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国成人肥胖症专家共识(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我国超过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如何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

三减三健,健康体重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18岁居民超重或肥胖人数占比已经超过一半,超重与肥胖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日,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学术组织发布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2021年)》(以下简称《共识》)指出,科学合理的体重管理是超重或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防控的基础治疗手段。

01

我国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此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等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6月刊上发表了关于中国肥胖的系列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超过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6岁以下儿童中,

1/10超重或肥胖,

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6—17岁青少年中,

近1/5超重或肥胖,

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

作者认为,如果按照我国的诊断标准,我国的肥胖人数可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过去40年期间,我国的超重和肥胖率快速上升,我国居民的体重指数、腰围均在逐渐增加。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证据表明,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早死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科学合理的体重管理是超重或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防控的基础治疗手段。饮食、运动及行为的生活方式干预是超重或肥胖的首选治疗方式。

02

如何保持健康体重?

01

饮食有节

要做到少坐多动、作息规律,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少下馆子,不暴饮暴食,多饮水,慢饮食,饮足水,寻求家里人和社交圈支持,必要时接受专业指导。另外,要注意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

02

规律运动

建议选择有氧 阻抗运动,最好在专业医师或运动教练指导下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必要时可进行心肺功能测定及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以助确定最大运动耐受心率。

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以达到每周3~5天,总计≥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6次训练增加5%的强度,直到达到65%最大负荷。还要隔日进行一次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每次10~20分钟。高强度间歇训练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减重策略。

03

心理方面也应保持健康

增强自信,缓解压力与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于通过生活方式难以实现减重的人群来说,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迈开腿,管住嘴

坚持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运动要多样化,锻炼融入到生活当中:

上下班路上多步行、多骑车、少开车

工作时少乘电梯多走楼梯,

时常做做伸展运动,减少久坐

居家时间多做家务、多散步,

转自:保健时报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中国肥胖人数15年增3倍 专家:肥胖是病,得治

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18至69岁成年人中的肥胖人数约为8500万,其中男性约4800万,女性约3700万。国人肥胖趋势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肥胖人数在15年间连续增长约3倍,一半成人超重或肥胖。

7月30日-31日,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等主办的首届中国肥胖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指出,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一种疾病。与此同时,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还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四高”关系暧昧,容易引发一系列重大慢病,治疗也较为复杂,亟须更多重视与有效防治。

肥胖大会期间,中国首个超重肥胖医学营养减重指南《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等4部肥胖治疗指南共识发布。以减重外科手术为例,张忠涛介绍,临床实践中,减重外科手术是唯一能够实现短期和长期持续减重、改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大会发布的来自21个地区、75家中心近9000例减重与代谢手术临床大数据报告显示,减重与代谢手术后1年,BMI同比下降3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介绍,2012年之前全国的减重手术数量不足500例,“2020年我国差不多有15000例,预计未来三到五年,每年的减重手术大概达到50000例。”

“相比国外,国内减重手术的数据搜集与研究还比较匮乏,为中国减重手术的标准化规范、均质化推广带来障碍。我们需要中国人自己的减重手术数据成果,未来也会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更加符合中国肥胖人群的指南共识。”张忠涛指出。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刘军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建立肥胖治疗中国标准 分人群完善我国的肥胖管理指南

当前,全球约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肥胖症在近年来也已发展成为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中国肥胖儿童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肥胖成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按照中国标准(BMI≥28kg/m2),中国肥胖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认为,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将肥胖症防治提升至国家战略关注层面,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为此,马秀珍建议:

分人群完善我国的肥胖管理指南。近20年我国先后出台《中国成年人肥胖预防管理指南》、《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但未关注到儿童肥胖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不同人群的肥胖管理和预防指南。

建立系统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跨学科专家,制定我国肥胖中长期防控规划、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临床诊治及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等,加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政府肥胖防控投入。

启动“临床 科研”的实践模式。建立以临床肥胖相关慢性病监测为主、社区肥胖咨询为基础的中国肥胖管理模式,储备和建立大数据,进行肥胖减重相关临床试验、肥胖治疗模式研究的科研项目,探讨形成符合中国肥胖/超重患者的管理模式。研发或引进更多的可以选择的治疗肥胖的药物,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药物治疗标准和方案,以缓解肥胖药物治疗的困境。(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