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代谢肥胖(脂质代谢异常会胖吗)
【21天糖脂代谢训练营】肥胖跟糖脂代谢有关!
众所周知
糖和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也是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但在其正式发挥作用之前
需要经过多个脏器的分泌物
进行“加工”和“调度”
这一整个过程就成为
「糖脂代谢」
糖脂代谢进一步来说
可以细化为糖代谢和脂代谢
糖代谢是指摄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被消化道分解为葡萄糖
并经由血液送往全身的一个过程
脂代谢是指摄入食物中的脂质
经消化道分解为甘油三酯
并经血液送往全身的一个过程
当这两个代谢过程出现问题时
就会导致
人体内的糖、脂肪存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而这也意味着糖、脂
最重要的“处理器”胰腺和肝脏出问题了
当胰腺出现问题时
胰岛素分泌会受到影响
使得糖分的分解和转运出现问题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就会接踵而至
当肝脏出现问题时
脂肪的转运和储存也会受到影响
脂肪堆积体内后会引发
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而长期的高糖、高脂“环境”
还会对血管壁的内皮细胞造成损害
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这一系列因糖脂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
也可以统称为糖脂代谢病
为什么会出现“紊乱”呢
糖脂代谢病的发生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高糖重油的饮食习惯、久坐不动
抽烟酗酒、熬夜等因素都可能会引发糖脂代谢紊乱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因此想要预防糖脂代谢疾病
首先要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饮食
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建议多吃新鲜蔬果和谷物
适当增加运动 控制体重
建议坚持每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如快走、游泳、骑行等
通过运动帮助控制体重 还能改善糖脂代谢
定期体检 合理用药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及时监控血糖血脂变化
做到早干预 早控制
如果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
应该尽早到专科就诊 在医生指导下
科学用药 做好血糖血脂的健康管理
针对糖脂代谢异常人群
宝安中医院(集团)中医体重管理中心(针灸医院 减肥门诊)
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指导
通过运动、营养干预
结合穴位埋线、针刺、推拿、红炉拨筋罐
阴阳调理灸、药膳药茶等特色疗法
为糖脂代谢异常人群
调整内分泌代谢、改善偏颇体质
各位小伙伴们
想要减重的朋友们
注意了!
目前中医体重管理中心(针灸医院 减肥门诊)
面向糖脂代谢异常人群及减重需求人群推出
「21天糖脂代谢慢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训练营」
每月15日开始 21天为一周期
通过短期快速的饮食、运动、治疗结合
帮助有需要的市民调节糖脂代谢、实现减重
符合要求的市民都可以前来咨询、参与哦
招募条件
- 年龄为18-45岁,男女不限,25≤BMI≤30(BMI=体重(kg)/身高(㎡))
- 排除其他继发性疾病,如:垂体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 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
- 排除孕期、哺乳期人群
- 自愿参与本次活动,有较好依从性,可配合治疗,接受治疗项目人群
活动须知
- 医生将根据参与人具体情况,在详细问诊后制定个性化的科学训练方案,含饮食、运动、治疗等
- 参与人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中医膳食模式食谱进行饮食控制
- 全程配合并参与21天的训练营相关安排,包括每天饮食、运动、体重记录等
- 治疗过程中的中医治疗费及其他相关费用需参与人自理,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等)免费指导
审核:钟敏
责编:李凤
审校:翟亮
编辑:麦映雪
校对:陈淼
供稿:中医体重管理中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肥胖者减重,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肥胖可以导致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严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有研究统计:每年全球约有200万例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于肥胖。
在肥胖状态下,人体内的脂肪组织会堆积,尤其是在腹部皮下脂肪堆积和内脏脂肪堆积,容易加速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增加患二型糖尿病风险。
肥胖会影响人体脂质代谢,增加游离脂肪酸的风险,使人体血脂代谢紊乱,出现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最终促进血管动脉粥硬化的发生。
肥胖的患者与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及肾脏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由于肥胖的患者往往体重较大会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生率。
多个心脑血管指南中都建议超重/肥胖人群应以减重为目标,以降低心血管事件(CVD)风险。
基础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行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是肥胖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这种生活方式治疗时,往往患者自己并不能长期坚持下去,需要患者本人、患者家属、医生三方面共同协作来监督患者严格执行。
当生活方式治疗无法继续降低体重时,对于肥胖及高危心血管风险患者,可考虑减重手术或减重药物干预治疗。
司美格鲁肽作为减重药物已经获得临床批准,尤其是和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患者。通过坚持应司美格鲁肽帮助患者减重的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中医告诉你:肥胖其实是一种代谢病,代谢上来后,减重就像开了挂
在中医理论中,肥胖并不是单纯的“热量过剩”,它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
肥胖症被归类为痰湿、气滞血瘀、脾虚湿盛等病理机制的表现。今天通过一个具体案例,为大家详细讲解肥胖的中医病理机制以及如何有效调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痰湿、气滞血瘀、脾虚湿盛,这些是中医理论中导致肥胖的主要病理机制。
1.痰湿内阻:脾主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水湿代谢障碍,就会凝聚成痰,痰湿停滞于体内,阻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肥胖。
表现:身体沉重、疲倦乏力、大便不成型、口中黏腻。
2.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会导致体内代谢功能下降,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表现:容易疲劳、四肢沉重、皮肤暗沉、月经不调(女性)
3. 脾虚湿盛:脾虚是肥胖的核心病机之一。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水湿内停,脂肪堆积。
表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四肢乏力。
案例分享:
郝女士,48岁,身高156cm,体重160斤。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体内代谢率降低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再加上遇到更年期,导致腰粗肚子大,早上起床后口干口苦,嘴里黏腻,爱出汗,大便不成型,经常感觉疲惫乏力,四肢沉重。
辨证:这是典型的脾虚痰湿型肥胖,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内阻。
方案:中医调理 饮食运动相结合
组方:茯苓、陈皮、荷叶、白术、山楂。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荷叶:升清降浊,共促脂质代谢。
白术:健脾益气、恢复中焦运化。
山楂:消食化积、活行气散瘀。
整体思路:
以健脾养胃、燥湿化痰为主,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提高代谢能力,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并告诉她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饮食调理在减肥过程中也很重要。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豆等。同时,适当运动,像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气血运行,促进代谢。
效果反馈:
第一个月:郝女士明显感觉腰围变小了,大便成型了,体重也减掉了3.6kg,每天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我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中药调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郝女士又坚持了3个月,体型基本恢复正常,体重稳定在6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