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肥胖基因(肥胖 基因)
(科技)新研究找到一个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变异
新华社伦敦1月11日电食欲旺盛和肥胖可能缘于基因,英国一项新研究确认了一个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变异。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针对特定基因的药物疗法,应对全球日益高发的肥胖问题。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选择巴基斯坦的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属于隐性基因,而巴基斯坦人口中近亲结婚率较高,当父母双方血缘相近时,孩子有可能从双方继承相同的基因变异,这种情况下隐性基因的特征更可能被表达出来。
研究人员对这些肥胖儿童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当体内一个名为ADCY3的基因发生变异,它负责编码的蛋白质就会发生功能异常,导致食欲控制异常、嗅觉异常以及糖尿病等一系列问题。
研究人员认为,ADCY3基因能影响与下丘脑功能有关的系统,而下丘脑合成的激素能影响食欲等多个生理功能。
另一项由丹麦科学家对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开展的独立研究也得出ADCY3基因变异与肥胖有关的结论,并与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一起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肥胖并不总是像通常认为的那样由暴饮暴食导致。”参与研究的帝国理工学院教授菲利普·弗罗盖尔说,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肥胖的形成,并有可能据此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完)
台大研究:6种运动可对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呼吸也会胖”的人有救了,台湾大学研究1.8万名有肥胖基因者,发现6种运动可有效对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医师强调,慢跑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建议心脏病患与医师讨论运动处方。
资料图:民众在健身房跑步。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今天举办记者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台大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风险,根据2013年至2016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台湾成人过重、肥胖盛行率高达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遗传、后天生活型态都是肥胖的重要因素,过去文献显示,先天影响约占40%到70%,专家虽然常建议民众多运动,却没有告诉民众做什么运动比较有效。
台大公卫学院、台湾卫生研究院、台北荣民总医院研究团队,利用“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分析约18000多名、30至70岁民众的全基因体定型资料及健康问卷资料,并以此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标,并分析18种运动项目对于肥胖基因的影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万名带有肥胖基因的民众当中,只有41%有运动习惯,相对偏低。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有运动习惯的族群,发现即便带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种运动,同样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6种运动当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显示,过去1年都没有运动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体脂肪增加5.09%、腰围增加7.95公分、臀围增加5.84公分;有慢跑习惯者BMI仅增加2.11、体脂肪3.89%、腰围增加6.2公分、臀围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运动分别为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风舞或国际标准舞。反之,许多民众同样热爱的骑单车、伸展操、游泳、太极拳、气功,缓解肥胖基因效果较不显著;至于重训、羽毛球、台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运动习惯人数较少,无法分析。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广受国际媒体报道。
林菀俞认为,慢跑之所以可对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锻炼,过程中需要摇摆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会参与动作。
台大医院北护分院院长黄国晋表示,慢跑虽然对于对抗肥胖基因效果显著,但不见得适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者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先和医师讨论运动处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风险增加。
黄国晋呼吁,有些运动虽然无法对抗肥胖基因,但对于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建议民众养成每周运动5次的习惯,每次至少30分钟,达到说话会喘的状态;一周最好做2次重量训练,不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问题发生。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可防止肥胖的基因变体
遗传因素会影响人的胖瘦早已为人所知。日前,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发现了可以防止肥胖的基因变体,可为开发治疗肥胖症新药提供思路。
在已知的与肥胖相关的基因中,一种名为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的基因对调节体重较为关键,这种受体在大脑中起着“开关”的作用,可以调节和控制食欲。
剑桥大学韦尔科姆基金会-MRC代谢科学研究所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发现MC4R基因的一些变体可提高大脑中相关受体活跃度,并可以防止人过度肥胖,未来有望根据这一发现开发出能复制这种基因变体保护性作用的新药,帮助人们控制体重。
该小组研究了50万人的MC4R基因,这些数据来自英国生物医学库,它包含50万名年龄在40岁至69岁英国人的遗传和临床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61种自然产生的MC4R基因变体,其中一些变体能防止人们罹患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肥胖症并发症。
研究人员对这些基因变体进行详细研究时发现,MC4R基因可通过一种叫作β-抑制蛋白的信号通道发送信号。优先通过这一通道传递信号的MC4R基因变体,就可预防肥胖症及其并发症,并能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