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湿肥胖的中成药(脾湿肥胖的中成药方剂)

中医杨改琴医生 0
文章目录:

中医杨改琴:肥胖健康科普第十期:脾虚痰湿型肥胖的中成药

脾虚痰湿型肥胖是现代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患者常常容易感到疲劳、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肢体困重等不适症状,甚至很难减轻体重,甚至容易反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医药重点强调调理体质,以脾为中心,通过中成药减轻症状,提高免疫力和消化能力,达到长期控制肥胖。

中成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配合使用:

1. 健脾化湿

推荐使用健脾化湿的中成药,如陈皮、山楂等。这类成药能够帮助消化、调理内分泌和代谢,减轻脾虚和湿气所带来的不适症状。如香砂六君子丸、沉香陈皮丸等。

2.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中成药能够减少食欲不振、胃痛、便秘等症状。推荐使用小柴胡饮、黄连解毒片等。

3. 强身健体

中成药中还有一些强身健体的成分,如人参、灵芝、当归等,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耐受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如双参饮颗粒、花旗参片等。

总之,脾虚痰湿型肥胖需要综合调理,以中成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选择中成药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搭配用药,如配合运动、饮食调整等,才能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同时,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健康##减肥##中医减肥##夏日生活打卡季##中医##脾胃#

痰湿、脾虚、易发胖?送你一方参苓白术散,补脾益气,告别肥胖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痰湿、脾虚

为什么痰湿脾虚的人容易发胖呢。我们先来讲一下什么是痰湿。如果你的舌头胖大、舌苔黄腻、厚重、面色不佳,脸部暗黄、脸上总是油光瓦亮的,身体就很容易发胖,一胖就胖肚子,那么就要需注意了,这个就是痰湿的表现。俗语说得好,“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这里的痰呢,就是指水液代谢 不通,不能被化解的痰湿在四肢,人就容易产生水肿,痰湿和肝火加在一起,肝火往上冲,就会造成脸部油腻,当我们体内湿气严重的话,慢慢积累多了,也会形成痰湿。

脾虚很多人应该都遇到过,但是脾虚也不可以小视,脾虚也会给我们的人体带来很多的问题,有句老话说得好,十个胖子九个虚,说起虚,我们可能会想到肾虚,但实际上导致虚胖这些原因的是脾虚,形成脾虚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吃得太多,脾在我们的身体中就像是一个过滤器一样,能够很好的清除我们血液中的异物,病菌等,还有免疫的作用。往往造成脾虚的因素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脱不开关系,平时吃饭暴饮暴食,爱吃肥肉,辛辣刺激高热量的食物,吃饭无度,还容易发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平时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底脾胃功能就会产生影响。

在中医典籍对肥胖也有记载,《素问·痿论》里提到过:“脾主身之肌肉”,指出身体脂肪与脾有关,《杂病源流犀烛》也有提到:“肉也者,所以主一身之肥瘦。

明确指出脾脏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形体的肥瘦。

从舌象上看,舌中线以观察疾病,舌尖属上焦,舌心属中焦,舌根属下焦,舌尖属心,中间属胃,舌根属肾,舌缘属肝胆,吴坤安曾说道:“其脾胃湿热素重者,往往经年有白厚苔,或舌中灰黄,至有病时脾胃津液为邪所郁,或因泻痢脾胃气陷,舌反无苔,或比平时较薄,其胃、肾津液不足者,舌多赤而无苔或舌尖边多红点。

下面给大家说的这个方子参苓白术散,药方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方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功效性能: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用。重在健脾,其次益气。方子可用于脾胃虚弱,四肢乏力,饮食不消化,时有呕吐或腹泻或大便稀不成形,大便色淡, 面色黄,舌质淡,苔白腻的患者不适用。

方药分析:白术可以起到补气健脾燥湿的效果茯苓可以健脾利水渗湿,人参则能补益脾胃之气,三味药结合在一起,益气健脾,降燥除湿。

莲子肉补脾涩肠,山药益气补脾固涩,这两味和人参、白术相结合益气健脾、固肠止泻。薏苡仁健脾利湿、白扁豆健脾化湿,这二味药结合白术、茯苓健脾除湿止泻。再配入伍砂仁调畅气机,增强茯苓、薏苡仁等的利湿之功。炙甘草益气和中、与上面几味药相结合既能除湿降噪,健脾益胃,又能改善体内湿气,化解痰湿。

