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性肥胖有什么危害(向心性肥胖有什么禁忌)
人到中年肚腩大 专家:中心性肥胖危害大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记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获悉,广州市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是肥胖。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
肥胖人群多集中在45-59岁判断一个人的体形是肥胖、胖或者正常,目前普通采用(BMI,Body Mass Index)作为判定标准。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kg/m^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将我国成人BMI≥24定义为超重,BMI≥28为肥胖。
根据脂肪组织在人体内积聚部位的不同,肥胖可分为全身性肥胖和中心型肥胖(即向心性肥胖)。中心型肥胖,有时也称为腹型肥胖,是指人体内脂肪的沉积是以心脏、腹部内脏为中心而开始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中心性肥胖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而且腰围越大,危险性越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马文军说。
广东省肥胖人群主要集中在45岁-59岁这个年龄段。2015年慢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发现:广东省45岁-59岁肥胖患病率为10.8%,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0.2%。可见,中心性肥胖率远高于一般肥胖患病率。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是衡量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中心性肥胖危害最大。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还有研究表明,BMI正常但腰围超标的人群,其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BMI超标但腰围正常的人群,超重并伴有中心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
肥胖多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影响肥胖的原因多元化。马文军介绍,脂肪摄入的增加、生活方式的变化、久坐等都会加剧肥胖的发生。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与我国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目前人们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已有研究证明含脂肪多而其他营养素密度低的膳食,引起肥胖的可能性最大。
爱吃快餐或外出就餐。快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比较单调,经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加之年轻人进食速度快、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吃外卖等,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
久坐不愿动。随着交通工具的日渐完善,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减轻,休闲时间坐着看电视、刷手机等视频工具,处于静态生活的时间增加,成为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控制体重关键在“吃动平衡”要想减肥或控制体重,就要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身体热量的消耗大于摄入,人就逐渐变瘦;否则多余热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体重增加,造成肥胖。具体说,就是要坚持“少吃 多动”或者保持“吃动平衡”。
马文军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高能量食品的摄入,购买食品查看“营养成分表”,少选择高脂肪高糖的高能量食品。减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普遍存在高盐高油的问题,同时在外就餐一般时间长,会不自觉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导致进食过量。
此外,还要提高身体活动量,增加能量消耗。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孩子肥胖危害大,坚决不做“小胖墩”
你家宝宝是不是“小胖墩”?宝宝胖嘟嘟的是很可爱,可是胖胖的真的健康吗?有些家长一定会说:“我家宝宝是壮,才不是胖呢!”请注意,健壮与胖是有明显区别的。健壮的孩子充满活力,运动能力强,动作敏捷、协调,反应快。而肥胖的孩子一般缺乏活力,运动能力差,动作迟缓,肢体协调性差,缺乏自信。那么该如何界定儿童肥胖?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1.体质指数(BMI)法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2-5岁儿童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BMI筛查界值,6岁及以上儿童参考中国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界值点。
2. 身长的体重评价法
年龄<2岁婴幼儿的超重肥胖评价可应用身长的体重评价法。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t=""> 1),大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Z评分> 2)。
3.腰围评价法
腰围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腹部囤积脂肪的指标。7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的腰围界值可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0作为高腰围的筛查界值,提示儿童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
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长高
骨龄的变化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骨龄加速,最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
2、青春期提早发育
目前儿童早熟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女孩子发育提前年龄更明显,这与肥胖关系密切。
3、增加患病风险
中重度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
4、出现心理问题
肥胖引起心理问题的儿童很常见。肥胖的孩子表现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形象。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儿童肥胖应如何防治?
