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肌少型肥胖(肌少型肥胖怎么减肥)

HMB健康 0
文章目录:

警惕肌少型肥胖,补充HMB少不了

“减肥”

一直都是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追求“以瘦为美”的时代,不减肥的代价就是“徒悲伤”!“减肥”好似是个躲不过的命运,最终都是要写进年度计划表里的。

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自己是否赶走了肚子上的二斤肥肉,却从来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流失了多少肌肉;很多看似“纤瘦”的人,其实满身“肥油”,已经在“肌少型肥胖”的危险边缘,却并不自知;所以警惕肌少型肥胖刻不容缓,要及时补充HMB缓解肌肉流失。

经常会有人为了快速瘦下来选择节食减肥,只靠简单的饮食控制,最终因营养不良而导致肌肉流失的增加,从体重秤上看数字很健康,但其实是丢了肌肉、多了体脂含量,所以饮食平衡真的十分的重要,不要觉得自己年轻就肆意节食,很容易得肌少型肥胖。

一个是肌肉减少,一个就是肥胖,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肌少加肥胖。

不小心得了肌少型配胖怎么办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肌肉锻炼的形式,想通过运动减肥来改善肌少型肥胖,但是单纯的运动,可能会让仅留下的“希望”变得更加糟糕。

人体此时就像拉着满满的一车货物的“马车”,可是拉车的并非是高大的“壮马”,而是“生病”并且没有“吃饱”的“小马驹”,长期以往,“小马驹”并非想象的那样越来越壮实,而是,“越来越瘦”。

运动锻炼,体重随之下降,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充蛋白质和HMB等营养物质的话,可能在此过程中肌肉会流失的更快,会使得肌少症的问题更加凸显,肌肉情况更为糟糕。

蛋白质就是“食物”,要“喂饱”小马驹;HMB就好比“药物”,要缓解小马驹的“病”,也就是抑制肌肉流失;运动锻炼就是最后的增加小马驹的力量,提升肌肉的力量,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其实少肌型肥胖常见于老人群体里,并非是年轻人。

老人因为随着岁月的侵袭,体内的肌肉在逐渐减少,这些都是有研究验证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在肌肉逐渐减少的同时,脂肪的含量也随着年龄逐渐的增加。

肌肉的流失,让人体的整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肌肉的萎缩,给脂肪“让”出了“空间”,使更多的脂肪顺着“缝隙”溜进了各大人体器官中、肌肉内堆积,脂肪开始在肌肉中浸润,甚至会渗入到肌肉纤维之中,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行动力。

在对待老年人的肌少型肥胖就需要更加慎重,肌少型肥胖顾名思义,就是既有肌少症的问题,又收到肥胖的影响,可以说对于老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更加危险一些,会容易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自理,更容易出现摔倒、骨折,甚至出现失能,长期卧床的情况。

目前针对于老年人的预防肌少型肥胖方案中,以饮食干预为主要预防办法,要保证每日蛋白的摄入量以及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钙等营养均衡的分配到一日三餐中,还要额外补充足够的HMB,抑制体内的蛋白质的分解,维持体内氮平衡,缓解肌肉流失。

饮食和肌少、肥胖,是分不开的,所以一定要避免单纯的运动给衰老的躯体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肌少性肥胖,身体很虚,减肥先把身体调好,再说其他

有很多减肥的朋友,一味地追求“瘦”,更愚蠢的是,它们只看体重秤上的数字,却不知道,减下来的是肌肉,是水分,不是脂肪。

这类人减肥,会把自己越减越虚,因为肌肉含量实在是太少了。

我曾接诊过一位年轻的姑娘,二十来岁,原本也不胖,160的身高,110斤。属于正常的体重,就是体脂率比较高,肌肉含量只有不到30%。她一来就跟我说要减肥,要我帮她瘦到85斤,想让自己的身材更加“骨感美”。

我一看她的状态,面色苍白,走路都轻飘飘的,说话也没什么力气。询问得知,她平时吃得很少,还经常熬夜,从来不运动。

我给她把了脉,脉象细弱无力。

我说“你这样就先不要想着减肥了,先调调身体再说吧。身体好一点了,如果想减肥,也要先从增肌方面入手”。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肌肉就如同人体的 “城墙”,起着保卫和支撑的作用。

肌肉不足的人减肥是比较危险的,常说“骨肉相连”,肌肉是包在骨头外面的,保护骨头的,肌肉少了,骨头就容易受到伤害,导致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等危险问题。

那对于这些肌肉少、身体虚又想减肥的朋友,该怎么办呢?首先,得把脾胃调理好。

《黄帝内经》中有提到:“脾主肌肉四肢。”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不能很好地运化食物,生成气血,自然就会变得虚弱无力。

饮食上,要规律进食,避免吃那些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

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像山药、薏米、芡实、红枣等,可以煮粥或者炖汤喝。

给大家提供几个对脾胃有好处的食疗方:

煲汤食疗方:

