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腰围标准(肥胖者的腰围)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腰围越大,寿命越短,腰围超过标准数值,劝你赶紧减肥

肥胖,这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健康问题现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世界卫生组织也把肥胖列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但很多人却仍不在意其中的健康风险。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包括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分别占全球的16.3%和12.4%,而每年为肥胖相关性疾病医药费的投入更是数以百亿人民币计,可见,积极防治肥胖刻不容缓,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肥胖,是“隐形杀手”

肥胖,带来的不仅是外表形象上的变化,还会诱发各种疾病,增加慢性病和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

肥胖与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均有关系。因为超重跟肥胖引起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也在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主任医师陈伟认为,国人肥胖的最大特点就是“肚子大”、“腰粗”,也就是腹型肥胖,而这种肥胖会导致人体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使得内脏直接受到压迫,因此带来的健康危害比全身肥胖更严重。

  • 1、腰围越大,寿命越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41万余成人参与该项研究,结果显示腰越粗的人,其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跟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与不属于中心肥胖的人相比,腰粗的肥胖人群,如果每增加9.5厘米腰围,那么其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

而来自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腰围、臀围、大腿围、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数与死亡风险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指出人们的腰围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1%。

  • 2、容易得脂肪肝

因为腰腹部多集中了肝胰胃肠道等重要器官,如果腰腹部堆积过多的脂肪,而这些内脏脂肪会随之进入消化系统,从而使得肝脏受到损伤,逐渐演化成脂肪肝。

而脂肪肝不仅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还会使得肝脏加重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等肝部疾病。

  • 3、更易患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中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血脂中的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压统称称为代谢综合征。引起代谢综合征包含许多个因素,遗传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久坐、体力活动导致的中心性肥胖都与之有关。

  • 4、易患恶性肿瘤

中心型肥胖人群因为腹部脂肪过多,导致肠道蠕动受影响,延长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提高患肠癌的风险。

腹型肥胖影响肠癌发病风险,而肥胖与癌症还不止于此,《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16年发表了“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的文章,该文章通过检索超过1000篇研究论文,发现脂肪超标与包括结肠癌、食道癌、肾癌、子宫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13种癌症的发生有关。

而肥胖之所以会影响癌症,这是因为肥胖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存在异常,而癌症的发生正是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不同于现在追求完美身材,过度减肥的审美限制,医学角度上的肥胖有其标准。

  • 测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肥胖的指标,其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²

我国成年人BMI标准为:测试结果<18.5为体重过轻;18.5~23.9属于正常范围;24~27.9则视为超重,28或以上即为肥胖。

所以,一般体重超过了24,那么就需要对体重加以控制了。

  • 腰围观测

腰围常用来衡量腹部肥胖程度,特别是对于那些体重指数虽然正常,但腹部脂肪过多者,腰围超标可以作为独立诊断肥胖的指标。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男性腰围≥90厘米为肥胖,女性腰围≥80厘米为肥胖。

  • 体脂率查看

通常情况下,BMI能反映出身体的肥胖程度,但由于每个人体质、体型不同或存在特殊群体,所以BMI指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时,则需要计算体脂率来辅助参考。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均脂率为男性15%-18%,女性为22%-25%。如果男性脂肪比例超过25%,女性超过32%,那么体脂率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就会显现。

体脂率反映了脂肪重量占人体总体重的比例,即使外形不显,体脂率超标也预示着身体的“肥胖”,应当避免。想要得到精准的体脂率,建议使用专业的体脂仪,不同的器材会存在数据上的偏差。

如何减掉“突出”的腰围?

