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吃什么药才能减肥(肥胖吃啥药)

九派健康 0
文章目录: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 明确5种减重治疗药物

【来源:科技日报】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频频问世,引起不少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关注,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减肥神器”。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这是首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在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明确了目前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的5种药物,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除奥利司他外,其余4种药物均为GLP-1类药物。

“《指南》最突出的部分之一,就是明确了这几种GLP-1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肥胖症,让肥胖症有更多药物可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周后德说。

《指南》详细列出了这几种GLP-1类药物的禁忌证。周后德说,这类药物有一些普遍的禁用人群,比如患甲状腺髓样癌或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的人群、患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的人群等。GLP-1类药物还有一些常见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因此胃肠道功能不良或出现肠胃病症状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此外,易过敏体质人群、重度高血脂人群等也要慎用此类药物。

《指南》特别提示了利用减重药物治疗肥胖症可能出现反弹风险。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到GLP-1受体激动剂停药后的减重效果,结果均显示停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反弹。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治疗肥胖症,改变生活方式都是最重要的,不能从心理上认为有了药物治疗就万事大吉了。”周后德说,即便使用药物治疗,也要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体重进行管理,否则患者停药后可能失去对饮食的自主控制,导致体重反弹,甚至体重可能超过用药前的水平。

另一个可能造成体重反弹的原因是药物误用。周后德介绍,GLP-1类药物治疗肥胖症的维持剂量远大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剂量,但如果一开始的使用剂量过大,就会使人体对此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因此,患者在实际用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适应。例如《指南》中写明,司美格鲁肽起始剂量为0.25毫克,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维持剂量为2.4毫克或1.7毫克每周一次。

除了药物治疗,《指南》还列出了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等一系列治疗肥胖症的方法。其中关于力量抗阻训练、有氧耐力运动,以及饮食模式等内容,也能为公众提供具体直观的指导。

“从《指南》中我们还可以获得很多提示。”周后德举例,比如肥胖症的心理干预方式中就包括互助团体支持,鼓励患者参与互助小组或支持团体,构建良好的社区支持网络,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坚持治疗的信心。

“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确实很难。人们在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时,最好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既可以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也可避免因社会孤独感而增加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辅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周后德补充说。(沈唯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明确5种减重治疗药物

来源:科技日报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频频问世,引起不少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关注,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减肥神器”。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这是首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在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明确了目前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的5种药物,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除奥利司他外,其余4种药物均为GLP-1类药物。

“《指南》最突出的部分之一,就是明确了这几种GLP-1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肥胖症,让肥胖症有更多药物可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周后德说。

《指南》详细列出了这几种GLP-1类药物的禁忌证。周后德说,这类药物有一些普遍的禁用人群,比如患甲状腺髓样癌或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的人群、患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的人群等。GLP-1类药物还有一些常见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因此胃肠道功能不良或出现肠胃病症状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此外,易过敏体质人群、重度高血脂人群等也要慎用此类药物。

《指南》特别提示了利用减重药物治疗肥胖症可能出现反弹风险。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到GLP-1受体激动剂停药后的减重效果,结果均显示停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反弹。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治疗肥胖症,改变生活方式都是最重要的,不能从心理上认为有了药物治疗就万事大吉了。”周后德说,即便使用药物治疗,也要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体重进行管理,否则患者停药后可能失去对饮食的自主控制,导致体重反弹,甚至体重可能超过用药前的水平。

另一个可能造成体重反弹的原因是药物误用。周后德介绍,GLP-1类药物治疗肥胖症的维持剂量远大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剂量,但如果一开始的使用剂量过大,就会使人体对此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因此,患者在实际用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适应。例如《指南》中写明,司美格鲁肽起始剂量为0.25毫克,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维持剂量为2.4毫克或1.7毫克每周一次。

除了药物治疗,《指南》还列出了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等一系列治疗肥胖症的方法。其中关于力量抗阻训练、有氧耐力运动,以及饮食模式等内容,也能为公众提供具体直观的指导。

“从《指南》中我们还可以获得很多提示。”周后德举例,比如肥胖症的心理干预方式中就包括互助团体支持,鼓励患者参与互助小组或支持团体,构建良好的社区支持网络,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坚持治疗的信心。

“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确实很难。人们在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时,最好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既可以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也可避免因社会孤独感而增加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辅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周后德补充说。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首方开给15年肥胖史患者,但减重药并非人人适用

【来源:第一财经】

11月18日,诺和诺德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司美格鲁肽周制剂诺和盈正式在国内商业化上市的第二天,全国公立医院首张处方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开出。

目前,上海已有多家三甲医院相关科室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可以开具诺和盈处方,药物供应也在进一步跟上。

但专家提醒称,减重药并非人人适用,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用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了首例处方患者的画像:这是一名年龄40岁的男性,已有15年肥胖病史,近三年体重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最高体重达120公斤。该患者曾使用过小剂量司美格鲁肽,目前体重102kg,BMI 32 kg/m2。

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中国目前建议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诊断成人肥胖,这一标准略低于世卫组织对肥胖的定义。世卫组织的标准为BMI≥30 kg/m2时为肥胖。

李小英表示,既往超重或肥胖的药物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仅有部分药品在国内获批用于超重和肥胖症的长期治疗,亟需更多安全、便利、疗效出众且适合长期使用以维持体重的创新药物。

他同时表示,最新上市的诺和盈从需求来看并不小,也有不少患者就医时打听该药物,目前药物的供应正在逐步跟上。

此前,第一财经曾报道司美格鲁肽超适应症使用泛滥的情况。尽管公司一直在呼吁合理用药,但在诺和盈上市后,也有不少未满足肥胖条件但有减重需求的患者来医院打听这款药物。

对此,李小英表示:“值得提醒的是,这类处方药物的应用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规范用药,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也指出这款药物超适应症使用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女性群体当中。“最近一位身材较为苗条的女生嫌自己脸宽,出镜不好看,找到我问能不能用这个药,我说你还是应该做一个评估,符合条件才能用。对于超适应症用药的情况,还需要获得医院的批准。”纪立农说。

GLP-1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激活血糖调节、减缓胃排空和降低食欲。这种药物模仿肠道中产生的一种叫做GLP-1的激素,当人吃饱时,它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该药物通过调节这种“饱腹感”来控制人们对饮食的节制,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肠道等副作用。

但目前临床上相较于关注GLP-1副作用而言,更关注此类药物停药后的“复胖”现象。此前全球已有不少报道称,患者在停药后体重会很快反弹,不得不重新用药。

对此,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主任朱大龙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单纯肥胖患者在把体重降到合适的水平时,可以减少剂量并逐渐停药,但需要提醒的是,停药后一定要继续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

他补充道,至于患者用药多久才能把体重降到合理水平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需要3个月,有些人需要6个月,这些都是非常个性化的。”朱大龙说。

也有专家提醒道,并不是所有的肥胖患者都需要使用GLP-1药物。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肥胖症的病因是需要分类的,发病机制复杂,并不是所有的肥胖症都可以通过GLP-1药物进行治疗,要通过诊断后才能用药,也不是所有‘胖子’都必须用药才能减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