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莲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夏天的这种观赏性植物,是肥胖人士,高血压患者的食疗佳品

夏天,最炎热的两个月份也到来了,广州麓湖的荷塘里开满了荷花,不少人们结伴去观赏。可大家知道吗?荷花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特别适合高血压病人食用。

中医认为,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子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荷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减肥瘦身;莲藕能止血、散瘀、解热毒;莲蓬能消肿解毒、止血止痛、消瘀散血。

今天,我们就从营养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荷花的食疗功效。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荷花的根——莲藕。莲藕含有丰富的钙、铁、磷、维生素C、天门冬素以及氧化酶、植物纤维等成分。

莲藕里面含有一些降压的营养素,比如莲藕里面含有生物碱,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情绪,舒张人们的血管,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莲藕里面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人体促进氮氧化合物的合成,帮助人们降低胆固醇,阻止血管发生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此外,莲藕具有利尿的功效,也可以帮助人们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因钠元素过高所引起的高血压。

莲藕里面也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消化,也可以预防糖尿病。此外,莲藕里面也含有大量的叶酸,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几率。

我们再来说说荷花的果——莲蓬和莲子。

莲蓬中含有丰富的黄心树,宁碱是一种天然抗癌物质,它能消灭人体内的癌细胞,也能阻止细胞癌变,对现代人类高发的鼻咽癌子宫癌以及肺癌都有良好预防作用。人们食用莲蓬以后还能降低血压,它能促进人体内钠盐代谢,并能加快人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高血压人群服用以后,血压能很快恢复正常。

莲子除含有大量的淀粉外,还含有β-谷甾醇、生物碱及丰富的钙、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所含的磷是细胞核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机体进行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并维持酸碱平衡,对精子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另外,莲子中的非结晶形生物碱N-9可以扩张周围血管,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莲子芯中的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莲子所含的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功效。莲子碱有平抑性欲的作用,对于青年人梦多,遗精频繁或滑精者,服食莲子有良好的止遗涩精作用。

荷叶中含莲碱、原荷叶碱和荷叶碱等多种生物碱及维生素C,可以减脂,阻碍肠道吸附脂肪,利尿消肿,所以常被用来医治需要减肥的人群。此外,荷叶中的荷叶碱也具有一定扩张血管,降压的作用。

而荷花有去湿消暑、活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暑热烦温、咯血等,可治小儿中暑,外用浸涂可治天疱疮。

所以到了夏季,肥胖及高血压患者,不妨多吃点莲藕、莲子,用荷叶或莲蓬煲水喝,都是非常有益的。今天再给大家带来两个跟莲花有关的食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莲子清补汤

食材:新鲜莲子50克,腐竹100克,发菜适量,瘦肉100克,适量盐。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腐竹泡发好,瘦肉切块。再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一起炖煮。等莲子煮熟,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四样食材加在一起,不仅具有清热的作用,还能养阴。腐竹属于豆制品,还能很好的补充人体的钙,植物性雌激素能更好地帮助钙的吸收。至于发菜,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食材,发菜营养价值丰富,蛋白质含量高,钙质也较多,更富含磷、铁等矿物质。发菜的有效成分能降血压、利尿,调节神经,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患者的理想食品。而瘦肉能很好地帮我们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而又不会摄入过多的脂肪,起到很好的滋养作用。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识(下)

明朝始于公元1368年,由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创立,亡于公元1644年,前后历经16帝,17朝(其中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国祚276年。

明朝皇帝,各个奇葩,有大肆诛杀功臣的明太祖朱元璋,有因肥胖而亡明仁宗朱高炽,有30年不上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有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而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下釉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代景德镇瓷器是非常辉煌的,尤其是青花瓷,可以算得上是明代瓷器的代表 。

【受篇幅限制,整个明代将分成上下两篇文章介绍,本篇为下篇,介绍后面八朝】


【9】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 ,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 庙号孝宗 ,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帝