改变饮食观念是作出改变的第一步,控制对肉类、酒精的摄入,对喜爱的高糖高油食物要节制进食,遵守“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饮食原则,一般可以事半功倍。

不过这里提醒大家,盲目的节食可能会对减肥造成反作用。节食虽然能够短期看到效果,但是减下来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和水分。而且容易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代谢率低,基础代谢率一旦降低,人体消耗热量变少,热量就很容易堆积在体内,引起反弹。

调整了饮食,同时需要适当的运动。现代人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坐着或躺着状态,运动时间严重不足,热量无法进行消耗,也更容易肥胖。

建议普通人群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增加运动时间跟机会,例如饭后站立或散步半小时,离上班地点近的人群,可以选择走路、骑车等通勤方式,为自己增加运动机会。

而已经处于肥胖状态的人群,可以寻求专业运动帮助,为自己量身打造减肥运动方案,结合科学饮食,双管齐下,使减肥运动变得更有效。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抽烟酗酒也可以对减肥有所帮助。

总而言之,一个人的体型其实也与健康程度挂钩,维持正常范围的体重腰围,不仅对外形有所加分,还可以减少许多健康风险,是一项值得投资“健康项目”。#健康科普大赛##成就健康幸福家庭##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腰围越长寿命越短!腰粗9厘米,心脏险三成!》.健康时报.2018-11-12.

[2]《中国31省腹型肥胖率出炉,你的家乡是“粗腰重灾区”吗?》.生命时报.2019-10-3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多少斤才算胖?最新肥胖标准出炉,不符合别着急减肥!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肥胖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导致无论何时何地,不管肥的瘦的都喊着自己需要减肥。那么关于肥胖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都是把体重当成定义肥胖的标准,认为过了100斤就是胖子了,但忽略了身高或体脂等这些比值。大多数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下面,小编有几条常见的小方法可以作为关于肥胖的判定标准,帮助我们进行自测。

肥胖的标准有哪些呢?

一、BMI值

检测是否肥胖的方法比较多,其中,BMI值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肥胖指标,它的算法比较简单:体重(kg)/身高(m)的平方。目前我国成人正常的体重指数范围为18.5—23.9。如果体重指数大于24,判定为超重,如果体重指数大于27才视为为肥胖。

二、腰围

一个人的腰围也可以作为判断肥胖的依据,因为腰围能大致反映一个人体内脂肪分布状况,可作为用于检测人们是否属于中心性肥胖的一个判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男性正常腰围应小于95cm,女性的正常腰围应小于80cm。如果超过了这个指标,就可以初步判断为肥胖了。

三、腰臀比

除了腰围还有一个判断肥胖的重要指标,就是臀腰比了。算法也很简单,臀腰比=腰围/臀围,一般情况下,亚洲男性的臀腰比小于0.9,女性的臀腰比小于0.8的,若大于这个数,可判断为中心性肥胖。

四、体脂率

脂肪量在全身重量中的占比,一般的分析仪器有人体成分分析仪或皮脂厚度计等。正常情况下,男性体脂率应在25%以下、女性体脂率应在30%以下,若体脂率超过了,则可视为肥胖病。

上文小编一共给朋友们介绍了四条关于肥胖的标准,大家可以自行测试自己的体重处于什么状态,如果体重开始超过标准状态,朋友们应正面看待并积极控制。避免放任不管,成为肥胖人士,对身体健康或生活造成影响。若真的形成肥胖,也应避免过度节食来减肥,会损害身体健康。

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多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平时可根据以上标准进行自我测试,自我节制,能有效避免肥胖。

男性腰围大于85cm即为肥胖,你会评估自己的健康吗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推广和开展健康指标检测,定期监测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评估身心健康状况,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医生表示,居民应借助适宜的健康辅助工具,开展主要健康指标检测,评估自身健康状况,从而主动地采取干预措施,提升自我健康水平。

一、体重管理,知晓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kg/m2)。18岁以上成年人体重指数(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适宜体重,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的,称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判断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标准是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1.定期测量体重、身高,了解自身BMI指数。

2.使用腰围尺,BMI尺测量并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肥胖状态。

二、定期测量血压,早期发现高血压。

早期高血压通常无症状,定期监测血压有助于了解血压水平,早期发现高血压。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

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一次血压。

1.35岁以上成人提倡每年第一次去医院就诊时测量血压。

2.高血压易患人群(血压130~139/85~89mmHg)每六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3.血压的测量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4.测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取坐位,保持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糖,尽早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必须依靠血糖测定。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状,同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200mg/dl)。

四、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血清中总胆固醇(TC)水平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

1.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空腹血脂。

2.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如意 实习生 胡淑婧 通讯员 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