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hd(肥胖hcg会高吗)

DeepTech深科技 0
文章目录:

科学家揭示导致肥胖的新秘密,正研发靶向疗法,或催生新型减肥药

“研究期间,家人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婆婆在疫情封城和国际航班全面禁飞之前赶到圣地亚哥帮忙照顾我刚出生的孩子,妈妈在论文返修期间过来照顾我们一家人。

很幸运的是我可以和我的先生(黄博士)讨论各种科学问题,在我拿到关键数据但又不知如何解答时,是他建议我看看线粒体,于是才获得了更多支持性数据,让我在线粒体研究上越扎越深。”华中农业大学本硕校友、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博士校友、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后研究员夏文敏表示。

图 | 夏文敏(来源:夏文敏)

正是在家人以及导师的支持之下,她于前不久在 Nature Metabolism(IF 20.8)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与此同时,她也收获了自己的教职 offer——即将于 2024 年中入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据介绍,针对肥胖如何抑制个体能量代谢这一问题,夏文敏在论文给出了一个崭新的解答。

如今,人们愈发意识到肥胖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流行性疾病,开发更多的新药来解决肥胖问题是全世界代谢领域科学家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目前,全球已经有 39% 的人口被诊断患有肥胖症,未来十年减肥药的市场还会继续扩大。近几年,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开发的减肥药(如:GLP-1 受体激动剂类)非常火爆,这些药物在减重上的临床表现也很亮眼。

美中不足且亟待解决的是,这类药物因可能产生一些肠道副作用而不适合长期服用。

RalA,是细胞物质转运、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癌症发生等信号途径的重要调节蛋白,也是本次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中,夏文敏发现 RalA 在脂肪细胞里参与了能量代谢调控。考虑到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能直接通过提高线粒体活性来增加热量消耗达到减重的药物,她非常希望这一发现能被用于目前火热的减肥药研究领域。

眼下,她和同事正在测试市面上已有的 RalA 抑制剂是否在临床前模型也具有减重的效果,已经得到的前期数据令人十分振奋,相关专利也在申请中。

通过分析他们认为:皮下脂肪细胞的 RNAseq 发现 Drp1 基因 mRNA 表达量,在肥胖个体中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增加。并且,Drp1 蛋白表达量在肥胖小鼠的白色脂肪组织中也出现了显著增加。

此前,Drp1 调控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及产热已有报道,但其在白色脂肪细胞中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为什么敲除小鼠体重更轻?

事实上,大约 20 年前学界就已经发现在肥胖个体的脂肪细胞内,线粒体的活性下降并且形态会发生变化。

但是,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变化的具体原因和机制,而本次研究填补了这个空白的领域。

夏文敏和同事发现:棕色脂肪组织和白色内脏脂肪组织里的线粒体形态(主要指长度),在肥胖小鼠和体重正常小鼠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之内。

皮下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类特殊的脂肪组织,它具有较强的代谢可塑性。在寒冷的刺激之下,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能迅速转变成一种褐色/米色脂肪组织,后者是一种线粒体含量更丰富、能够产生热量的组织。

所以在肥胖的发生过程中,皮下脂肪的线粒体发生这么剧烈的变化其实是合理的。此前,研究线粒体动态平衡领域的专家们认为:相比较短的线粒体,较长的线粒体更加具有氧化活性。

而本次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理论在白色脂肪细胞中的应用。不过在棕色脂肪细胞中,上述理论仍旧存在一定争议。这可能是由于棕色脂肪细胞里线粒体的形态的调控更为复杂。

事实上,夏文敏等人对于线粒体变化的发现其属意外。夏文敏的博后导师艾伦·萨尔蒂埃尔(Alan R. Saltiel)是胰岛素信号通路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原本设想利用动物模型探讨 RalA 对葡糖糖吸收的作用。

基于这一目的,在获得敲除小鼠模型的前期,夏文敏在葡萄糖代谢方向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始终没有得到预期结果。

后来,当她开始对这些敲除小鼠进行高脂喂食后,敲除组的体重竟然比野生对照组的小鼠要轻。

为了证实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她又分别进行了 45% 和 60% 的高脂喂食,结果得到一致的趋势,敲除小鼠确实更轻!