1.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高7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6厘米。  碗撇口,口下渐收,圈足。里口绘青花海水纹一周,碗心绘莲池游龙纹。外壁绘两条龙在莲池中穿行,随着龙的游动,莲花、水草亦呈翻舞状。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2.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

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明弘治,高8.2厘米,口径18.7厘米 足径7.6厘米。清宫旧藏。  碗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内底及外壁均以暗花海水绿彩云龙纹装饰。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胎体上刻划海水纹饰,施透明釉后,在暗刻花纹以外的空白处画出龙的轮廓,将龙身上的釉层剔掉,并在露出的胎上刻划龙嘴、发、鳞等细部,入窑经高温焙烧后,再在露胎处填绿彩,然后入彩炉经低温焙烧而成。内底、口沿及足墙均画绿彩弦线。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 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3.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高4.2厘米,口径26.2厘米,足径16.5厘米。  盘口微撇,弧壁,盘心略内凹。通体青花黄地,其法为先烧制出青花折枝花果盘,然后于花纹外白釉地上涂满黄釉,使浓重的青花与油亮的黄釉形成鲜明的对比。此盘里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绘石榴、柿子、葡萄、莲实纹样,外壁有缠枝花一周。外底白釉上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4.明弘治孔雀绿地洒蓝云龙纹盘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馆藏

5.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

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明弘治,高12.2厘米,口径19.9厘米,足径12.4厘米。  炉呈筒式,圆口,直腹,平底,下承以三小足。通体青花装饰,口、足上分别绘回纹与变形蕉叶纹。腹部主题图案为茅山道士图。外底施白釉。无款识。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无款)

6.明弘治黄釉碗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馆藏


【10】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帝

1.明正德鲜红釉盘

高4.9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13.1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俗称“窝盘”。内施白釉,施红釉,无纹饰。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作工精细,胎薄体轻,底心微下塌,釉质细润,红色鲜艳,是罕见的明正德瓷器中的精品。  自宣德以后,高温铜红釉产品渐少,传世的正德红釉瓷器颇为少见,说明当时高温铜红釉瓷器的生产渐入困境,可能技术已经衰退。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2.青花穿花龙纹碗

青花穿花龙纹碗,明正德,高10.3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9.3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略高。内外青花装饰,里心与外壁均绘穿花龙图案,圈足外墙绘如意云头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八思巴文四字双行款,译文为“正德年制”。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青花双圈内署八思巴文四字双行款,译文为“正德年制”

3.黄地绿彩云龙纹尊

黄地绿彩云龙纹尊,明正德,高11.2厘米,口径14.6厘米,足径8.4厘米。  尊撇口,圆腹,圈足。内施白釉,外黄地绿彩绘云龙纹,近底处绘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楷体“正德年制” 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永乐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但以正德官窑制品评价最高。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4.青花阿拉伯文烛台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明正德,高24.6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13厘米。  烛台分上下两层,上层托盘小而浅,下承以细长的支柱,下层托盘为撇口,折底,盘下承以喇叭形外撇高足。通体青花装饰。小托盘外壁绘如意云头纹,大托盘外壁绘勾莲花枝纹,间以菱形纹饰。支柱及高足外壁的中部均有圆形开光,内书阿拉伯文,开光上下绘勾莲花枝纹及菱形纹。近足底处绘如意云头纹。外底署青花楷书 “大明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5.明正德青花加矾红彩云龙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6.明正德孔雀绿釉鱼藻纹盘

孔雀绿釉鱼藻纹盘,明正德,高3.4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10.4厘米。清宫旧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盘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装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7.明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明正德,高10.8厘米,口径23.7厘米,足距17.8厘米。  洗口内敛,平底,下承三如意头式足,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清爽悦目。传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数,这件洗可谓是稀世珍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款识放大图

【11】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7年1月在位)。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帝

1.矾红釉梨式执壶

矾红釉梨式执壶,明嘉靖,通高15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6.2厘米。  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2.瓜皮绿釉暗划云凤纹尊

