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是压疮(肥胖压疮发生的原因)

北京老年医院 0
文章目录:

老年常见病照护:压疮的概述

导入案例

王奶奶,72岁,入住养老机构3年余。患有糖尿病、脑梗死。老年人长期卧床,左侧肢体无法活动,需要照护人员帮助翻身。身体瘦弱,身高160cm,体重42kg。大小便失禁。近日老年人突然出现发热,体温为38-39℃。照护人员为其擦浴时发现骶尾部出现红斑,用手指按压颜色不减退。双足跟部均出现水泡。

概述

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突出处,是压力的损伤结果,或者是压力和剪切力和/或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压疮多见于昏迷及瘫痪病人,卧床不起、体质衰弱的病人,骨折后长期固定或卧床的病人。有文献报道,一般医院压疮的发生率为2.5%~8.8%,甚至高达11.6%;住院老年人的发生率为10%-25%,而老年人护理院入院时的患病率为17.4%;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其死亡率高4倍,如压疮不愈合,则其死亡率高6倍。

发生原因

1局部因素

(1)受压。骨突出部位的组织受压,微血管循环调节力减弱,局部毛细血管发生缺血。人体如果持续受到8.0kPa的压力,皮肤内的血流量则降至正常的33%;受压3小时以上就会产生组织损伤,如不解除压力则引起压疮。

(2)摩擦和剪切力。老年人因皮肤生理、免疫功能改变,其屏障能力和血管功能减退,如身体移动时推或拖,会使老年人的皮肤受到摩擦;使老年人斜卧,局部所受的剪切力增大,也容易引起压疮。

(3)湿度和温度。高温出汗、大小便失禁,可使组织浸润、局部皮肤变软,轻微摩擦就会加剧皮肤组织损失。另外,如热水袋、冰袋等可影响局部代谢及组织血供,若使用不当将导致压疮发生。

(4)皮肤皱褶。皱褶处的皮肤弹性差,皮下缺乏保护真皮内毛细血管血流的脂肪垫因而承受机械损伤的缓冲力减弱,往往容易形成压疮。

2全身性因素

(1)活动和移动受限,如脊髓损伤、年老体弱、骨折制动、外科手术和麻醉等。

(2)营养不良,使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

(3)感觉受损,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

(4)高龄。老年心脏血管功能减弱,末梢循环功能衰退。

(5)体温升高,可引起组织高代谢需求,增加压疮易感性。

(6)吸烟。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痉挛,增加组织发生压疮的易感性。

(7)体重。消瘦者较肥胖者易发生压疮;但肥胖者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之活动困难,床上翻身等动作容易受拖拉,易导致压疮发生。

(8)应激,多见于急性损伤早期。

(9)精神心理因素,如精神压抑、精神打击、情绪抑郁等。

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压疮易发生于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由于体位不同受压点不同,好发部位亦不同。

(1)仰卧位。压疮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脊柱椎体隆突处、骶尾、外踝和足跟等。

(2)侧卧位。压疮好发于耳郭、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踝、外踝等。

(3)俯卧位。压疮好发于前额、面部、耳郭、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足背脚趾等。

(4)坐位。压疮好发于坐骨结节处。

2压疮分级

国内一般采用美国压疮协会压疮分级法。2007年美国全国压力溃疡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发布了新的压疮分期方法,在原来的Ⅰ~Ⅳ期基础上, 增加了不可分期以及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

