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肥胖体型(女人肥胖体型变化)
史上身材最辣港姐,现在胖到全网不敢认
她竟然宣布复出了?!
曾经的港姐冠军李珊珊,新开了自媒体频道,宣布将重启人生。
先不说她突然出现,让人惊讶,更多人注意到,她的样貌变化好大,身形臃肿,脸部浮肿,整个人透着一股病态的疲惫感。
网友们议论纷纷,她怎么了?
对于外界的关心,李珊珊接受采访表示,她身体出了状况。
数不清次数的致电999救助,冒冷汗、休克、呕吐,她多次感受到濒死边缘的感觉。
看着这样的李珊珊,实在让人五味杂陈。
1996年,18岁的李珊珊身高1米75,一众港姐选手中特别显眼,她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香港小姐冠军,还把 “最上镜小姐”“才艺小姐”、“最受媒体欢迎小姐” 这三个奖也收入囊中,大家都夸她是 “史上身材最好的港姐”。
她长得美,气质又好,好多人都被她迷得不行。
TVB特别看好她,给她安排了不少主持和演出机会,在电视剧里让她演重要角色。
特别是在《鉴证实录》里,她演的女警小棠菜,正义感爆棚,又勇敢又执着。
李珊珊事业风生水起,感情生活也甜得很。
拍《烈火雄心》的时候,她认识了武打演员钱嘉乐,一个是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的港姐冠军,一个是能打又幽默的男星,他俩当时的恋情可谓是备受关注。
可是,他俩谈了9年,最后也没能结婚。
因为钱嘉乐想安稳下来,有个自己的小家庭,李珊珊却坚持不结婚,不想因为结婚就失去自我。
2007年,在一次宴会上,大家起哄让钱嘉乐求婚,钱嘉乐照做了,李珊珊就尴尬地笑了笑,也没给个明确答复。
后来,这对遗憾地结束了。
分手之后,李珊珊的事业倒是没受影响,接到了知名纤体品牌的代言,风头一度盖过了阿娇。
可谁能想到,关键时刻,她突然从大家眼前消失了。
当时,外界各种谣言四起,有人说她生病了,还有人瞎传她去世了。
实际上,真相特别让人心疼,李珊珊是得了严重的惊恐症。
据她描述,她每次一出门,就心跳加快,喘不上气,还又吐又泻,病得最厉害的时候,她自己感觉“快不行了”。
为了治病,李珊珊什么都试了,她还把自己的港姐冠军后冠卖了,用卖后冠的钱做慈善,为自己行善积德,结果被不明真相的人嘲笑她“穷疯了”。
她还想通过运动让自己好起来,结果差点把肌腱弄断了。
她还尝试通过直播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可是突发高烧,直接进了ICU。
讲真,感觉命运就像故意刁难她似的,她每次的努力,换来的都是更惨的打击。
不过李珊珊可没被打倒。
她开了自己的公司,还积极做公益,专门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想帮更多像她一样被心理疾病折磨的人。
包括以前她被叫做“史上最辣港姐”,现在身材变了,可她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她的美早就不是外表上的了,而是经历了这么多事儿之后,身上那种豁达和坚韧。
可以说,李珊珊用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
她的这种蜕变,体现了女性在困境里的坚强和智慧。
人生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遇到挫折的时候,只有坚持做自己,勇敢往前走,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女人重达1000斤肚子肥胖感觉随时快爆炸10年不出门每天躺床
女人重达一千斤比三头猪还重。每个月洗一次澡必须用马桶刷猛刮,否则根本清洗不到皮肤的缝隙,并且每次大小便都要有人伺候,因为她的手根本触及不到。
曼莎是一个深陷痛苦深渊的女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躺在床上,因为她起床难如登天,她的床成了她生活的唯一空间,吃饭、睡觉甚至排泄全都无法离开这张床。
曼莎的生活完全被食物占据,她对食物的渴望几乎无穷无尽,每餐都像一场盛宴,十几个汉堡、二十个鸡翅、五杯奶茶还有各种甜点填满她的视线,她的肚子早已成了她的餐桌。每次吃完她都会解开特制的腰带,试图缓解那种被撑得透不过气的感觉。
可是没过多久她又陷入了食物的诱惑之中,循环往复没有尽头。她的日常伴随着深深的懊悔和自责,吃完后她常常泪流满面,责怪自己没有自控力,女儿更是责怪她自暴自弃、可悲伤,并不能让她停止恶性循环。每一次发誓要改变都会被下一顿大餐轻易摧毁,她说服自己或许只有食物才是我唯一的慰藉。
由于曼莎身体已经到了极限,有一天夜里她因呼吸急促而濒临昏厥,直到几名救援人员合力抬她上单甲,她才终于被送到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如坠冰窟。她的心肺功能严重衰竭,体内器官正逐渐失去活力。医生直言不讳的告诉她如果不尽快减肥,她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几周,她当场就被吓得崩溃大哭。
这一次曼莎意识到再也不能拖延了,医生建议她进行减重手术,但她必须先在两个月内减掉至少八十斤才能为手术创造条件。面对这一已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曼莎第一次赶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希望交织,在几个月的拼死减肥下她终于瘦了四百斤,如今身体一步步抓好。
你们觉得她能瘦到一百斤吗?