瓜皮绿釉暗划云凤纹尊,明嘉靖,高11.2厘米,口径14.1厘米,足径8厘米。  尊广口外撇,阔颈,腹部上丰下敛,高圈足外撇。内外满施瓜皮绿釉,釉下暗划纹饰。颈部和腹部各划两飞凤,间以朵云纹,腹下部划变形莲瓣纹,足墙外划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瓜皮绿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玻璃质的低温铜绿釉,因釉色似西瓜皮色,故俗称“瓜皮绿”。嘉靖时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瓜皮绿釉器最为著名,器形以碗、盘等小件圆器为主,尊、罐等大件琢器比较少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3.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

青花花鸟纹梅瓶,高44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3.8厘米。  瓶小口,平肩,身较长,圈足外撇。瓶口饰弦纹一道,颈饰蕉叶纹,肩部为如意云纹一周,云头间隔以璎珞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绘花鸟草虫等纹饰。近足处绘缠枝莲及变形莲瓣纹各一周。底部青花方栏内书“富贵常春”四字吉祥语款。  明嘉靖、万历时期的梅瓶一般较前期明显增高,形体渐大。吉祥语款为嘉靖时期梅瓶的主要特征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款

款识放大图

4.青花凤穿花大碗(净水碗)

青花凤穿花大碗(净水碗),明嘉靖,高17.5厘米,口径34.3厘米,足径9厘米。  敛口,斜壁,高圈足。青花为饰,碗心绘山石凤纹,一只凤鸟站在山石之上,周围环绕4只小凤。外口沿一周书“江西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信士何文献同男朝武喜抬净水碗壹付,祈保合家清吉。大明嘉靖三拾八年三月日吉”,外壁绘4只飞舞于花丛中的形态各异的凤凰。近足处施釉不到底,露出红赭色胎体。嘉庆三十八年为1559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北京故宫博物馆从

5.明嘉靖青花云龙纹朝珠盒

嘉靖年制款识

6.明嘉靖官窑青花云龙纹缸

歙县博物馆藏馆藏

款识放大图

7.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

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明嘉靖,通高15.5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5.4厘米。  罐四方形,有盖。盖面饰如意云纹,罐颈饰回纹,肩部为蕉叶纹,腹部四面分别绘双云龙纹,足边为变形莲瓣纹。底青花双方栏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8.五彩云鹤纹罐

五彩云鹤纹罐,高19.3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11厘米。  罐直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其通体以青花加红、黄、绿彩装饰,颈部绘如意头纹6组,肩部绘变形莲瓣纹一周,罐身绘云鹤穿花及八宝纹,近足处绘变形蕉叶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款

【12】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 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时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他信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采纳阁臣高拱、张居正等的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朱载坖用人不疑,使得隆庆一朝及万历初年的明朝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此为隆庆新政 。 但因为沉迷媚药,导致荒于政事,最终一病不起。隆庆六年(1572年),朱载坖病逝于乾清宫,在位六年,终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明穆宗朱载垕 - 隆庆帝

1.青花人物诸葛碗(长春万古款)

青花人物诸葛碗(长春万古),明隆庆,高7.9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7.4厘米。  碗为卧足浅盘与墩式碗叠套相接一起。碗腹中空,足底面有一圆孔相通。碗以青花为饰,碗内绘“昭君出塞”图。外壁绘4个姿态各异的男子。近足处绘圆圈纹。外底中心圆孔两侧青花书“万古长春”四字吉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2.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通高30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5.3厘米。  壶短颈,圆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颈绘青花十字朵云,肩绘双云龙,主体纹饰是腹部的五组团龙纹,纹饰空隙处有灵芝草托暗八仙纹,足上绘莲瓣纹一周。宝珠钮盖,钮上绘缠枝花叶,盖面有双云龙及朵云纹。曲流及提梁柄上满绘缠枝花卉纹。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此壶体态硕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饱满。底釉光洁明澈,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浓丽鲜艳。花纹虽密,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后期官窑青花的制作水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3.五彩鹭鸶鸳鸯纹大缸

