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毛囊炎(肥胖毛囊炎黑紫色)
肥胖的人容易得毛囊炎吗?
从我们的临床来看呢,肥胖者居多,首先由于生活习惯,肥胖的人爱吃油腻、甜品、这些东西容易促进皮脂腺的分泌,会加速皮肤的油腻,另外如果加上生活习惯也不好,经常熬夜,还伴有代谢的问题。
比方说尿酸高血脂高,得毛囊炎的概率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就会大一些,所以说呢,肥胖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要坚持要运动。我是中医石岩,带您健康生活。
猫咪下巴长了黑头?千万别去抠,那是猫咪患上了毛囊炎的症状
作者:菠萝麻麻本文由萌爪医生团队原创,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i@wecarepet.com
“救命!”
“我家猫突然变大叔了!”
“下巴长黑胡渣了!!完全擦不掉!”
“怎么办啊?好想给它抠了!!!!”
萌爪君正在聚精会神的撸猫,突然收到朋友的语音信息连环轰炸,还附上了猫咪下巴的照片↓
“诶~这不是黑下巴吗?”
“啥?黑下巴?是病吗?能治吗?它还能有白净的下巴吗?!”
“先别急,咱慢慢说~”
犹记得将猫接回家时,猫咪还是个小鲜肉,没想到现在化身油腻大叔了!
那么残害小鲜肉猫咪的罪魁祸首——黑下巴到底是何方圣神?
什么是黑下巴?黑下巴是猫咪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又称毛囊炎,它还有个“土气”的名字——猫痤疮。
主要是油脂分泌过旺导致猫咪的下巴油腻腻又满是黑点点,看上去就像下巴变黑了一样,逼死一大波的强迫症铲屎官。
黑下巴现象可不仅仅发生在下巴处,也有可能出现尾巴上、肚腩上,甚至蛋蛋……
尾巴上的黑点点
严重情况下,黑点点部位的毛发根部都会变成黄棕色,影响猫咪颜值。
更甚者,在出现黑点点的部位,局部皮肤受损感染,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脱毛、皮屑、丘疹、红疹、囊肿、结痂等异常症状。
对黑下巴置之不理可能导致的严重状况
为什么会出现黑下巴?跟人一样,猫咪也存在皮脂腺异常分泌,局部油脂积蓄过多的情况。(换句话说,跟让萌爪君头疼的脸部大油田一样,猫咪也有可能是下巴大油田!)
同时,皮肤毛孔直接与空气及空气中尘埃等接触,多余皮脂与毛囊角化细胞混合堵塞皮肤毛孔,妨碍油脂排出,油脂在空气中氧化久而久之变黑,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黑点点(硬化的油脂堵塞物)。
没错!跟我们的黑头是一个原理!!
妈妈,救命,我长黑头了
铲屎官看完猫咪黑下巴的原因,可能还是会一头雾水,我也没有天天给TA往下巴糊油啊!
怎么毛孔就堵了长黑头呢?又该如何预防黑下巴呢?
日常如何预防猫咪黑下巴?1 饮食控制
有铲屎官可能会问:天天猫粮罐头的伺候着,应该没问题的呀?要控制啥?
这里要控制的是脂肪量。
导致猫咪黑下巴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猫粮太过油腻!
一款猫粮是否油腻,主要看包装袋上标识的脂肪含量,市面上大多数猫粮脂肪含量在7%-20%,含脂量最低的是减肥处方粮,只有7%左右。
如果猫咪本身较肥胖,建议饲喂含脂量在7%-10%的猫粮。戳这里判断猫咪是否肥胖
猫咪吸收太多油脂,容易肥胖,且油脂排不出去在毛囊堆积,就会导致局部油脂积蓄过多,出现黑头粉刺。
所以铲屎官们不要再因为,觉得毛球胖乎乎的可爱,让TA们多吃脂肪少运动了,一不小心小鲜肉就会变大叔了!
2 未绝育,激素影响
猫咪没做绝育手术,处于发情期,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过剩,导致“黑下巴”,类似两脚兽的青春痘。
所以,该绝育时就绝育,有效减少年老后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还能帮助猫咪保持颜值在线。
为了美,该舍蛋时就舍蛋。
3 应激状态
猫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进而引起皮脂腺的异常分泌。所以,铲屎官平时需要注意观察猫咪的行为,给它营造一个舒服安全的环境。
4 护理清洁不到位,发生感染
猫咪卫生清洁不到位(尤其是好奇心重爱钻床底、墙角等灰尘多的地方的主子);盛装猫粮和水的碗清洁不到位;塑料制品容易藏污纳垢(比如:主子们经常接触的食盆水盆、塑料玩具等)。戳这里看主子的食盘到底能多脏
划重点:黑下巴不分品种年龄,6个月到14岁的猫咪均有可能发生黑下巴情况,铲屎官要引起注意哦。
手残党 强迫症:
猫黑下巴是因为长黑头?那抠了是不是就好了?
也有人看到猫长了黑下巴就动手抠的,换个角度想想:人脸上长了黑头,通过抠或挤的方式能治好吗?
你挤一下试试?
猫咪黑头跟人一样,也会有轻度、中度、重度的区分。
出现黑点点后,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改善,局部皮肤可能进一步恶化加重,这时候可能会发展成皮肤病,需要尽快治疗,可不仅仅是影响颜值那么简单。
那么,如何区分主子是影响颜值,还是需要进行治疗呢?
