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度肥胖(儿童过度肥胖挂什么科)
12岁娃190斤!过度肥胖让“小胖墩”变沉默 家长务必紧盯运动和饮食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王卓芬
最近,深圳大学总医院儿科接诊了多个“小胖墩”患儿,过度的肥胖导致这些患儿变得比同龄孩子沉默。其中,一位12岁的儿童身高165cm,体重竟高达190斤。深圳大学总医院儿科吕晴副主任医师提醒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运动和饮食,防止孩子出现视力、体重等问题。特别是如果儿童青少年过度肥胖,会形成孤独、缺乏竞争力的性格,也会出席睡眠呼吸暂停。
他爱吃汉堡和比萨,12岁男孩体重190斤
小李同学(化名)在爸妈的陪伴下来到医院。小李有点沉默,他的妈妈说,孩子刚出生时体重6斤,身高体重均正常。但最近三年来,他经常觉得饿,平时最爱吃汉堡和披萨,也不爱运动,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零食,最近一年竟然长了27斤。
接诊的吕晴副主任医师为小李进行体格检查,测得小李身高165cm,体重190斤,体质指数(BMI)高达34.89,严重超标。小李的脖子、腋窝、腹股沟等褶皱处黑棘皮明显。医生紧接着为小李做了相关检查,发现小李还出现了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一系列问题。
小李妈妈说,孩子虽然长得胖,但也没出现什么不适,所以一直没想着带孩子看医生,但最近孩子明显容易疲劳,有时候还出现头晕,才想起来看医生。
爱吃油炸食品,8岁女孩体重120斤
思语(化名)是深圳大学总医院儿科的另外一名小患者。她今年8岁,五官长得很精致,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思语爱吃油炸类食品,喜欢吃蛋糕,喝各种饮料。
思语出生时6.7斤,也是身高体重正常。从小家里就很重视她的伙食,上幼儿园后,姥姥觉得孩子在外面吃得太可怜了,更是巴不得让她回到家就多吃点。小时候,家里人觉得思语胖嘟嘟的很可爱,但是现在她的身高132cm,体重已经120斤,思语越来越不喜欢和同学玩耍,经常找各种理由不上体育课。
吕晴医生为思语进行了相关检查,诊断思语是单纯性肥胖,与长期摄入高能量食物同时缺乏运动有关系。
肥胖危害大,家长需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据吕晴医生介绍,肥胖有三种影响因素。一是遗传因素,若父母双方肥胖,子女约有70%-80%几率会肥胖,小儿的活动量、饮食习惯也会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二是饮食因素,喂养过度是肥胖的物质基础,婴儿期肥胖受出生体重、喂奶量和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的影响,婴儿期肥胖可以过渡成为成人期的肥胖原因,饮食习惯上摄食过度,偏爱荤食、油腻、甜食、零食,会使能量更多地储存;三是久坐,久坐是造成肥胖的危险因素。
吕晴医生说,小李和思语两位小患者出生体重正常,父母也都体重正常,他们出现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运动引起的,需要通过控制饮食与增强运动的方式去进行调理,在饮食上选择低脂低热量的食物,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苹果、猕猴桃等,可以起到增强饱腹感、控制食物摄入量的效果。在进行运动时要逐渐的增强运动强度,使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吕晴医生提醒,肥胖可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一是心理精神因素,肥胖儿童的形象和活动不灵活会受同伴的奚落,使其经常处于严重的精神压力下,久而久之形成孤独、缺乏竞争力的性格,影响学习和未来事业;二是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系统疾病、关节病变、肺心综合征等疾病,比如,小儿肥胖患者10%-30%伴有高血压,严重的肥胖儿会出现胸壁和腹部脂肪增加,横隔抬高,出现心肌无力、呼吸受限、换气不良,肥胖也可导致儿童睡眠呼吸暂停。
审读:孙世建
孩子肥胖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应对?
