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大便(肥胖大便不成形怎么回事)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发胖、胃口差、腹胀便溏都是「湿」的警告!别让一时安逸摧毁余生

本文导读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身体长久的小隐患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熬一熬可能就熬到了尽头。文章带你了解常见的脾胃小不适如何产生并慢慢影响人体,进而酝酿疾病危机,并给出了三种调理的思路,希望能有所裨益。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经常食欲不振、吃东西后容易腹胀、容易消化不良,然后大便经常稀溏,经常感觉无力,身形肥胖浮肿或者消瘦,相比上班挣钱,却经常不在意,总说熬一熬就过去。

反正没接触中医以前,我也是这样觉得的,那时我比现在胖20斤,舌上白厚厚的苔也是现在的两倍,舌体也比现在胖大的多。

刚开始没在意,实在不舒服就吃点藿香正气水就熬过了,久而久之就生了一场大病,让我开始了中医的探索之路。

后来我知道了,胃口差、腹胀便溏、发胖这些很可能是湿气在体内集聚的信号。别小看湿气,常年缠绵的湿气积累可能就是让你生一百种疾病的开端。

现代人为何总易被湿困扰

天天听人说湿气重,你肯定是脾胃不好了。到底为什么湿气那么爱和脾胃纠结?!

这和它的生理功能有关。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活动的能源依靠于脾胃对每日摄取食物的消化转化能力,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充实都以脾胃的健运为基础。

如果脾失健运了,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四肢肌肉输送,就会出现四肢乏力,形体消瘦或者肥胖;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上输送,就会出现头晕、精神不振、视物模糊、耳聋耳鸣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清阳不升,清可以理解为一种由脾胃吸收食物营养转化的能量。

那么清气去哪了呢?清气这股能量当然没有少,只是能量没有很好地实现「脾精四布」,后果就是那些有能量有营养的东西都集聚在了中焦脾胃自己身上,这也是为什么脾虚会发胖。

有人说这不是好事吗,这样脾营养就充足了呀?然而需求总是有限度的,多余的营养物质囤积久了,就会腐烂变臭转为秽浊的垃圾——生痰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内湿」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营养丰富不像以前的人粗茶淡饭,还干农活劳作很多,体内的湿气能经常通过出汗排掉一部分。所以那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进入人体后,没有运动又待在空调房里汗也没出一点,多余的营养经常会产生堆积变成「湿气」给脾胃带来很大负担。

现代人很少有人能饿着了,所以很多都是痰湿的体质。

很多人顶着个大肚腩说没问题啊,我体检很健康。只能说如果体检都能在检查早期100%发现隐患的话,现代医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棘手的难题了。

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虚弱两三天没问题,但如果一直处于虚弱的状态久了,那些没能运化的过剩营养就会泛益肌肤,堆积起来变成肚子上的脂肪或者内脏的脂肪,甚者肿物之类的结聚。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写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抓住两点看脾虚

食物在胃里面腐熟以后,就交给脾来吸收营养了。脾主运化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化食物,一部分是运化水液。所以判断自己有没有脾虚可以通过以下这两个方面来作为简单的参考。

脾虚食物不运化(消化):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东西后肚子发胀。因为脾自己消化的能力减弱了,所以主动发出身体的信号,告诉你不要吃那么多了,消化不了。

脾虚水液转枢不利:容易出现不喜欢喝水,小便次数少,大便中水份比较多、大便次数多拉不干净而且很黏。脾虚消化不了水液,都集中在脾胃那里,这时脾胃就像一个水库,再往水库里注水就要决堤了,所以身体告诉你不能喝水。

然后脾虚不能把水导引利用起来,水液就只能从排便中流失了,肠道中变成十分潮湿的环境,就会出现大便粘滞不爽,或者水太多运不走大便稀溏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外在表现来判断。

脾虚的外貌:皮肤偏暗黄蜡黄、大肚腩、体重超标肌肉松松垮垮、嘴唇暗淡无华、眼袋重等等。

顺应喜好健脾,不做无用功

人困的时候不是说吃鲍鱼燕窝就能补了,人困了休息就是补,人渴了喝水就是补,顺应脾特性的才是补

而脾喜燥恶湿,在中医里面有说:治脾不治湿,非其治也。

所以治脾的基本思路就出来了:

一是补气以健脾。

任何脏器功能的减退都以气虚为先兆,气虚久了就变成了阳虚。我们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食物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形的阴份,而消化这些阴的东西就需要阳份的火力。而气属于阳,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所以补足脾气为健脾第一要务;

二是化湿以健脾。

脾是营养精微转枢之地,稍有疏忽就容易让过剩的营养集聚而产生湿气,干燥的坏境是脾所喜欢的,所以清化湿气的方法能让脾恢复生机;

三是消食以健脾。

有人说,脾本来就是消化食物的。对的,但有时候脾胃功能虚弱的时候,就像人馁了,除了给他补充营养外,得让他早点下班休息才能恢复元气。

帮它做完消化食物的工作,减少工作的负担,才能让脾胃有多点时间休息,有自我修复的时间,不然每天食物消化不了产的生内湿反过来又会把脾胃给困厄住。

治脾的方子有很多比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

但是对于普通的养生人士来说,一是太复杂严重的情况就直接就医了,容不得自己用药的机会;二是喝中药的方式与慢慢调理身体的原则有点不协调,担心中药用力过猛而变生他疾;三是现代人普遍工作忙碌,若不是病入膏肓,想必是不可能有慢工细活来熬中药的时间了。

如果觉得熬中药麻烦,又不想太正式的喝中药调理,可以尝试一些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胖人身上的5个器官会最先“坏掉”,看完之后你还不打算减肥吗?

