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胆囊炎 肥胖(胆囊炎是因为肥胖吗)

梁医生科普 0
文章目录:

胆囊炎和肥胖有关?医生提醒:上了年纪,肥胖或引发这4种病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肥胖,尤其是年纪一大,体重上去了,身上的负担也跟着上去了。

大家都知道,超重可能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但有些疾病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肥胖也是它们的幕后推手。

这些病,可能不仅仅是从身上长肉那么简单,背后可能藏着一大堆让人不敢忽视的健康隐患。

而这其中,一种与肥胖关系密切的病——胆囊炎,可能就躲在体重的背后,悄悄等待着时机。

不仅仅是胆囊炎,肥胖更可能引发四种让人不敢小觑的健康问题。

特别是上了年纪,体重的增加不仅是“皮肉”上的堆积,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内脏负担,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

那么,肥胖和这些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些潜在的疾病又是如何悄然来袭的呢?

1. 胆囊炎——胖人更容易得胆结石

说到胆囊炎,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跟肥胖有什么关系?”

其实,胆囊炎背后往往隐藏着胆结石,而胆结石的形成,与肥胖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多,特别是腹部脂肪的堆积,直接影响到胆汁的分泌和胆固醇的代谢。

这种不正常的代谢,会促使胆汁中的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胆结石。

体内脂肪过多,不仅使得胆囊内的胆固醇浓度增高,而且在身体消化脂肪时,胆囊的工作负担会加重。

如果长期处于超重或肥胖的状态,胆囊分泌的胆汁就可能会变得粘稠,更容易在胆囊中形成结石。

这些结石一旦堵塞胆道,就可能引发胆囊炎,甚至是胆囊穿孔等严重问题。

数据显示,肥胖人群患胆囊结石的概率要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约50%。

而且,胆结石不止影响消化功能,长期的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胰腺炎等问题。

因此,不想遭遇胆囊炎的困扰,减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

2. 关节炎——超重压垮骨关节

超重对关节的压力,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大得多。特别是膝盖、髋关节这些承重部位。

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就得承受3倍的压力。

如果长期体重过重,关节的磨损就会加剧,慢慢地就会发展成关节炎,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肥胖导致的关节炎,不仅仅是在运动时感到不适,走路、上下楼梯甚至蹲下时,都会觉得膝盖酸痛、发僵。

膝关节一旦受到压力,容易引发软骨退化,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炎。

尤其是年纪一大,骨密度下降,骨骼的强度不足,肥胖的负担就显得更加沉重,最终导致的骨关节炎几乎成了必然的结果。

关节炎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让活动能力大打折扣,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要知道,关节炎不仅让人难受,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愈加明显,骨骼和关节的退化速度也会加快。

减少体重,减轻关节的负担,或许能让老年人更好地活动自如,享受晚年时光。

3. 心血管疾病——肥胖的隐形杀手

不容忽视的另一大健康隐患就是心血管疾病,肥胖与它之间的联系其实是非常紧密的。

肥胖会增加体内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容易引起血脂异常,增加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水平,这就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而且,肥胖还与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相关。脂肪过多容易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可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问题。

数据表明,肥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达50%以上,而心脏病的死亡率与肥胖的关系也非常显著。

不管是动脉硬化,还是心肌梗死,肥胖都是这些问题的高风险因素。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控制体重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一步。

维持健康的体重,不仅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延长寿命。

4. 糖尿病——肥胖让胰岛素更难发挥作用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与肥胖关系最为紧密的慢性疾病之一。

肥胖导致的腹部脂肪堆积,会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这样就使得胰岛素的作用变得不那么有效。

胰岛素本来是帮助身体利用血糖的关键物质,而当胰岛素失去效能时,血糖就会在体内积聚,从而发展成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要高出很多。根据研究显示,肥胖患者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以上。

而糖尿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血糖问题,长期不受控制的糖尿病,还会对心脏、肾脏、眼睛等多个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致残和死亡。

对老年人来说,减肥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之一。

通过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

要控制肥胖,不仅仅是“少吃多动”那么简单。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科学地安排饮食和运动,才能有效预防肥胖及其引发的各类疾病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徐小妮.故事理论导向护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睡眠及心理情绪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25-02-10

带你了解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肥胖女性发病率更高。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研究表明,90%-95%的胆囊炎由胆结石引起,胆结石在胆囊管内梗阻或嵌顿,造成的胆汁潴留、受压部位黏膜受损,以及因此出现的细菌感染,是导致胆囊炎的主要原因。仅有5%-10%的胆囊炎患者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与胰酶引起的。

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1. 上腹部疼痛:

刚刚开始只是上腹胀痛不舒服,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出现阵发性绞痛,经常在晚上发作,饱餐、油腻食物进食过多经常导致发作。疼痛感发展到右肩、肩胛和背部。若病情继续发展,疼痛感会持续性、阵发性加重。

2.恶心、呕吐:

60%~70%的患者可有反射性恶心、呕吐,量不多,可含胆汁,呕呕吐后疼痛没有明显减轻。胆囊管或胆总管因结石或蛔虫梗阻者,呕吐更频繁。严重的呕吐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少尿等等。

