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导致缺钙(肥胖会导致缺钙吗)
日常生活中肥胖对小孩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大家说夸奖小孩的时候,都喜欢用白白胖胖这个词来形容小孩的健康,大人们养小孩也喜欢养成白白胖胖的样子,全身的胶原蛋白,看起来就十分的可爱,所以大人们总是喜欢把小孩养的大胖,但其实胖胖的小孩并不是那么的健康。
肥胖一直是我们的一大病痛,很多人为了减肥付出了很多,而不计较外在的形象,就单说肥胖,它就可以引起很多疾病,比如说高血脂,冠心病,心脏受压等等,这些疾病都会因为太过肥胖而造成,而且人长大后变得很胖与小时候喂养的白白胖胖有很大的联系。
要说小时候很胖长大了还是很胖是不一定的,但是概率还是很高的,如果你小时候很胖,那么长大后变得比同龄人胖的概率为百分之二十,胖胖的小孩长大后很胖的风险是平常人的十六倍以上,所以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太过注重营养。
肥胖对小孩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1、如果小孩子过于肥胖,很容易会引起缺钙,因为脂肪过多,钙质被用来结合于脂肪而不能用于形成骨骼。而且过胖的小孩会比正常的小孩玩一段时间学会走路,因为身体过于肥重,小孩子没有足够的支持力站起来,所以会晚时间学会走路。
2、太过肥胖的小孩,智力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会比同龄的人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有所减弱。而且过于肥胖会影响身体的美观,从而使小孩子有一种心理上的自卑,使小孩变得很孤僻,不愿意接触其他人,也会变得不合群。而且肥胖的人大多长大后也无法脱离肥胖,在长大后形成心脏疾病的概率也会变得更高,为以后的健康埋下了很大的风险。
3、肥胖不仅对小孩的心脏有影响,也会引起脂肪肝,呼吸道困难乃至消化系统也会出现疾病,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对小孩进行营养的喂养,不能什么都给小孩吃,避免一些油多,盐多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肥胖,小孩子白白胖胖并不是健康的标准,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小孩进行健康的喂养才能良好的成长。
孕产妇别“无效补钙”
本报记者 刘 蓉 通讯员 林 媛
孕期天天都在补钙,却还是会不时地腿抽筋,疼痛难忍,这是不少孕产妇遭遇的困扰。产科专家表示,孕期补钙量不足及补充方式不对,都会导致“无效补钙”。
生完宝宝要继续补钙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专家钟红秀主任医师提醒准妈妈,孕期中,母亲向胎儿不断地输送钙离子,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钙。孕期缺钙会增加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会导致孕妇骨质疏松,进而产生骨质软化症,会影响妈妈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钙有两个主要来源,从日常膳食中摄取和额外补充。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生完宝宝就停止补钙,哺乳期间每日乳汁中丢失钙最多可达400mg,所以要坚持补钙直至哺乳期结束。在孕期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补钙量是不一样的:孕早期为 800mg/天,孕中期为1000mg/天,孕晚期和哺乳期为1200mg/天,要注意的是,最高摄入量不超过2000mg/天。
有机钙可减少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孕早期的准妈妈只要日常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多晒太阳,就可以基本满足一天所需的钙质了。孕中期随着胎儿的快速生长,则需要选择含钙量高的钙片进行服用。同时也要注意多晒太阳,促进其钙质的吸收。孕后期则和孕中期一样进行补钙就可以了。
选择钙剂时,要尽量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复方钙制剂,另外,因孕产期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酸缺乏,服用碳酸钙(无机钙),可能造成胃肠道消化吸收负担,引起母亲便秘,影响吸收效率,此时可以换成有机钙,如柠檬酸苹果酸钙等。它含有机酸,不需要额外胃酸支持,能降低胃部不适感,便秘等不良反应出现几率更低。
通过均衡饮食吸收钙质
钟红秀还强调,孕妇吸收钙质,首先应该通过均衡的饮食获得,另外,各种乳制品、豆制品、坚果、海产品、绿叶蔬菜等,都是补钙不错的选择。民间传说的骨头汤补钙是错误的说法,不仅不能补钙,还有可能引起肥胖。
在补钙期间,导致钙流失的食物也需要少吃或不吃,例如,盐等含钠的调料,菠菜、竹笋等含草酸的蔬菜,大米、白面等含植酸的主食,碳酸饮料、咖啡等含磷酸的饮料,汉堡、炸鸡等含脂肪酸的快餐等。
除此以外,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合成天然的维生素D,这是补钙的忠实好伴侣。运动对补钙也必不可少,因为运动时肌肉、骨骼对钙的吸收是成倍增加的,所以想让钙吸收好,必须动起来。
在钙片服用方法上,准妈妈要注意,原则上早晚吃一片钙片,补钙效果是最好的,但临睡前吃钙片,更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静脉曲张。
来源: 厦门日报
胖人补钙更困难?可能与这个因素有关
#健康过五一##头条营养家##健康科普排位赛#
维生素D在钙的吸收和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维生素D缺乏在肥胖人群中很普遍。肥胖导致的“缺钙”,与维生素D的缺乏密切相关。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于肥胖人群来说,维生素D被身体中的脂肪束缚住了,更不容易被人体利用!
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肥胖人群的脂肪细胞和糖尿病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其β-肾上腺素受体的含量都显著减少。
当异常的脂肪细胞接受到维生素D的释放信号时,便不再敏感,导致维生素D的动员失败。同时,也更不容易把维生素D3转化成25(OH)D3的活性形式。
也就是说,肥胖人群吸收维生素D3没有问题,但是动员和活化维生素D3出现了问题。
这项科学研究指出,对于缺乏维生素D的肥胖人群来说,直接补充25(OH)D3就比补充维生素D3和日晒更有效。
直接补充25(OH)D3还可以刺激VDR的表达,更利于人体对维生素D的利用。
左图为体重正常个体,25(OH)D和VD3效果差不多,右图为肥胖人群,25(OH)D效果更好。
这篇文章带给我们营养师的启示是:在对存在维生素D3缺乏的肥胖和糖尿病人群进行营养干预时,使用阿尔法骨化醇(25(OH)D3)效果可能优于维生素D3补剂。
如果同时进行减重干预,要考虑到维生素D和其他脂溶性物质释放对人体钙代谢,及其他物质代谢的影响。
所以,减重不能过快!进行脂溶性营养素补充时要注意检测血清水平,及时调整剂量以免中毒。
参考文献:
Di Nisio A, De Toni L, Sabovic I, et al. Impaired Release of Vitamin D in Dysfunctional Adipose Tissue: New Cues on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Obesit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7;102(7):2564–2574. doi:10.1210/jc.2016-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