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肥胖的表现(湿气肥胖的症状)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身体有这4个症状,体内藏湿严重了
吃得多,吃的油腻,并且不爱运动,是当下人群的生活习惯,长时间的暴饮暴食,休息作息不规律等,就造成了体内湿气的形成,一湿难除,想要祛湿会比较困难。如果身体已经出现了这4个症状,你的湿气已经不容忽视了。
一、身体沉重,没精力
有的人整天活力满满,充满干劲,而有的人即使每天长时间的睡觉也会觉得浑身乏力,没有精力做事情,其实这是湿气导致的。湿气重的人会有未老先衰的感觉,在年纪轻轻的状态下拖着老年人的身体。会感到头脑昏沉,身体疲惫,感觉有重物压在身上,一旦外出后想要找凳子或是床躺下休息。怕冷怕热,容易遇风感冒。
二、大便不成型
在中医学上认为,脾是化湿最主要的器官,经过运化防止湿气形成。如果体内湿气过重,脾功能无法承载较多湿气时就会产生堆积,最后以大便不成形表现出来。一般湿气重的人大便容易粘,不容易成型。如果你排便开始这样的话,就需要注意你是否已经湿气过重,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多吃清淡,少量多餐才行。
三、没胃口,消化不良
湿气重,最先影响的便是脾胃功能,一旦脾胃的运转出现异常变会引起食欲、消化方面的问题。看见食物没有欲望,感觉腹胀难以消化,这代表你的湿气已经很重了。另外也会表现出口臭、口苦,没有味道,甚至不想要说话,一吃就饱,甚至涨肚等。
四、关节疼痛
与上面的表面现象相比,关节酸痛沉重会比较的严重,因为体内湿气已经完全影响到健康。湿气侵犯到关节处后很难将湿气拨出。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使得小腿发酸发沉,疼痛难以伸展,甚至影响到日常的行走。
湿气说小不小,基本亚健康人群都会被湿气困扰,尤其身体肥胖的朋友,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气血不畅,经络不通,新陈代谢慢等。所以想要改善自己的身体情况,建议通过调理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泡脚可以缓解和治疗湿气,一天泡一次脚,每次半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有一定的效果。
适当的休息,坚持运动,湿气就会远离我们,如果你的身体已经出现这四种症状,那么你就需要关注你的湿气问题,你了解到了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湿气重的人,有3个表现,4个祛湿中成药,助你远离湿气,不肥胖!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气过重则易伤阳气。湿气重有哪些症状?该如何祛除湿气?
湿气重有哪些症状?
1、舌头有齿痕
身体湿气重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舌头出现变化,如果发现舌头两边出现了被牙齿压迫的痕迹,那就说明湿气重。
2、大便溏稀
湿气重容易伤及脾胃,脾胃消化不好,就会导致湿气重人的大便不成形。
3、肥胖大肚腩
湿气重的人脾胃功能会出现问题,导致脾胃运行不通畅,水分堆积在腹部,形成小肚腩。
4、女性白带会增多
身体湿气重的女性小便会变得更加浑浊、出现白带增多、发黄的症状,长期不治疗还会引起其他妇科疾病。
湿气该如何祛除?4种祛湿中成药大盘点,最后一个最好用
1、附子理中丸
服用方法: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祛湿。改善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
2、五苓散
服用方法:每次6~9克,一日2次,口服。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小便不利,尿等待,头痛,心烦口渴,心悸,头晕目眩,泄泻、水肿等症状。
3、四妙丸
服用方法: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功效:清利湿热。可改善湿热所引起的口臭、口苦,目赤,湿疮瘙痒,足膝红肿,筋骨疼痛,女子黄带,痛风等症。
4、柏香预湿貼
服用方法:中药外贴,一次1贴,一日1次,贴于肚脐处。
功效:茯苓、丁香、藿香等药物会通过肚脐直接作用于脾胃,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有效改善因湿气引起的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宫寒痛经、寒性虚胖等状况。
湿气重,可以试试这2个祛湿汤
1、荠菜茅根脊骨汤
材料:荠菜60克,白茅根30克,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将荠菜、白茅根洗净,切段。猪脊骨洗净,与荠菜、白茅根、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消暑,尤其适合夏季养生保健食用。
2、黄芪补气健脾汤
材料:黄芪25克,党参20克,薏米仁20克,乌鸡500克,猪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将乌鸡、猪瘦肉焯水后备用,其他材料分别洗净;把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放盐即可。
功效:黄芪其性温味甘,能益气固表;党参能养血生津,主治脾肺虚弱;而薏米仁性凉味甘,能健脾、清热祛湿。补气理脾胃,适合春夏之际,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食。
中药祛湿
1、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药兼之,在众多祛湿食材中它的补虚作用较强,又能补脾肺之气,中医认为它能健脾补气、养胃祛湿。体内湿气较重时,利用五指毛桃煲汤煮水饮用,有助祛湿养生!