为什么敲除小鼠体重更轻?借助导师组建的 UCSD/UCLA 糖尿病研究中心平台,夏文敏和同事系统性地检测小鼠的代谢表型,结果发现敲除小鼠的热量消耗率增加,尤其在夜间进食期间更为明显。

这一结果鼓舞着他们继续探索敲除小鼠能量消耗增强的机制。线粒体是细胞内消耗热量、产生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重要细胞器。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因此,夏文敏首先在三种脂肪组织中分析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相关的蛋白的含量,结果发现敲除 RalA 的脂肪组织中 OXPHOS 复合物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

接下来,通过 Seahorse 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测量了线粒体的活性,并发现 RalA 敲除细胞中线粒体的耗氧率更高,并且 RalA 敲除的原代脂肪细胞的脂肪酸氧化能力更强。

“我们还发现 RalA 敲除小鼠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更少。脂肪细胞线粒体活性的增强以及血脂水平的降低,正是高脂饮食下敲除小鼠仍能维持较低程度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她说。

为了进一步探索 RalA 调控线粒体活性的机制,她和同事首先关注了两个与线粒体活性增强有关的关键生物学过程:线粒体生物合成路径和白色脂肪褐色化,全面分析了它们在皮下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谱。

有趣的是,RalA 的敲除并不影响以上相关基因的表达,这意味着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并非由线粒体转录调控驱动。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最后,他们使用电镜直接观察 RalA 敲除组织中线粒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发现跟对照组比较,敲除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的线粒体更长。

这也是整个课题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发现,为后续机制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接下来,课题组专注于解析线粒体变长的原因,由此发现了 Drp1 跟 RalA 之间的联系。

在对信号通路的反复“解析-假设-验证”后,他们终于把这个故事完整地拼接在一起。研究脂肪细胞最费时的环节——便是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成为脂滴满载的成熟脂肪细胞。

如何确保每次实验都能获得良好的分化效率是实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效率夏文敏构建了来源于 Ralaflox/flox 的鼠源永生化前脂肪细胞,并筛选出了具有良好分化效率的单细胞克隆。

这一实验模型极大地扩宽了验证实验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为后续功能验证实验的顺利开展注入了可能。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媒体关注度超过 99% 同期期刊

而在论文投稿中,有一位线粒体领域的审稿专家认为本次工作非常出色,机制解释得也很完善。同时,他还建议补充免疫荧光共定位的实验,这让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针对夏文敏在论文中提到的细胞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上述审稿专家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这位专家还在同期期刊上,攥写了一篇点评文章,与夏文敏的论文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另一位脂肪细胞领域的专家充分认同论文的创新性,同时建议夏文敏等人进一步解释三种不同脂肪组织的线粒体表型的差异。

返修期间,课题组补充了大量数据,充分比较了 RalA 这个蛋白质在三种脂肪组织里的表达模式,以及线粒体在这三种组织里的形态差异。

论文返修中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一位审稿专家认为需要通过 RNA 测序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来进一步支撑对于靶点的发现。

“但是我的导师认为在已经发现的明确的靶点之后,这些大数据组学分析非但不能帮助我们回答论文中还未回答的问题,反而只会提出更多未知的,却又难以通过实验验证的新问题。”夏文敏说。

期刊编辑对此也表示认同,但是这位专家还是提出了一个关键却又难以操作的实验设计,尽管如此夏文敏等人依旧通过“摆数据”,说服了这位专家。

最终,相关论文以《肥胖会导致 RalA 激活引起的白脂肪细胞线粒体破碎和功能障碍》(Obesity causes mitochondrial fragmentation and dysfunction in white adipocytes due to RalA activation)为题发在 Nature Metabolism[1]。

夏文敏是第一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艾伦·萨尔蒂埃尔(Alan R. Saltiel)教授担任通讯作者。