球球今年11岁,是一个读五年级的男孩子。球球饭量大,运动量却很小。眼看着球球的体重与日俱增,运动能力也越来越差,球球妈妈对此深感忧虑,遂带球球到医院就诊。
医生完善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后,明确球球患有肥胖症,并且已经有黑棘皮表现,在排除病理性因素后,诊断球球为单纯性肥胖症。医生进一步检查时发现,球球血压已明显高于同龄人正常水平,而且有高血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表现,急需医疗干预。
医生建议对球球进行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并给球球制订个性化膳食计划和运动处方,同时提醒家长不能过度限制球球饮食,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不仅如此,医生还告知家长注意家校沟通,关注球球的心理状态,不断鼓励球球积极控制体重。
在医生、家长、学校和球球的共同努力下,球球的体重终于得到有效控制,运动水平也大大提升,血压、血脂和胰岛素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肥胖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脂肪积聚、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根据疾病原因分类,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及病理性肥胖,本文描述是前者,此类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肥胖有哪些表现
单纯性肥胖儿童早期一般身材较高大、食欲亢进、进食量大。随着肥胖逐渐加重,儿童会变得不喜活动,稍微运动就气喘吁吁。严重肥胖儿童腹部、臀部外侧及大腿部皮肤可出现紫色条纹,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皮肤可发黑变粗,用肥皂等也不能擦洗干净,又称黑棘皮。
黑棘皮的发生与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肥胖时促炎脂肪因子增加而抑炎脂肪因子减少,脂肪因子异常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引起皮肤黑棘皮样变,此外,脂肪因子还可以激活脂肪因子受体,从而直接刺激皮肤角质细胞增生。
肥胖有什么危害
肥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可引发包括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在内的多种并发症,并导致儿童自尊心下降、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2(m2)。我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界限值如下表:
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防控儿童肥胖
肥胖治疗原则是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使体脂减少并接近正常状态,同时又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对于有明确病因的病理性肥胖或伴有肥胖并发症的儿童,需要针对病因或相应并发症治疗。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饮食调整和增加运动是控制儿童体重的主要方式。
饮食调整
交通灯饮食干预模式依据能量密度对食物进行分类:即低热量食物贴上绿色标签,提示可以自由摄入;中等热量的食物贴上黄色标签,提示需要谨慎摄入;高热量食物贴上红色标签,提示应该尽量少吃。
宏量营养素分配法通过改变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分配比例或提高碳水化合物质量等可以达到限制能量摄入。比如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在供能相等的情况下,对儿童青少年减肥效果显著。
增加运动
6~17岁健康儿童应每天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运动(如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
儿童在运动项目上宜多选择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且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如慢跑、球类项目、游泳、骑自行车、走跑结合等,切忌进行长距离游泳、负重、中长跑等形式,避免对儿童身体造成运动损伤。不仅如此,运动项目选择也应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在保证安全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以满足儿童心理需求。
儿童在进行日常身体活动时,应该尽量做到强度和形式的多样化,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不同强度活动之间的过渡。运动前应做好准备工作,避免空腹运动和饭后1小时内运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应注意补充水分。家长应根据儿童喜好和身体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身体活动,且不能过分追求运动强度和时间,以免运动损伤。
作者: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杨帆 陈津津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
主任医师 孙建琴
策划:谭嘉
来源: 全国卫生12320
过度肥胖,小孩患上“老人病”
来源:南方日报
“孩子9周岁,身高才1.31米,一顿能吃两个汉堡,经常打羽毛球,近一年来却没长个子”,这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近日接诊的一个肥胖症病例。该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主任夏晓英介绍,每年寒暑假期间,肥胖门诊都会接诊不少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去年有近70例,今年寒假至今也有10余例,“肥胖只是表象,大部分孩子都伴有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夏晓英指出,饮食习惯不健康、缺乏锻炼或心理压力过大以及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其中饮食是“罪魁祸首”。
12岁儿童体重98.4公斤
今年寒假期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诊了10余例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最小的只有7岁,体重已达46公斤,还有一个12岁儿童,体重高达98.4公斤。”夏晓英说,“最让我们心痛的是,很多家长对此都不当一回事,特别是爷爷奶奶,都觉得孩子胖才是‘营养好’,还在变着法子给孩子各种吃喝。”
夏晓英记得,前述9岁孩子的母亲在咨询时显得非常困惑——在她和家人看来,孩子并不“胖”,反而因为有肉显得特别可爱。此外,孩子吃饭很快,从不需要家长操心,唯一的问题就是不长个子。因此,她趁着寒假带孩子到儿科看医生,却被儿科大夫建议到肥胖门诊就诊。
接下来的检查结果让这名家长慌了——9岁的孩子,总胆固醇等多项血脂指标均明显增高,血清胰岛素更是严重超标,检查中还发现了脂肪性肝炎、黑棘皮等代谢问题引起的病症。
这印证了医生的担忧。该院肥胖门诊的接诊经验显示,大部分孩子不是单纯性肥胖,大多合并有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这些疾病一般出现在中老年群体,往往被称为“老人病”。因为孩子小,症状不明显,很多父母往往忽略带孩子做相关检查。
肥胖还可能引起性早熟。夏晓英介绍,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高血脂、高血压、早发的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甚至痛风、睡眠呼吸障碍、骨骼问题、皮肤病如湿疹、癣和痤疮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同时,肥胖常常和性早熟一同出现,而身体越早成熟意味着身高增长越早停止。
科学减重从调整饮食开始
春节过后,不少市民把减肥重新提上日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孙诗博表示,多数人都对减肥有误解,甚至错误尝试各种减重办法而得不偿失。她曾经接诊过一个肥胖青少年,在健身房猛练,减了20斤后停止运动又反弹得比减肥前更重;有的女孩为了瘦一点就采用饥饿减肥法,差点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月经不调……此外,一些人靠出汗和局部按摩来减肥,但实际上减掉的体重只是水分和肌肉,体内的脂肪并没有变少。
孙诗博提醒,不科学的减肥方法不仅效果不长久,反弹得快,甚至还会损害身体。“饥饿减肥法容易导致营养不足,影响智力发育、身体长高。另外,肥胖儿童青少年在采用高强度运动减肥过程中运动损伤发生率更高,很可能造成腰、腿、关节等损伤。”
正确的减重方法是什么呢?孙诗博介绍,减重应从调整饮食开始,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含糖类、高油脂、烘焙类、饮料等食物的摄入。其次,要改变饮食习惯,尽量在家吃饭,减慢吃饭速度,吃时细嚼慢咽。此外,科学减重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推荐游泳、踩单车、跳绳、球类等运动,同时要保证休息,避免熬夜。(记者/廖钰娴 通讯员/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