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就一定会肥胖吗(多囊一定会肥胖吗)
多囊不一定胖,也可能hin瘦hin瘦
多囊卵巢综合征,随着现在营养越来越充足,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比如现如今那些经常熬夜作业到近午夜的小朋友们,就比前几代人危险。这病虽然名声很响亮,但并不是一个危险的疾病,短期内并没有什么危险,所以患者不需要过度担心或急病乱投医。
大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肥胖的阶段,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不少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仅不胖,而且很瘦,甚至可以用瘦骨嶙峋形容。这是为什么呢?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个跟糖代谢明显关联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症候群。很多患者虽然就诊主要原因是月经不调或不孕,但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有个很核心的问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研究已证明,多囊病人基本都合并胰岛素抵抗。既然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那么患病人群就有可能出现过度肥胖或过度消瘦两个极端。所以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可以分为胖多囊和瘦多囊。临床治疗方案就可能大不相同。
相对于胖多囊,瘦多囊症状往往较为隐匿,有些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很难发现,或者完全没往这个方面想。其实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些比较特殊的外表特征,有点经验的医生可能从患者症状和外表就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位为多囊,辅助检查也就是进一步验证以提供确凿的用药证据而已。正如一同行说的:有经验的医生看患者全身上下都是疾病特征,经验不足的医生看病人上下哪都正常。这就说明了望诊在中医西医都是一样重要的。
瘦多囊患者治疗往往也比胖多囊困难。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瘦人精气亏虚,有些甚至大肉尽脱,对药的反应较大甚至不耐受,病人不容易坚持;另一方面是瘦人多火,瘦多囊病人往往比较有主见,比较急躁易激,耐性和依从性也比较差,所以也给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大阻碍。我们人类古时候崇拜肥壮不是没原因的。比如上图的胖维纳斯,肥壮体质的人体能好,耐疾病消耗,对外界刺激没那么敏感。比如肥壮病人很少会对药物药性过热过寒有反应,但是瘦人不同,药物寒点热点反应很大,会出现明显的不舒服。所以,治疗瘦多囊病人也很考验医者和患者的耐心。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是什么危险病,它的发病跟糖尿病基因可能密切关联,就是糖尿病家族的女孩子比较倾向高发,所以涉及基因层面的疾病指望彻底治愈是不可能的,不要带着不正确的就医目的就医。
多囊卵巢综合征短期内主要影响月经和生育,但现在的辅助生殖技术已经比较发达,这两点现在临床都可以解决,不用过度担心。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调护重心,是血糖血脂等代谢内分泌紊乱问题,这长年累月会影响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乳腺增生等密切关联。这些是影响到患者终身寿命的,所以更值得患者重视,患者需尽早进行运动和饮食调节以干预血糖、血脂。可以肯定地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迟早都会糖尿病发病,但是在30岁发病还是在50岁发病,就得看你有没提前从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方面干预血糖了。
上天是公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弊,但也有利。虽然它给患者身体带来些不适不便,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还是有些好处的。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群卵巢储备比普通人高,生育潜力较高,所以不需要担心生育的问题。其次,多囊人群往往干劲十足,有上进心,刚毅果断,独当一面,职业翘楚,大多是三好学生、女学霸、女强人、职场女精英等,也就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千万不要自卑和恐慌。
比如上面四位我们熟知的优秀翻译,才貌双全,出类拔萃,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虽然我不确定她们有没有类似多囊的内分泌代谢紊乱。但她们同有的浓密倔强的头发和眉毛,坚毅的眼神,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无不昭示着她们超乎常人的雄性荷尔蒙、智慧、工作强度及难度。所以多囊的人,要切记多休息,避免过于紧张,对内分泌和代谢稳定有好处。一个正常人如果时刻神经紧绷着,黑白颠倒,内分泌和代谢肯定会紊乱的。
有症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大多合并有内分泌代谢免疫紊乱,目前有些病人经现在常用的短效避孕药方案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或者治疗不全面,有些肥胖型多囊患者口服短效避孕药后甚至出现更胖的副作用,导致患者更加焦虑。所以建议使用西药调理多囊时,加上中医药调理,更为全面。
中医药调理多囊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瘦型多囊患者,中医属于羸弱人群,往往虚弱的体质不耐受西药的避孕药和雌激素孕激素,首选中医药调理的。经过中药把体质提高点,体重增加了,瘦型多囊患者的内分泌代谢就自然变稳定了,病情也就好转稳定,精气神也就会好点。但调理稳定后,也要注意休养生息,防止病情反复,减少发病。
(科普需要,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肥胖多毛不孕 当心多囊卵巢综合征
本报讯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锋)小玲(化名)体形偏胖,平时月经不准,婚后3年没有怀孕,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过治疗,最近她终于如愿怀上了宝宝。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专家提醒,如果女性月经不规律、体毛多、容易长痘,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生育,还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关系密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里缺乏长大成熟的卵泡,没有正常排卵,影响女性激素分泌,从而出现内分泌失调,常见的症状主要有:月经异常、长痘、肥胖、体毛增加、皮肤黝黑粗糙以及因不排卵造成的怀孕困难。
需注意的是,月经异常往往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不一定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已经来过月经的女性,出现月经延迟或不规律出血,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才比较大。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首先要存在月经异常,再考虑是否有面部痤疮、多毛、脱发等表现,另外还需检查激素六项、彩超等,才能综合诊断确定。
肥胖的女性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几率增大,容易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卵泡发育障碍,出现月经异常、高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肥胖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决定性因素,不过,临床研究发现,减脂对于女性恢复规律月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引起月经紊乱、不孕,还会带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激素治疗。对于非生育要求的患者,推荐短效避孕药,这是高雄激素和不规律月经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还需针对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血压偏高等情况,相应地采取降脂、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可以通过前期的激素调整后,配合促排卵药物,达到排卵和生育的目的。
医生提醒,药物治疗只是第一步,患者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按时作息等,才能更好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源: 厦门日报
多囊对女性的危害,可能贯穿一生……
多囊不仅会月经不调、痤疮,还会……
“月经不调怎么总是治不好?”
