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可以用中药调理(肥胖可以用中药调理吗)

肿瘤科陈医师 0
文章目录:

黄芪和它是\u0026#34;两口子\u0026#34;,肥胖的朋友喝15天,健脾祛湿,益气消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第08期,53-59页

2.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年第40卷第3期,95-98页

"肚子大得像怀了十个月的娃娃!"这话不是骂人,而是说那些整天提着个啤酒肚的胖友们。肥胖不只是外表问题,更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现在有个方子,黄芪和它那位神秘的"老伴儿"配成对,喝上半月,竟能健脾祛湿、益气消肿!这"两口子"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能让大肚腩悄悄变平?且听老中医慢慢道来。

常言道:"千金难买一身瘦,万贯家财不如健。

"现代人脂肪堆积,湿气缠身,体内环境日渐浑浊如同一潭死水。中医有云:"肥人多湿,湿人多痰,痰人多瘀。

"肥胖之人往往脾虚湿盛,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便成了疾病之源。

黄芪,中药界的扛把子,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善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本草纲目》亦云:"黄芪,补诸虚不足,益元气,补三焦,实腠理。"

而这位与黄芪结为"两口子"的神秘搭档是谁?便是红豆薏米!薏米,又名薏苡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红豆味甘性平,入心、小肠经,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效。

这"两口子"一拍即合,相得益彰。黄芪补气健脾,红豆薏米祛湿利水,共同发挥祛湿消肿、健脾益气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有黄芪多糖、黄酮类等活性成分,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薏米含有薏苡仁脂、薏苡仁甙等成分,具有良好的利水渗湿作用;红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体内废物。

让俺给你讲个实在例子。老王,五十有二,腹部赘肉堆积如山,走几步路便气喘吁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

脉象沉缓无力,舌胖有齿痕,舌苔白腻,典型的脾虚湿盛证。俺开了黄芪红豆薏米汤,嘱其连服半月。

果然,老王腹部渐渐消瘦,精神转佳,面色也红润起来。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肥胖乃正气不足,湿邪内生

黄芪红豆薏米汤正是通过补气健脾,祛湿利水,使正气渐复,湿邪渐去,达到消肿减肥之效。

如何制作这道黄芪红豆薏米汤?甚是简单:取黄芪30克,红豆30克,薏米50克,山药20克,陈皮10克。

先将黄芪用清水浸泡半小时,薏米、红豆淘洗干净,山药去皮切块,陈皮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武火煮沸,再文火慢炖一小时,即可饮用。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服15天为一疗程。

此方并非人人皆宜。

阴虚火旺者、表证未解者、孕妇忌服。若体质偏寒,可加入少许干姜;若湿热偏重,可加入少许黄柏。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江湖上有人说:"喝了黄芪红豆薏米汤,三天就能瘦一圈!"此言差矣!中医讲究治未病,调理身体是个缓慢过程。此方需坚持服用,才能见效。

且减肥非一朝一夕之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方为长久之计。

有人问,为何现代人肥胖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饮食无度,二是久坐少动,三是精神压力

现代食品多高糖高脂,加之久坐办公,新陈代谢减慢,湿浊内生;而精神压力又导致内分泌失调,加重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肾、肝三脏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代谢;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升降。

三脏功能失调,则水湿内停,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黄芪红豆薏米汤通过健脾祛湿,益气消肿,调理三脏功能,标本兼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脂肪代谢;薏米中的薏苡仁油能降低血脂;红豆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毒素。

《难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现代人久坐伤肉,气血运行不畅,湿浊内生,故而肥胖日盛。

服用黄芪红豆薏米汤的同时,也应增加适当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促进气血流通。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黄芪红豆薏米汤虽好,也不可过量服用。一般而言,体质偏虚者可适当加大黄芪用量;湿重者可增加薏米用量;热重者可增加红豆用量。