Ⅰ期: 局部皮肤有红斑但皮肤完整。

Ⅱ期: 损害涉及皮肤表层或真皮层, 可见皮损或水泡。

Ⅲ期: 损害涉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交界处, 可见较深创面。

Ⅳ期: 损害涉及肌肉、 骨骼或结缔组织 (肌腱、 关节、 关节囊等)。

不可分期(Unstageable):深度未知,缺损涉及组织全层,但溃疡的实际深度完全被创面的坏死组织(黄色、棕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和/或焦痂(棕褐色、棕色或黑色)所掩盖。无法确定其实际深度,除非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或焦痂以暴露出创面底部。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Suspected Deep Tissue Injury):深度未知,指由于压力和/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受损,在完整但褪色的皮肤上出现局部紫色或黑紫色,或形成充血性水疱。与邻近组织相比,该区域的组织先出现疼痛、硬肿、糜烂、松软、较冷或较热。在肤色深的个体比较难诊断深部组织损伤。此期也包括在黑色创面上形成的水疱,可能会发展为被一层薄的焦痂覆盖;即便接受最佳治疗,也可能会快速发展成为深层组织的破溃。

世界压疮预防日|王泠:压创预防大于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压疮发病率逐年增高,为提高民众对压疮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全球压疮预防水平的提高,自2013年起,NPUAP(美国压疮咨询小组)和EPUAP(欧洲压疮咨询小组)联合发起“世界压疮预防日”活动,并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压疮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远离压疮,我们在行动”。

据统计,中国居家长期需要照护的老年人压疮发生率高达25.8%,这与普通家庭照护者对压疮预防意识不够、知识水平有限有直接关系。为普及压疮基本防治知识,使更多人了解压疮、关注压疮,墨尼克将携手众多行业知名专家举办高峰论坛,邀请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泠就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王泠表示,压疮是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委会关注的重点。老年人和医院的部分危重症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姑息治疗患者、肥胖患者、新生儿和儿童以及手术患者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这些高危人群都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王泠介绍,对于压疮的预防,需采取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性结构化措施,既要关注病患局部的皮肤状况,也要注意病患全身系统状况,如营养、糖尿病等问题。其中,预防性敷料的使用是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都可以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

她提到,国际《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就提及了软硅胶泡沫敷料,在压疮预防方面有较好作用。一是此类软硅胶粘性适中,粘贴和移除时不会损伤皮肤,可以多次粘贴、移除,有利于临床保护和检查皮肤。同时,这种敷料有多层结构,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可以缓解剪切力。优质的敷料可以减少感染风险、管理渗液、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还能帮助高危人群保护有压力性损伤风险的皮肤。

王泠指出,压创预防大于治疗,一旦发生压疮,病人会增加痛苦。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不仅会给护理带来麻烦,更会给患者带来死亡威胁。因此,如果能得到预防或早期干预,则能大大降低压疮带来的伤害,不仅能节约人力成本、经济成本,减少患者家属负担,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记者 武玥彤)

来源: 光明网

这些人是压疮高发人群,预防记住7要点

来源:【人民网】

压疮又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伤,如溃烂和坏死。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降低了生活质量。

哪些人群易发生压疮

压疮常发生于老年人,瘦弱者和营养不良的贫血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意识不清和意识障碍者,长期卧床或瘫痪病人,水肿患者,发热患者,疼痛患者,大小便失禁者,限制活动者(制动、石膏固定、手术、牵引等引起)及晚期肿瘤患者等人群。

如何预防压疮

1、对于活动受限或长期卧床的患者,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增加翻身的次数。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体位,应每半小时至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缩短皮肤受压时间。必要时询问医生开取减压贴或铺上气垫床。

2、避免局部皮肤刺激,保持床单平整。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床单。使用尿片者,必须保持尿片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3、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

4、高危人群的骨突处皮肤可以使用泡沫敷料保护,局部减压。

5、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定期为病人进行温水擦浴,协助病人运动。

6、给予平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对于长期营养不良及长期卧床或病者的患者,可补充瘦肉类高蛋白食物以及西红柿、茄子、红枣等高纤维膳食,不能进食者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鼻饲或采取支持疗法。

7、日常注意观察各部位皮肤情况,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压疮护理,从预防开始,只要记住了这7大要点,并且平时多实践就可以大大降低压疮发生。

本文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急诊科主管护师江玉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