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Metabolism)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文除了得到审稿专家的点评之外,还得到了 Nature Review Endocrinology 期刊编辑的亮文(Research Highlight)推荐。

此外,论文上线 3 天之内,就已成为 Nature Metabolism 同期发表论文中获得媒体关注度最高的论文。

“这一媒体关注度也超过了 99% 的同期所有学术期刊,上线仅一周已获得约 8000 的阅读量。

事实证明,不仅是期刊编辑和领域专家,关心科学的普通读者对于我们的发现也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夏文敏表示。

她继续说道:“研究初期我做出来的结果一直都不符合预想,甚至跟预想的结果相反,那段时期我的压力非常大,但我依然非常坚信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就是事实。

但是,在没有做出更多支持这个事实的数据之前,每次做完工作向导师汇报之后,我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失望和压力。”

这段经历也非常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贯定律:最后做出的结果总会意外地跟初始猜想截然不同。

“因此,我很感谢导师相信了我所坚持的事实,并帮我把论文发表到代谢领域专业顶刊。

虽然多花费了几年时间,但是锻炼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未来我能在独立的科学探索生涯里,用这份财富使更多人获益。”她说。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从小城姑娘到名校老师

据介绍,夏文敏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如今当初的小城姑娘即将成为名校老师。从读本科至今,她为之奋斗了整整 16 年。其中,在武汉读书 7 年,出国求学 9 年。

本科时,夏文敏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她说:“我们是这个专业创建以来第一届学生,所学内容涵盖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检验检疫学。

在我写本科毕业论文期间,我的动物生物化学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这也是我日后选择生物化学专业进行深造的动力之一。”

同时,她发现自己对于逻辑思考的过程非常着迷,当阅读那些生涩的科技论文,然后总结观点去支持实验数据时,对她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后来,她进入本校的生科院继续读研。其表示:“我所在的是整个生科院唯一以哺乳动物或哺乳动物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室。期间,让我真正下定决心要出国的是一次讲文献的经历。”

夏文敏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是一篇发表在 Nature 上的论文,对于一个硕士研究生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但是她十分着迷于那篇论文的逻辑推理过程。

“我很羡慕那位第一作者可以写出一篇这么漂亮的论文。直到今天我都觉得那篇论文值得反复推敲和学习,并且从中获益。那次经历之后,我下定决心要去到国外优秀的实验室做出优秀的科研。”她说。

幸运的是,夏文敏第一次出国面试就收获了 offer。在奥地利,她遇到了自己科研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时任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教授的朱莉安·博格纳-施特劳斯(Juliane Bogner-Strauss)。

她一位非常出色的科学家,后来她本人告诉夏文敏她是第一个克隆出 ATGL 基因的人。

与此同时,朱莉安也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在夏文敏博士毕业之前,朱莉安离开学界进入政界。

而在朱莉安尚未离开之前,她帮助夏文敏申请到 2017 年奥地利马歇尔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用来支持在奥地利的大学生去美国大学交流访问,也支持美国大学生来奥地利交流访问。

通过这一机会,夏文敏来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交流。她说:“在美国交流期间,我的第一篇代表作顺利被接收。

这篇论文发现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中一个调控 cAMP 水平的重要蛋白-ABHD15,此文被领域内的顶级专家引用并且高度点评。这一发现为研究胰岛素如何抑制分解代谢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而在奥地利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她又收到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博士后 offer,并在这里工作至今。

未来,在夏文敏回国独立建组之后,她仍会继续探索皮下脂肪细胞线粒体的碎片化的调控机制,希望为尽快找到抑制肥胖的靶点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Xia, W., Veeragandham, P., Cao, Y. et al. Obesity causes mitochondrial fragmentation and dysfunction in white adipocytes due to RalA activation. Nat Metab 6, 273–289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4-00978-0

运营/排版:何晨龙

为何男人发胖时,首先胖的是肚子?

为什么男人的肚子那么容易发胖

为何男人发胖时,首先胖的是肚子?

