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性肥胖(离心性肥胖常见什么病)
科学健身过大年①|春节居家健身,自测体质为先
春节马上来临,新冠疫情形势仍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各地政府鼓励大家留在本地过年,非必要不外出。这个时候,居家科学健身就成为保持健康的重要环节。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特别开设“科学健身过大年”栏目,指导大家科学健身。
居家运动前健康筛查
运动对于包括病人在内的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安全的,可以让个体的健康和体质水平明显提高。但是运动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风险,为了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运动前进行健康筛查,居家运动前可以用PAR-Q问卷进行自我筛查(表1)。
如果所有问题回答都是“否”,就可以进行运动,但也要注意缓慢、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才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如果一个或多个问题回答“是”,需要向相关专业医生咨询,听从医生建议。
身体是否存在健康风险自测
针对判断自身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引入两个相对简单的指标来进行,一个是体重指数(BMI),另一个是腰围。
体重指数(BMI)用来表示身高相对体重。其计算方法是以公斤为单位的体重除以米为单位的身高的平方(kg/m2)。体重指数价值的特殊用途是可用来预测体脂百分比和健康风险。对大多数人来说,体重指数超过25kg/m2,与肥胖相关的问题会增加。虽然体重指数不能区分身体脂肪、肌肉重量或骨骼,但是当体重指数超过30kg/m2时,高血压、总胆固醇/HDL-胆固醇比率、冠心病、死亡率的风险升高与之相关(表2)。
身体脂肪分布类型被认为是一个预测肥胖风险的重要指标。向心性肥胖是以脂肪堆积在身体躯干部位为特点(腹部肥胖),与离心性肥胖(脂肪分布在臀部和大腿)个体相比,可使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早期的死亡风险增加。
因为腹部肥胖是最根本的问题,所以腰围可以作为一种健康风险指标单独使用(表3)。
居家健身运动强度把握
运动强度往往通过最大心率百分比来判断,但是居家健身心率采集没有专业的设备,也不精准,所以可以采用主观体力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RPE量表是运动时自我感觉和确认负荷量大小的表格,不仅能表示整个机体的主观疲劳感受,而且还可以反应局部肌肉疲劳状态(表4)。
居家肌肉耐力自测
健身人群更多关注有氧训练,而比较少关注抗阻训练肌肉适能。较大的肌肉力量,能够明显降低心脏代谢相关危险因素的聚集,降低全因死亡率。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的运动也能够增加骨量,防止或减少骨质疏松。
肌肉耐力表示某肌肉群在一定时间完成重复收缩以引起肌肉充分疲劳的能力,或保持最大收缩能力在特定百分比的持续时间。如仰卧起坐、或连续无间隙俯卧撑的最大数量,可分别用来评价腹部肌肉群和上肢肌肉的耐力(表5、表6)。
(供稿/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文/刘俞宏 图/李煜)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肥胖性心肌病
肥胖性心肌病是指肥胖者出现的心肌病变,且不能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释,这种心肌病变会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表现为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谱较广,从无症状亚临床心功能障碍至晕再匀粤分级Ⅳ级扩张性心肌病。
肥胖者心脏结构会发生多种改变,包括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离心性肥厚和左心室扩张。部分出现右心室肥厚及扩张,与肥胖造成的阻塞性呼吸睡眠障碍及肺动脉高压无关。
肥胖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血流动力学异常为始动因素。肥胖者循环血量及心输出量增加,左心室壁在持续高压作用下,出现离心性肥厚,室壁增厚不能代偿心室扩张时,心室收缩功能就会下降。心肌逐渐发生重构,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并伴有间质胶原沉积,长期左心衰竭可使肺静脉压升高,最终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各种代谢紊乱也参与了心肌病变的发展过程。肥胖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使心肌细胞对脂肪酸摄取过度,心肌耗氧增加,脂肪酸代谢中间产物如长链非酯化脂肪酸、神经酰胺等积聚会损害心肌细胞。酝糟早葬增燥糟噪等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与月酝陨呈正相关,心肌细胞脂肪变性也会导致扩张性心肌病。