五彩鹭鸶鸳鸯纹大缸,明隆庆,高36.5厘米,口径53.8厘米,足径36厘米。  圆口唇边,腹微鼓,圈足。通体白釉,上以五彩为饰。腹部绘一幅荷莲图:池塘中荷叶舒展,荷花盛开,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水中游动,几只鹭鸶或站在岸边、或飞翔于池塘上空,画面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纹饰以绿彩为主,点缀红、黄彩色,艳丽清新。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器口沿内侧青花书“大明隆庆年造”6字楷书款。  隆庆一朝只有短短的7年,官窑瓷器数量很少,如此大型五彩器非常罕见,带有官窑款识的隆庆五彩器,国内仅此一件。虽然此器是由数块碎片修复而成,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款识放大图

4.青花云龙纹蟋蟀罐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明隆庆,通高10.6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13.4厘米。  罐口微敛,腹壁略呈弧形,圈足。附盖,盖面隆起,中心镂空古钱纹。通体青花装饰,青花蓝中泛紫,色泽艳丽。盖面与外壁均绘双龙戏珠纹。近底处绘变形如意云头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隆庆年造”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为当时流行式样。形制规整,作工精细,画面纹饰疏密有致,年款笔画工整有力。  明代隆庆以前各朝官窑瓷器上的年款绝大多数用“制”字,极少用“造”字,而隆庆官窑瓷器上的年款绝大多数用“造”字,极少用“制”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款

5.青花龙凤纹盒

青花龙凤纹盒,高15.3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19.2厘米。  盒扁圆形,盒盖平顶微隆,子母口,圈足。盖面绘青花龙凤穿枝花纹。盖、盒外壁亦绘龙凤穿枝花纹,盖、盒口沿绘卷草纹,上下呼应,各组纹饰间以双弦纹相隔。足内青花双圈内署“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隆庆时期款识书“造”而不书“制”,成为一明显的时代特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6.明隆庆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明隆庆,口径14.5厘米,底径8.7厘米,高3.2厘米。盘外壁素白无纹饰,内壁一周以青花描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盘心绘一青花圆形留白玉兔纹,恰似玉兔卧于一轮满月之中。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字体显得潦草,与宣德本朝年款写法相去甚远。此盘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浓郁艳丽,款识书体瘦长,这些都是隆庆朝瓷器的显著特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13】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帝

1.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明万历,高7.6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7厘米。  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体青花装饰。碗心书写青花楷体“南无无量寿佛”六字,环以缠枝花纹。外壁一侧绘观音像,渡海观音居中,足下波浪翻腾。善财童子合掌相拜,韦驮双手合十,横置金刚杵护法。另一侧青花楷书经文112字,首句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落款为“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碗青花设色清新淡雅,富有层次,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最为珍贵的是署有纪年款,万历四十四年即1616年。以往认为清代康熙时始有斜削式细砂玉璧底,此碗证明明代万历时已开先河。

明万历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

底部放大图 - 玉璧底

2.明万历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

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明万历,高7.3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5厘米。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施淡茄皮紫色釉。腹部暗刻二云龙赶珠纹。圈足墙外暗刻回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茄皮紫釉以呈色黑紫的深茄皮紫釉较多,淡茄皮紫釉较少见。此碗即属于后者,且釉色纯正,刻花生动,弥足珍贵。  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以氧化锰为呈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的铁、钴等其他金属元素则起调色作用。其釉色有深、浅之别,深者如熟透的黑紫色茄皮,常施于尊、罐、大盘、大碗等器上;浅者则似未熟的茄皮呈淡紫色,多施于小件盘、碗之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3.斗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斗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碗,明万历,高8.7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7.1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斗彩装饰。腹部绘8组折枝莲托八吉祥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此碗是佛前供器,造型和纹饰均模仿成化斗彩瓷器,形制秀美,纹饰简明,色彩艳丽。明万历朝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形及纹饰仍宗奉成化斗彩,但与成化斗彩相比,其色彩更为艳丽。八吉祥属于藏传佛教使用的八种吉祥物,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底款放大图

