼卵。③海腥发物:如海鱼、海虾、螃蟹、龙虾等。
血钾过高,则要限制含钾食物。高钾食物如蘑菇、木耳、黄花菜、红枣、榨菜、香焦、菠萝、芒果、橘子等。
通讯员 张明 莫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