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问题(肥胖问题的英语作文)
肥胖已成严重社会性健康问题 如何科学减重?专家建议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
肥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人群的增多,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中国成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肥胖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疾病。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张能维:肥胖就是因为过度的脂肪积聚。脂肪是体内最大的一个分泌器官,它会分泌很多很多激素。当这个脂肪要超过正常量的时候,分泌的激素是非常可怕的,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胰岛素抵抗,它会让胰岛素的功能大大减弱,这就是糖尿病的来源。当然它还会分泌其他的激素,会分泌性激素,会干扰性激素代谢。男性发育会有问题,女性会有多囊卵巢、月经不调等问题,还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概率都会增加。
儿童肥胖发生率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五个成年人中,就至少有两人遭受着超重或肥胖的困扰,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其中6岁以下的儿童占比达到10%,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极大影响我国年轻一代的健康水平。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张能维:如果说儿童体重增加,肥胖的因素增加,那么他未来出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概率要比后期再胖严重很多,所以说现在的儿童肥胖,对我们来说,比起成年人的肥胖,更应该值得关注、关切,而且应该提前干预。
科学减肥 规范减重 开启健康生活
专家呼吁,公众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肥胖问题,认识重度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积极干预。专家提示,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减肥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谷伟军:比如说控制全天的热量,起码控制在1000大卡之内,当然了我们也不建议极低的热量控制。另外在饮食的种类上,我们建议营养均衡,原则上要低盐、低脂、低糖,要规律饮食,不建议暴饮暴食。要坚持长期的合理运动,比如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运动,每次的运动大概半个小时到150分钟,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走路、跑步、游泳或者是打篮球、打羽毛球等等都可以。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曹筱征)
来源: 央视新闻
肥胖已成严重社会性健康问题 如何科学减重?专家建议→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
肥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人群的增多,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中国成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肥胖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疾病。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张能维:肥胖就是因为过度的脂肪积聚。脂肪是体内最大的一个分泌器官,它会分泌很多很多激素。当这个脂肪要超过正常量的时候,分泌的激素是非常可怕的,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胰岛素抵抗,它会让胰岛素的功能大大减弱,这就是糖尿病的来源。当然它还会分泌其他的激素,会分泌性激素,会干扰性激素代谢。男性发育会有问题,女性会有多囊卵巢、月经不调等问题,还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概率都会增加。
儿童肥胖发生率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五个成年人中,就至少有两人遭受着超重或肥胖的困扰,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其中6岁以下的儿童占比达到10%,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极大影响我国年轻一代的健康水平。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张能维:如果说儿童体重增加,肥胖的因素增加,那么他未来出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概率要比后期再胖严重很多,所以说现在的儿童肥胖,对我们来说,比起成年人的肥胖,更应该值得关注、关切,而且应该提前干预。
科学减肥 规范减重 开启健康生活
专家呼吁,公众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肥胖问题,认识重度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积极干预。专家提示,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减肥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谷伟军:比如说控制全天的热量,起码控制在1000大卡之内,当然了我们也不建议极低的热量控制。另外在饮食的种类上,我们建议营养均衡,原则上要低盐、低脂、低糖,要规律饮食,不建议暴饮暴食。要坚持长期的合理运动,比如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运动,每次的运动大概半个小时到150分钟,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走路、跑步、游泳或者是打篮球、打羽毛球等等都可以。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曹筱征)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世界肥胖日丨10个“肥胖问题”,专家一次说清楚
资料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指出,全球超过10亿人,即八分之一的人口患有肥胖症。面对肥胖这种疾病,人们总有许多问题和困惑。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多位专家为大家揭开肥胖的秘密。
Q:肥胖是一种病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灵丽:传统观念认为,肥胖虽然本身不是病,却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有关。早在2012、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就已经把肥胖当作一种慢性疾病对待,且提出“肥胖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和随访的慢性病,需关注肥胖相关并发症”。
Q:真是众病之源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玲:肥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骨关节炎(因为体重过重,使得骨头关节长期承受的重量比较大,尤其是脊柱和下肢关节);糖尿病(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血糖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肿瘤风险增加等。
Q:成因都包括哪些?
周灵丽:肥胖包括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人们常说的肥胖指单纯性肥胖,主要与遗传、生活环境相关,生活环境主要包括饮食和生活节奏。饮食摄入过多,消耗太少,出入不平衡就会导致肥胖。此外,人们生活节奏紊乱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如晚睡、进餐太晚、久坐、饮食不规律等。
Q:哪些食物会增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瑞: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例如含有大量糖分的糕点、糖果、饮料、甜点,油炸的食物。深度加工或精致加工的食物,与未加工的原型食物相比,深度加工的食物减少了大量的膳食纤维,人们的饱腹感降低,能量密度增高。
Q:压力大会变胖吗?
周灵丽:从生理机制上说,压力过大,会导致应激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升高,而该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血糖的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此外,压力过大,人们往往没有心思挑选适宜的食物,而是随意进食一些速食、快餐,填饱肚子,同时也不能规律运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脂肪囤积和肥胖。
Q:熬夜会致肥胖吗?
周灵丽:当人们睡眠好时,晨起会感觉精神饱满、神清气爽,此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水平最高,当夜晚来临,人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会逐渐降到最低,让身体进入睡眠休整状态。熬夜时,人体会被动地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使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Q:与癌症有关系吗?
陈玲: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肥胖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论男女,只要是肥胖者都易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肥胖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增加,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及慢性炎症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Q:轻断食能减肥吗?
张瑞:有好处,需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轻断食比较常用的方法如一周7天选择不连续的2天仅摄入平时热量的1/4,剩下5天正常进食。也可以采用如一个月间断断食4天或2天等。轻断食不适合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有严重慢性疾病的人等,更适合身体基础条件比较好,没有严重疾病且希望减重和控制体重的人。
Q:只吃一顿能瘦吗?
张瑞:首先,减肥最重要的就是总热量摄入的限制,如果只吃一顿,这一顿饭的热量超标,也会前功尽弃。其次,一天当中很长时间不吃,会造成饥饿感加剧,容易更快速地摄入更多热量,还可能对情绪产生影响,造成暴食。减肥的关键是少吃,少吃不是指吃东西的次数减少,也不是肉眼衡量的食物体积的减少,而是食物总热量的减少。
Q:食品配料表咋看?
张瑞:法律规定食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减肥的朋友要学会看这个营养成分表,了解自己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营养成分表中会标注出反式脂肪酸,最好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配料表中的配料,越简短干净越好,最好除食材本身和其他天然调味料比如盐、食用油等,没有其他看不懂名字的添加剂。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