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肥胖原因(肥胖怎么看)
肥胖判定、肥胖原因、减肥方法、减肥食谱……济南专家详解肥胖那些事
济南广电·天下泉城客户端3月13日讯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减肥、减重一时间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那如何鉴定是否肥胖?哪些因素导致了肥胖?应该如何控制体重?哪种情况下应该考虑手术治疗?近日,天下泉城客户端记者采访了济南多位医疗专家,为您详解肥胖难题。
体重指数超过24即为超重
4大因素导致肥胖
根据《糖尿病、肥胖和代谢》杂志分析,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的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已达4.02亿,肥胖症已成为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位列全国第6大死亡和残疾危险因素,且北方肥胖发生率普遍高于南方。
那如何分辨自己是否肥胖呢?济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秀枝表示,早在2024年10月,国家卫健委颁布的肥胖病最新治疗指南中,就明确了肥胖的评估标准,其中BMI作为体重评估的一个常用指标。“以自身公斤体重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体重数值在18.5到24之间,如果高于24就是超重,如果高于28就患有肥胖症。”
肥胖的产生,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是遗传因素,即与肥胖相关的遗传基因,包括能量代谢、食欲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等;其次是生活方式因素,比如饮食习惯、身体活动的情况、精神心理睡眠等;长期服用激素、抗抑郁药物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的人群,也易产生肥胖。此外,粮食供给模式的改变、环境的污染以及久坐为主的生活工作方式、拥挤的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导致肥胖。
“摄入量超过消耗量,肥胖就不可避免。”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代谢减重中心副主任医师姜强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食物种类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致、营养也更加丰富,摄入量过多更易肥胖。
肥胖可导致9类疾病
防止反弹成最大难题
根据医疗专家研究,肥胖主要可导致9方面疾病,分别为:血脂异常。血压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生殖异常、心血管疾病、肿瘤、危害精神心理的一些疾病以及胆石症骨关节病等其他疾病。
保持身体健康,全国减肥大军日益庞大,打开各大减肥网站、论坛,各种减肥妙招层出不穷、各种减肥励志口号不绝于耳。但与此相对的是,各种哀嚎声也随之增加,减肥太难了!反弹太明显了,5个月努力白费了……
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减重呢,刘秀枝认为,治疗肥胖症,患者首先高度重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运动,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要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低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的饮食、低碳水化合物等,减少淀粉类食物和油脂性食物摄入,增加谷类食物和蔬菜水果的摄入,如果合并有糖尿病,含糖量高的水果尽量不吃。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减重最大的难点就是防止反弹。”济南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延冰表示,肥胖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患者只是心血来潮短期减重,不可避免会出现反弹,必须下定决心,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战胜肥胖。
姜强给出了两个建议,首先要制定科学减重方案,每周至少5天保持中等强度运动,即运动完出汗气喘但能连续说话。此外,如果减重遇到瓶颈期,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运动计划,确保减肥效果。
BMI大于32.5并伴有并发症可考虑手术
6种手术可起到减重作用
鉴于自然减重的困难性和高复发性,越来越多肥胖人群开始转移视线,希望通过手术治疗等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体重问题。
对于减重手术,延冰表示,从专业角度来讲,如果患者BMI大于32.5,同时出现并发症,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就应该考虑减重手术治疗。
目前主流的减重手术有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胃旁路术以及袖状胃联合空肠旷置、袖状胃联合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袖状胃联合双通路手术等。“共6种手术,不同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但总体原则是限制摄入或者限制摄入联合减少吸收,达到减重目的。”
延冰表示,每次接触新的患者,医生都会对主要指标进行重点检测。“结合患者术前检查项目,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家族史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得出最科学的手术方式。”
这份中医减肥食谱
请您收藏
体重管理,健康饮食是关键。刘秀枝表示,超重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低油脂、低调料、低盐、多果蔬,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
肥胖在中医临床特色点上分为几个类型:胃热火郁、痰湿内盛,气郁血瘀、脾虚不运,脾肾阳虚。可以根据肥胖的特点,辨证选择一些现代药理指导下,有减肥作用的一些中药,如菟丝子,枸杞子,玉竹、地黄、女贞子等。
此外,有些具备减肥作用的中药可药食两用,常见的包括冬瓜皮、赤小豆,茯苓,黄瓜,竹笋,魔芋,山药,鳖甲、鸡内金、荷叶,山楂,陈皮,大蒜,萝卜鲫鱼汤等等。
专家建议,炖肉时可适当加山楂、萝卜等,帮助消化、减少油脂摄入;熬粥时,可适当加赤小豆,利水,减重。可常食冬瓜、鲫鱼汤等。
此外,中医辨证指导下,可配合针灸、拔罐、穴位埋针、穴位埋线等中医适宜技术,可取得良好的减重效果。
记者:陈晶
编辑:泉欣
造成肥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呢?