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配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北京同仁堂李老中医曾用此方治愈数百例湿热型肥胖患者。他说:"肥胖病根在脾,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脾虚则运化不及,湿浊内生。

黄芪红豆薏米汤健脾益气,祛湿利水,标本兼治,实乃治疗肥胖之良方。"

总之,黄芪和红豆薏米这对"两口子",确实是肥胖人士的福音。坚持服用15天,配合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定能健脾祛湿,益气消肿,达到减肥健体之效。

然健康之道,在于平衡;减肥之法,在于持久。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方见成效。

若能遵医嘱,调理得当,必能重获健康体魄,享受轻盈人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体重管理年” 来查收这些调理肥胖的中医方法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1日讯 今天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济南市是医宗扁鹊的故里。近年来,济南市立足群众需求导向和事业发展导向,扎实推进“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渐浓厚。发布会对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近日,国家提出的“体重管理年”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春三月正是体重管理的好时节。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韩英介绍,中医认为,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更是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尤其是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是肥胖的核心病机。中医方法调理肥胖,并不是简单地降脂、减重,而是调节肥胖者自身阴阳的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饮食调养。要规律饮食,每餐保持“七分饱”,避免过饥或过饱,吃饭要细嚼慢咽,给脾胃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注意少吃生冷、油腻和高糖食品,避免痰湿内生。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像薏米、红豆、冬瓜、山药等,具有健脾化湿之功效,可以把它们做成薏米红豆粥、薏米冬瓜汤、山药排骨汤等。

起居调摄。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心情舒畅;每晚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避免气血运行不畅;每天饮用适量温水,帮助排除代谢废物,避免痰湿内生;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

运动调理。呼吸、运动,都能潜移默化调节经脉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功能。每天坚持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像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导引术,调节气血,增强体质,对中老年人也比较友好。

韩英推荐几个便于操作的方法。第一,每天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能够帮助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腹部脂肪。第二,选择一些穴位,如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四横指处),中脘穴(位于肚脐上四寸),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这些穴位每天按摩3-5分钟,调理脾胃,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腹部脂肪。

除了自我保健,大家确有需求也可以来医疗机构进行中医药专业干预。中医师可根据个人体质,辨证虚实阴阳,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也可通过穴位埋线、耳穴压豆、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干预。

闪电新闻记者 董洁 报道

肥胖问题,分享中医的这几个调理方法,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肥胖这事儿从古时候就有啦,《礼记》里说:“肤革充盈,人之肥也。”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肥,多肉也。”不过,最近国家好像对肥胖问题特别重视。

在全国两会上,相关负责人讲:现在危害咱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很多致病因素都跟每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饮食还有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就像体重不正常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有一部分癌症也和体重不正常有点关系。这么一看,肥胖问题已经变成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大麻烦啦。咱们祖国的医学对肥胖问题早就有了解。《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里讲,土型的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而水型的人“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小头,广胸,小肩,大腹,大手足”。

《灵枢·卫气失常》里讲:“黄帝问:怎么判断人是胖是瘦呢?伯高说:人有脂、膏、肉的区别。黄帝又问:那怎么区分呢?伯高说:肉腘结实、皮肤紧绷的,是肥。肉腘不结实、皮肤松弛的,是膏。皮肉不分离的,是肉。黄帝接着问:那身体的寒热情况又怎样呢?伯高说:膏型的人,肉柔软,纹理粗的身体寒,纹理细的身体热。脂型的人,肉结实,纹理细的热,纹理粗的寒。黄帝又问:那胖瘦大小又怎么说呢?伯高说:膏型的人,气多,皮肤松弛,所以肚子大还下垂。肉型的人,身体宽大。脂型的人,身体瘦小。”

《黄帝内经》里说的膏人的脂肪主要在腹部,身子小但肚子大,脂肪集中在腹部,肚子的样子,比脂人大得多,和现在医学说的腹型肥胖差不多。中医觉得肥胖症的原因主要和天生的体质不一样、吃东西没节制、太懒不活动还有心情不好有关。