为什么男人首先胖起来的是肚子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首先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男人体内的雄性激素如果比较高,就会促使脂肪向肚子堆积,那经过一段时日,大肚子自然就出现了。其次呢就是男人工作压力大,尤其有些家庭的男人除了工作,还要花心思调节老婆和老娘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出现心情抑郁,借助酒精和食物来消愁,慢慢吃大了肚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男人运动量少了,经常坐着办公,玩电子游戏,上下班都是开车,慢慢也就把肚子给坐大了。

男人挺着个大肚子,有人说是当官的相,但其实大肚子的形象真不好,而且对身体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因为当男人的肚子不能再储存脂肪后,脂肪就会换地方储存,比如肝脏、胰腺等,这时候男人的健康就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了。

那么,男人怎么做能够减少腹部赘肉呢?

一,多饮水

男人饮水的习惯一般都不怎么好,不到口渴不喝水,喝水只喝冰汽水,其实这是很不利于健康的。多喝水不仅能够帮助排出我们体内的垃圾毒素,平常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吃饭之前先来一杯温开水,还能够增强饱腹感,减少正餐的食物摄入量,从而达到帮你减少腹部脂肪的目的。建议男人每天也要保持八杯水的饮水量哦。

二,保持优质睡眠

睡觉能够帮助减肥,这应该是很多人很难联想到的吧,有人倒是想通过熬通宵,让自己爱累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哦。其实如果你能保持作息规律,晚上在十一点前入睡,并保持优质的睡眠,每天的睡眠时间在6—8个小时,这样就有利于减肥。因为你在深度睡眠状态下,身体器官才能更好的进行运作,有利于脂肪的消耗,但睡眠时间也不宜超过9小时。

三,在家转呼啦圈

别以为转呼啦圈只是小孩子上体育课才做的运动,其实男人平常在家的时候多转转呼啦圈,有利于减掉腹部赘肉,因为在转呼啦圈的时候,主要是运用的腰部力量,在拼力扭动的过程中,腹部的肉肉会不停的抖动,这样自然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减小大肚腩。

四,平常多做有氧运动

男人想要摆脱大肚腩的困扰,平常不要总窝在沙发里打游戏了,可以多去户外做有氧运动,比如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就说游泳吧,在游泳的过程中,腹部肌肉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助于收紧腹部的肌肉,从而起到减少腹部赘肉的作用。

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平常生活中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能够促进代谢腹部的脂肪。建议平常在主食上可以经常换动,比如将面食和白米饭换成全麦面包、藜麦、糙米、燕麦等。此外,大部分的蔬菜水果都富含纤维素和矿物质,而且脂肪含量也比较低。因此,肥胖的男人平常应当多吃蔬菜和水果。

关注点赞瘦十斤[祈祷]

成年期肥胖与心脏健康的关联:一项长期追踪研究的启示

编者按

肥胖和超重问题日益严峻,其对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威胁备受关注。肥胖与较差的心脏功能及左心室(LV)的不良重塑紧密相关。然而,肥胖在整个成年期对心脏结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长期影响尚未明确。近日,Eur Heart J公布了一项来自英国的队列研究,结果揭示了成年期间的肥胖程度与心脏的不良重塑及功能下降显著相关,且部分关联在后期生活中独立于肥胖程度持续存在。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认识,也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了依据。

研究背景

自1975年以来,全球肥胖率几乎翻了2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有39%被归类为超重,13%为肥胖。在横断面研究中,较高的体重指数(BMI)与较差的心脏功能(即较差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以及不良的左心室(LV)重塑有关,尽管不同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然而,关于成年生命周期内过度肥胖与未来心脏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可逆性的证据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成年生命周期内以BMI和腰臀比(WHR)衡量的肥胖程度与60~64岁时心脏结构和功能(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医学研究委员会国家健康与发展调查(MRC NSHD)出生队列的纵向数据,假设在60~64岁之前的肥胖状况会对日后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且这种影响不能完全由当前的肥胖状况来解释。

