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是)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
//
关于肥胖,很多青年男女只关注肥胖带来身材走样的问题,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承受肥胖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困扰。但是努力减肥谈何容易,减重真的只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事情吗?有些人哭诉自己喝凉水都胖,有些年轻人看起来明明不胖却还在拼命节食,也有些人把自己的肥胖归咎于父母的遗传……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你又是属于哪种肥胖类型?了解这些,你才不会在减重的路上越走越艰难。
由于导致肥胖发生的原因、部位、程度不同,临床上对肥胖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以肥胖原因分类
根据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医源性肥胖等。
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关。而继发性肥胖(也叫获得性肥胖),则是由于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一般占总肥胖人群的1%。医源性肥胖是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因为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医疗手段而导致的肥胖。
以脂肪分布分类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还可以分为外周性肥胖(也叫均匀性肥胖、全身性肥胖等)和中心性肥胖(也叫内脏性肥胖、腹型肥胖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肥胖分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是利用人体成分检测仪器来判断是哪一种肥胖。如果脂肪均匀分布于四肢及皮下,或者下半身(臀部及大腿)脂肪较多(常见于“梨形身材”),我们称为外周性肥胖。而脂肪主要集中在躯干部、腹内,或仪器检测出内脏脂肪超标而四肢较细的“苹果型”身材,则被称为中心性肥胖。
苹果型身材常见于男性,因而也被称为男性型肥胖,但近期的研究也发现,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超过男性。
由于脂肪分布的差异,脂肪集中于腹部和内脏的中心性肥胖的危害,远大于脂肪分布于四肢或下半身的外周性肥胖。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时内脏脂肪的聚积还可能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肾、脂肪胰等,最终使得这些内脏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
另外,中心性肥胖也与一些妇科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有研究指出,腰臀比(更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特征)的升高会使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79%,使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50%。也有研究指出,由于中心性肥胖者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下降,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而较外周性肥胖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相较于中心性肥胖,外周性肥胖者由于脂肪主要集中在大腿及臀部的皮下,因而患以上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其他分类方式
近几年,有科学家依据人体是否存在肥胖伴发的相关疾病,将肥胖分为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也有专家根据个人的BMI数值大小,将肥胖分为轻、中和重度肥胖。
由于肥胖发生的原因复杂,目前临床上的干预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不分原因的盲目减重很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无论怎样,正确认识肥胖,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养科 秦桐
来源: 健康报
肥胖患者 病情评估\u0026诊断标准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近年来我国居民肥胖呈明显上升趋势,截至 2014 年我国居民肥胖率为 10.98%。
一、病情判断
肥胖的发生机制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细致的病史采集是评估肥胖患者的第一步。首先,应明确肥胖的诊断并除外继发性肥胖。肥胖最常采用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和腰围。我国成人肥胖的诊断标准,见表 2-4-1。
其次,进一步评估肥胖的并发症和伴发病,如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痛风、冠心病、胆石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代谢综合征等。
二、详细问诊
肥胖问诊要点:
1.起病情况和起病年龄
2.伴随症状 有无气急、怕热、多汗、多食、易饥,有无关节痛、肌肉酸痛,有无焦虑、抑郁,
女性有无月经稀少、闭经,男性有无阳痿等。
3.生活方式 详细询问饮食习惯(有无进食过多、喜甜食或油腻饮食、饮酒,有无睡前进食习惯等),有无体育运动少、体力活动不足,睡眠情况等。
4.治疗经过、肥胖进展速度及其演变过程,包括诊断治疗经过、已行检查结果及所用药物和疗效。
5.既往病史及家族史 有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等病史。有无服用糖皮质激素、神经精神类药物、避孕药、胰岛素等药物史。一级亲属有无肥胖症。
三、鉴别诊断
(一) 肥胖的常见病因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肥胖病因见表 2-4-2。
(二) 肥胖常见疾病鉴别要点
1.库欣综合征 向心性肥胖,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紫纹、座疮、四肢相对较瘦,常继发糖代谢异常、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可通过测定血尿皮质醇水平、皮质醇节律及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加以鉴别。
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常伴有基础代谢率显著降低、体重增加、黏液性水肿等。临床表现为怕冷、水肿、乏力、嗜睡、记忆力下降、大便秘结等症状:测定甲状腺功能有助鉴别。
3.下丘脑性肥胖 以面、颈及躯干部位肥胖为主,皮肤细嫩、手指尖细,常伴智力下降、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性腺发育不良等。可行颅脑垂体(鞍区)磁共振检查、靶腺激素测定及相关内分泌功能试验明确诊断。
4.胰岛B细胞瘤 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或低血糖症状,如饥饿感、心悸、出汗、头晕、乏力、手抖、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改变等。可检测空腹及餐后 2h 血糖、胰岛素、C脑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必要时行 72h 饥饿试验和胰腺CT等协助诊断。
5.多囊卵巢综合征 见于女性,临床表现有肥胖、月经稀少或闭经、多发座疮、毛发呈男性化分布,B 超显示多囊卵巢,实验室检查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3。
胖,原来是一种疾患——【中医科普】单纯性肥胖症
(八)单纯性肥胖症
【定义】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原因,且排除因水钠潴留或肌肉发达等因素引起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一种疾患。
【病因病机】
西医学按发病年龄和脂肪组织病理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体质性肥胖与遗传有关,且营养过度,幼年起即有肥胖,全身脂肪细胞增生肥大;获得性肥胖多自青少年时代因营养过度、活动减少等因素发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等导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形成。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滴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
【临床分型】
1.胃热滞脾证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心烦头昏,口干口苦,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痰湿内盛证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变盛,头晕目眩,口干而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3.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4.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要点】
1.符合中国 “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适合我国成人的肥胖标准:正常体重指数 [体重 (kg) /身高2(m2)]是18.5~22.9,大于或等于23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可诊断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cm、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0cm为腹部肥胖标准。
2.无明显内分泌-代谢原因,且排除因水钠潴留或肌肉发达等因素。
【治疗】
1.靳三针疗法
主穴:肥三针、脂三针。
配穴:胃肠腑热,加合谷、曲池、天枢,以清泻胃肠;脾胃虚弱,加脾俞,以健脾利湿;真元不足,加肾俞、关元,以益肾培元;少气懒言,加太白、气海,以补中益气;心悸,加神门、心俞,以宁心安神;胸闷,加膻中、内关,以宽胸理气;嗜睡,加照海、申脉,以调理阴阳。
2.其他疗法
(1)耳针:
取口、胃、脾、肺、三焦、内分泌、皮质下等穴。每次选1~5穴,毫针浅刺,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或用埋针法、药丸贴压法,留置和更换时间视季节而定,期间嘱患者餐前或有饥饿感时,自行按压穴位2~3分钟,以增强刺激。
(2)中药疗法:
胃热滞脾证用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加减,以清胃泻火。痰湿内盛证用导痰汤加减,以燥湿化痰、理气消痞。脾虚不运证用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脾肾阳虚证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以温补脾肾、利水化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