轻度、中度、重度黑下巴的表现及区别轻度:
局部皮肤上出现黑点点,且毛发根部变成黄棕色。
中度:
单处出现黑点点的部位,并伴随皮肤受损感染,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脱毛、皮屑、丘疹、红疹、囊肿、结痂等异常症状。
重度:
全身多处出现黑点点的部位,并伴随皮肤受损感染,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脱毛、皮屑、丘疹、红疹、囊肿、结痂等异常症状。
图片来源:Instagram用户@themobilevetnurse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猫咪黑下巴的轻重程度不一,形成时间长,且极其顽固。
那么,要彻底消灭黑下巴,帮助主子们重回颜值巅峰,我们就要根据轻重情况采取不同方案,短期作战与长期改善兼而有之。
1、已出现继发局部皮肤继发感染的猫咪(中度及重度黑下巴):
在家中护理效果不好,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检查局部皮肤是否继发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感染,确定具体病原后,针对性用药治疗。
图片来源:Instagram用户@bailey_the_rescue_cat
A.局部剃毛。暴露感染的范围以及减轻毛发中的病原对患处的感染。
B.局部清洗消毒。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皮肤已出现破溃的用洗必泰消毒,未出现破溃的用碘伏消毒。清洗和消毒范围都要比患处范围大。
C.局部用药。等局部干燥后,根据检查结果用药,细菌感染时,涂抹抗生素软膏;继发真菌感染,局部喷抗真菌皮肤喷剂。混合感染时,使用复方喷剂。
D.戴好脖圈。避免抓挠、舔舐到药物等。
注:全身多处出现感染时,局部做好消毒,遵医嘱配合相应的口服药。顽固性病例,需要考虑从饮食进行调理。可以口服含有Ω-3、Ω-6等成分的皮肤营养品或者皮肤外用滴剂。也可以使用皮肤病处方粮。
2. 未继发皮肤感染的(即轻度黑下巴)
A.出现严重黑点点部位的毛发,温水热敷,局部打湿;
B.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乳酸乙酯香波等进行局部清洗。
温水打湿患处后,取适量浴液揉搓出泡沫涂到患处,揉搓10分钟左右,清洗5-10分钟。局部吹干。前期每天清洗一次,康复后2-3需要经常清洁下巴(2-3天一次),防止复发。在医生的建议下用药。
3. 针对诱发原因,做好长期改善
A.饮食调整 适当运动。
B.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干燥。
定期给猫咪梳理毛发(每天1-2次),洗澡(但不能太频繁。夏天一般最多一个月一次,冬天最多三个月一次,洗澡后吹干毛发)。
避免使用塑料碗,玻璃或者陶瓷制品更合适,每天清洁2次。
C.绝育手术。
D.减少应激。猫咪应激反应戳:猫听梳子声会吐?别哈哈哈了!!
“我家猫咪黑下巴,网上有很多用绿茶水、苹果醋等治疗黑下巴的偏方,管用吗?”
截图来源:悟空问答/微博/豆瓣
对于网上流传的各种黑下巴偏方,萌爪君一一做了对应的分析,能用到的小伙伴建议收藏。
猫咪黑下巴有效护理Q&A
最后要跟铲屎官再啰嗦一句,最好的预防是:
日常控制饮食 适时绝育 保持环境安全舒适清洁,不要等到下巴黑了才开始注意!!
猫咪下巴黑了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谨遵医嘱,针对性用药,做好家庭护理,主子光滑无暇的下巴会回来的!
本文宠物养护知识由王小勤(Master of V.M, 执业兽医师)审核
如有误欢迎指正!
reference:
- https://petcareadvisors.com/cats/cat-acne-causes-treatments-and-home-remedies/
- https://www.peta.org/living/animal-companions/preventing-treating-cat-acne/
萌爪君:
99%的猫咪都会得黑下巴,提前收好这份指南~
胖多囊,闭经、不孕、长痤疮,用一张消食助运方就能搞定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说是如今困扰年轻女性的一大疾病,它会使我们的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闭经、不孕、肥胖、痤疮、多毛等症状。
临床上对于多囊,很多时候都会采用抗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等方法治疗,但由于不良反应和患者心里排斥等因素,这种治疗的效果一直都是不理想。
那有没有什么温和安全又不让患者排斥的方法吗?答案肯定是有的,中医中药治疗多囊就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虽然古代医家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多囊这个病,但现代医学家发现,多囊的临床表现和古代文献中“肥胖不孕”很为相似。
清代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种子门》曰:“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且肥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可见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肥胖在多囊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肥胖多责之于痰湿,故从“痰湿”论治也为中医治疗多囊提供了思路,以至于在多年的研究和临床中发现,大部分多囊患者都是属于脾虚痰湿型的,痰湿内盛也成为了历代医家公认的多囊主要病机之一。
有了病因就有了治疗方向,怎么治呢,临床上我们常用一个消食助运方,治疗胖多囊效果显著。
消食助运方组成:党参、茯苓、麸炒白术、炙甘草、柴胡、枳壳、薄荷、木香、藿香、紫苏梗、佩兰、芳香、陈皮、半夏、益母草、泽兰、地龙。
中医认为,治多囊应从“痰”"瘀”综合考虑,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痰瘀互阻,所以治以疏肝健脾、化痰逐瘀之法,消食助运方便有此功效。
除以上症状外,胖多囊患者还常出现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人显著增加。
那对于还没有诊断出多囊的胖妹妹来说,建议平时最好还要控制好饮食、运动锻炼以减轻体质量,降低多囊的发生率。
#多囊##中医#