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肥胖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宋药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为何总伴有肥胖?

#文章首发挑战赛#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和肥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两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两种状况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位患者身上,这并非巧合。

1.糖尿病和肥胖:相互关联的双重困扰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肥胖导致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当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时,血糖水平上升,从而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

2.胰岛素抵抗:肥胖与糖尿病的关键环节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与糖尿病联系的核心。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帮助身体的细胞吸收并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能量。然而,在肥胖的情况下,身体的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这意味着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3.肥胖如何导致胰岛素抵抗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导致脂肪组织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增加。这些脂肪组织不仅存储能量,还能产生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这些物质可以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

4.肥胖与糖尿病的其他共同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和压力,既是肥胖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不仅导致体重增加,也会增加血糖水平,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

5.糖尿病与肥胖的循环效应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存在着一种循环关系。肥胖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本身也可能促进体重增加。某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作为副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循环。

6.预防和管理策略

鉴于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效的预防和管理策略应同时针对这两个问题:

  • 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类、蔬菜和低脂蛋白质的摄入。
  •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体重管理: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来达到和维持健康体重。
  •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特别是有肥胖或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紧密的,理解这种联系对于有效预防和管理两者都至关重要。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并帮助管理肥胖。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承诺。

健康我来说|肥胖会导致糖尿病吗?

新华社《健康我来说》栏目,本期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玲,为我们科普肥胖相关知识。

记者:高菲菲 王伟 谢晗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为什么肥胖更容易得糖尿病?

在中医的理论当中,人体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讲究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以及脏腑间的协调运作。肥胖与糖尿病这两个看似独立的健康问题,实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肥胖者更易患上糖尿病,这一现象与中医理论中的“脾失健运”、“痰湿内盛”以及“气血不畅”等概念密切相关。

首先,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在正常状态下,脾胃协同工作,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以维持身体正常活动。然而,当饮食习惯不良,特别是摄入过多肥甘厚味的食物时,脾胃的负担就会加重。当脾失健运,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时,这些未被运化的营养物质就会在体内堆积,形成痰湿。这就像一条河流,如果源头不断注入过多的水,而河道又因泥沙淤积(脾胃运化失常)无法顺畅流淌,水就会泛滥成灾。肥胖者体内的痰湿就如同泛滥的河水,堆积在体内,阻碍气血的运行。

痰湿的形成与堆积不仅导致肥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其中就包括与糖代谢密切相关的胰腺。从中医的角度,胰岛素的功能类似于运输气血的“车辆”,而胰岛素受体则是接收这些“气血”(即营养物质)的“站点”。当体内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时,胰岛素这辆“车”就难以顺利到达受体这个“站点”,或者即使到达,由于站点长期受到痰湿等病理产物的干扰,敏感度降低,接收和处理“气血”的能力也变差。这就像堆满杂物的仓库,货物难以存放进去,仓库的接收能力下降。这种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在肥胖者中尤为常见,而长期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进一步来看,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胰岛素的分泌上。肥胖者往往食量较大,摄入过多的食物后,脾胃难以运化,血糖自然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但长期大量分泌胰岛素会使胰腺不堪重负,逐渐失去正常的分泌功能,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加剧了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主要表现为肺燥,津液不能输布,因此口渴多饮;中消则与胃热炽盛有关,胃腐熟水谷的功能亢进,患者会多食易饥;下消则与肾阴虚有关,肾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多尿等症状。肥胖者体内的痰湿内盛,不仅影响脾胃,还影响到肺、肾等脏腑功能,加剧了消渴症的症状和病程。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不仅指皮下脂肪堆积导致的肉眼可见的肥胖,还包括内脏脂肪超标造成的“外瘦内胖”。内脏脂肪过多同样会阻滞经络气血的运行,影响脏腑功能,尤其是脾、肝、肾等关键脏腑的功能失调,更容易引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因此,即使是看起来体重正常的人,如果内脏脂肪超标,也需要关注血糖变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从中医角度预防和改善肥胖引起的糖尿病,关键在于调整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运动和情志的调理。饮食应清淡均衡,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粗粮等,减少肥甘厚味的摄入。适量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方式。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志失调对脏腑功能的影响。通过这些方法,有助于调节体内代谢,降低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从中医角度来看,肥胖之所以更容易导致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肥胖者体内痰湿内盛,气血运行不畅,影响了脏腑的正常功能,特别是胰腺对血糖的调节能力。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肥胖引起的糖尿病。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