四神汤(健脾养胃):山药10克,莲子 10克,茯苓10克,芡实10克

栗子乌鸡汤(健脾止泻):乌鸡400克,山药20克,党参15克,桂圆干8克

山药猪肚汤(调理胃寒):猪肚500克,山药一根,姜片200克,白胡椒粉适量

瘦肉蘑菇汤(养胃益肾):鲜蘑菇100克,瘦猪肉100克

山药猴头菇汤(修护胃粘膜):猴头菇2块,山药一根,排骨400克,虫花草10克

煮粥食疗方

南瓜小米粥(养脾通便):南瓜 小米 胡萝卜

红豆紫米粥(健脾补血):红豆 紫米 花生 红枣

银耳莲子百合粥(健脾益肺):银耳 百合 莲子 枸杞

山楂粳米粥(健脾消化):山楂 粳米 莱菔子

小米牛奶粥(健脾助眠):小米 牛奶

红薯粳米粥(养胃补脾):红薯 粳米 红枣

除了饮食外,生活作息也要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可是身体自我修复和调整的黄金时间,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睡好了,身体才能充满能量。

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运动做起,比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帮助肌肉生长,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最后跟大家说一句,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身体就像一座大厦,肌肉是大厦的根基,根基稳固了,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装修”和“塑形”。

只有先把身体调好,让气血充足,肌肉有力,减肥才能更好更快,而且减下来的体重也不容易反弹,所以啊,肌肉太少、身体虚的朋友们,先别急着减肥,好好调养身体才是正道。

肌少症性肥胖—“瘦胖子”是怎么一回事?

之前我们有篇文章讲过“肌少症”,让大家了解了这种随年龄增长而骨骼肌质量下降,从而导致骨骼肌力量降低或身体功能的下降的疾病。

于是就有人猜想:肌少症患者,一定都是四肢纤细的瘦子吧?

但实际上,还有一种情况叫做“肌少症性肥胖”。

什么是肌少症性肥胖?它有什么危害?

肌少症性肥胖,俗称“胖瘦子”,2022年发布的《ESPEN-EASO联合发布专家共识:肌少症性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中,将肌少症性肥胖定义为:肌少症和肥胖同时存在的状态(the co-existence of obesity and sarcopenia)。但是并不是简单的肌少症加上肥胖哦!因为肥胖患者常伴肌肉量上升,但实际增加的脂肪量远高于增加的肌肉量,使得肌肉量虽然没有减少,却还是越来越羸弱。如果刻板遵循两病结合的定义,那这部分患者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治疗。

老年人中肌少症性肥胖患病率较高,每十位老年人中约有一名肌少症性肥胖患者。然而,任何年龄的肥胖个体都可能出现肌少症。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肌少症性肥胖比单独的肌少症或肥胖能增加更多的负面影响。肌少症性肥胖人群遭遇跌倒、失能、多种疾病发生风险甚至死亡风险的概率显著增高。

“肌少症”和“肥胖”,听起来有点矛盾?

实际上,“肌少症”和“肥胖”不仅并不矛盾,还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肌肉量在30岁达到峰值,而脂肪量却逐年增加。所以,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大多以脂肪而非瘦组织形式增加,然而传统的体重和BMI无法检测正常衰老过程中瘦组织向脂肪组织的“转化”。另外,随着增龄,人体代谢也会发生变化:雌激素、睾丸激素、生长激素等减少,炎症因子增加,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体力活动减少,以及肌肉调节因子变化等,这些都是肌少症性肥胖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任何年龄段的肥胖人群都有可能出现肌少症,这是因为肥胖能够促进氧化应激、炎症、胰岛素抵抗等,导致代谢紊乱,引起骨骼肌质量和功能下降。此外,肥胖人群往往伴随着慢性病、久坐不动等危险因素,也会对骨骼肌的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肌少症性肥胖的诊断也需要医生来进行!

肌少症性肥胖的诊断同样采用发现-评估-确认-严重程度的流程:

首先,基于同时存在的体重指数(BMI)或腰围(WC)升高,以及肌少症相关指标,如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或SARC-F量表,筛查出可能存在肌少症性肥胖者。其次,综合骨骼肌功能参数和身体成分进行评估,确诊有无肌少症性肥胖。最后,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期。

肌少症性肥胖的应对措施与肌少症有哪些区别?

首先我们还是来回顾一下肌少症的六大应对措施。

肌少症性肥胖的主要应对措施与肌少症一致,但需要额外注意的是,肌少症性肥胖患者需要额外制定一个减重方案,总体目标为降低体脂肪、改善肌肉量和力量,同时避免/降低体重减轻对肌肉和骨骼的不良影响。主要方法包括:热量限制、有氧运动结合阻抗运动,以及必要时补充蛋白质、钙剂、维生素D等。

药物治疗方面,虽然肌少症没有专门的治疗药物,那减重药物是否可行呢?虽然目前一些研究证明GLP-1RA类药物(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有利于改善受试者身体成分,在降低体重的同时,可增加受试者瘦体重比例,但是还需要足够的研究去证明,所以现在肌少症性肥胖的治疗方法还是以生活方式管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