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队列追踪研究,纳入1946年3月出生于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5362人。研究通过多次随访,收集了参与者不同年龄段(20岁、26岁、36岁、43岁和53岁时)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数据。在60~64岁时,邀请了符合条件的参与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成像与分析,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研究使用STATA 15.1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连续和分类变量。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研究BMI与60~64岁时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关系,并报告回归系数及95%置信区间。模型根据预先指定的协变量逐步调整,同时用腰臀比(WHR)替代BMI进行重复分析。进行敏感性分析时排除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进行了性别分层分析。缺失值通过列表删除法处理。根据双尾P值、置信区间和效应量进行推断。

结果

1. 不同年龄左心室结构指标与肥胖程度的相关性

研究显示了不同年龄左心室结构指标[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相对室壁厚度(RWT)]与肥胖程度(BMI、WHR)的相关性。从20岁开始,BMI增加与LVM和LVIDd增加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仍显著。当60~64岁时的BMI纳入模型时,之前年龄BMI与LVM的相关性减弱,但对LVIDd的影响仍独立存在。从43岁开始,较高BMI与较大RWT相关,但在较年轻年龄段差异不显著,当60~64岁时的BMI相关性减弱。同时,从43岁开始,WHR与LVM、RWT相关。

2.不同年龄左心室功能指标与肥胖程度的相关性

  • 收缩功能

在26岁、36岁和53岁时,较高的BMI与较低的射血分数(EF)相关,即在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中收缩功能较差。当60~64岁时的BMI数据纳入分析模型时,这种相关性减弱至无。从20岁开始,较高的BMI与较低的心肌收缩分数(MCF)相关,即在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中收缩功能较差。同样,当60~64岁时的BMI数据纳入模型时,这种相关性消失。从43岁开始,WHR也显示出与MCF的类似相关性。

  • 舒张功能

研究发现,从26岁开始,较高的BMI与较差的舒张功能(较高的E/e')相关;而从36岁开始,较高的BMI与较低的e'相关,即在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中舒张功能较差。从20岁开始,较高的BMI与较大的LAVi(左房容积指数)有关,在纳入60~64岁时的BMI后,相关性减弱。从43岁开始,WHR也观察到类似的相关性,且WHR与LAVi之间的相关性独立于当前的WHR。

图. 成年期过度肥胖与晚年心脏结构和功能关联性

讨论

该研究发现,从成年早期或中期开始测量的较高BMI或WHR所代表的过度肥胖与不良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关。肥胖与LVM、RWT和LVIDd之间的关联在43岁后肥胖与60~64岁时肥胖是独立的,表明了生命中早期肥胖的持续影响。此外,从成年早期开始的肥胖也与老年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下降有关。该研究增加了现有知识,之前的横断面研究已显示升高的BMI与不良心脏重塑和功能障碍有关,但本研究特别考虑了整个成年期反复测量的BMI(和/或WHR)与老年时心脏状况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生命过程中的过度肥胖与不良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关,这只部分归因于BMI(和/或适用的WHR)的追踪。这表明成年早期超重/肥胖对心脏有持久的影响。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成年期有一个敏感时期,在此期间BMI(和/或WHR)与后期生活心脏结局之间的关联明显强于其他年龄段,尽管大多数与成年早期(36岁以下)BMI的关联弱于随后的关联。在这些较年轻的年龄段,将BMI解释为肥胖程度的指标可能不太可靠,因为肌肉质量也会对BMI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年轻时BMI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的队列中。

结论

成年生活中较高的肥胖程度(通过BMI/WHR测量)与不良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证据有关,其中一些关联在后期生活中与肥胖程度独立存在。
研究数据表明肥胖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持久的影响,并强化了对肥胖综合征采取系统方法的呼吁。早期预防过度肥胖可能对于防止未来老年时心脏靶器官损伤很重要。这一可能性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探索,包括在更多样化的人群中进行探索。

资料来源:Saikhan LA, Chaturvedi N, Ghosh AK. Adulthood adiposity affects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later life. Eur Heart J. 2024 Jul 16: ehae403. doi: 10.1093/eurheartj/ehae403.Online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