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治疗肥胖的药方(治疗肥胖的草药有什么)

甘肃张若楠 0
文章目录:

肥胖?用这个方子减肥,把痰瘀清除体外!

中医有一个治疗单纯型肥胖症的方子,叫做消肥汤。什么是单纯性肥胖患者,就是说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消肥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白矾2克。

此方能利湿化浊,活血化瘀。脂肪过多的实质,其实就是痰瘀水湿等病邪堆积于体内的一种表现形式。

李东垣等将肥胖的发生归结为“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多痰饮”,明确提出肥胖之人多痰湿的观点。张景岳则提出先天禀赋和后天饮食因素是导致肥胖发生的根本。而清代的陈无铎则提出了气虚多痰致肥的观点,“肥人多痰,乃气虚也。”结合以上医家之言,肥胖的诱发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后天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等。

致病因素主要是痰瘀水湿

无论是水湿还是痰瘀,都为阴寒之性,需要阳的温化、气的推动,才能清除出体外。气虚则推动乏力,阳亏则温化无权,致使水湿痰瘀堆积体内,形成肥胖。其治若纯以补气,有碍痰瘀,故当先清除病理产物,以开痰瘀之阻遏。

  • 方用苍术、白术,泽泻、茯苓健脾利水;
  • 半夏、皂角、白矾燥湿祛痰,与活血药配用,能降血中之痰浊;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祛瘀,且泽兰,益母草相合,入肝经可活血行瘀;痰瘀散则脉络通,枢机畅而体自康。

诸药合用,因药切病机,故颇见效验。

单纯性肥胖症与先天体质有关,加上平时饮食过于肥厚,久坐久卧缺乏运动,或者外感湿邪,由表入里等原因,导致膏脂痰湿蕴于肌肤。

中药减肥,主要是治本。身体上下气血津液循环正常,增肥、减肥都只是顺带的事情。单纯型肥胖患者除了需要按照体质调理,平时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要多注意,肥腻食物少吃,还需增加锻炼。

张仲景经方治肥胖,这个5味药的方子,改善体态,顽固肥胖也得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个经方,我在门诊上用它帮助了很多肥胖患者,有些甚至成功减重不反弹,临床表现特别好。

这个方子就是张仲景的——桂枝茯苓汤

中医理论中,肥胖不仅被视为体表的脂肪堆积,更是体内痰湿瘀血阻滞的外在表现。往往和脾、肾两脏脱不开关系!

脾主运化,负责水谷精微的消化和吸收;肾主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平衡;而痰湿则是肥胖的核心病理产物。

现代人由于饮食不节、缺乏运动、作息紊乱,导致脾虚湿盛、肾气不足、痰湿内停的情况比比皆是。

其实大家可以自查一下,肥胖的人,是不是有很多都存在:

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容易疲劳、四肢沉重、大便黏腻、皮肤油腻、睡眠打鼾、腰膝酸软……

这些都是脾肾虚弱、痰湿内盛的表现。

而桂枝茯苓汤的妙处就在于,它既能温阳化气,又能健脾利湿,还能活血化瘀,把脾、肾、痰湿同时调理到位。

你看它的组成: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

桂枝温阳化气,促进体内水液代谢;

茯苓健脾利湿,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改善气血运行;

芍药养血柔肝,调和气血。

如此一来,脾肾功能恢复正常,痰湿得以化解,气血运行通畅,那肥胖问题也就不用担心了。

可能有朋友说了,这方子里没有直接减肥的药啊!

确实,张仲景的方子,大多是基础方,针对的不是单一的病症,而是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各种相关症状。所以在实际运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辨证加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看完你就明白了。

去年我接诊过一位37岁的男性患者,身高173,体重却达到了180斤。

他自述平时食欲旺盛,尤其喜欢吃油腻和甜食,但吃完后总觉得腹胀,大便黏腻不爽,平时容易疲劳,稍微运动就气喘吁吁。

我看他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滑数。

辨证:脾虚湿盛,痰湿内停,兼有气滞血瘀之症。

于是我以桂枝茯苓汤为基础,加苍术、陈皮以健脾燥湿,针对脾虚湿盛的问题,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加山楂、荷叶来消食化积,帮助分解体内脂肪;加黄芪、党参补气健脾,提升身体的代谢能力。

结果如何呢?

一个月后,食欲得到控制,不再那么贪吃油腻食物,腹胀明显减轻,大便也变得通畅,体重下降11斤;

两个月后,体重下降了20斤,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运动时也不再那么吃力。

他看到效果后,信心大增,继续坚持调理。我记得他总共调理了近4个月,体重从180斤降到了145斤,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整体状态好了许多。

肥胖——人人都吃得起的方子,疏肝郁,通气血,降低体重不反弹!

在现代医学中,肥胖常被简单归为热量过剩或代谢异常,依赖节食、运动或药物控制体重。然而,在中医视角下,肥胖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气滞血瘀。气血运行受阻,代谢废物难以排出,导致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总结过往临床经验,我发现许多肥胖患者不仅仅是肥胖,还通常伴随肢体沉重、面色沉暗、月经不调等外在反映。

去年曾接诊了一位陈女士,从事财务工作,长期久坐电脑前,饮食不规律,常因工作压力暴饮暴食。就诊时她自述:体重三年内暴涨了20多斤,尤其腹部肥胖明显,平素情绪烦躁,常感胸闷腹胀,月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血块多且色暗,舌下有紫黯瘀斑,脉象弦涩。更令她苦恼的是,尝试多种减肥方法均反弹,甚至因过度节食出现头晕乏力。

综合辨证,我判断陈女士属于典型的气滞血瘀体质。

久坐少动致气机不畅,情志郁结加重气滞,日久血瘀内生。瘀血阻滞经络,影响脾胃运化,代谢废物堆积成脂;肝郁克脾,水湿运化失常,形成“痰湿 瘀血”的恶性循环。

针对陈女士的体质,我开方: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柴胡、枳壳、当归、生地、牛膝、桔梗、甘草等(一人一方,辨证使用)

服药首周,陈女士即感胸闷减轻,小腹坠胀缓解;

我嘱咐她配合规律作息,每日快走半小时促进气血运行。

二诊时,她惊喜发现月经量增多,血块减少,体重下降6斤,舌象瘀斑变淡,脉象趋于和缓。

后续加入丹参15g、山楂10g以增强活血消脂之力。

3个月后体重共下降22斤,腹部赘肉明显减少,月经恢复正常,精力大幅提升。

其实这个方子是血府逐瘀汤的加减方,神奇在于其“通、化、调”三位一体作用:

通:桃仁、红花如“血管清道夫”,破开瘀血屏障

化:柴胡、枳壳疏解肝郁,恢复气血周流

调:当归、生地滋养阴血,避免祛瘀后正气亏损

牛膝的巧妙运用更使瘀血从下焦排出,直接改善盆腔循环,这对女性肥胖合并妇科问题尤为重要。

诸药配伍,如同打开身体“气血闸门”的金钥匙,让瘀滞得消,代谢自畅,体重自然回归平衡。

注意事项:

经期及孕妇禁用(含活血药)

服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泻,为瘀血排出反应

需配合情绪疏导,避免“气滞-血瘀-肥胖”循环

个体差异显著,需在中医指导下调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