“吃得不多,肚子为什么总是越来越大?”
“脸上痤疮、长痘,身上汗毛重,应该怎么治?”
“备孕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还能怀上孩子吗?”
想必这样的烦恼在广大女性朋友中并不少见。
那么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提到多囊卵巢综合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多囊的临床特征可以表现为月经失调、多毛、痤疮、肥胖等等……
实际上,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的“种子”在儿童期或胎儿发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
到了青春期,机体处于生理性的高雄激素与高胰岛素血症时期。
如果肥胖、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持续存在,高雄激素的“种子”在高胰岛素“土壤”中生根发芽,进一步导致患者“高雄低雌”状态,呈现长期无排卵现象,易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
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其母亲和姐妹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这种遗传模式可能是性染色体或多基因遗传模式。
▎环境
国内的调查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与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具、厨房油烟及房屋装潢等环境因素有关。
食品安全问题,比如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食用催熟剂的蔬菜、瓜果,食用含有激素类的肉、蛋、奶等。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油脂过多,同时缺乏锻炼、久坐,能量消耗少,增加了肥胖的概率。
此外,作息不规律、熬夜晚睡、长期紧张压力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还影响血糖?
前段时间,有个网红在微博上说自己患多囊,结果胰岛素抵抗了……
图片来源 微博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会增加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TIPS:
何为胰岛素抵抗呢?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葡萄糖对生理水平的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为了维持相对正常的血糖水平,机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形成高胰岛素血症。
也就是说,胰岛素“搬运”葡萄糖的工作能力下降,需要增加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有研究显示,肥胖和非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都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只是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症状更为明显。
此外,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高雄激素,高雄激素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恶性循环。
▎那么,是肥胖导致了高胰岛素血症吗?
其实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并不完全是肥胖引起的,但在某种程度上肥胖加重了胰岛素抵抗的现象。
大约有50%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胖,多为向心型肥胖,脂肪堆积在腹壁及大网膜,这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子。
此外,胰岛素抵抗也导致了血脂紊乱。因此控制体重显得尤为重要。
▎患多囊,心血管风险竟然增高了?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远期发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概率远远高于健康人群。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意外明显增加。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影响血管收缩功能,增加血管阻力,导致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也可导致血栓形成。
由此可看出,胰岛素抵抗是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栓形成的共同因素,而这些疾病又是形成心脑血管病变的始作俑者。
有调查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升高,发病风险是正常妇女的3倍,甚至高达10倍。其中肥胖和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导致的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不可分。
另外,有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是正常妇女的3-4倍。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乳腺癌的发生。
这样想想,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后患无穷呢,那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呢?
1.调整生活方式,多运动,少吃高热量的食物,日常进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暴怒及精神紧张,长期焦虑。
2.药物治疗
可以通过周期性孕激素治疗或低剂量短效口服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口服糖皮质类固醇、螺内酯等降低高雄激素血症。
对于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用胰岛素增敏剂,例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
促排卵治疗包括口服枸橼酸氯米芬、来曲唑的等。若药物治疗无效者,则可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卵巢楔形切除术等。
小小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危害多多,还是需要我们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
参考资料:
[1]张美微,侯丽辉,李妍,孙淼,王颖.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214-219.
[2]袁怡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20,44(7):1041-1043.
[3]谢幸,孔北华,段涛.第9版妇产科学,348-351.
[4]陈子江,生殖内分泌治疗学,192-210.
#关于多囊,你还有什么疑惑?#
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别走!点个在看、点赞、分享一条龙呗~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刘文新
本文责编:唐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