最近身边的人都在说减肥,无论是新闻还是各个媒体平台都在推荐相关视频文件,但是在我们国内造成肥胖的原因是什么呢,该如何解决呢?
以下是主要成因的总结与分析:
1. 饮食结构变化与高热量摄入
加工食品与高糖饮料普及:现代饮食中高热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及含糖饮料摄入增加,导致能量过剩。青少年尤其偏爱奶茶、油炸食品等,进一步加剧肥胖风险。
传统饮食习惯的改变:部分地区的饮食逐渐偏向高碳水、高油脂,例如外卖文化盛行,增加了隐形热量的摄入。
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添加剂过多、激素残留等问题可能间接影响代谢,促进脂肪积累。
2. 久坐不动与能量消耗不足
体力活动减少:现代工作以久坐为主,日常通勤依赖交通工具,运动量大幅下降。数据显示,日常活动仅占总能量消耗的30%,而基础代谢占60%。
缺乏锻炼:工作压力导致久坐时间长,活动受限,甚至从上班开始到下班都走不到100步,进一步降低运动频率。
运动效果有限:即使进行高强度运动,能量消耗仅增加10%-20%,单纯依赖运动减重效果有限。
3. 社会环境与生活节奏压力
工作压力与作息紊乱:996工作制、熬夜等不规律作息扰乱代谢节律,刺激皮质醇分泌,促进脂肪堆积(尤其是腹型肥胖)。
社会“内卷”与时间匮乏:高强度竞争挤压休闲时间,导致缺乏运动机会和健康饮食准备时间。
城市化与便利性依赖:便捷的外卖、电梯取代楼梯等生活方式,减少了日常活动的消耗。
4. 遗传与病理因素
基因易感性:部分人群存在肥胖相关基因,导致代谢效率较低或脂肪更易堆积。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理因素可能导致继发性肥胖,需通过医学诊断排除。
5. 文化认知与政策环境
对肥胖危害认知不足:许多人仅将肥胖视为美观问题,忽视其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200余种健康风险的关联45。
政策执行与公共健康资源:尽管国家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但基层卫生服务对肥胖的针对性管理仍待加强,医保对肥胖相关干预的支持有限。
特殊人群与腹型肥胖的突出性
中国人群的肥胖特点: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群更易出现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堆积),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即属高危,这与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直接相关。
青少年与老年群体: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肥胖率攀升,老年人则因代谢减缓及慢性病累积更易超重。
总结与建议
肥胖的成因复杂,需通过多维度干预:
个人层面:调整饮食结构(如七分饱、低GI食物)、增加日常活动(如步行、减少久坐);
社会层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落实劳动法保障休息时间、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医疗支持:完善肥胖筛查与慢性病管理,探索药物(如GLP-1类药物)与生活方式结合的治疗方案
。
肥胖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社会系统性挑战,需多方协同治理以实现长远改善。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不同地区怎么吃?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昨天(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体重(kg)/身高(m)²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
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
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 健康减肥该怎么吃?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食谱细化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并备注了食谱的“总能量”。
例如,东北地区的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地区的食谱里有“臊子面”“油泼面”。
这些食物优先选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这些食物要少吃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
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每天具体吃多少?
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控制总能量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如下表),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
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帮助减重、减少体脂。
可根据身高(cm)减去105计算出理想体重(kg),再乘以能量系数15~35kcal/kg(一般卧床者15kcal/kg、轻身体活动者20~25kcal/kg、中身体活动者30kcal/kg、重身体活动者35kcal/kg),计算成人个体化的一日能量。
■ 科学减肥,这4件事要记牢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要做到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喝饮料,避免夜宵。
进餐宜细嚼慢咽
摄入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 除了吃,减肥还有这些小窍门
睡觉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运动
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少坐
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到4个小时以内,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到5分钟。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