1、心脏:

我们正常人的心脏非常紧实、有力,而肥胖人群的心脏往往会变得松垮且肥厚,重量上也要远远超过正常人的心脏。如果过多的脂肪堆积在心脏,会使泵血效率降低。同时,罹患中风、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2、肝脏:

肝脏是我们人体负责脂肪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体内脂肪含量过多,会使肝脏代谢负担加重,形成脂肪肝,严重的还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

3、肾脏:

肾脏脂肪堆积过多,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导致净化血液的能力减弱,最终因长期负担过重而造成肾功能衰竭。

4、肺:

过多的脂肪沉积到肺部会压迫肺功能,使慢阻肺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风险明显增高。

5、结肠: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罹患结肠癌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5-10倍。

如果你的体重已经超标了,一定要定期观察结直肠的变化,出现长时间大便变细、变稀、腹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人体内真有6公斤的宿便?如何才能排出那些“赖着不走”的便便?

“喝 ××润肠茶,通通多年老便 秘 ,清宿便 、排肠毒、润肠道⋯⋯” “快给肠子洗洗澡吧”,这样的广告语很多人耳熟能详。

网上甚至还一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正常人体内有3- -6公斤宿便,肥胖、便秘者体内则有7- 11公斤宿便,这些便便无声无息地囤积在你的大肠小肠里。

因此,我们的肠道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宿便所带来的压力。宿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一“一日不排便, 胜抽三包烟”。如果你能够将宿便从体内清除,你身体内的毒素减少,人体的自然修复系统得以正常运作,进而可以达到百病不生的健康状态,从此远离医药!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无科学依据呢?

宿便—— 一个杜撰的医学名字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华解释道:一般人对“宿便”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一些人认为自己体内会存在“几年”甚至是“几个月”的宿便。甚至去洗肠的时候,医生会告知患者清洗了肠道内几年的宿便,让患者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大部分人认知里的宿便是长期“滞留”在肠道内的粪便,而不是三五天没有排出来的便便。


在网上搜索一下“宿使”,最佳答案是:“宿便即肠管内长期停滞淤积的陈旧大便,一般3~5 日不解大便而停留于肠管内的粪块叫宿便。宿便往往非常顽固,要使其排出,并非那样简单”。

其实宿便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粪便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长期停留在结肠道内。它在肠道内就跟“河水”一般,会一直向前流动。

从摄入食物,到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结肠后,就会开始不停在肠道内进行搅拌,同时又会将这些残渣往直肠方向推动。这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分节运动、蠕动以及集团运动。

其中,分节运动的作用是将粪便混合搅拌;蠕动则是将粪便推动到直肠内;集团运动则是一个强烈的蠕动波,会推动粪便前进很长的一段距离。每天大约会进行2~3次,在每天这种不间断的运动中,粪便不可能长期停留在直肠内。

最有可能的是粪便会在直肠内停留数天才被排出,而我们的直肠本身就有储存粪便的能力。即便是储存2~3天,也是在正常不过的。

宿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只要保持有规律性的排便,都是健康的。

不少人在听到商家宣传宿便的危害以及清宿便的好处后,非常热衷于通便。殊不知,刻意的通便反而会给健康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刻意的通便,有害无益

清肠并不适合所有人,有下述特征2个或以上的人群,才需要考虑清肠:

·至少有25%的粪便为硬块状、25%排便肛门直肠有阻塞感、25%排便需用手辅助、每周排便少于3次;

·没用泻药的情况下,无法排出软粪便;

·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没有上述特征的人,“硬”要清肠的话,会给身体带来这些不利影响:

首先,每天2次以上排便,会导致身体无法吸收全部的食物残渣,会导致大便稀软。在这种情况下,肛周的皮肤非常容易出现湿疹和皮炎,肛门直肠末端也容易出现痔静脉充血以及肛垫下移等,会引起痔疮、肛窦炎等病发生。

其次,一些本身便秘的人群,刻意地使用泻药等方式来通便,反而会加重便秘的症状。因为接触性泻药内的成分蒽醌类会导致致癌物堆积在肠壁上,长此以往下去易诱发肠癌发生。

对于便秘的人群而言,想要改善症状通过药物显然是不合适的。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这几种!

清肠通便,不妨采用4种方式



1、生活规律

想要预防便秘,保持规律的生活非常关键。在晨起时,可以选择喝一杯温开水,这样做可以起到清洁和刺激肠道的作用,让粪便变软易于排出。除了晨起以外,白天在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多喝水,至少每天需要保持有8杯水的摄入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在夜间睡眠状态下,肠道也处于休息状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对于预防便秘有一定帮助。

2、饮食调节

饮食也是预防便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生活中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这样做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并且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刺激性食物、辣椒以及煎炸的食物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3、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胃肠道进行蠕动,让粪便排出的速度加快。坚持进行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便秘,还可以增强体质。


4、积极治疗肛肠疾病


部分肛肠疾病也会诱发便秘、排便异常出现,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一旦患病要及时就医治疗。这些疾病不及时治疗,发展到后期还容易诱发肠癌发生。


“宿便”的概念并不科学,不要盲目地相信一些商家为了卖货而想出的说辞,在日常我们只需要保持有规律排便就是健康的。当身体突然出现排便规律改变、粪便性状异常时,要注意及时就医检查。

参考资料:

[1] 《通便“排毒”,不可取》.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华

[2] 《清肠排毒 当心“肠变黑”》.医药锦囊

[3] 《宿便 一个杜撰的医学名字》.专家谈病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