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发病机理(肥胖症发病机制及控制)
中国科学家揭示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
新华社昆明5月9日电(记者岳冉冉)中科院科学家用四年时间通过猕猴实验,揭示了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印证了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生理学-内分泌及代谢》上。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斌介绍,目前关于肥胖与糖尿病的研究,大部分使用啮齿类动物,并不能很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与人类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结构更为接近,是研究人类糖尿病的极佳动物模型。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历经四年时间,从2000多只猕猴中成功筛选出一批自发性肥胖猕猴和自发性糖尿病猕猴,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猕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人类肥胖、糖尿病非常接近。随后,研究团队对这些筛选的猕猴肝脏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自发性肥胖猕猴肝脏出现脂肪肝,脂肪酸氧化途径和脂肪合成途径明显上调,这与人类脂肪肝的表型十分类似;而在糖尿病猕猴的肝脏上,参与氧化磷酸化途径和支链氨基酸降解途径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糖尿病猕猴出现肝损伤,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速了肝细胞的凋亡。
“也就是说,由肥胖转为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能量代谢出现从脂肪积累到支链氨基酸降解的转变。”梁斌说。
该项成果探讨了肥胖导致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为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完)
中国科学家揭示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5月9日电(记者岳冉冉)中科院科学家用四年时间通过猕猴实验,揭示了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印证了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生理学-内分泌及代谢》上。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斌介绍,目前关于肥胖与糖尿病的研究,大部分使用啮齿类动物,并不能很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与人类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结构更为接近,是研究人类糖尿病的极佳动物模型。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历经四年时间,从2000多只猕猴中成功筛选出一批自发性肥胖猕猴和自发性糖尿病猕猴,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猕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人类肥胖、糖尿病非常接近。随后,研究团队对这些筛选的猕猴肝脏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自发性肥胖猕猴肝脏出现脂肪肝,脂肪酸氧化途径和脂肪合成途径明显上调,这与人类脂肪肝的表型十分类似;而在糖尿病猕猴的肝脏上,参与氧化磷酸化途径和支链氨基酸降解途径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糖尿病猕猴出现肝损伤,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速了肝细胞的凋亡。
“也就是说,由肥胖转为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能量代谢出现从脂肪积累到支链氨基酸降解的转变。”梁斌说。
该项成果探讨了肥胖导致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为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肥胖其实是人体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经过治疗是能减肥成功的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怎么禁食身材确很好,有的人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到最后还是肥胖?有的人花钱买各种各样的减肥药,刚开始还有点效果,到最后就会反弹?
其实肥胖是一种病,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是吃了太多营养太好的食物。人体在神经内分泌的系统的精密调节下维持着正常体重和适量脂肪沉积而不发生肥胖,当这方面的调节功能失常就会出现肥胖。
暴食
肥胖按发病机理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如按类型分可分为自幼性肥胖和成年后肥胖。自幼性肥胖是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肥大,肥胖成度较重,且不易控制,自成年后肥胖者,仅有脂肪细胞肥大而不增生,分布以躯干为主,较易用包食控制,前者多为遗传性,后者多是获得性。
单纯性肥胖主要和这三方面的因素有关:1,遗传,不少肥胖者有家族肥胖史,往往父母等肥胖,患者亦自幼较胖,常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2,神经精神,临床及实验证明下丘脑有调节食欲的中枢,当兴奋时发生饱感而拒食,当破坏时则食欲大增。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如脑膜炎,创伤,肿瘤及其它病理变化时,引起食欲亢进。3,内分泌,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如血浆胰岛素及葡萄糖刺激后分泌均增高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再一个,如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性腺及甲状腺功能低下均可发生肥胖症。
拒绝高热量食物
继发性肥胖症常因下丘脑垂体病,内分泌病和营养失调等引起。
肥胖病预防较治疗更易奏效而重要。必须强调适当控制饮食,特别是低脂肪和糖类饮食,坚持体力劳动,运动锻炼。长期坚持节食锻炼,才能见效。轻度肥胖者,仅需限制脂肪,糖类,使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多体力劳动和运动,不需服药。中度以上者在限制进食未能奏效时可采用药物作为辅助,主要有两类:1,苯丙胺类:药物作用是以抑制进食为主。如D-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第片5-10mg,于早餐及中饭前半小时到1小时口服1-2片,以后视需要而渐增,可达每日100mg,此药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易致失眠,紧张等,故晚餐前后不宜使用。2,甲状腺激素:可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率,每日甲状腺片60mg,以后视疗效调整,约用药10日后方才见效,当体重降到希望减少量的三分之一时,须减为维持量,注意本药用量过大易致心悸,失眠,兴奋,怕热,甚至有发生心脏早搏,心动过速,心绞痛,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运动减肥
总之,药物治疗效果是很明显,但主要是用于那些肥胖严重而且用一般控制饮食无法减轻肥胖的人,首先还是应该坚持长期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和饮食减肥,如实在达不到效果可以建议采用药物治疗,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