3.厌食。

4.便秘:对脂肪类、蛋白质类食物消化不良,大便性状改变,干结,产生便秘的症状。

5.寒颤、发热:

发热程度与炎症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关。发病初期常为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炎症,因而不发热或有低热,随着细菌在淤滞的胆汁中繁殖,可造成细菌性感染,炎症逐渐加重,体温随之升高。当发生化脓性或坏疽性炎症时,可出现高热(热度可达 39 摄氏度以上),并可出现精神亢奋、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

6.腹肌紧张:

腹部检查可见右上腹部稍膨胀,腹式呼吸受限,右肋下胆囊区有腹肌紧张(及腹部肌肉变硬)、压痛、反跳痛。有1/4~1/3 的患者在右上腹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和炎性包块(胆囊炎症累及网膜及附近肠管而形成的包块)。若胆囊化脓或坏疽而致局限性腹膜炎时则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更显著,腹肌变硬。

7.黄疸:

约 20%的患者有轻度黄疸,较少见,多是由于胆囊炎症、肿大胆囊、结石或乏特乳头水肿,阻碍胆汁排出所致或提示感染经淋巴管蔓延到了肝脏,造成了肝损害,或炎症已侵犯胆总管严重黄疸是胆总管结石性梗阻的重要征象。

哪些人容易得胆囊炎?

喜欢油腻食物、肥胖、脂肪肝、“三高”、不喜欢运动、经常不吃早饭和胆囊结石家族史等。都是胆囊结石的主要发病因素。

得了胆囊炎,

这3种食物一定不要吃。

1. 含脂肪类食物:慢性胆囊炎患者在过食脂肪后,会出现隐痛,并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嗳气、腹胀、厌食油腻等症。所以本病患者每日脂肪量应限制在40-50克之间,应禁食肥肉、黄油、奶油等,最好食用植物油。

2.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茶、咖啡、辣椒、芥末、胡椒、花椒等。

3. 甜品、糖分高的食物:糖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促进胆结石形成。

来源: 宣武普外

胆囊炎经常发作,是不是要手术才能治疗?平时要如何预防

有位朋友给华子留言,说自己胆囊炎经常发作,犯病的时候肚子痛得不行,还有恶心呕吐,饭都吃不好。他听人说,胆囊炎最终的解决途径,就是手术摘除胆囊,真的是这样吗,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吗?

华子说,手术是治疗胆囊炎的最终手段,但不一定是最佳手段。平时多注意调节肝胆功能,可以预防胆囊炎发作,消除症状。

一、大多数的胆囊炎是胆结石的并发症

胆囊位于肝脏后方,是一个梨形的囊袋,主要作用是浓缩和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排入肠道,可以排泄肝代谢的各种产物、乳化脂肪、促进肠道中的脂类、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肥胖、高脂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女性激素等因素的刺激下,肝脏分泌的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容易引起胆囊结石,如果结石梗阻了胆管就会引起急性胆囊炎,这是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原因。此外还有胆道蛔虫、肿瘤、感染等原因,也会造成急性胆囊炎。

二、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如果发作了急性胆囊炎,最佳的处理方法,是去医院使用解痉药,解除胆囊痉挛;使用镇痛药,缓解胆囊疼痛;使用抗炎药,抑制炎性反应;如果并发了细菌感染,还要使用抗生素对抗感染。不要自己在家里硬扛,有可能越拖越重,造成胆囊或胆管损伤、出血、甚至穿孔。

在度过急性期之后,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说,如果是胆固醇结石,可以使用一些利胆的药物,促进胆结石的溶解和排出。如果是寄生虫的因素,就需要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三、日常饮食预防胆囊炎

不要进行素食,进食大量脂肪类食物,是诱发胆囊结石的重要因素,但全素饮食也会促使胆囊结石的生成。这是因为在饮食中有脂肪、蛋白质存在的时候,会刺激肠道,促进胆囊收缩排泄胆汁。如果全素食,就不能刺激胆囊收缩,会造成胆汁淤积,从而会加速胆结石的形成了。

饮食要荤素搭配,饮食脂肪选择植物油脂,避免摄入动物油脂;注意减少饮食中的胆固醇,比如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蛋黄、蟹黄等食物。可以吃些鱼虾、瘦肉、豆类、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多食用绿叶蔬菜、粗粮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帮助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

四、什么样的胆囊炎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胆囊炎只要症状不是十分严重,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因为手术治疗基本都是对胆囊进行摘除,对日后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可以进行保守治疗的时候,通过药物、饮食调节可以使症状缓解的话,就没有必要手术了

不过如果症状比较重,比如说有持续的高热不退,出现严重的感染,胆囊有穿孔的可能性,或是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就应当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还有如果胆囊炎发作频率很高的人,也建议择期手术摘除胆囊。

总结一下,绝大多数的胆囊炎都是胆结石的并发症,在急性发作的时候,需要去医院进行处理。素食不能预防胆囊炎,反而可能会促使胆囊结石的生成。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如果症状严重,应当积极手术,避免病情恶化。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