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为了解少年儿童的肥胖(为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关乎成长健康 少年儿童如何判断超重或肥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少年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肥胖指标可以用BMI指数进行衡量,少年儿童以及更小的婴儿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近日,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平台“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到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晓波以及主任医师刘子勤,针对这一问题为广大网友们答疑解惑。

陈晓波与刘子勤在访谈中表示,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和成人比还是有一些复杂的,不是一个单纯的BMI指数就能够解决。少年儿童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在不断地变化。

婴幼儿期与青春期是脂肪细胞快速生长期,容易造成少年儿童的超重、肥胖。婴幼儿时期肥胖会对以后的成长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青春期肥胖则会导致成年后很难减重。因此,需要格外注意这两个时期少年儿童的肥胖指标,并及时做出干预。

2岁以内的婴幼儿,肥胖指标用体重和身高的比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率来衡量。相同性别、相同身高,孩子的体重增加率与平均增长率相比,超过10%-19%,为轻度肥胖或超重;超过20%,定为肥胖。家长朋友们为了方便衡量,可以使用目测和测量每月增长克数的简易方法。目测即与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及时参与学校、幼儿园的学生体检。测量每月增长克数要与标准的增长克数比较。例如,孩子出生平均体重是3公斤,到6个月大概是6-7公斤左右,到1岁为10公斤左右,这是标准的体重增长水平。前六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700克;6个月到12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500克。超过过多,要及时使用生长发育量表进行衡量。

青春期的少年儿童,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是用BMI体重指数来评价了。但不同的是,成人24以上属于超重,28以上属于肥胖,儿科是用百分位数,超过85以上BMI的百分位为超重,超过90以上BMI的百分位就叫肥胖,超过120叫重度肥胖。也有另外的标准,对于不同孩子来说,脂肪的含量和肌肉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运动比较多的孩子,肌肉量大。用体脂测量仪就可以观测腹部脂肪、四肢皮下脂肪含量是多少,而体重又是多少。孩子BMI大,是肥胖还是比较壮,是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测量出来的。

少年儿童超重或肥胖没有及时加以干预,就有可能发生儿童糖尿病或造成其他危害。伴随到成年阶段,则会更容易患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病。家长朋友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肥胖问题,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转自 | 人民好医生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我国近三成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小胖墩”该如何科学减肥?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则为10.4%。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孩子肥胖?

专家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初步认定与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营养过剩、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研究显示,肥胖具有遗传和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出现肥胖症状的概率高达七到八成。如果父母中一方肥胖,那么孩子有四到五成的概率会长成胖子。 此外,如果母亲在怀孕时吃得过多,孩子出生后很有可能肥胖。

事实证明,母乳喂养不太容易使孩子长胖,而吃奶粉的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相对更高。 专家提醒,有些孩子习惯长时间玩电脑、看电视、打游戏,以至于缺少运动量,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央视新闻)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少年儿童肥胖问题为何愈发明显?医生提醒要注意这些事项

原标题:少年儿童肥胖问题为何愈发明显?医生提醒要注意这些事项

义诊现场,来咨询的家长很多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7日讯(记者 李丹)5岁儿童体重86斤、11岁儿童体重148斤、17岁少年302斤……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收诊数据显示,儿童及青少年肥胖患者的收诊率每年都在成倍增加,其中最小患儿年仅5岁,已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营养失衡,是引发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营养问题的认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于5月17日举行“2021年全民营养周暨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义诊。由临床营养师团队,为市民带去了专业的营养科普。

少年儿童肥胖问题愈发明显

洋洋(化名)只有5岁,但体重却已经达到86斤,哪怕是配上1.2米的身高,也是个标准的“小胖墩”。究其原因,就是管不住嘴,还迈不开腿——饿了就吃,幼儿园吃了回家还要继续吃,却基本上“零运动”。

与洋洋遭遇超重问题相比,11岁的小刚(化名)的问题更严重。1.6米高的他,体重已达148斤。更令他郁闷的还有外形问题:明明是个男孩子,胸部却比一般的女生都大。为了避免同学的嘲笑,他基本上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一点都不挑食,尤其喜欢吃米饭,越长越胖。”小刚的妈妈意识到问题,赶紧带他就诊。一查才发现,外形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除了超重,小刚被发现有较严重的脂肪肝,胸部过大则是出现了乳腺增生的问题。

接受医学治疗

两个小朋友的超重问题尚能通过营养、运动处方改善和控制,15岁的小花(化名)作为一名极重度肥胖患者,只能通过外科减重手术解决由肥胖带来的 一系列问题。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小花每天的进食数量只能用“不计其数”形容,到青春期时体重已经高达194斤,血糖、肝功、胆固醇等指标无一正常……

“肥胖低龄化的趋势近年来非常明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主任刘雁军表示,该中心已先后收诊近百例低龄肥胖患者,其中以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为主,最小年龄仅5岁。

“未成年人的体重问题更应该重视。”刘雁军表示,青少年超重可能会引起生长周期缩短,发育时间提前等不良后果;同时,容易导致成年疾病低龄化, 甚至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可能是正常体重儿童患病的数倍乃至十几倍。此外,由肥胖引发的不良情绪也是日益凸显。

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各个方面都不容忽视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于莺曼表示,造成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点:一、家族基因遗传及疾病影响;二、因社会环境导致学习压力增大缺乏锻炼;三、营养观念错误及营养知识科普缺失。

除了基因和疾病的因素,导致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正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而让青少年们“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的,也许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有的胖是长辈们突如其来的关爱,随时都想给娃娃加餐。一会儿一个水果,一会儿一杯牛奶,一会儿一把坚果,正餐还要“再加碗干饭哇?”

有的胖是家长的爱非其道的溺爱,纵容孩子的偏食和挑食。餐桌上只要有娃娃,必须加几道浓油赤酱的“硬菜”,油炸零食甜品饮料也统统安排上。还有的胖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错误饮食习惯。早上来不及吃早餐就饿着,清淡的菜吃不惯就外食,家长太忙没空做饭那就外卖,食堂饭菜偏重口不被重视影响味觉。

还有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如今,青少年的饮食偏好和追求网络潮流,追赶网络上时兴的各种美食,比如奶茶甜品,重油重盐的下饭菜、火锅,西式快餐等等。

现目前,社会群体的营养意识是较为浅薄的,营养知识的缺乏是普遍的。因此,青少年肥胖成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孵化出的健康问题。

如何预防?

建议学校和家庭做到这些

于莺曼表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一定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提高健康意识。

学校建议:

·强化营养知识宣教

·强化学校配餐:如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制定营养配餐;课间提供水果作为加餐,减少不健康的零食摄入;增加饮水设施,减少学生饮料摄入想法。

·提升运动量:对学生运动时间和强度适量增加。

家庭建议:

·共同备餐:可选择在周末和孩子一起集中备菜备餐,备好的食材可放冰箱冷冻保存。用餐时充分加热食物,营养会被最大限度的保留。

·科学进餐:三餐齐备,切勿忽视早餐;加餐的选择,最好是非加工类食品,比如水果、坚果、牛奶、酸奶等;饮品建议选择不加糖的饮料或者无添加果汁,但饮品最好选择白开水。

·就餐选择:外出就餐注意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和菜品,同事做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几大营养素搭配,以及盐、油、糖等成分的控制。同时注意控制总量,以避免入过多热量,减轻身体负担。

·提早干预:预防青少年肥胖,可以提前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母乳喂养和有效的辅食添加,可以预防成长过程中的肥胖问题。此外,因注意肥胖相关因素的关注,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图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