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是否肥胖(判断是否肥胖的方法及判断标准)
你是否肥胖?一招教你自测
(视频为AI数字人播报)
你是否肥胖?
简单一招教你自测!
“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来了
国家提醒你要减肥哦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关注自己是否超重,可以从最简单的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开始。BMI怎么算?
体重÷身高的平方就可以得出BMI数值,如果这个数值处于18.5—24,那就在正常范围内,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较低;如果大于24,就要注意,这是超重了。如果大于等于28,就可以诊断肥胖了。
随着BMI的升高,个体患上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某些类型的癌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
你的BMI是多少? 偏瘦:小于18.5 正常:18.5—24 超重:24—27.9 肥胖:大于等于28 提交
为什么个人的体重,国家也要“管”呢?事实上,人的体重水平跟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动动小手,计算BMI,对自己体重心里有“数”,管住嘴、迈开腿,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情,跟“超重”说byebye!
AI视频/文案:南方 记者 杨立轩 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杨立轩;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怎样才算胖?科学标准来了!看看你需不需要减肥?
近年来,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健康隐患。中国成人超重率高达34.3%,肥胖率达16.4%,但许多人仍对“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存在误区。有人盲目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也有人因腰围过粗而焦虑。今天,我们从医学和营养学角度,教你科学判断“胖不胖”。
一、BMI:基础但需谨慎的指标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通用的肥胖初筛工具,计算公式为:
BMI = 体重(kg)÷ 身高²(m²)
根据中国标准:
正常:18.5~23.9
超重:24.0~27.9
肥胖:≥28
举例:身高1.7米、体重70公斤的人,BMI=70/(1.7×1.7)=24.2,属于超重。
但BMI存在局限性:
·肌肉量高的人群(如运动员)可能被误判为超重;
·老年人肌肉流失可能导致BMI正常但体脂率偏高。
二、腰围:内脏脂肪的“报警器”
腰围是判断中心性肥胖(内脏脂肪堆积)的关键指标。若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即使BMI正常,仍需警惕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
测量方法:站直后呼气,用软尺绕肚脐一周,不压迫皮肤。
三、体脂率:肥胖的“本质真相”
体脂率(脂肪占体重的比例)能更精准反映肥胖程度:
·男性:>26%为肥胖,10%~21%为正常;
·女性:>39%为肥胖,20%~34%为正常。
健身房体脂秤或专业仪器可测量。例如,体重60公斤的女性若体脂率35%,实际脂肪重量达21公斤,远超健康范围。
四、腰臀比:脂肪分布的“风向标”
腰臀比=腰围÷臀围,反映脂肪分布是否合理:
·女性>0.8、·男性>0.95,提示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代谢疾病风险。
五、综合判断:拒绝单一标准
1. BMI 腰围:若BMI超24且腰围超标,需立即干预;
2. 体脂率 肌肉率:肌肉率高者即使体重偏大,也可能健康;
3. 生活习惯:长期高油盐饮食、缺乏运动者,即使指标正常,也应调整生活方式。
六、这些误区要避开!
1. “体重过百就是胖”:身高160cm的女性,标准体重可达56.3kg;
2. 盲目追求“模特体重”:BMI<18.5可能引发月经失调、免疫力下降;
3. 只看体重不看体态:肌肉紧致者视觉更显瘦,体脂率才是关键。
七、健康建议:科学管理体重
1. 饮食:控制总热量,增加全谷物、低脂蛋白,减少油炸食品和添加糖;
2. 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 2次力量训练;
3. 监测:定期测量BMI、腰围,必要时检测体脂率。
肥胖与否需多维度评估,盲目减肥可能损害健康。国家卫健委已推出《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倡导个性化体重管理。健康的身材不是数字的奴隶,而是活力的源泉!
你用过哪些方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欢迎留言讨论!
别被体重秤骗了!这五招教你一眼看穿自己是不是真胖
夏天到了,露肉的季节又到了。对着镜子捏捏肚子上的肉,不少人开始焦虑:我这到底算虚胖还是真胖?体重秤上的数字忽高忽低,到底该信哪个?今天咱们就用全网最接地气的方法,教你科学判断自己是不是真胖!
一、BMI指数:体重成绩单的“平均分”
BMI就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比如你体重60公斤,身高1.6米,BMI就是60÷(1.6×1.6)≈23.4。中国标准是:
18.5以下:偏瘦(别光顾着减肥,小心营养不良)
18.5-23.9:正常(恭喜,继续保持)
24-27.9:超重(该警惕了,内脏可能已经开始囤脂肪)
28以上:肥胖(建议立刻行动,健康风险直线上升)
注意:肌肉发达的人(比如健身爱好者)可能BMI偏高,但体脂低,这种情况不算胖哦!
二、体脂率:藏在身体里的“脂肪检测仪”
体脂率是脂肪占体重的比例,比BMI更精准。比如一个人体重正常,但肉松垮垮,可能就是体脂率超标。
女性:20%-25%正常,25%以上微胖,30%以上肥胖
男性:15%-18%正常,25%以上就该注意了
自测小技巧:捏捏肚子上的肉,如果能轻松捏起两指厚,而且软塌塌的,大概率体脂率不低。
三、腰围:内脏脂肪的“红色警报器”
腰围是判断腹型肥胖的关键指标,因为肚子大的人更容易得脂肪肝、糖尿病。
男性:≥90cm(2尺7)
女性:≥85cm(2尺5)
测量方法:站直,用软尺绕肚脐一周,保持水平。
四、虚胖VS真胖:看肉的“手感”就知道
虚胖特征:肉软趴趴,肚子像“水球”,容易累、爱出汗,吃不多但喝水都长肉。这类人多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减肥要先调理体质。
真胖特征:肉紧实,食欲旺盛,吃得多还容易饿,可能伴有便秘、三高。这类人需要控制饮食 运动,别想着节食走捷径。
趣味测试:握拳半张开,用手侧面推肚子。能清晰摸到骨头的是虚胖,推不动像摸到“硬邦邦”的就是真胖。
五、这些迹象说明你在悄悄变胖!
裤子越来越紧,尤其是腰臀部位
爬楼梯气短,稍微动一动就出汗
吃完饭就犯困,下午总想吃零食
体检报告出现“脂肪肝”“高血脂”
拍照总觉得脸圆、双下巴明显
科学减重小贴士
1. 别盯着体重秤:肌肉比脂肪重,减重不如塑形。
2. 饮食要均衡:别光吃素,蛋白质(鸡蛋、瘦肉)不能少,远离高糖饮料。
3. 运动要混搭:有氧(跑步、游泳)减脂,无氧(深蹲、俯卧撑)增肌,效果翻倍。
4. 睡眠要充足:熬夜会让瘦素下降,更容易饿。
最后提醒:健康比体重更重要!如果BMI正常但腰围超标,或者体脂率高,也要警惕“隐形肥胖”。减肥别追求快速,每周减0.5-1斤最科学。如果有三高或其他健康问题,建议咨询医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