4.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明万历,高7.6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7厘米。  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体青花装饰。碗心书写青花楷体“南无无量寿佛”六字,环以缠枝花纹。外壁一侧绘观音像,渡海观音居中,足下波浪翻腾。善财童子合掌相拜,韦驮双手合十,横置金刚杵护法。另一侧青花楷书经文112字,首句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落款为“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碗青花设色清新淡雅,富有层次,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最为珍贵的是署有纪年款,万历四十四年即1616年。以往认为清代康熙时始有斜削式细砂玉璧底,此碗证明明代万历时已开先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内底款识

玉璧底

5.明万历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明万历,高37.5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18厘米。  瓶直口蒜头式,长颈,溜肩,圆腹,圈足。直口下蒜头部分饰莲瓣纹,颈部饰花卉纹,肩部饰一周卷枝纹,腹部绘鱼藻纹。鱼儿呈各种姿态游弋,衬以淡色细笔绘出的水波纹,生动自然。口部书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款识放大图

6.明万历青花云龙双耳炉

高30.8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7.5厘米。
此炉仅余腹部,胎体厚重,釉面泛青,外壁以青花绘双应龙腾飞于海水江崖之中,腹部一面长方形开光,内书“江西抚州府临江县,客寓平阳县市心街,居住信士黄世锦、妻林氏,男□子露同侄黄子佩、妻薛氏、陈氏,男应神喜舍大香炉、花瓶壹付,祈保家门清吉、人口平安、买卖亨通、诸事迪吉、福有所归。大明万历壬寅仲夏立日吉”。万历壬寅年为万历三十年(1602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确切纪年


【14】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为孝靖皇后王氏。 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正式即位,年号泰昌。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 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

明光宗朱常洛 - 泰昌帝

1.民间收藏明泰昌年制青花瓷器(底部碎片 未经验证 仅供参考)

民间收藏 有待验证

2.民间收藏明泰昌青花瑞兽纹竹编阔口瓶(未经验证 仅供参考)

民间收藏 有待验证

【15】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帝

1.青花罗汉图炉

青花罗汉图炉,明天启,高17.5厘米,口径28.5厘米,足径18厘米。  炉口微侈,束颈,鼓腹下敛,高圈足。底心处有一圆孔。胎体厚重。器里光素无纹,白釉闪青。外壁通体青花绘32个罗汉,三五成群笑谈于山水之间,周围衬以卷云、松柏、溪水、花草。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古朴,人物姿态生动自然,远山近水层次分明,山水交融,云雾缭绕,景致幽雅,意境深远。绘画线条清晰流畅,青花一改单线平涂的技法,并有色阶变化。  香炉在明末清初时颇为流行,明末时香炉造型较清初香炉略高,更显古朴庄重。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2.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明天启,高2.3厘米,口径18.2×11.7厘米,底径14.8×8厘米。  盘呈海棠式,敞口,浅腹,圈足。口沿施酱釉。内底画红彩海棠式开光,开光内以五彩描绘江中泛舟图,江面上一位船夫正在划桨,船上坐有二人正在交谈,岸边衬以松树、山石。外底署青花花押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青花花押款识放大图

3.民间收藏大明天启年制"双边麒麟青花盘" (未经验证 仅供参考)

民间收藏 有待验证

4.民间收藏大明天启年制赤壁赋大香炉(未经验证 仅供参考)

民间藏品 仅供参考

民间藏品 仅供参考(底款)

5.青花罗汉图钟

青花罗汉图钟,高19.6厘米,足径14.5厘米。  钟为铜钟式,顶置双头龙纽。器里白釉无纹饰,器外通体以青花为饰,钟顶舞部与边部绘缠枝花卉,腹部绘十八罗汉图,肩部环刻阴文“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铭。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青花款识