《素问·通评虚实论》里指出:“有钱有地位的人,容易得因为吃太好得的病。”《素问·奇病论》说:“肯定是经常吃甜的好的还吃得多。”《临证指南医案》把肥胖的形成说得更具体、详细,认为:“湿气从身体里产生,肯定是这人酒肉吃得太多,或者爱喝茶汤太多,或者吃生冷瓜果还有甜腻的东西。这人长得白还胖,肌肉软软的……”还有人说“好吃的东西吃多了,能助阳气生长、产生阴气。产生的阴气,变成脂肪液体,浸到血管里,血管膜就变了”。

《脾胃论》说:“脾胃都好,就能吃还胖。”这就说明主要原因是吃的太好,老爱摄取。所以,可以认为肥胖是因为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合理,导致脾脏虚弱运行不好,让身体对吃进去的东西新陈代谢乱了,然后就产生痰、瘀、水湿,通过经络、血管积累在皮肤、内脏甚至全身,甚至影响到胃肠、心、肝、肾等其他脏腑功能不正常,表现为身体胖得超过常人,或者伴有气短没力气、便秘或者拉肚子等相关症状的一种综合情况。所以肥胖在中医里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积聚”。

对于肥胖这种情况,中医通过分辨症状来治疗,吃中药汤或者结合外面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很快消除。不过要跟大家说一下,肥胖的原因不一样,每个人天生的体质也有差别,所以得根据具体的病情来调理。给大家推荐几个调理肥胖的中医办法,可以吃中成药或者喝中药汤来对症调理。

化湿法呢,是用在因为脾脏运化不好,湿气聚积造成的肥胖上,症状就是肚子胀满。像泽泻汤、二术茯苓汤、防己黄芪汤这些都是代表的方子。

祛痰法,是针对痰浊型的肥胖。症状有气虚导致的胸闷、老想睡觉不爱动、舌苔又白又腻、舌头胖、脉搏滑。症状轻的可以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严重的就用控涎丹、导痰汤这些。

利水法,有轻微排水和强力排水的区别。症状是肥胖还浮肿、尿不正常、肚子胀、脉搏又细又沉。轻微排水用五皮饮、小分清饮,强力排水就用舟车丸、十枣汤这类的。

通腑法,主要是以轻度拉肚子为主。大多用在特别爱吃肥腻香甜东西造成的肥胖上。症状是肚子特别大、一动就喘、舌苔又黄又厚、脉搏有力。可以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者单味大黄片。

消导法,用在没食欲的肥胖类型上。症状是胖还不爱动、肚子里积食胀满、舌苔白。一般来说,消肉积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

疏肝利胆法,用在肥胖同时还有肝郁气滞或者血瘀的人身上。症状是胖还带着胁部疼、脾气急、头晕、没精神、肚子胀、舌苔黄、脉搏弦。通常会选温胆汤、疏肝饮、消胀散、逍遥散这些。

健脾法,对于肥胖来说,用健脾补胃的方法是对的。症状是脾虚气弱、胃口不好、身体没劲儿、舌苔白颜色淡、脉搏又细又弱没力气。常用的方子像参苓白术散、异功散、枳木丸、五苓散这些。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调理办法,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也特别重要。肥胖的人吃东西要清淡,别吃太肥太甜、酒也别喝太浓,多吃蔬菜、水果这些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适当补充点蛋白质,要低糖、低脂、低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别吃太多、别暴饮暴食,别吃零食;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配合吃药膳。适当去锻炼锻炼或者干点体力活,比如根据自己情况选散步、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拳击这些,也可以做点适当的家务劳动。运动别太猛,怕身体受不了,关键是能坚持,一般别中途停下。减肥得慢慢减,让体重慢慢降下来,接近正常体重,别一下子减太快,不然会伤了身体的正气,让体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