用于减肥改善肥胖的中成药全解析,收藏备用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指导。如有需要,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降浊祛瘀颗粒
  • 成分:山楂、莱菔子、枳实、厚朴、菊花、麦芽、陈皮、火麻仁、神曲、绿茶叶。
  • 方药分析:方中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四药合用消食导滞、理气化痰。菊花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火麻仁润肠通便;神曲消食和胃;绿茶叶清利头目、醒神开窍,诸药协同起到降浊祛瘀之效。
  •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利湿降浊,活血祛瘀。用于湿浊瘀阻,消化不良,身体肥胖,疲劳神倦。
  • 应用指导:适用于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痰湿内蕴、气血瘀滞的肥胖患者。服药期间应控制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适当运动。
轻身消胖丸
  • 成分:罗布麻叶、泽泻、白术(麸炒)、薏苡仁、芒硝、防己、海藻、当归、川芎、荷叶、大黄、麻黄、玫瑰花、茯苓、滑石、山楂、黄芪、荷梗。
  • 方药分析:方中罗布麻叶平肝安神、清热利水;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白术、薏苡仁健脾祛湿;芒硝、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防己、海藻利水消肿、软坚散结;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荷叶、山楂清暑化湿、消食化积;黄芪补气升阳;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玫瑰花行气解郁;茯苓利水渗湿;滑石清热利水通淋;荷梗通气宽胸。全方共奏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清热利水之功。
  • 功能主治:益气、利湿,降脂、消胖。用于单纯性肥胖症。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虚湿盛、痰瘀内阻型肥胖。孕妇忌服,服药期间注意监测体重及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化浊轻身颗粒
  • 成分:何首乌、龙胆、夏枯草、玄参、陈皮、益母草、黄芪、冬瓜子。
  • 方药分析: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夏枯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黄芪补气升阳;冬瓜子利水消肿、清热化痰。诸药合用,能化浊降脂、健脾利湿。
  •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清热降浊。用于肝肾阴虚,痰湿郁结而致的单纯性肥胖症,以及肥胖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
  • 应用指导:适用于肝肾阴虚兼痰湿的肥胖人群。用药期间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桂枝茯苓丸
  • 成分: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 方药分析: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全方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作用。
  •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现代临床也用于女性肥胖伴有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等情况。
  • 应用指导:适用于瘀血内阻型肥胖且有相关妇科症状者。孕妇慎用,经期停服。
轻身减肥胶囊
  • 成分:大黄、山楂、泽泻、丹参、防己、茵陈、水牛角、黄芪、淫羊藿、白术、川芎。
  • 方药分析: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茵陈清利湿热;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黄芪补气升阳;淫羊藿补肾壮阳;白术健脾益气;川芎活血行气。诸药配合起到减肥降脂、健脾益肾之效。
  • 功能主治:轻身减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宽胸去积。用于单纯性肥胖。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虚湿阻兼血瘀的肥胖患者。服药期间注意饮食控制,避免过度劳累。
降脂减肥片
  • 成分:何首乌、葛根、丹参、茵陈、大黄、三七、槐花、荷叶。
  • 方药分析: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丹参活血祛瘀;茵陈清利湿热;大黄泻下攻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
  •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润肠通便。用于高脂血症,改善单纯性肥胖,缓解习惯性便秘,痔疮出血。
  • 应用指导:适用于肝肾阴虚兼湿热型肥胖伴有便秘等情况。孕妇忌服,服药期间注意观察大便情况。
防风通圣丸
  • 成分: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
  • 方药分析:方中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疏风解表;大黄、芒硝泻下攻积;栀子、滑石清热利湿;桔梗宣肺利咽;石膏清热泻火;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白术健脾益气。全方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效。
  •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也可用于肥胖伴有便秘、内热等情况。
  • 应用指导:适用于表里俱实、肠胃积热的肥胖患者。孕妇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香砂胃苓丸
  • 成分:木香、砂仁、苍术(炒)、厚朴(制)、白术(炒)、陈皮、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甘草。
  • 方药分析:木香、砂仁行气止痛、健脾和胃;苍术、厚朴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白术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健脾;茯苓、泽泻、猪苓利水渗湿;肉桂温阳化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能祛湿运脾、行气和胃。
  • 功能主治:祛湿运脾,行气和胃。用于水湿内停之呕吐,泄泻,浮肿,眩晕,小便不利等症。对于肥胖伴有水湿内停、脾胃不和者有一定疗效。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肥胖。服药期间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香砂六君丸
  • 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
  • 方药分析:木香、砂仁行气和胃;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炙甘草补脾和中;陈皮理气健脾;半夏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和胃之功。
  •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对于因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而引起的肥胖有调理作用。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虚型肥胖。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柴胡舒肝丸
  • 成分:柴胡、青皮(炒)、陈皮、防风、醋香附、麸炒枳壳、木香、乌药、姜半夏、茯苓、桔梗、姜厚朴、紫苏梗、豆蔻、甘草、山楂(炒)、当归、黄芩、薄荷、槟榔(炒焦)、六神曲(炒)、大黄(酒炒)。
  • 方药分析:柴胡疏肝解郁;青皮、陈皮理气健脾;防风祛风解表;香附疏肝理气;枳壳、木香行气止痛;乌药顺气止痛;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桔梗宣肺利咽;厚朴燥湿消痰;紫苏梗理气宽中;豆蔻化湿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山楂消食化积;当归养血活血;黄芩清热燥湿;薄荷疏散风热;槟榔消积导滞;六神曲消食和胃;大黄泻下攻积。全方能疏肝理气、消胀止痛。
  •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对于因肝郁气滞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引起的肥胖有一定作用。
  • 应用指导:适用于肝郁脾虚型肥胖。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附子理中丸
  •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 方药分析:附子温补肾阳;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中散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温中健脾之效。
  •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一般较少直接用于单纯肥胖治疗,但对于脾肾阳虚兼寒湿的肥胖患者可能有一定调理作用。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肾阳虚型肥胖。孕妇慎用,服药期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
金匮肾气丸
  • 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 方药分析:方中地黄滋阴补肾填精;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山药补脾阴、益脾肺肾;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之健运;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桂枝、附子温补肾阳,鼓舞肾气;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泄浊。诸药配伍,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
  •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在肥胖治疗方面,主要针对肾阳不足、水湿代谢失常所致的肥胖。肾阳亏虚,不能温化水液,导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而出现肥胖,同时可伴有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症状。
  • 应用指导:适用于肾阳不足型肥胖患者。此类患者通常除了肥胖外,还有明显的肾阳虚症状。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节制房事。因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在服药初期出现上火等症状,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的使用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辨证结果等进行合理应用,并且要遵循相关的用药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