6.明天启青花花篮洗

高7.5厘米,口径32厘米

洗胎体厚重,浅腹,弧壁,平底,折沿。底部无釉,中心有一圆形凹陷,内施釉。书六字双圈天启年款。洗内绘一花篮,内盛花卉和水果。包括牡丹,菊,石榴等。花篮提柄呈倒U型,柄上悬挂一块花布。洗口内沿绘有排列整齐 折枝花纹。外口沿下方绘有带藤蔓的雏菊和紫箢花,外壁两侧双线下方各有两只鸟,一只栖于光秃秃的树枝上,一只飞向另外一根树枝。

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这些有六字天启年款的器物是否为宫廷所定烧。尽管那些外销日本的器物通常带有与此书法风格不同的四字天启年款,但象此件书写相对工整的天启年款的器物是很少见的。这种器形似乎也仅见于天启。

英国巴特勒家族藏品

款识放大图

7.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花口盘

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菱花口盘,明天启。  盘口呈菱花式,内壁一周饰花鸟、竹石等16处开光图案。盘心装饰几何形纹样,中间勾勒出白兔回首远望的图案。外壁以青花菊瓣纹勾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造”六字双行款,款字笔画粗率。  从款识书写方式和青花发色判断,此盘与成化本朝器物特征相去甚远,当为后世伪托款。而其圈足处理粗糙、酱口、釉色青灰等特征,与晚明天启、崇祯时期民窑日用器风格相符。特别是盘心以几何形窗格纹做装饰,更是万历后期至天启朝民窑瓷器上所常见的。综合以上因素,可将其年代断为明天启时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16】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 ,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号崇祯。 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清军入京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即位,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

明思宗朱由检 - 崇祯帝

1.青花人物纹缸

青花人物纹缸,明崇祯,高14.5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9.5厘米。  缸直口,平沿,深腹,腹下渐收敛,平底,底心略凹。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人物纹。山石掩映的军帐前旌旗招展,大将吕布头戴束发冠,身穿百花袍,身后有一侍者,周围站立几名武士,手持各式兵器。吕布对面李肃手捧珍宝,献给吕布,其身后的几名随从也各持宝物。周围绘有旗帜、军帐、城池、山水、草木等。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2.五彩云龙盘

五彩云龙盘,明崇祯,高5.3厘米,口径26.5厘米,足径16厘米。  盘口微撇,弧壁,圈足。胎体厚重,通体五彩,盘心青花双圈内绘一立龙,周围满饰红彩云纹,双圈外以绿彩饰海水礁石,外壁绘双龙戏珠纹。底白釉,青花双圈內书“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八字楷书款。甲戌年为崇祯七年(1634年)。  明成祖第三子高燧于永乐二年(1404年)被封为赵王。“赵府造用”款瓷器,为赵王府定烧用器。此盘从装饰风格及施彩特点都带有晚明时期的典型特征。此盘磨彩严重,但是一件带有明确纪年的王府用器,同样的器物并不多见,上海博物馆亦有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3.明崇祯日本外销瓷“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青花杯

民间收藏

底款

4.明崇祯 青花仙人乘槎纹大碗

北京观复博物馆馆藏

器物底款

5.明崇祯青花出戟花觚

觚四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天启年米石隐制”七字横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4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
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珍贵。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款识图

6.明崇祯 青花绘人物图碗(民间藏品 仅供参考)

民间收藏

7.明崇祯十四年款青花文字砚(民间收藏品)

此砚做工精细,砚身一圈款写“崇祯拾肆年仲夏月起崘置”,款字遒劲有力,崇祯晚期的器物对转变期青花的断代非常有价值。经汪庆正先生考证,崇祯时期景德镇出现了以“可竹居”为代表的文人瓷画家群体,他们有很高的诗书画修养,在明末清初之际,把青花艺术推向了顶峰。

民间收藏

8.明崇祯青花题记海水龙纹炉

明崇祯二年(己已)1629年 口径26.5厘米,足径 22.9厘米

直身,口沿一圈凸出。平底,底部无釉。从器外可见凸起的兽面三足,但几乎与底部平出。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

器身主题画海水龙纹。

正面有题记:”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客人。。。。。崇祯二年孟夏月吉旦造“ 左侧题记:关圣帝君御前供奉。

上海博物馆馆藏


明代后期因历史原因,有几个朝代带款瓷器尤其是官窑款比较少见,如果藏友有的话,不妨发图补充更正赐教,大家共同学习分享,谢谢!

