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什么是隐性肥胖(什么叫隐性肥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警惕隐形肥胖,你需要掌握这2点

【警惕隐形肥胖,你需要掌握这2点】健康资讯单一的体重已不能代表肥胖情况,体脂肪含量偏高和肌肉含量偏低将会造成隐形肥胖。肌肉是人体参与代谢和稳定状态的关键器官,隐形肥胖者们可以通过运动和营养干预来增肌,使身体达到更为健康的水准。快来看看吧~via上海疾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什么叫隐形肥胖?

你是否知道你胖吗?全球健身中心家的健身小白些大部分可能通过体重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实际这并不准确。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体重差不多但是外观肥瘦程度差别很大的人。因此判断是否肥胖,标准应该是体脂肪率,即体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具体可以参考我们上一个专题【到底什么是“胖”】)

构成体脂肪的两个部分是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前者影响外观,后者环绕在肝脏等器官周围,是最为危险的脂肪。内脏脂肪如果过多,可以大大提高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脂肪对人体构成来说是必须的,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健康。对男性而言,3-4%左右的体脂是必须脂肪,对女性而言10-12%的脂肪是必须脂肪。而男性体脂高于25%,女性高于35%则属于肥胖,不但难看还会影响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脂率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目测。

男女数据的对照:

男子的体脂率 体型特点

4%~6%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7%~9%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0%~12%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13%~15%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显露,分块不明显。

16%~18%正常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腰腹部较松弛。

19%~21%正常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略松弛,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22%~24%偏高 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25%~27%高 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28%~30%肥胖 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31%以上 再不减肥就不举的节奏了。。。。。。

女子的体脂率 体型特点

8%~10%在BMI出于健康值的情况下,是极少数女运动员达到的竞技状态(会引起闭经、月经紊乱和乳房缩小)【若BMI同时很低,则为代谢亢奋或吸收不良引起的消瘦状态】

11%~13%背肌显露,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

14%~16%背肌显露,腹肌分块更加明显。

17%~19%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20%~22%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显露,分块不明显。

23%~25%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不显露。

26%~28%正常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腰腹部较松弛。

29%~31%正常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略松弛,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32%~34%偏高 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35%~37%高 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38%~40%肥胖 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41%以上 再不减肥就等死的节奏了。。。。。。

简单的仪器测量因为受到体内水分,食物,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只能作为参考,并不是很准确。接下来让我们试试自己的眼力。

请看图

0:号不用说了,就是火柴人。典型的低BMI配低体脂率。看胸口的搓衣板就知道了。这种人一般都有厌食症倾向或者消化吸收方面的功能障碍,需要增肌。

1:号就是拉拉里的帅T脱光了衣服的样子,假小子。

2:号是模特水准。

3:号是很受男人喜欢的前凸后翘型,你们懂的。男人不关心你黑丝什么的,第二性征永远最重要。其实体型保持到这种就非常完美和理想了。要胸有胸,要腰有腰。但是来看这个帖子的人往往都是早就路过了这一站的妹子们。

4:号比3号更丰满点而已。

567:号都一样,你们懂的。。。

全球健身中心想说的是第8个,这种才是锻炼的终极目标,有点小肌肉,腹肌微微呈现,但是不吓人,而且也不难达到。这就是运动跟饮食完美合作的结果,一看就是练过的,有技术含量的。2、3、4、8号我认为都是很好的体型。

想要达到9号阶段的人,往往都已经是8号了,还想要更加清晰的腹肌。然而,要到达9号的状态,需要牺牲一个东西,那就是胸。因为如此低的体脂率,胸是不可能大的——胸也是脂肪。所以舍得胸的妹子们,就去追求9吧。

更多健康,减肥动作及减肥方法请加微信号:shuimianjf(长按复制)

中老年人别忽视“隐性肥胖”?什么是隐性肥胖?看看你中了没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有一种健康问题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隐性肥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隐性肥胖正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隐性肥胖并非是一种新近出现的问题,但其危害却不容小觑许多中老年人看似体重正常,行动自如,但实际上却可能正被隐性肥胖所困扰

这些人的体检结果往往令人担忧,血脂、血糖异常,脂肪肝等问题纷纷出现。他们常常感到困惑,自己的外表看起来并不胖,为何会出现这些健康问题呢?。

其实,隐性肥胖是一种“外表正常但内脏脂肪堆积严重”的现象。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是隐性肥胖的高发人群。