肥胖一旦形成,干预治疗极其困难。儿童肥胖干预重在早期预防,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幼儿园和学校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着手。
1. 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
建议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学营养搭配,防止孕期营养过剩。母乳的营养成分比例更为合理,母乳喂养行为本身也可调控婴儿母乳的摄入量,从而达到能量平衡,有利于控制远期肥胖的发生。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家庭膳食推荐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儿童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和点心。
3.增强体育锻炼
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推荐:
(1)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 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如户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全天分布,多则更好),每次静态行为时间(如操作手机、电脑、平板,看书报、电视,画画,玩玩具,演奏器乐等)或受限时间(例如在手推童车/婴儿车、高脚椅上,缚在看护者的背上)不超过1小时。
(2)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4. 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建议家长学会BMI计算方法,能使用生长监测图(表)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1~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高)。
转自:中国疾控中心健康传播中心
来源: 吉林12320
让你深信不疑的8个减重传闻,正在危害你的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成为部分人的生活常态,也导致了肥胖症的出现。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减重”成为高频健康热词。
网上也有很多减重方法,但这些做法真的能减重吗?今天给大家一个个说清楚。
晚上不吃饭能减重
结
论
晚上不吃饭并不能减重,甚至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吃晚饭是人类正常生活行为,一日三餐、定时定餐,消化液会按照节律进行分泌。一旦打破这个规律,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此外,长期不吃晚饭会使身体代谢机能明显下降,反而不利于未来减重。
分析
不吃晚饭相当于一种减少餐次的节食行为,这样做可能短期内(1个月左右)体重会降,但这种快速减掉的体重实际上主要是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减得不多。
不吃晚饭还会导致激素紊乱,午饭跟第二天早饭相隔十几个小时,身体会以为处于饥荒的危险中,为了生存,身体通过激素调节,保护性的调低基础代谢率,尽可能保证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这主要是通过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升高皮质醇水平来实现的。
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带来代谢率下降,人就乏力、萎靡、发冷。
不吃晚饭(饥饿)也属于一种慢性压力,引起皮质醇水平升高,皮质醇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肌肉、升高血糖、重新分布脂肪促进向心性肥胖(例如腹型肥胖),不仅如此,皮质醇还会使免疫力降低,让人更容易生病。
只吃水煮菜能减重
只吃水煮菜不一定能让你减重,却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危害身体健康。
减重需要的是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单一食物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分析
相比于爆炒、油焖、红烧等其他烹饪方式,水煮菜通常可以减少摄入的油脂和热量,因为不需要添加大量的油来烹饪,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它的热量,所以很多人说这样做能减重。
其实也不一定。
减重的关键是控制能量的收支平衡,只有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支出,才能减重。只吃水煮菜,但如果吃的特别多,还吃很多能量比较高的菜,比如土豆片、山药片、藕片等淀粉含量高的蔬菜,也会长胖。
而且,只吃水煮菜,不吃肉蛋奶、水果等食物,不能摄入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比如优质蛋白质、脂肪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健康的减重,不仅要控制热量摄入,还要确保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肉蛋奶,确保足够的营养。
总的来说,只吃水煮菜不一定能减重,而且这样吃也很不健康,减重也要保障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
吃水果可以减肥
吃水果不一定能减重。即使是热量不高的水果,吃太多都会增重,更别提还有很多热量不低的水果。
分析
水果通常热量不大,而且富含纤维和水分,这使得它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减重理想选择之一。
然而,单纯吃水果来减重也不一定能圆梦。
首先,水果虽然热量相对不高,但大多数仍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真吃太多,同样会导致体重增加。况且有些水果的能量根本不低,比如榴莲的热量150 kcal/100g、牛油果的热量是171 kcal/100g,多吃别说减重,反而可能增重。
其次,跟蔬菜一样,单独来看,水果和蔬菜都很健康,如果长期只依靠水果来减重,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健康问题。饮食健康的关键在于食物多样、营养均衡。
总的来说,减重不代表就能放心吃各种水果,多吃也会长胖,而且有些水果的热量可不低,反而更容易变胖。
吃辣可以减肥
吃辣不一定能减重,而且很多辣的食物能量高还好吃,反而可能让你变胖。
分析
很多人吃辣后,会感觉身体发热、脸红、出汗……跟运动后的感觉很像,就认为吃辣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消耗更多热量,从而“能减重”。