酷似车前草,人称“见血清”,若你在家乡还能见到它,请及时重视

酷似车前草的人间“见血清”

在大自然的璀璨宝库中,许多野草尽管在荒野中悄然生长,却隐藏着无尽的价值。老一辈人常说:“山中无闲草,认识的都是宝。”这句话不仅传递着对自然界的尊重,更反映了我们对传统知识的珍视。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很多年轻人对这些乡土植物的了解逐渐减少,但其实每种野草都有它独特的用途,值得我们去探索和重视。

今天,我们将聚焦一种极具价值的野草——见血清。这种植物外形酷似常见的车前草,但它却是另一种独特的存在。见血清不仅在民间广为人知,还有着极为丰富的药用价值,令人惊叹。

一、见血清的植物特征

见血清它的学名属于兰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尽管在视觉上它与车前草有些相似,见血清却在植物分类上存在明显差别,车前草属于车前科,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

见血清有许多的别名,例如羊耳蒜、毛慈菇、立地好、矮胖儿、黑兰、走子草等。在不同地区,它还可能被称为见血莲。它的茎部肥胖而粗大,呈圆柱状,叶片则是满眼青翠,鲜艳欲滴,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非常适合用于盆栽。对喜欢种植的朋友来说,无论是作为室内装饰还是室外绿化,见血清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民间,见血清的名字常伴随着一种符号化的说法:“见血清,见血清,见血之处,只要一见就清。”如此简单而富有诗意的说法,既是对它特性的强调,也是对其药用价值的直接描述。

二、见血清的药用价值

见血清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其显著的药用特性。这种植物被认为是良好的止血药,药用部位为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其使用效果广泛,适用于多种病症的预防与治疗。

  • 胃热吐血:见血清能够凉血止血,对于因积热导致的胃出血效果尤佳。
  • 肺热咯血:对于由于肺部热邪引起的咯血问题,见血清同样能够发挥作用。
  • 肠风下血:在肠道出血的情况下,见血清能有效平息症状。
  • 外伤出血:见血清可用于手术或外伤出血,帮助促进伤口愈合。
  • 崩漏: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见血清在一些情况下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此外,见血清在治疗瘤体、疮疡、肿毒等方面表现出色,传统中医认为它不仅止痛,而且具有通经的效果。中医理论上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说法,反映出见血清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见血清的生态现状

尽管见血清是大自然的馈赠,但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其野生资源极为稀少。许多曾经可以轻易找到见血清的地方,现在往往难以再见它的身影。这种野生药材的稀缺,使得我们更加应该重视和保护。

我们不仅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更应积极参与到保护这些植物的行动中来。刺激与珍惜之间的平衡是我们需要领悟的问题。

四、保护与传承见血清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不断重视,我们发现,面对稀少的见血清等药用草本植物,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

  1. 保护自然栖息地:维护植物的生长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地方环境保护组织,保护植物的栖息地,防止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 培养意识:教育年轻人和孩子们认识到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和学习而爱护自然,尊重传统药用植物。
  3. 科学种植:在控制野生采挖的同时,鼓励人们在家庭或社区内进行见血清的种植,通过科学种植方法,使其在家庭植物中常见,也能为人们提供治病的良药。
  4. 了解与研究:积极支持中医药的研究,不仅让人们了解到见血清的药用价值,还促使更多的医生和科研人员深入了解其药理机制。
五、结语

见血清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植物,它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山野之间,总有一些看似寻常的草木,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与医学价值。随着对这一植物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我们应该齐心协力保护这一自然遗产,让这种珍贵的“见血清”继续为后代所共享。

如果在你的家乡还有见血清的身影,请及时重视起来。不妨移植一些回家,悉心照料,既能保护这一种植物,也能在生活中受益。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卫这份珍贵的自然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让它在时代的洪流中消失。总之,认知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是我们对生命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