2、绵茵陈
绵茵陈是广东民间十分熟悉的祛湿类中药,在春湿夏暑时常入药入汤,它价格十分便宜且随处可见,但它早在《神农本草经》时就被列为上品。中医认为它能清湿退热、利胆去黄,尤善治三焦湿热,以及黄疸、肝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
3、白术
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白术能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泻等症状,黄疸、容易出汗、水肿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4、茅根
白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湿之好材料。中医认为,茅根性寒、味甘苦,入肺经、胃经、小肠经,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如肺热所致烦渴、咳嗽,胃热所致的呕吐等;也治疗一些血症,如吐血、尿血等;同时,可治疗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
“千寒易除,一湿难祛”,身上有6个特征,说明湿气缠身
养生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中年女性身体上了岁数,很多人认为是自身的代谢变慢导致的肥胖,其实湿气过多也会导致肥胖。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湿气重的几个表现,希望你一个不占。
很多人平时脸部以及头发爱出油,认为是油性皮肤,也就没太当回事,依然用控油的产品。原因没有找出来,再怎么去油,情况也不能改善。脸油以及头发经常出油,排除本身是油性皮肤以外,很有可能是自身的湿气太重导致的。
湿气重的人舌苔可能也比较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不滑不燥,干湿适中,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厚重,而且还伴随异味的话,很有可能说明自身的湿气太重。
相信很多人平时起床时,有身体浮肿以及眼肿情况的发生,很多人认为是前一天晚上喝水多导致的,有很大的一方面原因是自身的湿气太重。一个人的湿气太重,会严重影响肾功能,导致身体中的水分不能及时的排出去,身体中的水分以及垃圾都增多了,极大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如果排除了是前一天喝水多导致的浮肿外,那么就应该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湿气太重。需要及时调理,要不然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关节疼痛相信是不少人常见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是缺钙导致的,体内湿气过重,同样会导致关节出现疼痛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接触了过凉以及过多的水,导致寒气的入侵导致关节部位出现疼痛,要想缓解疼痛,首先是祛除体内的湿气。
夏天到了很多人没有胃口,以前喜欢吃的食物,现在也提不起兴趣。多数人认为是自己的消化能力不好导致的胃口不好。中医认为,湿气没有及时排出体内,容易伤害脾胃。脾胃在人体中不仅担任着消化作用,良好的脾胃能够加快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相反,湿气过重导致自身的脾胃功能也减退,因此胃口不是很好。所以当发现自己一段时间胃口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需要注意自己的体内湿气是不是太重了。
按道理睡过一觉,起来人应该是神清气爽的,但是总有些人清晨醒来,头经常昏昏的,没有精神,四肢也没有力气。出现这样的情形,有可能是体内湿气过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不当回事,最好是从饮食以及生活作息上加以调整。
湿气重如何调理?坚持这样做,湿气越来越少
首先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一些油腻的食物需要少吃,或者不吃。为了减少身体中的湿气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利水、利尿的食物。除了饮食上要注意清淡,还可以通过运动减少体内的湿气,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运动中出汗带走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起到祛除湿气的目的。
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躺在空调房中看电视,或者是衣服还没有完全干就直接穿在身上,都会导致湿气直接进入人的体内。所以平时热的话,可以开空调将房间中的空气打凉,然后吹风扇。
热水泡脚是生活中常用的祛除体内湿气的有效的方法,脚上有很多的穴位,经常泡脚能够加快体内的血液循环,还能出汗排除体内的湿气。
湿气多了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假如你满足上面说的症状,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运用一些办法,达到祛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