事实上,这种出汗和运动消耗热量完全是两码事。
人们吃辣椒感觉到辣,并不是一种热感,而是痛觉。当人吃了辣椒后,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会刺激神经,导致体温升高,这时候出汗主要是为了散热,跟运动代谢消耗脂肪完全不一样。
虽然辣椒素有一定的热量消耗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但仅靠平时吃饭的量,增加的那点能量消耗简直是九牛一毛。而且,很多辣的食物都油多盐多,味道好,很容易多吃。总的来说,迷信吃辣减重,可能让你越吃越重。
“0糖0脂0添加”不会增重
有些号称“0糖”的食品只是不含有蔗糖,但可能含有其他甜味剂,也称为代糖。研究表明,长期摄入人工甜味剂,可能影响口味调节能力,甚至可能导致身体对真正的糖分不敏感,从而“越吃越甜”。
“0脂”食品指每100克食物当中的热量不超过4千卡。要想不发胖,控制摄入总量才是关键。不能因为选择“0脂”食品就放肆吃,超过总量就会出现问题。
分析
人工合成的代糖是采用化学合成、改性等技术得到的有不同特性的甜味剂,甜度远高于蔗糖,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糖精等。这些代糖虽然能量很低,但若长期使用,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代糖还会对大脑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人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含有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并不健康。
我们要警惕隐形的热量。比如“0脂”食品热量未必更低,为了弥补口感缺失,部分“0脂肪”产品可能会添加更多的糖来增加风味。此外,水果变果汁,热量也会大大提升。水果当中的果糖其实很多,把水果打成果汁,摄入量就超了,还损失了有利于身体的膳食纤维,因此,在膳食结构中不要用果汁去代替水果。
健康的饮食不仅仅取决于单个食品是否“0添加”,更重要的是整体饮食结构的平衡。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和全谷物。即便是“0添加”食品,也不应无节制地食用。
吃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
长期依赖欺骗餐可能导致体重反弹和代谢问题,不建议作为减重策略。
分析
欺骗餐是指在连续一段时间的相对低热量、低油脂、低碳水饮食之后,挑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给自己来一次高热量高碳水的饮食。一些说法认为,经常性的低热量饮食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而欺骗餐可以通过增加热量摄入来刺激代谢,使基础代谢率得以提高,进而达到减重的效果。
然而,科学研究并未明确证明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实际上,过度摄入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餐食可能会导致能量过剩,最终导致体重增加。虽然欺骗餐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代谢率的暂时性增加,但长期依赖欺骗餐可能会导致身体对热量的调节机制失调,进而影响基础代谢率。
另外,欺骗餐往往会打破日常的节食规律,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饮食的控制能力,增加暴饮暴食的风险,最终导致体重反弹。因此,欺骗餐并不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减重策略,不建议长期依赖此类餐食来减重。
“液断”喝着喝着就瘦了
“液断减重法”通常指只喝水或其他液体,不进食固体食物。虽然可能会导致短期体重减轻,但这种减重方法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
分析
“液断减重法”是一种极端的减重方法,通常指在一段时间内只喝水或其他低热量的液体,不进食固体食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限制热量摄入,从而导致体重减轻。由于水分和其他液体没有固体食物那样的热量,所以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
然而,液断减重法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首先,长期只依靠液体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因为喝水只能给身体提供水,身体赖以生存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都没有,很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肌肉流失等健康问题。其次,如果只喝水,还会影响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导致脱水和其他健康问题。
总的来说,“液断减重法”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不可取。
吃某种食物能越吃越瘦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保证越吃越瘦,减肥的核心还是得看总体能量的摄入和消耗差。
分析
减肥的关键是控制总体热量摄入,确保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入的能量。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有助于减重的食物,如蔬菜或水果,吃得太多也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最终也会体重增加。
而且,只吃某一种食物也并不健康,它无法提供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还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素的缺乏,进而出现营养不良问题,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只吃水果,就很容易导致身体缺乏优质蛋白质,从而出现掉头发、皮肤松弛、女性生理期紊乱等健康问题。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保证越多吃就能越快地瘦下来。减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多样化的食物,合适的热量摄入量,以及足够的营养素。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改善身体代谢。
总的来说,想要减重,不能依赖只吃某一种食物。
综合:北京发布 据健康北京
来源: 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