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治疗指南(中国对肥胖治疗疗效最好的是哪个医院)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不同地区怎么吃?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昨天(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体重(kg)/身高(m)²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
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
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 健康减肥该怎么吃?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食谱细化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并备注了食谱的“总能量”。
例如,东北地区的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地区的食谱里有“臊子面”“油泼面”。
这些食物优先选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这些食物要少吃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
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每天具体吃多少?
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控制总能量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如下表),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
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帮助减重、减少体脂。
可根据身高(cm)减去105计算出理想体重(kg),再乘以能量系数15~35kcal/kg(一般卧床者15kcal/kg、轻身体活动者20~25kcal/kg、中身体活动者30kcal/kg、重身体活动者35kcal/kg),计算成人个体化的一日能量。
■ 科学减肥,这4件事要记牢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要做到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喝饮料,避免夜宵。
进餐宜细嚼慢咽
摄入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 除了吃,减肥还有这些小窍门
睡觉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运动
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少坐
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到4个小时以内,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到5分钟。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浙江发布
肥胖者的福音,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照着做就对了!
面对我国超重肥胖率逐年攀升的严峻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首次推出覆盖全国各地区的科学减重方案。这份“国家版减肥指南”不仅细化到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细节,还为不同地域人群定制食谱,被网友称为“官方带飞的减肥秘籍”。以下是核心要点梳理:
一、你的体重达标吗?先算BMI!
根据指南,体质指数(BMI)是衡量超重与肥胖的核心标准:
正常范围:BMI=18.5~24
超重:BMI=24~28
肥胖:BMI≥28(分轻度至极重度)
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²。例如,身高1.7米、体重75公斤者,BMI为26,属于超重。
警示: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部分癌症密切相关。若不干预,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或达70.5%。
二、科学饮食:从“吃对”开始
1. 地域化食谱,兼顾文化与营养
指南首次按东北、西北、华南等地区饮食特色设计食谱,例如:
东北春季推荐“铁锅炖鱼 菜包饭”
西北纳入“臊子面 油泼面”(控制总能量)
2. 食物选择有讲究
优先选:全谷物、低脂肉类(鱼虾、鸡胸肉)、低糖蔬果、脱脂奶类
严格限:油炸食品、含糖糕点、肥肉、酒精(每克酒精产热7kcal)
3. 每日能量摄入标准
男性:1200~1500kcal
女性:1000~1200kcal
建议通过“身高(cm)-105”计算理想体重,再结合活动强度调整。
4. 进餐技巧
顺序:蔬菜→肉类→主食,减少高热量摄入
时间:晚餐建议17:00~19:00,餐后禁食
速度:细嚼慢咽,增强饱腹感
三、运动与作息:减重“黄金搭档”
1. 运动方案
有氧运动:每周150~300分钟(如快走、游泳),中等强度,隔天1次
抗阻训练:每周2~3次,每次10~20分钟(如哑铃、深蹲)
目标:每周消耗2000kcal以上
2. 避免久坐
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每日静坐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
3. 睡眠管理
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熬夜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和“过劳肥”。
四、减重目标:循序渐进,拒绝极端
理想速度:每月减2~4公斤
阶段目标:6个月内减当前体重的5%~10%
误区警示:快速节食易反弹,限能量需高于基础代谢率。
五、社会意义:健康中国的重要一步
国家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不仅为个体提供科学减重路径,更旨在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减轻医疗负担。正如网友评论:“国家都喊话了,这次必须认真!”
减肥不是盲目追求“瘦”,而是通过科学管理重塑健康生活方式。这份国家指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减重迷途。即日起,转发收藏,行动起来,让健康从每一餐、每一步开始!
(本文综合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指南及权威媒体报道)
中国肥胖防治指南:科学减重,从精准管理开始!
开头:你是否在为身材烦恼?
近年来,“减肥”已成为中国人最热衷的话题之一。但你知道吗?我国 obese人口已突破 3亿,肥胖率高达 16.4%,部分地区甚至超过 25%!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儿童 obesity rate 已达 3.6%,肥胖问题已经威胁到全民族的健康。
提问:你真的了解什么是肥胖吗?
很多人以为胖就是“体重超标”,但医学界早已明确:肥胖≠胖子。科学定义是:
BMI(Body Mass Index)≥28为obesity;
中心性 obesity 判定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此外,地域差异也导致肥胖率的不均衡。数据显示:
北方 super重率普遍高于南方;
6岁以下儿童 obesity rate 已达 3.6%!
科学减重,从“吃”开始!
新版指南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量身定制了八大区域饮食方案:
东北地区:推荐“铁锅炖鱼 菜包饭”,每日总热量控制在 1500kcal;
西北地区:推出“臊子面 油泼面”,每日总热量约 1400kcal。
但减重≠节食!指南明确指出:
忌极端节食(如长期不吃晚餐),否则易导致脂肪反弹;
忌断碳水,这会引发内分泌紊乱。
正确的饮食方式是:
优先选择全谷物、低脂肉类(如鸡胸肉、鱼虾);
限制油炸食品、含糖糕点及酒精摄入。
趣味运动,轻松减重!
刘国梁、全红婵等奥运冠军亲自示范趣味运动:
“乒乓式甩肉秘籍”:简单易行,适合办公室人群;
“跳水颈椎操”:缓解工作压力的同时燃烧卡路里。
指南建议:超重者应在 3-6个月内 设定减重目标(5%-15%),并每周完成 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政策护航,全民健康
国家已将肥胖防控纳入重点工程:
单位体检新增体脂率指标;
社区食堂试点热量监控系统;
中小学体育课增设减脂训练模块。
目标:到 2035年,将成人超重肥胖率控制在 65%以下。
专家提醒:科学减重才是硬道理!
对于 BMI≥32.5的重度肥胖者,需及时就医评估代谢手术可行性,并建立长期追踪机制。
结语:健康生活,从精准管理开始!
obesity 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但好消息是:通过科学饮食、趣味运动和政策支持,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体重的有效管理!
你会尝试哪些方法来管理自己的体重?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