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与疾病ppt(肥胖与疾病的关系)

凤凰人 0
文章目录:

肥胖竟然是“工伤”

国家卫健委连续两年倡导”体重管理年“,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对全民喊话”该减减了“,为此专门出了一份《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会思考,

国家为什么会突然在意你的体重?


在我看来,这场全民健康运动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人尽皆知的“真相”:

多年来,我们正在用人尽皆知的“合法虐待”消耗整个民族健康。

根据《柳叶刀》研究显示,每周加班>50小时人群肥胖率比正常工时高38%;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显示:职场人群超重肥胖率高达53.2%,其中久坐族平均每年增重2.5kg!

看到这里很多人,很多人还以为只有加班、久坐会让人变胖。

事实是——你以为的很多办公室正常细节都在加速健康损耗。

01

你坐在明亮的办公室格子间里,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办公,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能享受到舒适的空调。

你是不是为这样的工作环境感到舒适?

看到下面的数据,你可能会换一种想法。

剑桥大学人体工学研究,腰部长期前倾4°,导致小腹脂肪堆积速度提升30%。

《Spine Journal》报道,腰部前倾4°,腰椎间盘压力增加30%,,引发慢性炎症因子释放(如IL-6、TNF-α;

《Nature》光照与代谢研究报告表示,屏幕蓝光刺激食欲,每工作1小时,大脑对高糖食物的渴望增加17%,胰岛素敏感性下降12%;

《Nature》相关研究证实,久坐10小时,拟杆菌门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容易引发肠胃疾病,放屁频率增加300%,脂肪吸收率同样提升。

日本环境医学实验报道,空调温度操控代谢,办公室26℃以下,基础代谢率下降12%,内脏脂肪堆积速度加快30%。

长期坐在工位上,盯着电脑,正在伤害你的BMI和健康。

02

下午,日常会议。

忙了一周,PPT方案再次被领导否定,您的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说的焦躁。

只想下班后,和同事、朋友啤酒 烧烤,大搓一顿,释放心中压抑。

这不是你的情绪控制不到位。

而是因为人类的心理学机制:多巴胺奖励系统将食物与情绪修复绑定。

方案被否→大脑杏仁核释放压力信号→肾上腺分泌皮质醇→渴望高糖高脂食物→暴食后血糖飙升→大脑伏隔核释放多巴胺,缓解压力→形成条件反射(类似药物成瘾机制)。

而且皮质醇偏好囤脂:长期高皮质醇水平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

长期高压的职场生活,让你从心理到生理上都无法摆脱肥胖。

03

凌晨1点,

为了赶被否的方案,你连夜加班,疲惫不堪的你为了给自己提神,泡了一杯咖啡。

这是不是你的日常?

《Cell》睡眠与饥饿激素研究显示,凌晨1点后睡眠,次日多摄入400kcal,熬夜加班=暴饮暴食;

有研究报道,凌晨1点后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减少50%→ 脂肪更易堆积在内脏;

相关研究表示,睡眠<6小时者,CRP炎症标志物升高1.5倍,心脏病风险增加24%。

《Sleep》期刊报道,连续熬夜3天,NK细胞(抗癌免疫细胞)活性降低40%,更容易得癌症。

而且无论哪些网红怎么吹喝美式健康瘦身,

都掩饰不了大量咖啡因会损害健康的真相。

研究表明,高剂量咖啡因会根据个人体制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甚至导致炎症,加速胰岛细胞受伤;

根据《糖尿病学杂志》2021年研究数据,长期饮用大量咖啡提神,糖尿病风险增加2-3倍。

你觉得只是少睡几小时,用咖啡提提神?

事实证明,过度工作不仅使你肥胖,还在透支你的健康。

04

996文化压迫下,身体精神双重疲惫的你,

周末睡到12点,

下午火锅局,狂炫两斤肉,

晚上精神赎罪,熬夜追剧。

你的生活是不是在这样苟且?

根据行为经济学原理「破窗效应」,大脑持续处于高应激状态,会导致报复性补偿。

工作日过度压抑,会在周末疯狂释放疯狂释放,而这些补偿行为,又会导致代谢紊乱,引发一系列疾病。

当打工牛马们弯着腰在工位上连续工作10小时,

在KPA高压下被领导怒骂PUA,

用咖啡麻醉深夜加班的自己,

在周末放纵狂欢,

所有人都成了996的奴隶,

肥胖与疾病变成了工作的代价,

整个民族的健康防线,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侵蚀了。

05

现在,国家推行的体重管理计划,呼吁国民减肥,

就像,在滔天红水中,让民众抓紧木筏。

虽然彰显了健康中国的治理决心,但没有根治国民肥胖的根本。

是大家不知道标准身材的美吗?