他们的体重或许并未超标,腹部也没有明显的臃肿,但腹围却可能超标,肌肉量也相对较低。通过体脂秤检测,会发现他们的脂肪率高得惊人,而肌肉量却在不断减少。


从外表看,他们与常人无异,但身体内部却早已被过多的脂肪所占据亚洲人群相较于欧美人,更容易出现“内脏脂肪型肥胖”。这种肥胖类型的特点是,脂肪并非仅仅堆积在皮下,而是围绕着肝脏、胰腺和肠道等重要器官聚集。

这些脂肪如同一张无形的网,虽然不易被察觉,却在默默地影响着器官的功能。以肝脏为例,一旦被过多的脂肪包围,其代谢和解毒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有些人在检查中发现患有脂肪肝或转氨酶升高时,体重可能仅有120斤,甚至低于正常水平,这与人们对这些疾病患者的典型印象大相径庭。体脂率和体组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今,医生越来越关注“体脂率”这一指标。

很多人并不清楚,体脂率超标比体重超标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对于肌肉量较少的中老年人来说,过多的脂肪和不足的肌肉,会使身体的承受能力大幅下降。


我们可以这样来比喻:肌肉就如同锅架,而脂肪则是锅里的油。倘若锅架过于纤细,而油又过多,那么锅就会不堪重负而塌陷。

虽然从外表上看似乎一切正常,但实际上身体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隐性肥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肌肉量的缺乏会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胰岛素不仅负责调节血糖,还需要将糖分储存到合适的地方。而肌肉正是身体中最大的“糖分储存库”,一旦肌肉量不足,糖分便只能在血液中游离,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加速脂肪的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据美国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肌肉量每减少10%,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会上升0.3mmol/L,糖耐量也会随之下降。与此同时,身体还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早晨起床时的浮肿、晚上腿部的胀痛、爬楼梯时的气喘吁吁、饭量未变但腰围却在增加、手臂一捏就出现的“松弛肉”等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都是隐性肥胖的表现。隐性肥胖不像显性肥胖那样会让衣服穿不下,它是在无声无息中影响着人体的血脂、血糖,甚至会削弱心肺功能

此外,牙齿健康状况与隐性肥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的缺失似乎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但它带来的影响却不可小觑。

牙齿不健康会导致咀嚼能力下降,人们会倾向于选择软食和易吞咽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往往经过精加工,膳食纤维含量低,升糖速度快,容易促进脂肪的积累。有研究表明,牙齿的完整性与体脂率呈负相关,在女性中,缺失四颗以上牙齿的隐性肥胖风险会增加1.8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可能成为隐性肥胖的诱因。许多人虽然声称要“吃得清淡”,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家庭烹饪时,为了增添味道,人们常常会加入酱油提味、料酒去腥,再放入鸡精和少许糖调味。然而,这些看似少量的添加,累积起来却会使每顿饭的油盐糖摄入量超标。


过多的盐摄入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过多的糖分则会促进脂肪合成,而过量的油脂更是会直接转化为肝脏脂肪。这些看似平常的“家常便饭”,实际上是隐性肥胖的温柔杀手。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体检,会检查血液、拍片、测量血压等,但却常常忽略了体脂和肌肉量的检测。即使有些人的BMI达标,腰围也在合理范围内,却仍然可能存在隐性肥胖的问题

医生现在更为关注的是肌脂比,这一指标才是判断隐性肥胖的关键。有数据显示,肌脂比低于0.6(即肌肉量不足、脂肪量过高)的人,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2倍。


无论外表是否肥胖,一旦肌脂比失衡,身体就会受到影响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专门针对隐性肥胖,在不影响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改善体脂分布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高频微运动干预”。这种运动方式的核心是每天进行多次短时间、低强度但能调动大肌群的小运动,比如每次做3分钟的深蹲、快速上楼、双手俯墙撑地等,每次只需两三分钟,一天进行5次以上。

这种运动方式特别适合中老年人,虽然强度不高,但对肌肉的刺激非常有效。美国的一项关于“间歇性抗阻训练”的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参与者在连续3个月内采用这种高频微运动干预后,体脂率平均下降了3.1%,肌肉量增加了0.8公斤,空腹血糖和血压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隐性肥胖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我们不能仅仅被体重的数字所迷惑,而应该更加关注体脂率和肌肉量的变化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尤其是这种高频微运动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内脏脂肪,提升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为美好的晚年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