原来165厘米,115斤真不算胖!2025女性标准体重参照图,别焦虑
我是阿方,一个用五年时间从135斤减到100斤的普通女生。这些年常被问“怎么瘦下来的”,但今天想告诉姐妹们:我最后悔的不是胖过,而是曾经盯着体重秤的数字,把165厘米115斤的自己当成失败者。
去年陪闺蜜小敏去健身,她身高体重和我当年几乎相同,但教练指着体脂数据说:“你的体型属于标准范围”。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被体重数字困住太久。
小敏曾试过节食,每天只吃水煮菜,结果三天后半夜偷吃整包饼干。后来她调整方法,周末照常吃火锅,但把蘸料换成小米辣和醋,平时用土豆泥代替半碗米饭。三个月后她腰围缩小3厘米,体重却只降了2斤。
这种改变让我想起自己当年:每天跑5公里却瘦得慢,后来改成每周三次跳舞、两次力量训练,两个月后体重没变,但穿上小一码的牛仔裤时,才明白体型比体重更有说服力。
饮食方面不必完全戒掉喜欢的食物。我至今每周吃两次炸鸡,但会提前用生菜包着吃,先填饱肚子再享受美味。
把薯片换成烤虾片,奶茶改成三分糖加奶盖,用希腊酸奶拌水果代替冰淇淋。这些替换不是自我欺骗,而是找到更合适的满足方式。减脂不需要苦大仇深地对抗食欲,要学会和食物做朋友。
运动选择上,与其强迫自己跑步,不如试试跳舞或羽毛球。有位50岁的读者阿姨告诉我,她每天在小区快走时听评书,三个月不知不觉瘦了8斤。
重点在于找到能持续的方式,而不是追求高强度。如果工作忙,每天做两组15分钟的碎片训练,效果可能比周末突击两小时更好。
常有姐妹问“为什么我吃得少还不瘦”。这可能和饮食结构有关,不是吃得少就能瘦。比如早餐只喝粥容易饿,加点鸡蛋和坚果反而更扛饿。
下午馋甜食时,先喝杯豆浆再决定要不要吃蛋糕,往往能减少冲动进食。身体需要规律的能量供给,饥一顿饱一顿反而容易存储能量。
关于标准体重,2025年新版参照图最明显的变化是放宽了体重区间,增加体脂率参考线。
比如160-165cm女性,标准体重范围从46-57kg扩宽到45-61kg。这说明健康标准正在从单一数字转向综合指标。
与其焦虑体重,不如观察日常状态:能否轻松爬五层楼?穿去年的裤子是否变紧?这些实际感受比数字更有参考价值。
我见过太多人快速瘦身后反弹更胖,真正维持住的都是慢慢调整习惯的人。
有位读者用两年时间从140斤到110斤,期间经历过平台期、春节聚餐,但她说:“现在既能穿S码,也能安心吃年夜饭”。
这种平衡才是我们该追求的。别让体重焦虑偷走享受美食的快乐,毕竟人生不止有体重秤上的数字,还有热腾腾的饺子和香喷喷的烤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