帅哥美女人人爱。

是大家不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吗?

2023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达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5%,线下健身房数量达12万家。

大家都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只是在当下工作环境的压迫下,时间、精力、身体、精神都被过度透支,健康成了一种奢望。

年轻的时候只能拼命赚钱,年纪大了之后只能把钱送到医院。

这一名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因此,体重计划所代表的“健康问题”,实际是一种社会价值观问题。

关键在于打破996企业文化,重整职场风气,重朔社会认知。

如果所有员工工作时长能减少3小时,不仅国民腰围会减少一截,门诊数据上腰间盘突出患者数字也会降低一截。

但要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办公环境,要实现三重破冰。

一是制度破冰,明确工作时长上限(如单日≤3小时),增加惩罚机制。

二是文化破冰,重塑职场文化,拒绝狼性文化,重视员工健康,提高员工话语权,打造职场人文关怀氛围。

三是认知破冰,从学术到媒体到社会,全方位打造健康职场价值观。

我想,国家呼号国民减肥,绝不止停留在减肥的口号上,还应该深入支撑国民健康的逻辑链底层。

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

凌晨1点的5A办公楼里将不会出现弯腰办公的身影,《中国职场人健康报告》上职场人焦虑数字不再是刺目的53%。

毕竟,健康的中国从来不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深入方方面面。

防治肥胖,拒绝负重前行小学生班会课件PPT模板

莒县三小:“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举行

每年5月20日为法定“中国学生营养日”,它以传播健康知识和营养观念、积极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为目的。今年的中国学生营养日以“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为主题,倡导中国学生合理膳食、健康体魄、杜绝浪费。5月20日,莒县第三实验小学借此契机,以倡导合理膳食、杜绝浪费、预防疾病为导向,开展了“中国学生营养日”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此次讲座由莒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莒县第三实验小学驻校医生王立霞主讲。

王立霞医生针对6~18岁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从中小学生营养失衡所诱发的问题、如何做到营养均衡、杜绝粮食浪费、中小学生营养食谱举例等方面展开讲座。王医生倡导同学们每天摄入的食物要多样,多吃蔬菜、水果;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民以食为天,康以食为健”,本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不仅促使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营养健康和均衡膳食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20向健康表白

2021年5月20日

第32个“5·20”中国学生营养日

今年的主题为“珍惜盘中餐 粒粒助健康”

什么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中国学生营养日

来源于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制定的“护苗系统工程”计划,于2001年5月确定,节日时间为每年的5月20日。该节日的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

元气满满的一天

离不开健康的饮食

一起看看怎样才算

均衡合理的一日三餐~

早餐

按照我国学生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左右。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全天食物种类达到25种以上,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到丰富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营养早餐应由粥面类、面点类、肉菜蔬菜类等三部分组成,在餐后加一份瓜果补充维生素。

午餐

学生午餐的营养素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学生营养午餐的食物供给量,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并所占比重分别为65%、10%、25%左右较为适宜。

晚餐

学生营养晚餐营养素的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各种营养素的设计量应以补充有益于促进生长发育的营养素多一些。营养晚餐的食物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禽蛋奶类等三大类食物,所占比重分别为60%、10%、30%左右较为适宜。学生营养晚餐的种类,应在6~10种甚至更多的种类(不包括汤菜料、葱姜蒜调味料)。

健康的饮食也离不开

“减盐、减糖、减油”六字要诀

1减盐

盐的摄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g。

盐与健康

1.高盐(钠)摄入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而降低盐(钠)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

2.长期摄入过量盐分会造成胃黏膜直接损伤,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2

减糖

减糖是减添加糖,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建议每天摄入添加糖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最好不超过总能量的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知识链接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物中的糖类,添加糖主要生产加工食品如饮料、果汁、甜点和糖果等。

糖与健康

1.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导致肥胖。

2.过量摄入糖类可引起龋齿。

3.过量摄入添加糖可降低抵抗力。

4.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导致缺乏维生素。

5.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增加近视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3

减油

脂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4岁以上人群膳食总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

油与健康

1.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高油、高脂肪、高胆固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3.长期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合理饮食倡“三减”

营养均衡早中晚

最后不要忘了

吃得健康的同时

也要珍惜盘中餐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