肥胖患者体内慢性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上调,保护心肌的脂联素被抑制,心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紊乱,也都参与了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微血管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也与肥胖性心肌病的发生有关。肥胖者内皮功能异常会引起小血管异常收缩和微血栓形成,微小心肌组织的梗死和再灌注损伤使心肌病变逐渐发展。
本网所有转载来自网络的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并明确来源及作者,如若不愿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经常有烧心的情况出现,或与这6个因素有关,要及时缓解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听到人说:也不知怎么了,我这心口突然“烧”得慌。
“烧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一个民间俗语,有些地方也叫“辣心”或“离心”,指的是胸骨后有烧灼的感觉,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
这是由于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到食道,从而导致食道黏膜有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出现红斑、糜烂直至溃疡形成,这样就会使得患者出现“烧心”的症状。在医学上烧心有专业的表达,叫胃食管反流病。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烧心”的出现呢?以下六个要注意。
1、饮食不当
这属于一个生理因素,当人们睡前或者空腹时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会对食管粘膜的抵御能力造成影响,易导致有强烈的烧心感;
吃饭时吃得太饱,或者吃很多生冷食物,会导致胃内压力增大,也会导致烧心;
而吃过甜,或者柠檬酸含量太高的食物,比如蛋糕、柠檬这些,还有巧克力、浓茶、咖啡和各类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都容易引起烧心症状。
2、妊娠期间
大约在怀孕后期的三个多月里,由于子宫增大,会使腹腔内压力增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及蠕动出现异常,这个生理性的因素也会导致烧心感的出现。
3、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是现代非常流行的一个“文明病”,会使人被担心焦虑的情绪控制,从而引发身体激素紊乱、神经功能异常,容易导致心慌胸闷、口干紧张,甚至食难下咽、入睡困难、坐立难安等消极症状,也会引发反酸烧心。
4、身材肥胖
人胖很少是先天形成,一般都是吃出来的,这类人很难管住自己的嘴,什么油炸食物、甜腻食物,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鸦片一样能吃上瘾;
结果就是容易导致食物堆积形成厚厚的脂肪层,使得卉门括约肌没办法很好的闭合,容易出现胃酸回流导致反酸、烧心等症状。
5、抽烟喝酒
抽烟和喝酒都会导致贲门括约肌的松弛,所以很多长期抽烟、喝酒的人常会有反酸、烧心的症状出现。
此外烟酒还会引起胃酸增多,导致食管粘膜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患上胃炎或者胃部消化溃疡等疾病,会加重烧心的症状。
6、疾病因素
一些食道疾病,比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等,还有胃十二指肠类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贲门癌等;
以及胆囊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胃食管反流,患者容易感到烧心。
当出现烧心症状时,要如何缓解呢?八个小妙招记好。
1、吃饭不吃太饱,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睡前两小时不进食,咖啡、浓茶、巧克力这些食物少吃。
2、饭后可以嚼口香糖来增加唾液,有利于缓解烧心症状。
3、饭后最好静坐半小时再开始进行运动,并且不要剧烈运动。
4、学会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态。
5、在怀孕后期建议孕妇多走动,不要时常坐着不动。
6、戒烟戒酒,烟酒对人体健康真的没什么好处。
7、学会掌控情绪,保持平和开阔的心态最重要。
8、有出现持续烧心的情况,最好及时就医诊治,以便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总之出现了烧心的症状,就说明对胃部的养护不到位,除了了解以上的两大点外,更重要的是应该立即开始对肠胃进行养护,通过饮食和生活两方面来调理;
多吃补气食物,比如小米、黄豆、胡萝卜、南瓜、马铃薯等,可以在睡前喝一杯温牛奶,养胃的同时还能有助睡眠。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